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第271章虎牢关
    洛阳之地,位于黄河之南,天下中都,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悒,十省通衢之称。

    在地里上,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关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是豫东大平原,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面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地形,三面大山,北临黄河,易守难攻。

    时下,李自成退回关中后,洛阳变成了关中东面的屏障,而虎牢关又是洛阳东面的屏障。

    虎牢关在洛阳之东,荣阳之西,南面是嵩岳,北面是黄河,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清军若破虎牢,则洛阳在望,再下洛阳,便可直抵潼关城之下。

    七月间,白旺军在荣泽的大营,被清军精骑包抄,三万顺军让清骑掩杀,损失两万多人,余众奔逃百里,进入虎牢关,才勉强得以逃脱。

    李岩得知白旺大败,心惊之余,急忙征调一批青壮,来虎牢助守,同时发信向高义欢和关中求援。

    在李岩白旺于虎牢关布防的同时,多铎的大军也完全渡过黄河,在荣泽稍作休整之后,便准备进取洛阳。

    为了保证侧翼的安全,他派遣阿巴泰领正白旗三千,外藩蒙古兵七千余人,向南夺取郑州密县等地,令其护卫大军侧翼的同时,派马军四处夺粮,解决大军的吃饭问题。

    在侧翼得到保证后,多铎便率领真满洲,并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外藩蒙古投降汉军,共三万余众,向虎牢关推进。

    受白旺大败影响,驻守荣阳的千余顺军,不战而降,多铎杀其首领,余众编入投降汉军之中,大军很快就进抵虎牢关,并且发起了猛攻。

    八月六日,清军对虎牢关的攻击,已经持续了六日,李岩和白旺所领人马损失惨重,不过守军依旧牢牢地控制着虎牢关。

    这时在关城上,士卒们正收取将一具具的尸体,台下城墙,又将清军射上城来的箭矢,收集起来,以弥补守军器械的消耗。

    关城内,进千青壮则忙碌地锯着木头,他们将从附近山上砍下的大树,削去枝叶,又锯成一段段,便成了杀伤有力的滚木。

    清晨,白旺和李岩来到城关上巡视,默默的注视着,城外绵延的清军营寨,心头都有些沉重。

    这时李岩看着城外清军大营,人头攒动,似乎又要攻关,心里颇为忐忑,他很清楚守军的情况,也就是靠着关城,才能与清军一战,一旦破关,必然又是一溃千里。

    白旺人马损失惨重,只有被动防守的份,已经无力反击,他现在只能看关中作何反应,看高义欢听不听令了。

    一念至此,李岩便道:白帅,虎牢关之内,就是洛阳周边百万生灵。我已经向关中和高义欢发信求援,白帅务必要坚持到援兵赶来。

    白望一脸正色,节帅放心,这个分量,我晓得。

    李岩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才点了点头,那虎牢关和洛阳百姓,就托付给白帅了。

    说完,他才转身下了关城,而他刚走到城下,便有一名官员,急匆匆的过来,气愤道,节帅,关中的消息。西安派汝候率领大军加强潼关防守,却让我们坚城自守!

    李岩面露愠色,有虎牢洛阳不守,却驻兵潼关,这是何道理?

    官员失望道:或许西安只是想让我们拖延时间,只准备守卫关中!

    鼠目寸光!李岩怒声说了一句,忽然扭头四下看了看,见士卒们都在忙碌,于是将官员拉到身边,低声道:这个消息都有谁知道?

    下官一收到令书,就直接来寻节帅,时下就下官知晓。

    李岩脸色一沉,你将令书给我,然后不许对任何人提醒,也不能让白帅知晓。明白吗?

    官员明白过来,白旺大军刚败,现在就是凭着雄关,以及关中会发援兵的信念在坚守,要是守军知道,关中没有支援,那士气肯定一落千丈,虎牢被破就在眼前。

    下官明白!官员忙低头抱拳。

    虎牢关外,投降的数千汉军,再次在关前摆出攻击的阵型。

    这时多铎穿着一身白色的盔甲,头盔上一根避雷针上飘着棕红色的盔缨,马鞍上还挂着一张弓,一壶箭,引近百骑离开大营,在降军后面停下,准备观看攻关。

    虎牢关高三丈以上,关墙前有护城壕,城上有马面箭楼,防御十分完善。

    这几日的进攻,清军已经死伤三千人,不过都是些汉军降军,真满州没上,连地位相对较低的汉八旗也没有参与攻城。

    王爷,这个白旺被咱们杀怕了,躲在城中不出来,还真是有一点难办。孔有德看了看,远处的虎牢关城墙,在三丈多高的城墙下,躺着无数汉军降卒的尸体,但关城依旧巍然矗立。

    眼看着投降的汉军,被消耗了大半,继续攻关,肯定就得轮到汉八旗,孔有得便有些担心起来。

    多铎看着关城,却一声冷笑,哼,汉军也就是能龟缩在城内罢了。

    说着,他看了孔有德等人一眼,你们放心,摄政王已经命胡有升,护送一批红衣大炮过来。本来是让本王打潼关时使用,现在正好可以拿虎牢关练手。等大炮一到,本王破关,易如反掌。

    众人听说有红衣大炮要送来,心中立时欢喜,有红衣大炮,那他们就不用硬攻,靠人命夺城了。

    哈哈哈~王爷,大炮一到,就是我们大清杀入洛阳之时啊!孔有德回头与众将哈哈大笑。

    多铎也志得意满,明军闯军在他眼里,都是土鸡瓦狗,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他傲慢的道:洛阳,本王是志在必得。要么被本王攻下,要么闯贼自己投降,绝对没有第三种可能。

    几人都被多铎的傲气感染,豫王爷既然这么说,那奴才们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洛阳,不能让主子失望。

    主子已经发话,他们要是拿不下洛阳,岂不让主子很没面子。

    王爷,只要大军破了虎牢,我看洛阳李岩必定望风而降。眼下的情形,大清军所向披靡,众人都信心十足。

    多铎却冷笑一声,本王听说这个李岩很有威望,他若来降,本王也不能留他。听说那个高义欢也是他的部下吧!他敢杀我大清勇士,抢夺大清的钱粮,搅黄摄政王购粮的计划,这个人要来降,本王也饶不了他~



第272章劫粮
    郑州城外,十多个鞑子骑在马上,驱赶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押着几辆装着粮食的大车,缓缓的向城门而去。

    赵茂盛和周小环也在队伍中,因为没有反抗,鞑子并没有杀他,而是让他推着一辆独轮车回城。

    这时周小环衣衫破烂,神情呆滞的跟在他后面。小姑娘被鞑子侮辱后,便有些精神失常,时而安静,时而疯疯癫癫。

    赵茂盛看着心痛不已,不忍心看着她被丢弃在路旁,于是找了跟绳子,一头绑在她的腰上,一头绑在自己腰上,拉着她往前走。

    鞑子残暴的狠,谁要是不走,谁要是想逃,鞑子根本不会多说废话,直接就会杀掉。

    好在只要不反抗,听鞑子的话,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那个奸污小环的鞑子说了,他们现在都是他的奴隶,要被押去北直给他种地。

    这让赵茂盛看到了一点儿希望,只要能活下来,给谁种不是种呢?

    小环,你跟着我,到北直就好了!赵茂盛回头,看着身后被绳子扯着,深一脚浅一脚走着的小姑娘,说了一句,不过小环却依然一脸的呆滞。

    赵茂盛回过头来,不禁叹了口气,而就在这时,旁边一名鞑子,忽然一鞭子抽子他身上,打出一长条触目惊心的鞭痕。

    赵茂盛疼得一下跳起,却不敢嚎叫,而是慌忙的点头哈腰,双手推起车子,加快步伐向前,引得鞑子一阵嘲笑。

    这时,在城外的树林里,两个身影躲在草丛和树枝中,注视着进入城内的鞑子,一个精悍的黑汉子道:头儿,郑州果然被鞑子拿下了。

    为首的汉子继续观察了会儿,发现没过多久,便又有一队鞑子,押着掳来的百姓和财物进入城池。

    当下他眼睛一眯,鞑子劫来的粮草,应该都放在了郑州。

    他刚做出判断,旁边的汉子却指着城池西面,头儿你看。

    斥候哨总,忙抬眼看去,却见有大队车辆,在鞑子骑兵的护送下,出了郑州,往西面而去。

    哨总微微一愣,原来在荥阳。

    郑州西南面,梅山附近的丘陵区域。

    这时秋风拂过,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进密林内,一柱柱的阳光照亮阴凉的地面,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一个个呼呼大睡的身影。

    在平原上作战,不具备骑兵的优势,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不仅担心被骑兵突袭,一旦战败,骑兵掩杀之下,往往还是个全军覆灭的结局。

    高义欢得知鞑子骑兵在郑州南面打粮,担心大军被鞑子发现,所以昼伏夜出,藏到了郑州西南方向的一小片丘陵里。

    斥候打探了许多地方,附近方圆百里都是一马平川,就这么一小块地方适合藏兵,高义欢已经待了三天。

    士卒将背后滚成圆柱的毯子取下,然后铺在地上休息,高义欢却将几名属下招呼过来,一起商议牵制鞑子的事宜。

    这时高义欢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画,指着一个点道:这里是我们的位置,这里是虎牢关的位置,郑州密县则在我们和虎牢关之间!

    据斥候探查的消息来看,郑州密县多半已经落入鞑子手里。高义欢说着抬头看向几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正面交手敌不过鞑子,只能想其它办法牵制鞑子人马,让他们不能继续进攻虎牢关。诸位可有什么办法牵制敌军?

    几名将领一阵沉吟,王得仁看了看高义欢画的地图,骂道:郑州不失,我们还可以进驻郑州,然后直接派骑兵袭扰。现在没有城池依托,想要牵制鞑子,就绕不开郑州之敌,而我们一旦被鞑子发现,鞑子几万人来打我们,我们跑都跑不掉。

    现在多铎的兵力已经探明,共计有四万多人,且大多是凶悍的八旗,而高义欢只有一万五千精兵,剩下则是三个新附营。

    就战力而言,高义欢肯定不是鞑子对手,否则他便直接杀向郑州,侧击多铎军了。

    时下高义欢的人马,没有城池依托,一旦被多铎发现,几万骑兵滚滚而来,高义欢还真没做好和鞑子野外浪战的准备。

    这个赌注太大,而且没有合适的地形,胜算不大,一旦战败,他想退回汝宁都难,可能会将家底输掉大半。

    金声桓皱眉道:如果郑州不失,我们进驻郑州,然后派骑兵出击,就能起到袭扰牵制的作用。现在想要牵制鞑子,末将以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劫了鞑子的粮草,然后迅速南撤。

    高义欢听了眉头一挑,劫粮?

    金声桓点了点头,鞑子既然四处打粮,便说明他们粮草不足,我们要是能找到他们的屯粮之所,一把火给他们烧了,鞑子必然撤退。

    高义欢微微颔首,如果只是劫粮,派遣骑兵过去就行,劫完就溜,到也不怕鞑子来追。

    众人对于这个计划,都比较认可,王得仁却问道,只是鞑子的粮草,屯在何处呢?

    高义欢用树枝在地上画了画,但没有信息,这个屯粮地点,却很难判断。

    就在众人没有办法时,一名斥候却忽然被虎大威带了过来。

    大帅,斥候有情况禀报!他说了一句,就站在一旁不说话了。

    高义欢说服王世琮帮他做说客,去南京游说后,问虎大威是愿意继续呆在宅子里,还是跟他干点事情。

    虎大威见原本关着十多个人的宅子,慢慢就剩下他和王世琮两人,等王世琮一走,便只剩下他一人,最后才涨红着脸,放下面子服了个软,表示愿意为抗清出点力。

    不过他投靠的晚,高义欢并没有给他兵马,只是让他做个斥候局的掌旅,让他感到很没面子。

    这时他身后一名斥候单膝跪地,启禀大帅,卑职发现鞑子已经占据郑州,他们骑兵四处打粮,劫掠的粮草,都送到了荥阳。另外,卑职还发现,鞑子有一批火炮,也刚到荥阳。

    高义欢一听,脸上露出喜色,荥阳有多少鞑子?

    斥候抱拳道:鞑子在城中,卑职无法确定,不过看鞑子出城的频率,还有人马数量,荥阳的鞑子估计只有一两千人。郑州的鞑子到是有很多,估计有近六七千人。

    大帅,荥阳在虎牢和郑州之间。郑州又有鞑子重兵,咱们去袭荣阳,不说能不能袭下来,就算袭取成功,郑州的鞑子必然会断我们归路。金声桓听完立刻分析道。



第273章烧麦田
    八月时节,郑州城外的旷野上,黄灿灿的一片。

    李岩经略河南两年,百姓重新耕作,地方上便逐渐恢了一点生机。

    由于明顺之间对于关中的争夺结束,河南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百姓能固定于一地,又有土地可以耕种,便播下了大片庄稼。

    本来田地里的庄稼马上就要成熟,中州百姓的苦日子快熬到头,结果清军一来,百姓大多逃难而去,庄稼没人收割,便要便宜了鞑子。

    这日,在郑州城西南方向的一条小道上,一个鞑子领催,领着十多个马甲步甲,押着一群百姓,赶着几辆大车,正往郑州而去。

    在小道的两旁,则是成片的庄稼,秋风拂过,卷起层层麦浪,空气中弥漫粮食和麦草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这本该是一副美好的画面,但被鞑子驱赶着的百姓,却无法体会即将丰收的喜悦。他们正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发出阵阵哭泣。

    几名鞑子骑在马上,却较有兴致的四处张望,对周围的庄稼地,指指点点,商议着过些日子,等庄稼熟了,便带些奴隶来收割。

    这时队伍正前进着,走在队伍中间的鞑子领催,却忽然勒住战马,抬头看向天空。

    十多个鞑子也纷纷勒住马匹,看见天空中飘来如柳絮一般的黑色草灰,脸上都有些诧异。

    领催伸手接住黑色的灰烬,手指碾了碾,顿时满脸震惊。

    几呼是同一时间,鞑子们先后回头张望,只见南面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漫天飘舞着黑色的灰烬,场面极为壮观。

    在地平线上,有是另一幅场景,四处火光闪烁,大地一片赤红之色。

    一时间,天黑,地红,中间则是道道烟柱相连,如天塌地陷,末日来临一般。
1...121122123124125...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