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现在刘黑子和高杰一个在运河之西,一个在运河之东,两人斗了几场后达成默契,差点结拜为兄弟。

    他们两人在山东活动,便基本阻断了晋商的运粮道路,晋商想要运粮,便只有走海运,但海运这不是一两个月能做好的事情。

    六月底是冬小麦成熟的时间,再加上征收和运输,多铎至少要在七八月间,才能获得大批的粮草。

    高义欢同多铎一战,持续四个多月,豫南的各种储备,都基本耗空。

    清军受到粮草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再次开战,无疑让高义欢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回到汝宁后,各营对整个战役的统计,也送到了高义欢的案台前,除去损失的矿工不算,这一战下来,魏军伤亡人数也高达四千余人。

    虽说伤亡主要来自阻击多铎的新附营,但对于人马不多的魏军来说,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好在,清军损失更大,不仅被高义欢夺了四五千匹战马,还俘获了四千多绿营兵,让高义欢比较欣慰,这一战也不算太亏。

    这时,在清理伤亡,统计战果后,整个战事的扫尾工作,便基本结束,不过高义欢并没有因此而轻松下来,因为另一个关于魏军粮食储备不足,只能坚持到六月初的消息被报了上来。




第344章何腾蛟兵发荆州
    1645年天下动荡,北面的大顺政权,因为李自成败出北京,顺军龟缩于关中,使得大顺在北方的统治崩塌,而清廷的势力,开始前所未有的扩张。

    这一年,在北方的李自成日子并不好过,清军的精力亦被闯军牵制,忙于收拾已占版图,被牵制在北方。

    这一年,对于南方的明朝而言,可以说是极为轻松的一年。

    南京甩掉了北方的包袱不说,曾经被流贼和悍夷两大强敌,轮流爆锤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大强敌在北互掐,南京朝廷则抽身而出,能从容的座山观虎斗。

    这时,南京朝廷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日子可以说相当的轻松。

    虽说南京朝堂上,马阮和东林党人忙着争权夺利,但朝野还是有不少有志之士,提出了趁着寇虏争锋,无暇南顾的机会,赶紧巩固淮泗和湖广防线,以此来应对时变。

    虽然南京诸公,并无进取之心,但是要偏安江左,两淮和湖广还是需要防御的。

    东南士绅可以舍弃北方,不过却不能不考虑,江南的安全。

    一定程度上,他们想的只是自己掌控朝廷,以便维护他们的利益,到是没有想过,要把南京这艘船弄翻。

    这时,南京在江北设下,黄得功高杰刘泽清许定国四镇兵,由大学士高名衡坐镇徐州督师,明军前锋甚至进入山东境内布防。

    这同历史上相比,高名衡主持的江北防务,无疑是摆出了一副要积极进取的姿态。

    这点从他将大学士行辕,设在徐州,而不是靠近江边的扬州,便能看出来。

    有善守闻名的高名衡主持两淮防务,东南官绅对于江北防务,到是很有信心。

    江北没有问题,那南京朝廷担心的方向,便就剩下湖广。

    早在去岁,南京朝廷就已经将注意力放到了湖广,并且给湖广拨来了不少钱粮,而湖广明军也趁着张献忠入川的机会,成功夺取了武昌。

    武昌一地,东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

    南京朝廷取了武昌之后,西面防御便也有了一层保证,加上高义欢求抚,武昌暂时没有北面的威胁,张献忠又西进四川,南京对于湖广的战事,便也就不那么上心起来。

    毕竟战争就要征税,征税就损害了东南官绅的利益,东林党人正压着新税法不让通过,这个时候要是爆发大规模的战事,那新税法便压不住了。

    因此在明军收取武昌,西面防御有了一定的保证之后,南京朝廷便逐渐减少了给湖广的钱粮。

    南京建章帝,其实还是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东南官绅串通一气,皇帝从北方来,又没自己的班底,加上年纪上轻,完全没有能力掌控朝局。

    这江山毕竟还是朱家的江山,大臣不急,小皇帝心急,只是他心急也没用,打仗就要银子,新税法通不过,朝廷就没钱,军队自然也就趴着不动弹。

    在崇祯朝晚期,大明各镇官军,就已经军阀化,现在北京覆灭,大明朝廷的权威进一步削弱,没钱即便是皇帝下旨,也调不动各镇官军。

    小皇帝见税法通不过,朝廷没有多少钱粮调拨湖广,便只能用爵位和入阁来诱惑湖广官员,令他们自筹钱粮,希望他们能收复荆州襄阳。

    何腾蛟对与爵位和入阁到是很上心,只是自筹钱粮,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一省总督,官位虽大,但是在体质内就是不如高义欢这种草寇方便,不受规矩束缚,老子最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体质内则有各种规矩约束,还有专门找茬的御史要参你。

    二百多年的老帝国,地方上的乡绅豪强同地方官,同朝中官员的关系已经盘根错节,每一户大乡绅,即便是这一代没人做官,往上一扒拉几代人,保准有进士老爷,都有门生故旧存在。

    在这张社会关系网内,即便是总督也很难去动乡绅和豪强的利益,便只能从苦哈哈身上搜刮,但苦哈哈能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又能搜刮出几个钱来?

    南京不拨钱粮,湖广方面力量最强的明军,便一直没有动静,使得湖广地区,依然保持者高义欢占据襄阳,西军占据荆州,明军则占据武昌岳州长沙等大片区域的局面,并且维持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

    本来这种局面还要继续维持下去,不过在四月间,湖广的局势却忽然出了一个变化。

    入不敷出的湖广官府,突然有钱,有粮了。

    这事还得感谢高义欢让马洪山来到湖广炒粮,马洪山等人将粮食炒高套现后,立刻便跑到常德,暂避风头,但一些被裹挟进这场炒作的小粮商,或者关系不够硬的小商号,却没有收到官府将要动手的消息。

    这时大明朝廷,还是有一定的威严存在,特别是对文官,依然有比较强的约束力。

    因此就算何腾蛟是总督也不能乱来,不能随便抄家敛财,而这次炒粮风波,却给了何腾蛟一个很不错的借口。

    本来在湖广,乡绅和豪强的钱难以征上来,贫苦百姓交的税又有限,令何腾蛟一筹莫展。现在商贾炒粮,便等于是自己送上门来。

    这些参与炒粮的商贾,到手的银子还没捂热乎,就被何腾蛟下令全部锁拿入狱,店铺通通查抄。

    官府这是打击囤积居奇,御史也没话说,而被抄家的商户,有关系的还能花点钱疏通关系,破财免灾,被放出来,没关系的则立时家破人亡。

    四月底,何腾蛟便抄得白银七十余万两,粮食二十万石,湖广府库瞬间就充足起来。

    有了钱粮之后,何腾蛟便野心勃发,征调湖南九镇兵马,集结大军十万人,兵指荆州,准备夺回湖广的核心之地。

    岳州城外,临江的一间酒楼内,高义成负手站在二楼窗户边,正看着外面的江景。

    这时,一名汉子匆匆走上房间,反身将屋门关好后,疾步走到高义成身后,便行礼禀报:指挥,探查清楚了,明军确实要打荆州!



第345章杨文岳建言战策
    相比于李自成,张献忠的实力要弱小许多,人马也就三十余万,精锐不过四五万人。

    因为实力不足,入川还有秦良玉的阻拦,所以张献忠为了收取四川,便带走了绝大多数精兵猛将,只留下五万人马,交给孙可望冯双礼镇守湖广。

    在张献忠入川后,西军在湖广的兵力,便显得比较单薄,让明军乘势夺回了武昌。

    孙可望冯双礼在武昌失守后,遂即到了荆州一带固守,而近一年来明军没有来攻,高义欢自顾不暇,荆州西军实力不足,兼孙可望长于内政,短于军略,西军便窝在荆州夷陵一带,种地发展,并未在湖广扩张。

    且说,何腾蛟抄家得了大批的钱粮,野心勃发,欲建立一番功业,封侯拜相。

    文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一般很少想过谋朝篡位,终极理想多止步于封侯拜相。

    高义欢要收李岩,也是这个原因,相比于武将,文臣对于主君的威胁,要小许多。他们最多做个奸臣,却多半不会威胁主君的性命,但武将就不好说了。

    自从唐末五代十国以来,以史为鉴,主君对此便十分提防。

    何腾蛟作为文臣,不过他对于权力却十分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入阁拜相,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名臣。

    这时便有这么个机会,摆在他的面前,那便是夺取荆州。

    南京小皇帝已经放出话来,只要收复全楚,他就能入阁封侯,何腾蛟自然要把握这个机会。

    五月初,何腾蛟点齐九镇兵马,共计十万大军,以湖南巡抚堵胤锡为南路大军,统兵三万,令小马超马祥麟为先锋大将,收取公安等地,从南威胁荆州。

    何腾蛟会同湖北巡抚杨文岳,则统领张先壁黄朝宣等部,共计七万大军,又征调民船千艘,从岳州逆江而上,来夺荆州。

    就湖广一地而言,最为重要之地,并非襄阳或者武昌,而是荆州。

    历史上,据荆州而做大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最善于借荆州之势的,则莫过于楚国。

    楚国都于郢,北控襄阳,以谋韩魏,西据黔中巫郡而阻秦,东迫陈蔡,以通江淮,据全楚形胜,而争霸中原。

    荆州居全楚之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长期落入西军之手,一旦张献忠完成对四川的整合,再派兵出川,那湖广便危险了。

    因而何腾蛟早欲夺回荆州,将张献忠堵在四川。

    这时七万明军,加上征调的民夫,共计人马十余万,逆着长江往西前行。

    一时间,长江沿岸,几部明军延绵十几里,声势浩大,江面上战船遮江而行。

    这时在众多战船中,一艘大船上插着一面大纛旗,上面写一个巨大的‘何’字,这是何腾蛟的大纛旗。

    大船在纤夫的拖拽下,正逆江而行,何腾蛟则正站在船舱内,看着一幅湖广地图出神,旁边站着北抚杨文岳。

    何腾蛟早年也剿过流寇,不过却并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他也知道自己不太行,所以将杨文岳待在了身边。

    杨文岳曾经总督保定诸军,在督师丁启睿麾下听命,同李自成周旋多年,知兵事,并且能力十分出众。

    前岁,张献中破武昌,大兵攻打岳州,湖广局势岌岌可危之时,何腾蛟被吓得逃到长沙,将岳州交给杨文岳防守,他本以为杨文岳守不住,没想到最后却守了下来,保证了明军几乎控制一个完整的湖南。

    这让何腾蛟知道了杨文岳的能力,所以在兵事上都会听听杨文岳的意见,然后稍加变通,最后变成何某人的主意。

    这次打荆州是件大事,何腾蛟自然也把杨文岳带来,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出点注意。

    扬抚院,本堂得知消息,孙贼探知本堂进兵,集重兵于荆州,而荆州的城墙高达三丈三尺,四周护城河宽六丈,城防完善,本堂该如何取这荆州城呢?

    这时何腾蛟率领大军,已经进至石首,但他对于怎么拿下荆州,其实并没策略。

    本来何腾蛟是想边行军边想,等他抵达荆州时,破敌之策便应该想了出来,不过眼看就要进抵荆州,同西军交战,他苦思几日,也没有合适的策略,他便只有问杨文岳了。

    杨文岳看了何腾蛟一眼,脸上有些惊讶,他出征时,曾建议过何腾蛟,不要声张,以防孙贼有备,但何腾蛟却摆了摆手,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

    杨文岳问他是否有什么计策,何腾蛟也不说,一副到时便知的神情,不想现在快到荆州,他居然会问出这话来。

    这也是何腾蛟想着作为总督,总得自己有点主意,不能还没开始就求助于人,这样显得他太无能,况且这次他兴兵十万,孙贼只有五万人,他占据了优势,所以才准备展现一下他的军略,谁知憋了一路,却啥也没憋出来。

    杨文岳一时间,有点愕然,没主意你现在才说?

    杨文岳见何腾蛟在岳州,先让粮商炒作,敛民间之财,然后将粮商抄掉,获取钱粮,玩的十分顺溜。

    如果是官府直接敛财,必然激起民愤,何腾蛟通过这一手,让商贾背了骂名,自己得了实惠,整起人来一把好手,怎么一遇见对敌作战,就没招呢?

    杨文岳一手抹了把脸,长出一口气,下官本来是想建议督宪,暗中调兵,先袭荆州,引夷陵州的贼兵来救,然后伏兵先灭援兵,并乘势夺取夷陵,斩断孙贼退入四川的道路,将孙贼困死于荆州。现在孙贼已经知道我军动向,夷陵州和荆州必然都有防备,而荆州城高河宽,难以进攻。

    何腾蛟脸一红,又见他说道一半停住,以为杨文岳也没了主意,心里不禁一急,连声催促,扬抚院,你接着说啊!

    杨文岳沉吟片刻,才拱手继续道:督宪,下官建议,既然孙贼已经知道我军动向,那便先避开城高墙厚的荆州,去打城防稍弱的夷陵州,逼着孙贼引兵来救,然后围点打援,先灭孙贼,然后再夺荆州夷陵。

    何腾蛟听完,目光转动,夷陵是连接川蜀与湖广的通道,明军打夷陵,孙可望肯定要救。

    一时间,何腾蛟脸上一喜,满意的点头,赞叹一句,英雄所见略同,扬府院与本堂,想一起去了~



第346章孙可望经略荆州
    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

    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

    历史上荆州除了做过楚都外,不少诸侯小国,如南齐后梁荆南等割据政权,都曾都于此地。

    在明代,荆州只是一个府城,不过规格却远胜于一般州府。

    荆州整座城池周长近二十里,城墙宽厚坚固,高三丈以上,是湖广仅次于襄樊武昌,可以与长沙比肩的坚城。

    在张献忠入川后,孙可望就成了湖广西军的最高指挥,行事不用事事向张献忠禀报,能够做他想做的事情。

    历史上孙可望主政云南贵州两个弱省,却养兵二十余万,同占据天下九成的清廷对抗多年,甚至一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局面。

    可以说,要不是他心太急,使了昏招,自己挑起内讧,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

    相比于张献忠,孙渴望对于打劫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经略一方,积蓄实力。

    孙可望与张献忠不同,他是读过一些书的,自是知道,历史没有流寇坐天下的例子,想要坐天下,就必须要改变流寇的习性,稳固根基,开始向政权转化。
1...15415515615715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