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这义阳茶,也就是后世的信阳茶,在陆羽的《茶经里边,属于淮南茶系。
虽然,这个时代的义阳茶的制茶工艺,还远远没有突破到信阳毛尖的程度,却也多了几分原汁原味的豫南荆湖的古朴风味,所以,李中易到了开封之后。就喜欢上了这种茶。
只是有一点,却颇令李中易感到头疼,好好的义阳绿茶。却偏偏要做成团茶(茶饼)售卖。
李中易对团茶彻底无爱,黄景胜买来的义阳绿茶,他又要让瓶儿安排府里的婢女,小心翼翼的分捡成后世绿茶的单叶状态,实在是麻烦透顶。
喝了口略带股子涩味的义阳茶,李中易信手又拿过一本帐册,大致对照了下。他发现,逍遥津的税收状态,实在是令人堪忧。
这逍遥津一天的税收。竟然不到二十贯,也就是说,一个月也就是六百贯的总收入,实在是少得可怜。
整个税关。一共有不入流的小吏两名。杂役十九名,再加上李中易这个津令,一共二十二人。
其中,在开封府有底档的,也就李中易和王有德二人,其余的全是没有工钱的白役。
白役,也就是自带干粮免费服徭役的草民,或是市井乡野的闲汉。
官府只负责这些人的住宿。也就是津卡一楼的大通铺,至于衣食行。全部自理。
可想而知,他们这些白役的收入来源,完全靠私下里盘剥来往的客商。
李中易轻轻的敲击着书案,随后站起身子,走到后窗边。
李中易看见津卡背后的荒地上,有一大片用茅草和土墙,搭建起来的贫民窟。他不由微微一笑,税收很低,可用的流民却很多,这就好办多了。
李中易重新坐回到书案前,这时,王有德哭丧着脸,跑来找他这个顶头的上司。
坐吧。李中易抬手指了指面前那杯已经凉透了的冷茶,小六泡的这杯,已经很久了。
李中易早就料到王有德要来私下里请罪,竟然提前预备好了茶水,到了这个时候,王有德如果还不明白李中易的厉害之处,那就活了这三十多岁。
咚。王有德双膝跪地,重重的磕头,多谢李公开恩。小人有罪,不该违犯津规,公然留宿姐儿。
李中易没有如王有德预想中的那样,直接扶他起身,反而沉下脸,冷冷的说:既知有罪,那就写个自供状,呈给本官吧。
吩咐过之后,李中易背着手离开了公事房,领着黄景胜下楼,去江边看看客商们过往的情况。
公子,那王有德如果不写自供状呢?黄景胜十分好奇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笑眯眯的说:那就是自绝于人民了,自作孽不可活。
人民?公子,啥叫人民?黄景胜一头雾水的追问李中易。
李中易轻声笑道:所谓的人民嘛,就是本官,本公子是也。
嘿嘿,只要这个王有德写了自供状,这小子就再也跳不出公子您的手掌心了,厉害啊,小的佩服之极。
黄景胜在蜀国的大理狱里边,干了不少的黑心事,昧下过许多黑心钱,官场上的一些把戏,他知道的颇为不少。
嗯,我给了他选择权,他如果硬要作死,谁又能够挡得住呢?李中易轻轻的摇动折扇,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说实话,黄景胜最喜欢李中易如今的洒脱模样,千钧重担,一肩挑,却胜似闲庭信步。
官场上,站队既是一个政治态度,也是一门高深的政治学问。不管古今,站错了队的人,即使不死不关,也要脱层皮。
这一次,由于疏忽了孟昶完全没有底限的出卖,李中易已经狠狠的错过了一次。
如果不是赵匡胤够义气,讲交情,并且鼎力相助,李家老小都要跟着李中易,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中易注意到,汴河上的货船或是商船,其实并不少,可是,主动靠岸逍遥津的,却屈指可数。
老黄,开封城内这几日的物价情况,都打听清楚了吧?李中易扭头问黄景胜利。
黄景胜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帐册,小声念道:糙米,九十文一斗,白菘五文一斤,柴禾三十文一石
李中易一边听,一边点头,看来这开封的物价,尤其是粮价和菜价,远远的高出成都一大截。(未完待续索,!
:自从上架以来,司空每天都坚持着三更一万字,没有功劳有苦劳啊,拜托兄弟们赏几张月票,给点鼓励吧!
第115章 罪证
其实,仔细的想一想,也很可以理解。<北方的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几乎年年征战,草民并没有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此时的南唐,依然是个独立王国,所以,江南盛产粮食的膏腴之地,并没有彻底为后周所用,粮价自然要比后面的北宋高得多。
猪肉多少钱一斤?李中易又问黄景胜,黄景胜翻了下小册子,回答说,猪肉不贵,十文钱一斤。羊肉却贵得吓死人,要八百文一斤。我在那肉铺旁边站了一个多时辰,买猪肉的人并不多,两只羊倒是一下子就被人买光了。
李中易暗暗点头,从羊肉的销售情况来看,开封的官绅以及富裕大户的消费力,还真是不低。
过了大约一刻钟,王有德垂头丧气的捧着几页自供状,走到李中易的面前,单息跪地发誓说,李公,小人一切听凭您的差遣。
李中易微微一笑,心说,这就对了嘛,这细胳膊如何扭得过大腿呢?
识实务者,方为俊杰嘛!
李中易含笑扶起了王有德,温和的说:李某从来不会亏待自己人。
黄景胜顺手接过王有德手里的罪证,仔细的叠好,并收进了怀中。
这津卡所辖之地,几何?既然王有德已经投靠了过来,李中易自然要抓住时机问清楚辖区的范围。
回李公的话,按照开封府的惯例。沿汴河北岸的渡口,长两里,宽一里的地界。都归本津管辖。只是,本津卡的客商和行人不多,小人觉着,占着那么大的地段不好辖制,所以,就只在渡口近处设置了关卡。王有德交出自供状之后,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替李中易效劳。
你觉得,本津卡的税收如此之少,原因何在?李中易不动声色的抛出问题。就看这王有德如何回答。
王有德犹豫了一下,小声说:不瞒李公,白役们全都指望着咱们这个津卡过日子,这个那个可能是捞得有点多了。
李中易点头笑道:你肯说实话。我很满意。王有德心想。把柄都落到了你的手上,能不乖乖的听话嘛?
王有德担心李中易站累了,主动叫人从屋里搬来胡床(椅子),请李中易坐了下来。
李中易观察了一阵子,发现除了少量的客船或是货船靠到逍遥津之外,汴河上还有一条小船。
船上只有一名头发斑白的稍工,他只是用一根长长的撑杆,来回摆渡南被两岸的行人。
对岸的行人们下船上岸后。李中易手下的皂役们,都要挥舞着枪棒。大声吆喝着,让行人排队站好,依次出关卡。
每一个到了木栅栏门边的行人,其随身携带的包裹或是行李,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
李中易有些好奇的注意到,一般来说,身穿白色布衣的男子,无一例外,都要被皂役们搜身。
对于已婚的大嫂,或是未婚的小娘子,皂役们倒是没敢太过猖狂,只是搜检一下包裹,就草草了事。
这些行人一般都是在哪里用饭?李中易琢磨了一阵子,就问一直伺候在身旁的王有德。
王有德小声解释说:本地没有好酒肆,这些行人或是商人,一般都是去开封东门城下进食。更多的人,因为舍不得钱财,只吃自带的干粮。
李中易心想,靠行人赚钱,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益还很小。
那边的闲汉可多?李中易抬手指了指津卡背后的贫民窟,笑问王有德。
王有德略有迟疑,却还是详细的解释说:那边何止是闲汉众多,是非也多,常有寻衅滋事的殴斗。
经王有德这么一解释,李中易再结合张小乙的说法,互相一对照,就得出结论。
不管古今中外,贫民窟基本都是黑帮滋生的温床,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罪恶,在那里发生。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贫穷惹的祸!
老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仓禀实方知礼仪!
这时,一艘中型货船正在缓缓靠岸,刚才还空空如也河岸,突然冒出几十个蓬头垢面的闲汉。这些闲汉,三五成群,就站在河堤上,一边指点着那艘货船,一边彼此小声的商量着什么。
突然,李中易听见有人大喊了一嗓子,这位东主,您这批货物,可不老少的啊。一百文搬上岸,若有损坏,小人全包。
东主请了,小人只需九十文。
这位东主,小人只要八十文。
李中易还没看清楚第一个出价闲汉的相貌,也许是担心被人抢了生意,先后又有两个人抢着出了价。
这一船货,可是不少啊。李中易指着货船上堆积如山的货物,笑问王有德。
王有德叹了口气,解释说:咱们这里的货船太少,力夫们平日里也没多少活干,可是,家里的浑家和孩儿们都在等米面下锅,没办法,钱再少,总比没有的好。
八十文,太贵了吧?最多五十文,谁先应承,活计就归谁了。
一个东主模样的商人,从船舱钻出来,站到船头,此人看似一团和气,砍价却特别狠。
可能是价格实在低得离谱,三帮力夫聚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儿,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六十文,不能再多了。那东主颇为机灵,见力夫们始终没来接活,他也知道此前开的价,确实太过宰人,赶紧加了十文钱的力资。
多谢大官人恩赏,这活小人接了。这时,最先搭腔的那个黑面闲汉,果断的出了手,拿下了这笔寥胜于无的力气活。
李中易摸了摸下巴,这货物的东主实在是个猴儿精,他最后这十文钱的加码,正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介呀,大官人,小人五十五文,可接。就在李中易以为已经成交的当口,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楞是又减了五文钱的力资。
嗯,这就有点意思了,李中易的兴致盎然的欣赏着,眼前相对比较原始的商业竞标案。
呵呵,鄙人刚才已经约好了,六十文,谁先应承,归谁接活。这位大哥,实在是对不住了,鄙人总不能失信于人吧?那位东主倒也干脆,客气的回绝了恶意降价的竞争行为。
李中易暗暗点头,商业交易嘛,你可漫天要价,我可就地还钱,一旦成了交,再无中途反悔的道理。
接过马小六递里的茶盏,李中易吹散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喝了几口热茶,起身开始闲俇。
黄景胜和王有德,一左一右,陪着李中易到处走走看看。
李中易走了几步路,又问王有德,货物一般按照什么规矩来征税?
王有德陪着笑脸说:一般是值百抽五,不过,有些货物确实难以估价,就只能概算一下,征收个大概数目,也就作罢。
李中易的嘴角,微微翘起,他心说,恐怕有很多猫腻就藏在这个概算之中吧?
由于中原地区还出于分裂的状态,商品流通的信息,严重闭塞,只掌握在少数大行商的手中。
由于信息的传递很不及时,各地的物价,实际有着很大的误差。
小小的逍遥津税关,实际上并无能力及时掌握各种商品在本地的实际价格,就只能估算个大概的货物总价值。
税卡的皂役,必然会狮子大开口,商人也一定会竭尽全力的讨价还价。
最终,多半会以商人私下塞钱,和皂役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从而顺利过关。
这种勾兑式的征税方式,只会便宜了商人和皂役,亏的却是国家的钱。
李中易站在河岸边,望着长满了草堤岸,他心里琢磨着,如果在此地搞个一条龙式的服务,不知道效果会如何?
如今的开封,还没有大规模的修建新城,旧城因为地方狭窄,早已是人满为患,寸土寸金了。
所以,李中易在开封城内外闲俇的时候,他细心的发觉,城内大商人的货仓,大多设在城郊,而且由于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同,所以货仓也显得十分分散。
商人之间的货物贸易,由于道路,车马,力夫等资源,并没有集中配置,也就显得非常的不方便。
嗯,如果把一年六百贯的津卡,变成辐射整个东京开封府的货物集散地,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话,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
现在大城市周围,大多都建有各类的商品批发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品类多种多样,人气自然就聚集了起来。
一个便宜十个爱,就算是大客商不来逍遥津,也不要紧。
李中易完全可以学习国美电器的搞法,看准了某一个类别的商品是畅销品种,他就以超低的价格,一口吞下一大批。
然后持平卖出,不赚利润,赚个名声,让逍遥津一炮而红,李中易还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就在李中易深入盘算的时候,却听见了刚才那位东主的声音,草民斗胆,敢问尊驾可是李津令?小人刘东明,乃是开封东城刘记绸缎庄的东主。
李中易转过身子,却见这位刘东主身穿一袭白衣,长得一表人才,唇红齿白,男生女相,俊俏的一塌糊涂。
汝有何事?李中易故意没有正面回应,却反问刘东明的来意。(未完待续索,!
:连续五天的至少三更,司空都快累垮了,兄弟们给几张月票鼓励下吧,谢谢了!
第116章 逍遥盒饭
刘东明经皂役的暗中指点,早就知道李中易的身份,于是,他哭丧着脸,拱手说:不瞒李公,这批货物皆是一些残次的绫罗绸缎,如若估价过高,小人就要赔死了。
李中易心里直想叹气,长得如此俊俏,逼格直追俏周瑜的年轻人,竟然满嘴都是铜臭味,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啊。
汝为何在此地弃船登岸?李中易毕竟不是专业的商人,有些问题他必须找行业内的熟手了解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