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回李公,今日的两顿饭,一共卖出了五百八十份。每份的成本为三文钱,除开弟兄们的优惠一文钱,以及雇渔船的费用,一共赢利五百五十四文。王有德的算术还可以,口齿也清楚,李公,您的妙招实在是厉害之极,小人佩服得紧。
嗯,弟兄们也都辛苦了,每人分十文钱吧。李中易心里很明白,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
今天的生意如此火爆,众皂役也都换班参与到了其中,没有功劳有苦劳嘛。
你自己也拿五十文吧。剩下的钱,由你保管好,明日安排大家去采办各类物资回来。
这才多大点的钱财?李中易自然不会放在眼里,索给王有德去折腾,顺便还可以看清楚他的本性。
啊!王有德做梦都没有想到,李中易竟然会把最有油水的采买事宜交到他的手上,多谢李公信任。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王有德作为逍遥津的最高副职,也应该给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操作。
其实,李中易今天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王有德是个有心人,他一直默默的关注着整个饭棚的运作情况。
把饭棚的细务交给王有德去处理,李中易正好腾出手来,办大事。
商品批发市场,肯定是先有了经营的场地,宣传好了,才会有商家进来入驻。
按照后世的保税区概念,只要商品在逍遥津的辖区内部流通,就可以不纳税。
这个时代,无论是后周,还是后蜀,商税普遍偏低,一般都是二十税一,也就是说,5的税率而已。
税率的问题,不是李中易这个九品小官可以控制的,但是,他却可以通过扩大税源,来增加税收。
来往的客船也好,货船也罢,在吃便宜饭的时候,让小商人们顺便有个合适的场合,可以交流彼此之间的生意,这个才是李中易目前想做到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大商人,一般都富得流油,不可能停船跑来逍遥津这种小地方吃便宜饭。
李中易的目标,实际是,开封城内外,各家做中小生意的东主们。
这些人本小利薄,从大豪商手上拿货,往往都要被盘剥很大一块的利润出去,很不划算。
正是这些商人,就和刘东明一样,为了从牙齿缝里省下一些利润,不怕多走一点远路跑来进货。
至于大豪商,大多都有硬扎的靠山,李中易目前根本惹不起,不可能直接从这些大豪商的嘴巴里抢食。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着急,更不能妄动,李中易必须有耐心。
有了第一天的生意垫底,王有德干劲十足,转天的一大早就带着几个皂役,去田间地头买新鲜的东西回来。
李中易只仔细的叮嘱过一件事情,没有经过官府认可的私宰牛,绝对不能买。而且,买牛的时候,必须要找里正乡邻啥的,做个见证。
耕牛,这种重要的生产资料,不管是在后蜀还是后周,都严禁私屠滥宰。胆敢犯禁的人,只要捉住了就是重罪。
李中易目前的身份比较尴尬,凡事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让昝居润抓住把柄。r1152
第118章 吃拿卡要
王有德毕竟是在逍遥津混了多年的津史,和开封祥符两县公差,以及附近的里正都很熟悉,他不仅很快买到了牛肉,还和县衙的公差达成了私下的协议。
如果谁家的牛出了问题,申请官府确认宰杀的时候,只要公差来通知了王有德,一律给好处费三十文。
牛肉比羊肉便宜得多,如果能够得到长期的供应问题,很自然也就解决了荤菜以及荤油的来源。
羊身上的脂肪还是太少了,也太过精贵,不适合大规模的炒菜熬汤之用。相对而言,廉价许多的牛油,油水则要充足得多。
饭棚内的女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劲头十足。
还不到中午吃饭的时间,王有德已经安排人乘渔船,在江上大声吆喝起来。
准备的时间充足,中午一顿饭,就卖出了七百多份。由于货船增多,昨天没有找到多少活干的闲汉力夫,今天兜里也有钱买饭吃了。
就在王有德张罗着卖盒饭的时候,黄景胜已经悄悄的领着衙门里的公差和本地的里正,开始丈量逍遥津附近的荒地。
这些荒地太过贫瘠,连蔬菜都无法种植,更别提种庄稼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前来购买,分别归开封和祥符两县官府所有。
买地是很有讲究的,有白契(民契)和红契(官契)之分。
白契就是买卖双方私下里签定契约,没有到官府里过税,并不属于完全合法的土地交易。
不过,由于民间白契的大量存在。官府法不责众,一般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算是默认了。
李中易目前的身份比较尴尬,附近的荒地又都归官府所有,所以必须签押盖有官府大印的红契。
黄景胜那可是混老了下层官场的老油条。不仅亲自安排马车去接县衙下来丈量荒地的三个公差,而且,私下里每人都塞了两贯钱。至于本地的地头蛇——里正,黄景胜给得更多,三贯铜钱。
按照李中易的说法,当强龙吞不掉地头蛇的时候。就应该利益均沾,让大家都有点甜头。
到了地头后,负责丈量的一个官差,皱紧眉头说:黄大官人,此地如此贫瘠。有必要买这么多地么?小人劝你一言,还是少买点吧?
黄景胜笑着解释说:我是想在本地做点小生意。
在这里做生意?那公差异常惊讶的上下打量着黄景胜,严重怀疑他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
黄景胜微微一笑,说:到时候还要请端公多多照应啊。
好说,好说。那公差得了黄景胜的好处,自然是万事好说。
黄景胜心里暗笑,老子以前管大理狱的时候,人家送钱托他照顾牢里的亲属。他也是这么信口雌黄的敷衍。
好说?没有银钱打点着,再好说的事,也得变成不好说!
千亩荒地虽然不是个小数目。可是,两个县的十个公差,居然花了八天时间,才算是丈量完毕。
黄景胜心里很有数,这些公差们是惦记着他给的好处,故意拖延着进度。想多捞一点。
尽管如此,黄景胜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这些公差。丝毫也没有催促他们快点干活。
公差里也有明白人,对于黄景胜的豪爽和慷慨。倒生出了几分好感。
按照李中易的叮嘱,黄景胜显得很有耐心,人脉的瓜葛,需要时间去相处。
这些县衙里的小人物也许帮不了你的大忙,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坏你的大事,不可不防。
多栽花,总比到处栽刺,要强得多吧?
丈量完土地后,黄景胜在立界石的时候,有意往里边挪动了大约两丈的距离。
公差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丈量过无数的土地,只听说过多占多用的,却从没见过象黄景胜这样主动少拿地的呆瓜。
黄景胜想起李中易的慎重叮嘱,也懒得多做解释,只是笑着说:凡事留一线,将来好见面,在下绝对不会让诸位难做的。
公差们纷纷挑起大拇指,七嘴八舌的夸赞黄景胜,说他行事光明磊落,豪爽大气,不像某些土财主,石头缝里都要抠出钱来。
黄景胜只是笑,却不搭腔。祸从口出,是非只缘强出头的道理,即使李中易不交待,他也很清楚。
里正和乡邻确认之后,黄景胜陪着公差们回县衙,缴纳了税款,拿回了盖有两县大印的红契,正式成为逍遥津附近,最大的荒地地主。
公子,买地的钱,加上税钱,折合一亩地五贯钱。衙门里的出价实际上是四贯钱一亩,按照您的吩咐,我抬高了价格收的地。黄景胜详细的汇报了买地的过程。
李中易轻声笑道:老黄啊,你做得很棒。咱们现在的处境不同,尽量不要让别人在钱财上抓住把柄。
在这大周国,又没有道德风化的问题,李中易只要有钱,养上十个八个小妾,谁都管不着。
除了谋反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理由之外,昝居润那个伪道学,只可能从钱财方面入手。
和孟昶那个傻x迥然不同,柴荣乃是一代雄主,连李中易都吃了他的算计,可想而知,有多厉害?
昝居润如果真想告发李中易谋反,嘿嘿,那就是自作孽,不想活了!
凡是李中易过手的银钱,他都要求一律帐目准确,库钱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不能有丝毫的错漏。
为此,黄景胜每天都要带着请来的帐房,逐一核实逍遥津卡的每一笔收入和开销,务求准确到位。
荒地到手之后,李中易画了一张规划图,按照后世批发市场的规律。把即将兴建的市场划分为五大块,分为食品日用品奢侈品胡货南货等几大功能区块,到时候方便进行集中的管理。
批发市场的门脸房,李中易打算学习后世的经验,建成二层小楼。一楼作为商品陈列和洽谈生意的场所,二楼当作是小仓库,以及伙计们的宿舍。
当然了,一次性搞那么大的市场,是不合时宜的,李中易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那么大。
一期工程。先搞个小一点的市场,慢慢的聚集人气后,再扩大出二三期工程。
所以,李中易就安排黄景胜,在紧挨着津卡的附近。先建起来一座简易的茶楼。
按照李中易的规划,茶楼内部,散座很少,几乎全是隔开的雅座,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方便商人们洽谈生意。
为了抢时间,黄景胜通过牙行的牙人,同时请来了一百多名搞建筑的木匠瓦匠窑工。以及出力气的闲汉们。
人多就是力量大,在专业修房子的老工匠指点下,很快开挖了地基。
工地这边干得热火朝天。王有德的饭铺这边,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中午和晚上来吃饭的过路客商,也越来越多。
眼看着木栅栏门内很快挤满了人,李中易果断的下令,就在津卡的二门外。暂时用麻绳围出一个长方形的空地,几个皂役就守在附近监视着。
白线内。有皂役按照李中易的吩咐,摆了近百只小马扎(折叠凳子)。让大家坐在马扎上,捧着碗吃饭。
李中易换上一身便装,背着手,走到一个商人的身边,含笑拱手说:这位官人,在下看你吃得这么香,饭菜很可口?
可口?岂止是可口,简直是太满意了,物超所值啊。区区五文钱罢了,竟然有两荤一素,牛骨汤管够,再加三文钱,还可以吃到三荤那商人扒干净最后一口饭菜,抬手抹了把嘴角的油腻,唉,吃得好饱。
不瞒你说,小人在家里的时候,一个月也那见几次荤腥,一般是十天半个月才带着浑家和孩儿一起称一斤肉,打打牙祭。
这里好象很有一些外地的客商,你如果打算和同行们交换一下行情,在下倒是可以帮你引见一下。李中易故意试探着问这个商人。
这商人摇了摇头,说:小人已经在开封府买齐了货,也雇好了船,顺水回密州去贩卖。
李中易点点头,含笑和这个密州的商人拱手告别。
等商人走后,李中易的心想,相信过不了多久,商人们就会云集此地,进货出货,交流市场行情了。
下午的时候,李中易专门让皂役们,暂时把一楼的大通铺腾出来,专门请一些商人打扮的客商进来吃盒饭。
现在社会,事业有成的商人,一般都有部好车充门面。这个时代的商人,虽然只能穿布衣,却可以在腰间挂一些显摆身份的小物件,所以非常好认。
商人们吃饭的时候,李中易并没有出面,只是默默的在暗中观察。
很多商人都没啥文化,也不讲究士大夫所遵循的食不语的规矩,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伴小声交谈着。
李中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做生意讲究的就是扎堆的效应。同伴之间先聊着,如果旁边有心人听见了有用的商业信息,自然会主动加入进去。
这时,李中易忽然看见一个矮个子商人塞了一把钱给马小六。马小六接了钱后,就跑到另一个正在排队打饭的高个子商人身旁,小声说了几句什么。
那高个子商人赶紧从队列里出来,走到矮个子商人的身旁,含笑拱手说:这位东主对漆器有兴趣?
哈哈,在下很有兴趣
两个商人四处看了看,最终决定到腾出来的津卡宿舍里边,好好的聊一聊。
李中易摸着下巴,微微一笑,马小六不经意间,充当了一把商业交易的中间人,还得了不小的好处。
:今天继续三更,这是第一更,第二更大约下午18:00左右,第三更是晚上十点左右!
第119章 猛龙过江
搞商业,一是物流一是钱流,更重要的是钱流。只要有了扎堆的往来客商流,李中易根本都不用担心,商人们不会自己找生意做。
二个月后,逍遥津五文钱管饱的盒饭,已经在汴河上乘船经过的客商那里,叫响了字号。
盒饭的收益,也是节节攀升,从最早的一天只有几百文,发展到一天可赚三贯钱的纯利润。
就连逍遥镇上,不想在家里烧火做饭的人家,都会隔三差五的带着全家老小,到逍遥津来吃荤腥油水很足的盒饭,打打牙祭。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柴荣在高平打败了契丹人之后,东京开封距离战争已经越来越远,商业也会越来越发达。
逍遥镇上的居民,目前已经有了成为市民的基础,男人们基本上白天在城里城外找活干,晚上带着钱粮回家交给浑家。
市民越多,商业就会越发达,古今同此理。
这时,李中易的茶楼,以及批发市场的一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
李中易别出心裁的,从津卡的木栅栏墙上,开了个大口子,直通批发市场内部。
到了此时,李中易的保税区的构想,完成了初步的建设任务,下面就是招商引店进来的大问题了。
李中易也不着急,只要来吃盒饭的商人,他都事先安排了专门引路的闲汉,把这些商人都带到茶楼里去。
让这些商人们,在吃完饭后,可以喝到便宜的热茶,消消食。聊聊天,谈谈生意,其实挺好的。
后来,李中易发现,商人们吃完饭后。基本上只和同伴交谈,对于陌生人上前搭讪,显得很警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