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面对眼下的情况,逃跑并不丢人,历代以来遇见这种事情,都是两个字快跑。

    看那唐玄宗跑得多彻底,多干脆,人溜走了,官员仪仗都不知道,第二天还准备上朝哩。

    再说那宋高宗,金军搜山检海抓赵构,也没抓住他,要是赵构不跑被抓住了,那宋怕是也就差不多完了。

    现在必须弄走皇帝,这不仅是为了大明,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毕竟皇帝不走,他们也走不成,自己和家眷都只能留在南京。

    马士英和阮大铖对视一眼,马士英不愧是老官僚,立刻就听出了皇帝心中的犹豫,当即就以头叩地,痛声道:陛下守卫南京,保护宗庙之心,臣等理解,但是为了江山社稷,臣肯请陛下暂且隐忍,先避东虏兵锋。陛下离开南京,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只要陛下无恙,天下总有恢复的一天。况且,陛下只是去浙中暂时躲避,并不是要放弃南京。

    说着马士英一抹眼泪,抬头看了旁边站着的何腾蛟一眼,何阁老在湖广统过兵,是知兵的老督师,臣觉得让何阁老留守南京足矣。陛下到了浙中后,臣在派人去和清军周旋,让清军退兵,方能渡过此次危机。

    站着的何腾蛟听了马士英的话,一脸愕然,瞬间就怒了。真他娘的不要脸,要说知兵,我绝对比不上马首辅你呀。

    本来这么多大臣都在劝说皇帝离京,何腾蛟不好出头反对,但马士英太不是东西了,居然想让他留守南京,真是太不要脸了。

    这时何腾蛟也明白了马士英的意图,朝廷先逃去浙中,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派遣使者同清军议和,又走回南京立国之初的路子。

    朱慈烺对江北的战事,其实也缺乏信心,他希望看见江北明军打一场胜仗,拦住清军的铁蹄,但是也确实担心江北明军让他失望,不能保卫南京。

    毕竟对清军恐惧的人,不只是前线的明军,朱慈烺自懂事起,就常常听见明军被清军击败的消息,他对江北的战事也有些没底。

    这时堂上不少官员,都开始附和马士英的话语,苦苦劝说朱慈烺离开南京,朱慈烺便向他的班底投出询问的目光。

    马士英想把何腾蛟留在南京,自己和皇帝跑到浙中去,真是想得美。

    陛下,臣以为江北战事正是关键时刻,此时首先是要激励将士士气,陛下暂时还不能撤离南京!何腾蛟出来给朱慈烺行礼,然后又瞟了马士英一眼,仿佛是说,不带我走,那大家都不要走,拼一把算了。

    马士英大怒,厉声道:战局败坏至此,满朝文武都为陛下考虑,为大明江山考虑,你却想将陛下留在南京危地,想成就你的名声,你是何居心!

    何腾蛟道:马阁老的意思,无非是退到浙中,再向东虏求和,但纵观往史,南北对持,可有北方得胜,而放弃攻灭南方的例子?几乎是没有吧!陛下要撤离南京,后果不堪设想,江防多半要溃,那时马阁部怎么去求和?陛下,臣以为要保住江山社稷,必须要展现出实力,让东虏觉得无法攻灭我朝,才有机会谈判。现在局势虽坏,但还不到放弃的时候!

    马士英被说中心思,老脸一下红了,他确实抱着割地赔款,换取清军退兵的心思。

    阮大铖见此,当即就要说话,朱慈烺听了何腾蛟的话,眼神却坚定了一些,抬手制止了阮大铖,而是问何腾蛟道:何阁部的意思是江北还能坚守?

    何腾蛟道:陛下现在撤离,江防势必崩溃,到时东虏过江,江南必落入虏手,东虏岂会和我朝谈判?此时高阁部还守着扬州,靖国公守住庐州和州,清军一时难以攻下,况且江中还有江防水师,不说能够击退东虏,臣认为抵挡一段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臣以为只要能守住一段时间,必有转机,要真守不住,朝廷再撤离南京也不迟!

    何腾蛟本来想说,顶住一段时间,等高义欢出兵,仗还能打,但是高义欢在南京君臣眼中,已经成了大明的朱全忠,所以他不愿意提高义欢,想逐渐摆脱和高义欢的联系,以免以后牵连到他。

    朱慈烺双手握拳,放在龙椅扶手上,紧皱着眉头并不说话。

    何腾蛟说的有道理,江防还在,没必要那么急着撤离,朱慈烺也知道何腾蛟说的转机是什么。

    就是让他去求高精忠,求高精忠发兵求援大明。这有点伤朱慈烺的自尊,而且他已经让何腾蛟写过信,表达了希望高精忠出兵的意思,但是高精忠却按兵不动。

    这就说明高精忠这个奸臣,并不会轻易出兵,朱慈烺必须拿出能让高精忠动心的东西。

    现在已经是朝廷存亡的关键时刻,是该牺牲一些人和东西了。

    朱慈烺心中一阵叹息,坤兴,只有委屈你了。




第547章战争准备
    豫南,在明清于江北大战时,魏武军也在进行着准备,将要介入战事。

    随着清军突破淮河防线,高义欢的神经也紧绷起来,派遣斥候不停的探听着江北的消息,担心明军全线崩溃。

    对于出兵江北,高义欢有个底线,就是扬州的得失,扬州还在明军手中,就预示着江防没有问题,扬州若是丢了,那他豁出去以要同多铎干一场,逼迫阿济格回援。

    此时魏武军已经准备了几个月的时间,从襄阳南阳运来的器械,已经发放到士卒手中。

    现在高义欢二十万大军,披着魏武军衣甲的甲兵,足有五万众。披着顺军衣甲明军衣甲清军衣甲的人马加起来,也有五万左右。

    这么算来,高义欢手下已是带甲十万,另外十万大军的装备,就差了一点,只是有件袄子而已。

    从湖广运来的米粮,也堆满了豫南的仓库,铸钱坊铸造的新钱,也都已经放入银号。

    在几个月前,高义欢就在豫南集结了十万人马,现在兵器钱粮都以准备就绪,只等待高义欢发兵的命令。

    这时在南阳城外,数万魏武军将士驻扎在城北的旷野里,大帐一座连着一座,整齐的蔓延,一望无际。

    营盘中旌旗遍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场面壮观。

    这时营地外,一支三千多人的马军,正在操练,骑着战马的士卒,纵马狂奔,冲陡坡,跳陷坑,跃障碍,已经有了些样子。

    从山东夺马,偷袭郑州,再到汝州和汝宁两次大战,高义欢缴获了大批战马,不过因为没有育种和养马的经验,缴获的战马每年都会淘汰一批。

    高义欢原本想要从陇西获得青海和藏区的马匹,不过因为张献忠占据汉中的关系,将他获得马匹的渠道给截断了。

    现在高义欢手中能用的马匹,大概只有一万五千多匹,其中选虎马军是一人双马,占了六千多匹,龙骑营是一人一马,也占了六千多匹,剩下的马匹则被各部斥候和将领分去。

    要训练一支马军,至少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勉强同鞑子骑兵交手。

    高义欢显然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在骑兵的训练上,采用的是先训练龙骑,再从龙骑营中挑选马军的策略。

    龙骑兵是骑马的步军,不需要掌握骑兵对冲突袭等战术,只要能骑上战马,能驻马射击就行。

    这训练起来就简单许多,三个月的时间,龙骑营的步军,就能掌握骑马的技艺,能够快速机动,形成战斗力。

    一个龙骑兵在骑营中混个一两年,骑术自然精湛,然后挑去选虎营,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成为合格的马军。

    这样一来,高义欢手中的战马,就得到充分的利用了。

    当然这种方法,还是有很多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能够招募善于骑战的藩兵。

    在伏击满达海后,高义欢手里也有那么一支五百多人的蒙古兵,骑术方面确实要强过选虎马军。

    此时数千马军,在旷野上奔驰,马军后面还跟着十多门战马拖拽的铜炮,还有马匹拉着的辎重车辆,行进速度十分迅捷。

    这让高义欢身后众将眼睛一亮,白旺不禁赞道:大帅要是有十万这样的人马,那无论何地开战,我们都能迅速抵达!

    顺系将领很有流动作战的经验,能看出这支马军的用途,只是人数少了一些。

    如果有个几万人,那用起什么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术,就太容易了。

    哈哈~高义欢哈哈一笑,本帅也想!只是战马不好弄啊!

    说话间,旷野上响起一连串的铳响,把高义欢和众将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在龙骑营操练的场地旁,数千手持自生火铳的士卒,正抬铳轮射,将七十步外的木板打得木屑飞溅,校场上浓烟弥漫。

    燧发枪也就是明朝的自生火铳,是高义欢不可能不关注的东西。

    此时西方主流国家都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燧发枪,三十多年后,装备火绳枪的奥斯曼土耳其,将在维也纳被装备燧发枪的西方军队打败,从全盛时期,走向衰落,开始步步收缩。

    在明朝燧发枪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在十多年前,也就是1635年,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制作了燧发枪。

    高义欢其它更加先进的东西造不出来,可是燧发枪这种已经有技术基础,工艺上接近成熟的兵器,还是能够造出来。

    七月间,高义欢在视察火器作坊时,工坊在葡萄牙工匠的指导下,已经造出了一千杆自生火铳。

    高义欢要求工坊加大生产,陈汇廷暂停了鲁密铳的制造,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又造出了两千杆。

    现在这三千杆已经装备军队,高义欢抽调三千精锐火铳手,组建一个营的自生铳营,并配备火炮火箭护卫的冷兵器杀手队,共计五千多人,取号克胜营,交给金献刚统领。

    早前高义欢领着众将去作坊看见过工匠试射,不过今天看见千余士卒,一起射击,众将还是有些心惊,对于射击速度有些咋舌。

    高义欢大军二十万,大多数兵马,都是战力平平,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而选虎马军,龙骑营,克胜营,选锋营,则是他手中王牌,每一支用好后,都能在战场上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鼎定胜局。

    这时高义欢正与诸多将领,看着大军演练,陈名夏却骑着马匹,疾驰过来,脸上笑呵呵的看着高义欢,大帅,一件喜事,一件急事!

    高义欢笑道:先生卖什么关子,本帅先听喜事!

    陈名夏道:那卑职先要恭喜大帅了。南京小朝廷赐婚,将坤兴公主许配给大帅,公主已经准备从南京前往湖广了。

    哈哈哈~高义欢不禁大笑,身边的将领也纷纷道喜,都说还是大帅厉害,老朱家的公主都要陪大帅困觉,咱们啥时候也能困个大官的闺女啊。

    高义欢笑了笑,不过随即他意识到,陈名夏想说的急事是什么了。

    朱慈烺之前不肯答应他的要求,现在却丢下面子主动赐婚,显然是江北告急,想求他发兵。

    急事可是江防危机呢?高义欢忽然问道。

    何时发兵,高义欢早有盘算,坤兴并不是他发兵的理由,更像是李世民取隋朝的公主,为了降低忠明势力的今后对他的抗拒而已。

    陈名夏点了点头,大帅神机妙算!



第548章打出空间
    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张献忠同吴三桂也在汉中打了起来,高义欢一边在豫南准备物资,一边养精蓄锐。

    现在南京朝廷想用联姻,来换取他出兵,老朱家的皇帝都好面儿,朱慈烺也不例外,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就说明江北的情况,确实比较危机了。

    有鉴于此,高义欢觉得他必须要有所行动,给江北战场减轻压力,同时也为他下一部行动,扫清障碍。

    高义欢听了陈名夏的话,遂即便拔马道:传令下去,擂鼓聚将,本帅要商议大事。

    是!身后的亲卫当即抱拳,然后率先回营,去通知众将议事。

    高义欢一行人也往大营而去,路上高义欢不忘嘱咐陈名夏道:先生通知下礼曹,派人去南京接下坤兴公主,有什么礼数本帅也不是太懂,就让礼曹看着办,不要丢了本帅的面子!

    陈名夏笑道:大帅放心,这件事情礼曹已经有准备了。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公主金枝玉叶,肯定喜欢那种白面书生,俺老高其实也是书香门第,不能让人觉得自己不懂礼仪,是个粗鄙不堪,只晓得和女人困觉的莽夫。

    因为备战,诸将大多聚集在南阳附近,高义欢来到大帐时,不少人已经到了帐外。

    这时一通鼓刚过,高义欢便和陈名夏先进了大帐,留下诸将在帐外。

    第二通鼓响时,魏武军各部将领,都已经来到帐外,泾渭分明的分成几块,一部分是占据高位的老兄弟们,一部分是顺军将领,另外就是明军将领,最可怜的是白文选,身边就一个人。

    这时众将聚集在一起,都在谈论刚才的事情,津津有味的议论着大帅要娶公主的事情。

    魏武军的老兄弟们,都颇为振奋,他们不是土匪,就是佃户,就是一群土鳖,真没想到一转眼,自家二哥都能和公主困觉了。

    大家都替大帅高兴,只有赵大宪对此有些闷闷不乐,平时话最多的他,居然没说啥话。

    这时等人来得差不多,周大利便出来引着各位将领们进帐,在两边坐好。

    不多时,三通鼓敲毕,高义欢和陈名夏大步从屏风后走出来,帐内的将领们齐齐站起身,给高义欢行礼,参见大帅!

    高大帅大马金刀的坐在帅位上,陈名夏则坐在预留的左侧首位上。

    诸位都坐吧!高义欢右手轻轻一抬,便接着道:一件事!鞑子锁城南下后,阿济格这个龟孙势头很猛,几天时间就突破淮河,杀到扬州一线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便要开始实施了!

    清军在徐州时,魏武军动手容易将清军矛头引向自己,所以不能太早出手。

    不过要是等阿济格把明朝打穿,魏武军再出手,那就又太迟了。

    现在清军兵临扬州,正是行动的时候。

    帐中将领们不禁摩拳擦掌,徐黑虎站起来道:大帅想让弟兄们怎么干?是抄吴三桂的后路,还是包抄徐州?

    高义欢摆摆手,张献忠刚与吴三桂交战,况且江北鞑子并未陷入泥潭,还不是出击关中的时候。多铎这个龟孙设了埋伏,等老子去钻,本帅没那么傻,徐州也不能去。

    在江北大战时,汉中张献忠也同吴三桂打了起来。

    本来张献忠是想通过谈判,兵不刃血的拿下大散关,结果满清使者被高义欢这个搅屎棍的人当街砍杀,让他的盘算落空了。

    张献忠见此,便索性趁着消息没有走漏之前,偷袭了吴三桂,杀了吴三桂近千人,差点就将大散关夺到手中。

    现在张献忠从南郑出发,同风县的刘宗敏合兵,十多万人同吴三桂激战于汉中与凤翔交界地带。
1...24424524624724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