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你送的东西,本相收到了。很不错,外放的几个防御使,就属你觉悟高,值得培养!

    这都是卑职应该做的,卑职谢过相公栽培。高义欢忙跟着轿子,点头哈腰,样子十分滑稽。如果让他的属下看见,一定大跌眼镜,有损他的形象。

    牛金星笑了笑,嗯,你的事情,本相知道了。不过你的做法,行不通,待会陛下要是提出调你,你不要犹豫,必须立刻答应,剩下的事情,本相会处理。

    高义欢有些没明白,不过还是连忙点头,像条狗子一样乖巧。

    牛金星十分满意,特别是高义欢和李岩在同一座驿馆,却没有一起过来,让牛金星很欣赏高义欢。

    快到宫殿了,你记着本相的话,不用跟着了!牛金星说完,便放下帘子,轿夫遂即加快速度,将高义欢甩在了身后。

    你娘个劈啊!高义欢停下来,看着远去的轿子,心里不禁骂了一句。




第236章上朝(一)
    大顺朝一帮泥腿子,根本不懂什么礼仪。牛金星近一年,筹备李自成称帝,规划大顺的官制,教会一群大老粗,学会上下尊卑,可算是操碎了心。

    好在,众人都有心进步,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李自成不是那个被驿站裁撤,欠钱不还弄死人的泼皮,他们也不是乡下的佃户,而是新兴的贵族。

    原本一个村的,屙野屎,爬寡妇墙,光着屁股一起长大,这种事都不要再提。

    既然大家都成了勋贵,那就得有点勋戚贵族的样子。

    再穿得破破烂烂,满口瓜皮贼你娘二锤子,便有些不像话,不符合身份了。

    牛金星适时的提出一套,大顺朝的礼制,其实是很有官意基础的,也正是李自成需要的。

    毕竟李自成做了皇帝后,自然不希望哪个不开眼的东西,提他以前的丑事,也不希望村里人,还向以前那么没规矩。

    牛金星做的事情,可以说投其所好,他受到李自成的宠幸,也就不奇怪了。

    上朝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虽说牛丞相自己兼任礼政府尚书,亲自教授众官礼仪,众官也很上进,乐意学习,但是毕竟底子太差,还是需要牛金星时刻注意。

    这次大朝,是永昌二年第一次上朝,出不得差错,牛金星必须盯着。

    牛金星匆匆与高义欢说了几句,便急匆匆的赶到宫门前,去准备了。

    高义欢远看着轿子走远,站着回味牛金星的话,慢慢明白过来。

    之前,李自成下的手赦,更多是一种试探,对他有些不放心,而他一味的陈述难处,在李自成眼中指会是可疑的表现。

    李自成不管你是不是再打仗,有多大困难,我要调你,你作为臣下,首先就是答应下来,而不是讲条件。至于最后调不调另说,你首先要有为君上肝脑涂地的觉悟,君上才会重用你,相信你。

    想明白这一点,高义欢不禁一拍脑袋,娘个劈的,金佛还真是送对了!

    就这个建议,就绝对值一尊金佛。

    高义欢不得不承认,老牛还是有些本事,起码他对李自成的心思很了解,而李岩在揣摩上意上,无疑就差了许多。

    高义欢不禁一叹,摇了摇头,继续向皇宫走去。

    李自成的皇宫,乃是原来明朝的秦王府,而秦藩一脉在关中延续二百六十余年,宫殿的规模,虽比不上北京,但是也差不到哪儿去。

    唯一让李自成和牛金星不满的是,宫城没有坐落在西安城的中轴线上,要不是李自成想着北京,那牛金星都打算要重建了。

    高义欢来到宫城前,广场上已经聚满了官员,三三两两各自聚在一起说话。

    高义欢穿过人群,听着众多官员,都在谈论东征之事,言语中都带兴奋之色。

    这时,高义欢忽然看见李过,头戴梁冠,身穿绣着麒麟的官袍,手里抱着个象牙笏,正和几个官员闲聊。

    李过正好也抬头,远远的看见高义欢,忽然扭头对周围几人说道,那就是我之前提过的豫南高义欢,襄阳就是他打下来的!

    李过和几名勋爵,正说着东征的事情。

    众人听了他的话,在场官员都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这两年,高义欢从一个不入流的角色,逐渐进入顺军上层的视野,他打下襄阳,也让身在西安的武将们有所耳闻。

    李过说完,旁边一个豹眼环须的扎须大汉,眯着眼睛看了看,冷声道:怪不得,军中有许多人不喜欢这人。今天看见,本候觉得他遭人记恨,不是没道理的

    李过微微一愣,不禁问道:汝候为何这么说?

    扎须大汉不是别人,正是顺军武将之首,汝侯刘宗敏。

    亳侯,你没看见他那张脸吗?刘宗敏指了指高义欢,冷声道,这么年轻,就做了威武将军。今日再算他襄阳之功,至少要再升一级。好多老兄弟,才混个威武将军,你让他们怎么想?况且他跟皇帝才多久?

    李过听后点了点头,他手下就有几个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现在还只是威武将军,高义欢一个半路出家之人,却爬在他们上面,他们自然不喜。

    大顺朝廷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都想往上爬,自然有人看不惯他。甚至一些身居高位的人,也不希望看见他这么个人。

    高义欢看见李过之后,忙一脸笑意的上前,属下,见过侯爷。然后他又向另外几位作揖,堆笑道,见过诸位上官!

    大顺朝规定,五品可以参与朝会,高义欢正好是五品,所以称呼上官,基本错不了。

    虽然高义欢不是李过的嫡系,但是毕竟是从他手下出去的人,所以于公于私,都得照顾一下高义欢。

    义欢啊!襄阳的事情,干得不错,给本候长脸了。李过其实还是比较喜欢高义欢,觉得他人有本事,礼数也到位,逢年过节都有东西送来,是个值得培养的人。

    他知道高义欢一个河南人,想要在大顺朝中混出头,确实有些不容易,于是有意提携,来,义欢,本候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汝候,这位是泽侯,这位是磁侯~

    高义欢纷纷行礼,目光不禁仔细打量几人,特别是刘宗敏。见他大概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健硕的身躯将官袍撑得鼓起,豹眼环须,面露傲慢,同一旁的田建秀小声说话,没看高义欢。

    其他几个侯爷,有的平淡的点头,又的则卖李过一个面子,目光冷淡,脸上却堆着假笑,谈不上欣赏,也说不上厌恶。

    介绍完了之后,便没高义欢啥事,几个侯爷继续探讨东征作战的事情,高义欢根本没有发言权。

    看这些人谈论着,他却只能像个小丑一样的站在一旁,跟空气一样被人无视,他心中不禁感到一阵耻辱。娘个劈,这种朝会,我高义欢以后再也不想参加了。



第237章上朝(二)
    牛金星是讲究人,在礼节方面一点也不马虎,他一直注意着时辰,他看时间到了卯时一刻,立时便挥手道:快,奏乐,开朝。

    大顺朝能够成事,能有现在的规模,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运气。

    牛金星觉得李自成所得到的东西,同他的能力相比,实在有些不成正比。

    在李自成身上,似乎没有多少明主的特征。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事了。

    刘金星得给这件事一个解释,李自成为什么能成功?

    他思来想去,得到四个字,天命所归!

    他认定李自成就是真龙天子,是天选之人,就像光武,就像朱棣一样,他就是有一定气运。

    牛金星相信这一点,所以在礼仪上,是一丝不苟,无论是登基,还是上朝,都是按着古礼来弄,以示对天的恭敬。

    而有天命,李自成自然能所向披靡。

    宫门前聚集着的文武,听到悠扬的钟乐声,便迅速列队,进入宫殿。

    大家看着自己官袍的补子,总之让品级高的站在自己前面,让上官先走,便不会出错。

    高义欢在豫南一带,是第一把交椅,不过到了朝会上,他却得靠后站,并且是最后面。

    起初,高义欢对朝会还有点好奇,毕竟是人生第一次,但是此时他却觉得索然无味。

    入得殿内,只见李自成,终于不在是棉袍布带范阳帽的打扮,而是穿着黄色龙袍,头戴着金丝翼善冠,高居于御座之上。

    别说,这么一穿,加上大殿的庄严,还真有九五之尊的气势。

    高义欢跟在众官后面,一群官员,风风火火地行至殿中,大礼参拜,高呼万岁。

    都平身吧。李自成伸手虚托。

    众官随即起身,分立两侧。

    这时,大殿上,牛金星抱着象牙笏出列,高声道:陛下,昔日朱重八不过皇觉寺一沙弥,而得天下,今以历年二百七十载,海内鼎沸,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臣以为明朝气数已尽,而陛下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

    牛金星心中高兴,将声音提得更高了一些,陛下出商洛而定中州,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只有晋燕之民,还处水火之中。现今晋燕父老,盼陛下如盼甘霖,皆望陛下早日东征,等候陛下在北京登极。

    说到这儿,牛金星拜了下去,他举着象牙笏行礼,一脸恳切道:陛下,臣以为东征时机已然成熟,肯请陛下下旨东征,早定大统!

    大殿上的文武,早就等着这一刻,一个个都心怀激动的纷纷下拜,请陛下早日东征,定鼎大统!

    李自成大喜,正要说话,李岩却很不识趣的站了出来。

    不可。李岩将手一伸,抱着象牙笏道:陛下,朱元璋驱胡虏而得天下,明室立国,二百七十余年,正统之念早已深入人心。今明室虽微,然崇祯未有桀纣之暴,人心尚存。陛下若急取晋燕,明室必于东南再立,而我朝将陷入东虏与明朝夹击,必然难以维持。

    听了这话,李自成脸立刻就拉了下来。

    你的意思是朱元璋得国很正,明朝现在虽然势微,但是还有民心,朕不该取而代之吗?还是认为朕不是东虏的对手?

    李岩早来到西安,不过李自成知道他要说什么,所以一直避而不见,就是希望它能识趣,不想今天,他这么讨厌,还是违背他的心意,同满朝文武唱反调。

    牛金星察觉到李自成的脸色,当即针锋相对,李节度一派胡言,明朝腐朽不堪,早已病入膏肓,人心尽丧。待陛下夺取北京,天下传檄可定,只须遣一偏师,收取东南足矣。何来夹击一说?另外东虏不过区区外夷,陛下拥兵百万,天命所归。岂能因为害怕,就不取北京。

    说着牛金星又抱拳拱手,对李自成道:陛下,此乃天赐江山予陛下,陛下不取,有违天道啊!

    李岩对牛金星有些无语,这个落魄的举人,一点也不知兵。

    天命所归,只是骗骗百姓,自己也信,那就是脑子有问题。天命所归,能变成钱粮吗?能当饭吃吗?能挡住东虏大军吗?

    不过李岩也不能反驳牛金星的话语,总不能否定李自成天命所归。

    陛下!李岩有些急道:明朝之所以有今日,辽事脱不了干系。自辽事起,多少精兵强将,折在东虏之手。曹变蛟,洪承畴,都是大顺的对手,陛下与众位将军,都该清楚这些人的能力,并非无能之辈。他们一个个的败于东虏。陛下,不能不防啊!

    高义欢站在后面,听见李岩这么说,就知道不妙了。

    李节度这话是何意难道是说我们都比不上曹变蛟洪承畴之辈吗?顺军气势正盛,将领们心气很高,谷英听后有些不快起来。

    其它将领也都有些不快,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顺兵强马壮,能不接人短,提以前的丑事么?

    这一下,李岩等于犯了众怒,不过众位官员畏于李岩往日的威望,并没有人当面指责,但是牛金星却不会错过这样的良机,他心里冷笑,忽然行礼,义愤填膺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举义,万民归心,乃是顺天应人。李岩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扰乱军心,齐心可诛!

    牛金星,你这是要害了大顺,害了天下!李岩也怒了,指着他骂道。

    李岩,你这是想让陛下错失取天下的良机!实在该杀!牛金星阴狠道。

    李岩不想与他口舌之争,脸气的涨红,但还是行礼,急道,陛下,臣所言都是实情,臣以为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仿北宋之例

    够了!李自成阴沉着脸,终于爆发,李节度,你不要再说了!东征之事,朕与宰相和文武大臣都赞成,为何偏偏你要反对。你以为你的见识,能高过满朝文武吗?

    陛下~李岩脸上有些惊讶,没想到李自成会说这样的话。

    李自成却一挥手道:带李节度下朝,今日早朝,你不必参加。



第238章上朝(三)
    大顺永昌二年的第一次大朝,一开始就针锋相对,无比激烈。

    当李岩被侍卫带离大殿时,高义欢能感受到李岩内心的失魂落魄。

    李岩是帮助李自成,摆脱困境的人,但今天李自成却把他赶出朝堂,便寒了李岩的心。

    他一心为大顺着想,李自成就算不听,也不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他赶出去。

    这么一来,李岩在大顺,就没法子干事了。

    高义欢没有看错,李岩弄不好就是个田丰。

    现在,李自成是没反应过来,等他知道自己失态,李岩怕是回不了河南。

    高义欢看着李岩的背影,心头忽然一动。

    这时大殿上一阵沉默,李自成阴沉着脸,十分不快,他烦躁的看着李岩驼着背走出大殿,忽然目光落在殿门口的高义欢身上。

    高将军!李自成出声唤道。

    高义欢正想着李岩的事情,闻语急忙出来拜见,臣高义欢,拜见陛下!

    李自成眯眼看着他,这次东征,朕调你一万人马随行,你有没有问题!

    高义欢心头一振,调走一万,这几乎是等于要夺走他的地盘。

    陛下有旨,臣有再大的困难,也会尽快拼凑人马,等候陛下的调令!高义欢记着牛金星的话,忙磕头行礼,不过心里却十分忐忑,担心牛金星刚才同李岩激辩一场,把他的事情忘记。

    李自成被李岩弄的十分不快,见高义欢利索的答应,心里不禁舒服了一点。

1...10510610710810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