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李达和点点头,说:身子骨恢复得很不错。你先前说得没错,坐月子不能老是关在不通风的屋子里,否则,好人都可能被捂出病来。
李中易笑道:阿爷说的是,适当的通风和运动,确实对阿娘大有好处。
李达和犹豫了一下,说:我这整天在家里闲着,也不是个事啊。
李中易一听就懂了,父亲这是静极思动,想捡起老本行,开医馆行医了。
说句心里话,李达和的医术功力,异常之扎实,不愧是蜀地第一名医。
大人喜欢干什么,孩儿都是支持的。李中易含笑同意了李达和的想法。
李家的家务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变成由李中易来做主了。
李达和想开医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下意识的,他觉得应该和李中易商量一下。
父子俩聊过之后,李中易听婢女说,薛夫人睡着了,他转身就去了婴儿房。
两个小娃儿,刚吃过奶,被奶嬷嬷抱在怀里,正在房中四处走动。
李中易走过去一看,两个小家伙都没睡着,他从奶嬷嬷的手上,一手一个,将两个娃儿抱进了自己的臂弯里。
啵啵。李中易左边亲了口弟弟,右边啄了口妹妹,就好象当初抱他自己的儿子一样,异常开心。
公子,您对弟弟和妹妹,真比自家的孩儿还要亲。一个奶嬷嬷捂着嘴,小声打趣李中易。
李中易在外面忙碌了一天,也勾心斗角了一天,回家来看到这一对双胞胎,心情非常不错,也没计较这奶嬷嬷的失礼之处。
李中易笑眯眯的说:长兄当父,我这一对弟妹,可不得好好的疼着?
哇李中易左手上的弟弟,乳名宝哥,忽然大哭出声。
李中易有抱儿子的经验,马上意识到,弟弟宝哥恐怕是要尿了。
可是,李中易还没来得及将宝哥交到奶嬷嬷的手上,他的手上已经感觉到湿意,一股子淡淡的尿骚味,扑鼻直入。
奶嬷嬷接过宝哥,麻利的替他擦拭着小pp,换上尿布片。
李中易右手抱着的妹妹,乳名甜丫,却一直显得很安静,不哭不闹,静静的躺在他的怀中,小嘴里流出的涎水,沿着李中易的手臂淌了下来。
嗯,这么可爱的妹妹,怎么可以嫁给赵匡美呢?
李中易逗弄了一番甜丫,将她交还到奶嬷嬷的手上,这才心情舒畅的回了自己的院子。
院子中间的老槐树下,李中易常坐的躺椅旁边的小茶几子上,除了一壶香茗之外,还有一碟瓜子。
李中易缓步走过去,仰面坐到躺椅上,脑子里开始琢磨着,怎么按时完成造箭的任务。
目前,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两人一组,同时锯木的措施,勉强搞定伐木造箭杆的工作。
最令李中易感到头疼的是,他手上只有一个顶用的铁匠,另外五个所谓的铁匠,不过是半瓢水罢了,不堪大用。
仅靠一个铁匠,就想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造出五万支铁箭头,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唉,头疼啊,李中易左思右想,觉得高洪泰此人,确实异常老辣,轻而易举的就将他这个下级,逼进了死胡同。
这时,一双小手轻柔的抚上李中易的太阳穴,缓缓的揉动着。
李中易鼻内嗅到熟悉的体香,心知是瓶儿在背后,嗯,劳累了一天,是该放松放松身心了。
爷,您口渴了吧?芍药不知何时,也转到了李中易的身前,陪着笑脸大献殷勤。
李中易即使闭着双眼,也猜得到,芍药恐怕一直派人盯着他的动静,不想让瓶儿专宠于前。
瓶儿和芍药暗中斗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李中易早已习惯了这种一天不斗就心里不舒坦的后宅生活模式。
说实话,这两个小妾若是一天不斗不上几回,李中易反而会觉得家里太过冷清了。
爷,二爷刚刚才回家,一脸的闷闷不乐,好象有什么心事?瓶儿一边替李中易按摩,一边小声汇报着家里的一举一动。
李中易心里明白,因为曹氏被赶出家门的缘故,他和二弟李中昊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李中昊偶尔撞见李中易,态度上虽然很恭敬,行礼如仪。其实,李中易看得出来,李中昊骨子里对他是非常有怨言的。
换位思考一下,薛夫人如果被曹氏赶出了家门,李中易这个做儿子,心里肯定不会舒坦。
李达和这个做父亲的既然就在家中,那么,教导李中昊的义务,自然和李中易没有多少关系。
父慈子孝,长兄当父,兄友弟恭,这些露n理实际上都是有前提的。弟实不恭,李中易这个兄,又何苦自找没趣,用热面孔去舔李中昊的冷屁股呢?
随他吧,月例花销别少了他的,也就是了。李中易依然闭着双眼,懒洋洋的嘱咐了瓶儿。
李家上上下都有月例钱,薛夫人每月可花用一百贯钱,李达和的例是两百贯。
可是,李达和与薛夫人的生活一向俭朴,两个人加一块,每月的开销,从没超过十贯文。
李中易身为李家的家主,又是李家的顶梁柱摇钱树,花销自然是没有限度的。二郎李中昊因为还在读书,李中易担心他大手大脚惯了,将来要败家,就只给了三十贯的月例钱。
不过,家里的吃饭穿衣笔墨纸砚等各种用度,全都是公中包了,李中昊的这三十贯钱,乃是正儿八经的零花钱。
按照李中昊的学业水准,本无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只因李中易搞来了大票的粮食,趁柴荣高兴的时候,提了要求,这才走通了后门。
不管是现代道德,还是古代露n理,李中易替李中昊铺垫到了这个程度,在人前完全可以挺得起腰杆,他对得住李中昊这个异母弟弟。
瓶儿,太爷想出去开间医馆,你怎么看?李中易依然闭着双眼,享受着小妾的温柔按摩。
瓶儿略微想了一会,笑嘻嘻的说:二爷的年纪渐长,顶多一两年内,恐怕就要提亲了吧?
李中易频频点头,瓶儿的确是聪明,短短的一句话,就点到了关节上面。
李达和都已经年近五旬了,不在家里待着享福,却要出去开医馆。显然,李达和是想多攒点钱,为李中昊将来的成家立业,尽到做父亲的职责。
想当初,李中易和薛夫人在家中,受到曹氏肆意凌辱和欺压的时候,李达和嘴上没说啥,暗地里却替李中易准备了一处婚宅,和两百两银子的家用。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呐!r1152
第146章 突破点
搬来开封的时候,阿爷的家当全都陷在了成都,瓶儿,你回头从帐房上,取两千贯钱给阿爷,具体怎么个说法,你自己看着办吧。李中易不缺钱,最缺的是家庭的和睦亲情。
嘻嘻,奴就说,是公中暂时借给老太爷的钱。瓶儿笑嘻嘻的把理由端了出来,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这个小妾没白娶。
只要是人,都与尊严,李达和虽然话不多,也不善于交际,可是,骨子里却颇有股子封建士大夫的刚硬。
瓶儿如果直接说是李中易给的开医馆的钱,李达和八成不会接受这种馈赠。
与此相反,如果是借的钱,李达和暗中替二儿子李中昊积攒家底,心理上也会舒服得多。
爷,吃个花红果吧?芍药见李中易和瓶儿谈完了正事,赶紧见缝插针,献上殷勤。
李中易接过花红果,小小的啃了一口,随口夸奖芍药,这果子用井水镇得不错,很有味道。
芍药喜笑颜开,瞥了眼瓶儿,心里多少有些小得意。她虽然不会管家,帮不了正经事,可是,撒撒娇,逗李中易笑上一笑,这点小本事还是有的。
呕呕瓶儿忽然没来由的干呕起来,吐的全是黄水。
李中易起长风初没在意,转念一想,两眼不禁瞪得溜圆,莫非是有了?
擒过瓶儿的右手,李中易深吸了一口气,定神把了脉。脉相搏动有力,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嘿嘿,这不是喜脉,那什么才是喜脉?
望见李中易脸上渐渐绽开爽心的笑意,冰雪聪明的瓶儿,羞涩的别过脑袋,心里甜丝丝的,她终于怀上了!
李中易心里美得很。他终于又要当父亲了,瓶儿肚子里的孩子,是他彻底融入这个时代的见证。
芍药发觉李中易和瓶儿的眼神有些不对。起初她还不太明白,等李中易吩咐瓶儿多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的时候,她这才隐约有些明白了:瓶儿抢在了她的前头。怀上了爷的种!
李中易开心了一阵子。发觉芍药的脸色越来越白,就揽住她的细腰,将她抱坐到腿上,安抚说:急啥?你迟早也会怀上爷的孩儿。
芍药至今都不知道,她最爱喝的汤里,一直添加了温和的避孕药物。
在芍药的身体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前,李中易丝毫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女人去闯生育的鬼门关!
薛夫人顺利的产下一对双胞胎。除了她以前生过李中易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李中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从营养运动精神等各个层面,给予了充分的照顾。
从优生学的角度,身体远未发育成熟的初次生孩子的孕妇,难产的机率,高得惊人。
即使李中易是顶级名医,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女人,绝对能够顺产。
当然了,瓶儿怀孕,李中易可以使用的手段就比薛夫人要多得多,起码,他可以随时随地摸清楚胎儿的脑袋所在。
自家的老娘再亲,李中易也不可能摸她的肚子,总有点隔着靴子搔痒的无奈感。
早上,城门刚开不久,李中易就乘坐马车出了城。没办法,任务重,时间紧,工匠还缺得厉害,他只能多用点心思了。
坐进公事厅后,李小七站到李中易的身前,小声说:公子,昨晚大家扯谈到很晚才睡。据老工匠们说,这造箭最难的就是三棱箭头,和伐木造箭杆,至于其他的,都还好说。
李中易点点头,示意李小七继续说下去,李小七咽下一口唾沫,解释说:这箭头需要铁匠一锤一锤的去敲出尖锥形,还要留出插入木箭杆的孔洞,不仅工序繁琐,而且废品率极高。
是啊,可是,我现在手上没有铁匠啊。李中易叹了口气,孙大清和周冲暗中把事情做绝了,让他有苦难言。
周冲昨晚中了风后,李中易算是要回来了一点债务,只是,造箭的难题却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
我昨晚想了一夜,临时调集铁匠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唉,只能考虑制作箭头的模具了。李中易昨晚确实睡得不怎么踏实。
冶铁业属于官府垄断管制性的行业,民间的铁匠大多只会打造一些农具之类的东西,修补一下菜刀或是剪刀,即使这些民间铁匠来了,也顶不了多少用处。
铁匠严重缺少,那就只能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了,李中易决定搞出箭头的模具来。
有了模具,就可以利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加快造箭的速度。
小八,我记得开封城郊有卖石炭的,你去卖几大车来。李中易吩咐李小八去买东西,就把昨日硕果仅存的那个铁匠,谢小三给找了来。
能不能用耐火泥造出箭头的模具?李中易也不想耽误时间,开门见山的就问谢小三。
模具?谢小三一脸懵懂的望着李中易,李中易哑然一笑,模具是现代词汇,应该叫范式才符合规矩。
经过李中易的解释之后,谢小三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摸着脑袋回答说:用泥做的范式,很容易破损,下次就没办法再用了。
泥?谢小三的误解,却让李中易的眼前,陡然一亮。
史书上记载过,有人用泥土制造出炮范,极大的增加了火炮的生产效率。
虽然,泥制炮范的不合格率很高,一般在30左右,可是,那是工艺太过复杂。
泥制的箭头范式,只要提前做好了三棱锥形状的箭头木模,剖成两半。在其中夹实泥土,晒干之后,就只需要倒入铁水。就可以了。
这么一来,所有工匠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参与到造箭头的工作中来,其效率必定大大提高。
即使有废品,也可以直接回炉再用,不至于浪费了铁料。
一个月三十天,昨天已经浪费了一天。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还有二十九天的时间。
现在正是大热天。开封城郊的气温很高,泥制的箭头范式,相信很快就会晒干。
再说了,就算是天气不好。李中易也可以烧起大炕。人为的提高室温,加快泥范干透的速度。
谢小三没做过泥范,李中易也仅仅是凭借想象罢了,最终的成果,还需要实验一下。
李公,幸好炼铁炉没有熄火,小人昨晚又加了一些木炭,保持了炉温。不然的话。要想重新点火,至少需要五天以上的时间。谢小三的解释。让李中易觉得非常幸运。
现在的节骨眼上,白白的耽误五天时间,他还真是受不了!
造箭坊内,只有小型的炼铁炉,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化生铁的坩埚炉,只是李中易不懂罢了。
首先是木匠上场。由王小乙领头,比照着铁矢箭头的三棱锥形状,在一个时辰内做出了一只木制三棱箭头的模具。
王小乙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将木模具一切为二,方便将湿泥夹出箭头的形状来。
有了第一个实物的木模之后,王小乙就领着他的木匠班,照着葫芦画瓢,在两个多时辰内,制造出了二十支这种木模。
李中易抽查之后,他发觉,除了王小乙亲手制作的第一个木模之外,其余的木模外形都非常难看,不过,这种时候,李中易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要里面顶用,外形难看,李中易完全没有办法计较。
这箭头的木模,比羽箭上的铁矢要大上一圈,看得出来,王小乙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五万个箭头,还剩下29天,黄泥干透大约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大约每天要生产出二千二百个箭头。抛开次品的比例,每天至少要捏出3000个空心的泥箭头,才有可能顺利的造出合格的铁箭头。
好在到处都是黄泥,原料根本不需要发愁,于是,李中易调集了几十个工匠,一边担水,一边稀释挖来的黄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