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虽说几次都没攻下来,高义欢也说只给他最后一次机会,但是金声桓依然不急躁,该做的准备,必须做完。

    这是个优点,不过有时候也是个致命的缺陷,历史上他在南昌反正,可打南京,可攻武昌,可是他却偏偏去打赣州,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顺系诸将,已经有些着急,要是吃不下郾城,他们脸上实在是挂不住,不好意思见人。

    流寇攻城,就是靠人堆,几名顺系将领觉得高大帅下令,大伙儿该赶紧再去攻一回,但金声桓却要求他们,将准备做足,云梯盾车火炮一样都不能少。

    清晨,各部人马按着要求布置完成,进入预定的位置。

    金将军,一切准备就绪了!郝摇旗打马过来,向金声桓禀报。

    十二月的天气很冷,北风吹到脸上,像是被刀子割伤了一样。

    金声桓闻语点了点头,嘱咐道:攻城的时候注意敌台上的弓手,多处进攻,牵制住守军,专攻击一处。城内的鞑子已经死了不少,兵力早已不足,你们好好打。

    说着,他又补充一句,外面风大,今天必须破城,大帅等着进城睡炕哩!

    郝摇旗等人领命,表示一定破城。

    城外,魏武军将士按照职守,拥着各色器械列成方块小阵。

    城头上守军听见,旷野上尖锐的呼啸声冲天而起,听着魏武军将士兵们怒吼,震动大地,令人感到恐惧。

    面对铺满大地的军阵,对方又是同清军交手多次的精锐之师,守军将士们都些面色沉重。

    孙龙一脸阴沉的看着城下,此时他依然相信,援兵会来,挥手怒吼,不要慌,准备应战!挡住了敌兵攻击,本将就一战成名了。




第556章拿下郾城
    旷野上,大炮轰隆隆的发炮,轰击着郾城上的敌台,碎石炸开,城上的守军惨叫着跌下来城头。

    在炮击的同时,军阵中响起嘹亮的号角声,排成整齐的军阵,就似水坝开了闸泄洪,士卒们蜂拥涌向郾城。

    面对城下排炮轰鸣,腾起团团白烟,漫山遍野的魏武军冲杀过来,城上的手军不禁有些胆怯,但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怕没有用,守军只能张弓搭箭,紧张的寻找着目标。

    清军士卒一边登城防守,一边暗骂,也不晓得是骂攻城的魏武军,还是谁。

    此时城下的魏武军,已经拥着器械,在城上火炮和箭矢的阻击下,推动到城下。

    最先到达的是一排盾车,还有近千火铳手,以及数以千计的弓箭手。

    魏武军十分重视火器,不过受生产力的限制,火铳火炮的产量,都比较有限,无法满足二十万大军装备。因此魏武军,有大批士卒,还是使用原来的武器,拥有大批的弓箭。

    这时火铳手在盾车后,排铳压制城头,铳丸打得清军不敢抬头,弓箭手则排成几列,将弓箭拉城满圆,箭头斜指着天空,把飞蝗般的箭矢抛射上城头。

    几次攻城后,城中守军只剩下三千多人,魏武军这边是顺系各部一起上,以十倍兵力强攻,城墙下面,密密麻麻都是人影。

    金声桓准备充分,盾车在城下形成一道木墙,几倍于城头的弓箭手和火铳手,死死的压制住了城头。

    这使得城头守军,只能躲在墙垛后射击,火力根本无法与魏武军抗衡。

    这时,扛着飞桥的士卒,在护城壕上铺上木板,拥着器械的士卒开始接近城墙。

    首先抵达城下的是扛着登城梯的顺系士卒,登城梯轻便,制造简单,是攻城中最常使用的器械。

    上!郝摇旗指挥着近千攻城部队,率先冲到城下。

    士卒们将登城梯高高举起,让梯子高过城头,然后放下,梯子头部的大铁钩,便钩住了城墙,让守军无法推倒。

    这时梯子一固定,城下的士卒便飞快地向上攀爬,冲到城下的士卒,如同蚂蚁一般遍布,城头的守军只能冒着箭矢和弹丸,将滚石檑木砸下。

    在攻城之中,一旦攻城的部队接近城墙,或是顺着墙体攀爬,就会进入城上守军攻击的死角。

    因为守军想要攻击墙角的士卒,必须要从墙垛上探出身子,这样就暴露在了城下火铳的铳口下。

    应此守城的关键,是不能让敌军接近城墙,一旦接近城墙,守军的伤亡就会立时扩大。

    郾城的城墙经过改造,墙体上有许多凸起的敌台,敌台从城墙主体延伸出去,所以敌台上的守军,便能从墙垛的射击孔,攻击爬城的魏武军。

    守军躲在敌台的墙垛后,不间断的射杀爬城的士卒,士卒后背没有任何防备,成了活靶子,蜂拥而上的将士们,像是打枣子一样,纷纷惨叫着坠落。

    郝摇旗看见登城梯上的士卒坠落,不禁大怒,急声喝令,攻城塔,上!

    大型的器械速度相对慢些,数十名士卒拥着一架攻城塔,靠近敌台。

    城上的守军,立刻就用长杆顶住,震天雷和火罐砸过来,巨大的攻城塔在烈焰和爆炸中轰然垮塌,下面的士卒像蚂蚁一样散开。

    城下的弓箭手,弯弓搭箭,箭矢向飞蝗一样落向城头,城上守军同样伤亡惨重。

    孙龙一边挥刀格挡,一边指挥着守军死守城池。

    拿撞杆来!看见又一架攻城塔接近城墙,孙龙急声怒吼,一名清兵立刻转身,而就在这时一名魏武军从城头跳下,一刀直接劈来,将转身的清兵直接放翻,当场毙命。

    孙龙见此急忙一刀,又将那名魏武军放倒,但这时却又有魏武军跳上城来。

    此时一座攻城塔,已经靠近城墙,攻城塔不像攻城梯,他内部的梯子,被木板和牛皮等物围住,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塔楼。

    敌台上的箭矢,根本伤不到里面的士卒,使得塔内的士卒不用担心敌台上的守军从背后放箭射铳。

    郝摇旗见此,直接钻进了靠近城墙的攻城塔,塔顶的挡板一打开,城头立刻砸来一个火罐,连接塔顶和城墙的木板,顿时燃起大火。

    这时一名守军刚点燃一枚震天雷,想要往塔内投去,塔内一枚震天雷却率先投出,将城头的守军一下炸飞。

    面对木板上燃起的大伙,郝摇旗浑然不惧,他一声怒吼,杀!趁着爆炸的机会,直接冲出来,跳上了城头,后面的士卒用牛皮盖住燃烧的木板,然后紧跟着冲出,占据一段城头。

    这时郾城各个方向上,惨烈的厮杀正在继续,魏武军的攻城部队,押着各种器械,顶着盾牌,一波一波的发动冲击,就像大海上的巨浪,一浪接一浪的拍击着城墙。

    这次攻击郾城,没有任何取巧,都是硬功夫,靠着真实的实力来进攻。

    在天下诸多兵马中,顺系不算差,可是信心以崩,必须要再次经过战争的洗礼,才能重塑信心。

    此时城墙下,到处都瘫痪的进攻路上的器械,不过顺军各部却发出一浪浪的攻击,必须要今日破城。

    城头上,孙龙来回奔走,指挥清兵阻击魏武军登城,突然城墙上出现一阵混乱,漫天的喊杀声响彻城头。

    敌军占据一段城墙了!有清军将官神情大变。

    孙龙脸色瞬间狰狞,去调援兵来,随本将把敌兵打下城去!

    四城都吃紧,哪里还有援兵啊!身边将领满脸惊慌。

    这时一段城墙的动静,很快就影响到了其他清军,惊呼声到处都是。

    城外,金声桓一直注意着顺系将士攻城的进度。他看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断城墙上,都有士卒登上城墙,刘体纯部甚至占据整个郾城的西北角,心中立时松了口气。

    去禀报大帅,郾城破了!金声桓脸上漏出微笑。

    郾城守军兵力不足,顺军大举登上城墙,局势已经不容逆转。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卒登上城墙,防守迅速恶化,郝摇旗一路挥刀劈砍,杀到孙龙面前,领着密密麻麻的士卒,将十多名清军围在城楼前。

    孙龙背靠着城楼,十多名清军结阵护着他,在他们身前,则是一道由锋利的矛头组成的半圆。

    面对锋利的矛头,剩下的清军脸上满是惶恐,孙龙脸上阴沉,忽然喝道:本将要见高义欢!

    见你娘个劈,给老子杀!枪林中,郝摇旗大声暴喝。

    周围士卒顿时挺起长矛就刺,片刻间就将孙龙,还有剩下的清军捅成窟窿,血如泉涌。



第557章天予要取
    郾城南门,高义欢骑着马,在大队将领的簇拥下,准备进入城池。

    城门外,近千清军被守军押出来,一个个面如死灰的排队砍头。

    人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一旦失去意志和希望,比猪还听话一些,千余清军居然就那么乖乖的自己排着队,等着被砍头。

    郾城不是投降的,是魏武军打来的城池,对于敢于顽抗的清军,高义欢也是相当的凶残。

    这次参与攻城的顺系几部,都死了不少人,负责斩首的也是顺军将士,不少将领甚至亲自操刀。

    高义欢打马来到城门处,眼睛斜着瞟向城门一侧,正好看见郝摇旗举起大刀,削掉一个红甲兵的脑袋。他一刀下去,清兵整颗人头掉在地上,脖颈被整齐的切开,鲜血飙射一阵,无头的尸体才向前栽倒。

    在来!砍完一枚人头,郝摇旗并不尽兴,招呼属下又推上来一名清军,然后又是一刀斩下。

    一时间城外人头滚滚,殷红的鲜血汇聚成流,血液冒着泡沫聚集在一起,令人触目惊心。

    郝摇旗砍的十分畅快,今天他才真正发现,清军也是一样,被杀时与其他人没有区别。

    甲申年清军入关,蓟州一战,顺军大败,此后便从北京逃到太原,又从太原逃到西安,最后又在关中被清军彻底击败。

    在太原,在陕北,战败的顺军将士,就是这样跪在地上,让鞑子屠杀,一刀一个。

    在潼关七千多顺军,还有巫山伯马世耀,被清军一次性杀了个干净,这些郝摇旗和顺军将士都知道。

    这些事情压在顺军残部的心头,让他们无处发泄,甚至怀疑自身,觉得自己却是不如鞑子,根本打不过鞑子。那种绝望,让许多人放弃抵抗,成千上万乖乖被屠。

    现在他们却发现,鞑子败了也是一个德行,大家都一样。

    高义欢瞟了一眼,就目视前方,打马进入城中,吩咐道:虎臣,抓紧时间组织人手修复城池,再通知户曹,运一批粮草物资进城。

    金声桓点了点头,大帅放心,卑职已经让人开始修复了!

    高义欢微微颔首,忽然问道:对了,汉中这几天,有消息传来没有?

    方家玉拱手道:周将军传回消息,张献忠与吴三桂激战多日,吴三桂兵精,张献忠人多,双方勉强打了平手。现在西军和吴三桂,还在风县武都山一带大战。

    高义欢眉头一皱,怎么还从大散关打到武都山呢?

    方家玉道:吴三桂的关宁军,毕竟曾是明朝最精锐的人马,有十多年的战阵经验。张献忠兵虽多,但大多数是近几年才拉起来的,自然还是有些差距。

    说着,方家玉一拱手,大帅,周将军来信,说张献忠想让大帅提供一批火器,价钱好谈!

    高义欢不禁一阵沉吟,正在这时,陈名夏骑马赶过来,大帅,江南来的书信!

    哦?高义欢急忙接过来,迅速看了一遍,然后又将信纸翻过来,仔细再看了一遍。

    忽然高义欢笑了,先扭头对方家玉道:张献忠想要火器的事情,就说本帅要在豫东同清军主力决战,火器消耗巨大,暂时拿不出来。

    库房里火器还有一些,太多确实没有,但是挤一挤,总是能够拿出一些。

    方家玉眼睛一动,就察觉到什么,忽燃问道:大帅,那要不要,通知周将军他们先回来。

    高义欢看了他一眼,淡淡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几天!

    大帅,信上写的什么?一旁的金声桓开口问道。

    高义欢笑道:成勋来信说,江北战事激烈,明军与鞑子都死伤无数。现在整个江北战局,鞑子依然占据优势,是进攻的一方,不过明军水军厉害,加上各地援兵和义勇赶来增援,暂时守住了扬州一线。

    金声桓当即就明白,高义欢对张献忠的态度为何变化,沉声道:大帅准备攻击关中呢?

    扬州一线的得失关系重大,现在明军既然勉强顶住了,那本帅暂时不用担心南京崩盘。多铎等着本帅去救南京,摆开架势要同本帅一战,本帅偏不如他的意。高义欢挥手道:传令下去,召集诸将议事,把许州的吴世昭也召回来。

    说完,高义欢便一夹马腹,与众人一起进入郾城县衙。

    高义欢把衙门大堂当做临时节堂,先听众将汇报斩获,除了清军尽皆授首外,其他所得,其实乏善可陈。

    当初魏武军舍弃郾城时,城中炮都没放几门,清军占据郾城后,也没往城里放太多东西。

    这一点,高义欢也理解,多铎的盘算,是希望把他引诱到豫东平原,然后歼灭。

    如果清军重兵守卫郾城,高义欢必然就不敢动了。因此对于清军而言,郾城就是个鸡肋。

    次日黄昏,吴世昭赶来郾城,众将齐聚在临时节堂内。

    高义欢站在一座巨大的沙盘前,神情肃然的扫视众人一眼,然后说道:诸位,成就我魏武军霸业的时候到了!

    众多将领听了,不禁都是精神一振,纷纷站直了身子,挺起了胸膛。

    高义欢接着说道:现在鞑子主力与明军激战江北,吴三桂与张献忠战于汉中,关中兵力空虚。此乃我军夺取关中,包抄吴三桂的天赐良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本帅决议,兵发关中!

    节堂内,众将听后,不禁相互看了看,神情各异,有得激动,有的兴奋,有的则是一脸的紧张。

    鲁先生,本帅让准备的粮食,可准备好了!高义欢首先问起粮食的问题。

    鲁义方站起来,肃然抱拳,大帅,卑职在南阳准备了三十万石米粮,只要大帅打通武关道,粮食就能运往关中。另外襄阳的粮仓也装满了米,开春后就能走丹水运往关中!

    湖广的粮食,加上关中的秦军,这将是高义欢抗清争霸的资本。

    关中民风彪悍,只是粮食欠缺,要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因此高义欢最关心的是粮食的储备。
1...248249250251252...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