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明冲听了一阵肝颤,以为高义欢还是不愿意放过他,硬是要弄死他,连他自请做个副手都不放心,大帅,卑职~
你先别说!高义欢挥手打断他,这三千人马,你先领着,等今后整编完成,你要是愿意换个位置,本帅再给你调换!
高义欢不容置疑,他不能让这厮坏了自己的名声,让别人不敢投靠他。
赵明冲见此只能抱拳,卑职,领命。
他情绪不高,估计此后一段时间里,睡觉都得睁一只眼,不然睡不踏实。
高义欢看他的神情,不禁微微皱眉,老子就这么不值得信任么?
高义欢一阵沉吟,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找个机会,化解众人对他的误解,让中州乃至天下都晓得高某人,仁义心善,是个豪杰,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这时他又看向陈际遇和刘铉,你们原有的人马太多太杂,大多都是农夫,战力低下,带着也是无用,便各自选出三千士卒统领,剩下的人马,本帅另安排。
两人忙抱拳,卑职遵命,全听大帅吩咐!
这两人到是很识相,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了堂上三人一眼,说道:你们三人,每人领三千余人,也就是一营兵。本帅会拨给你们一个副手,还有一些军官,以便你们能够尽快行成战力。你们可有意见?
如果时间充足,高义欢到是准备,将他们的人马完全重新整编,军官全部进讲武堂回炉,士卒也要接受三个月的训练,不过马上要与鞑子干上一仗,高义欢暂且便只能这么安排。
高义欢这么安排,明显有控制军队,架空他们的嫌疑。
李际遇却抱拳道,大帅想的周道。
大帅真是操心了!刘铉也感动道:大帅为了俺们能带好兵,真是费心了!
三人都没有意见,还得赞叹,大帅想得周全。
这次出兵平叛,高义欢收获可谓颇丰,得了三个新附营,近万兵马,俘虏十余万,还得了郾城许州襄城。
算起来,他现在的地盘,再加上盟友刘黑子,已经占据半个河南。
另半个河南,则被顺军和清军,各自占了一半。
随着赵明冲投靠他,郾城落入高义欢之手,高义欢的地盘便彻底连成了一片。
郾城位于开封汝宁南阳府交界之处,起到了连接三地的作用,另外郾城地处汝宁之北,也是汝宁的门户和屏障。
这日高义欢站在城头,注视着城外的俘虏,分成三股,如同蚂蚁一样分别前往南阳汝宁和汝州。
他们一部分要去宝丰的矿场,一部分则准备接受三个月的训练,然后分守各地,以便高义欢能将他的精兵,再抽调一些出来。
否则一遇见大战,大部分精兵都被牵制在地方,便使得他的实力大打折扣了。
他这么做,也是准备将军队的职能,进一步细化,将三万精兵作为中央军,把他们从地方的防务中解脱出来。
不过,这个过程得循序渐进,等地方的人马,有一定战力后才能执行。
大帅,鲁判书到了!这时高成威忽然上来禀报。
高义欢闻语一喜,请他过来。
不多时,鲁义方便走了过来,大帅!
他身后还跟着一人,穿着一件不错的袍子,头上戴着儒巾,很有兴致的打量着高义欢。
这时鲁义方介绍道:大帅,这位是溧阳人士陈名夏,字百史,崇祯十六年的探花郎,乃是梁判书引荐,欲投大帅麾下。
陈名夏?高义欢心中一动,这人他有点映象,是崇祯朝的进士,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降顺,清军入关后,南下江南,因为顺案的关系,又反回北方投降满清,此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秘书院大学士,后因为党争,提出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之言,被满清所杀。
满清入关后,投降满清的汉族官绅中,主要有两派,一派以最先投靠满清的辽东汉人和一部分北方汉人为主,他们的利益早已与满清结合在一起,另一部分则是东南的士绅。
江南士绅这股政治势力,在明朝时期极为活跃,但在清初彻底分裂。
一部分支持南明朝朝廷,进行抗清斗争,一部分则投靠清廷,成为清廷内部,一支想让满清进行汉化的力量,也就是清廷内部的南党,不过最后被满清残酷清洗,汉族官绅也被清廷彻底压服,沦为没有政治主张,没有思想的奴才,直到晚晴时期,才从新觉醒。
高义欢有些惊讶,没想到梁以樟给他找来这么一人。
现在高义欢手下,例如金声桓王得仁李际遇陈名夏,历史上都是想过清,然后又反过来抗清,或者被清廷所杀的人。
说来也是奇怪,他怎么尽收些这样奸臣?
第267章野望
郾城临时的节堂内,高义欢同陈名夏对坐在一起。
这时高义欢屏退左右,待亲卫离开,将门带上,遂即开始打量眼前之人。
他只见陈名夏不到四十岁,长得白白净净,相貌俊朗,额下几缕长须,脸上颇有几份读书人的傲气。
这也不怪,探花郎,天下第三,能不傲气么?
高义欢坐定后,陈名夏看了他一阵,忽然开口道:请恕在下冒昧,有一事欲问将军,不知可否?
高义欢笑了笑,抬了抬手,先生但说无妨。
不知将军之志,在中州?陈名夏故意顿了顿,目光注视着高义欢,想观察他的表情,或在天下乎?
高义欢眼睛一眯,心脏如被小鹿撞了一下,不禁暗道,有点刺激!
读书人高义欢也见了不少,敢这么说的人,还是头一次遇见,高义欢心头直跳,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在中州如何?在天下又如何?高义欢不动声色,配合着他。
陈名夏,中州虽好,却是四战之地。将军之志只在中州,那不过称一时之雄,难成大事。如张绣王世充之辈,难免为他人做嫁衣,自身性命堪忧不说,还要连累部署。在下便也就不叨扰将军,告辞远去了。
高义欢脸上抽搐一下,没想到陈名夏说话这么直接,他眯眼道,在天下呢?
陈名夏笑道:当今天下大乱,明失其鹿,李自成张献忠东虏皆欲夺鼎。此三者,实力皆远胜将军,将军何以谋天下?
虽说只是几句话,高义欢便觉得这个陈名夏很有意思,很对他的胃口,不给他谈什么忠君的一套,不玩虚的,问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也是高义欢夜里思考过的问题。
中州四战之地,确实不好破局,弄不好就要被困死在河南。
这个问题,他的属下们都有所担忧,却没有人帮着他来解决,都是高义欢想说辞,想策略来安抚部署。
今天有个人和他讨论这个话题,高义欢还是很感兴趣,希望能有所收获。
一时间,高义欢坐直了身子,正色道:强弱并非定势,并非不可逆转。高某所持者有五,其一忧天下之心,其二,治下民心归附,其三,赏罚分明,将士敢战,其四唯才是举,其五,善于纳谏!有此五点,可争天下么?
陈名夏有些意外的看着高义欢,忽然笑道:这只是能说明将军有这个基础,然而将军却未有谋天下之策。
高义欢心头发笑,忽然站起身来,对陈名夏一作揖,这自然要请先生教我,我最善纳言了!
陈名夏到没见过这么不谦虚的人,不过高义欢已经引起了他的兴趣。
作为探花郎,陈名夏内心自然有一份政治野心,他要投靠谁,并不是草率的决定。首先当看一看投靠的势力有没有潜力,如果注定要灭亡,或者被人兼并,那何必投靠?
陈名夏从北京南下,本欲投靠南明朝廷,不过南明朝廷却将他打入顺案,让他无法回到江南,只能滞留于江北。
这时他正好遇见帮高义欢招募人才的梁以樟,觉得这个高义欢很有远略,所以决定来河南看一看。
为了留住招募到的人才,梁以樟先带着他们,从鹿邑到汝宁,一路看见不少新奇之物,也看见一片片的良田,仿佛世外桃源。
不少南下的官员,只转了一圈,就决定留下,不过他到了汝宁后,打听了一些豫南在军政方面的策略后,才有些动心,决定见高义欢一面。
今天他同高义欢一谈,便已经决定留下来。
这时他见高义欢一揖,忙站起来,回了一礼,愿为将军效劳。
哈哈哈~两人直起身来,不禁相视大笑。
先生请坐!高义欢笑了一阵,从新落座,然后问道:还请先生解惑!
陈名夏道:自甲申国变以来,东虏入关,天下局势大变。李自成克京师,亡大明,却为东虏所败。今东虏已掩有辽燕齐晋之地,劲旅二十万,天下未有敌手。与将军争天下者非南明,必东虏也。
南明掩有江东两淮楚粤之地,版图虽广阔,看似强大,但积弊难改,实为案上瓷器,一碰必碎。如无东虏,将军可图之,然东虏在北,虎视眈眈,将军如与南明相争,则南明亡,将军亦亡。将军与明,实为相互依存也。
高义欢点了点头,这与他的想法暗合,虏兵强,我难以争锋,南明又不可图,那如何解坐困中州之局。
陈名夏道:东虏势大,自辽事起,大明钱粮劲旅,俱毁于辽事。东虏于关外时,大明集天下之力,尚难敌,今东虏入关,已据辽燕齐晋之地,而天下已然分崩离析,便更是难以抵挡。如东虏再入陕西寇四川,则东虏将再无牵制,进退自如,可全力对付东南,将军与南明必然难挡。
如果清军占据关中和四川,那高义欢确实就被动了。
从地理上来说,只有东南一隅,失去四川后,基本都是亡国,几乎没有例外。
那先生的意思是?高义欢皱眉问道。
陈名夏道:李自成张献忠之辈,缺少根基,难成大事,迟早为东虏所灭。关中八百里秦川,可为将军根基,不过如何去取,却要讲究时机。太早,让东虏渔翁得利,太迟,关中尽入东虏之手,难以复夺。现今东虏正急攻关中,在下以为将军当牵制东虏,让其与李自成消耗。及自成败,东虏元气亦大伤。彼时东虏若再入川,则将军可趁机杀入关中,然后灭入川之军,夺取四川,掩有强秦之势,则大事可期。
高义欢原本的想法,是先取蜀,后取关中,不过要是取蜀等于和西军交火,西军并不比他弱,而清军还有可能攻击豫南,那他就被牵制住了。显然,他这个计划需要很多特定的条件。
陈名夏的意思却是先取关中,他不禁皱眉思索起来。
第268章鞑子过河
高义欢微微沉思,不过他却并不能,说出谁优谁劣。
天下局势变化莫测,以后的事情并不好说,但眼下牵制东虏攻入关中,却是他与陈名夏的共识。
先拿荆州,入川蜀,还是先入关中,这可以以后再定,眼下还是要先抵挡多铎的南路大军。
高义欢站起身来,先生教诲,我铭记于心。还请先生担任幕府书记一职,我还要多听听先生的教诲。
陈名夏笑着拱手,敢不从命!
高义欢属下有不少文臣,不过其中不少人,心里对于明朝还是很有感情,让高义欢很不是滋味。
这个陈名夏的出现,无疑改变了现状,使他手下多了另一派人可以使用。
说完,陈名夏又道:李自成入京师之初,不信任京中大员,欲用崇祯十六年的进士为官,因而在京同年,多被卷入顺案,不被南京任用。卑职可为将军写几封书信,邀请杨廷鉴宋之绳等人过来,为将军效力。
杨廷鉴是状元宋之绳是榜样,高义欢心中一动,老子这是要齐聚三元啊!
高义欢也希望,陈名夏能通过同榜进士的关系,为他招募人才,于是笑道,有先生引荐,我必然重用。
是夜,两人谈了许久,高义欢才让人带陈名夏去休息。
次日一早,高义成从屋内起来,准备交代鲁义方,如何处理俘虏,以及在郾城许州襄城设官的事情之后,便要挥师北进,去荣泽,也就是古代官渡附近,同沿河布防的顺军会师。
时间到了七月底,关于北面的消息,已经十分清晰。
清军一路,由石廷柱叶臣统帅,正攻太原,吴三桂阿济格则攻大同,准备从陕北杀入关中,多铎则率大军入河南,攻打潼关。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把刘宗敏等人都带回关中,并未留下足够人马守卫山西,可以说是失算了。
如果山西顺军够多,那清军绝对不敢,南北两路包抄关中,李自成将有足够的时间备战。
这归根结底,还是大顺朝廷对于满清的认识不够,没有将满清视为争夺天下的对手,战略上还没转过弯来。
因为大战略的失误,所以顺军频频出错,不过好在冤杀李岩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历史上李自成败回关中后,李岩听说河南各地反叛,于是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震慑地方,使得各郡县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有一二叛乱者,也可以迅速扑灭。
这样大顺有关中河南之地,战略位置上,还有很大的优势,不过李自成怀疑李岩有异心,加之牛金星推波助澜,说李岩见大顺失败,想脱离大顺,去河南称王,所以李自成将李岩和其弟李年一起斩杀。
李自成出身贫寒,大顺军的阶级属性,使得他对李岩这个名门之后,并不信任。
起初,他或许被李岩的才能折服,可随着李岩的威望提高,李自成心里便恐惧起来。
历史上李岩被杀,河南豪强人心一散,纷纷发动叛乱,多铎便乘机杀入河南,直驱潼关,同阿济格南北夹击李自成,最终攻入关中,使得李自成沦为丧家之犬。
今岁年初,李岩被高义欢放回了河南,只要他不傻着自己回关中,历史估计不会重演。
现在有李岩在洛阳,高义欢又镇压了叛乱,河南局面大体稳定,多铎这一路清军,便没那么容易打到潼关。
高义欢穿戴整齐,从房间内出来,准备在院子里洗把脸。
这时,高成威却急匆匆的进来院子,直奔高义欢的房间,当他看见高义欢不在房间,就在一旁水井边洗脸时,便又径直急走过来。
大帅,洛阳急信,鞑子精骑于荣泽东面的孙家渡过河,然后迂回到荣泽后面,大破白大帅。现在鞑兵马已经迫近虎牢关,李节度让大帅迅速北上支援。
高义欢方才还想,眼下河南的局势还不错,就被当头一棒,打得心肝一颤,鞑子过河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