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至于,主动绑了赵匡义来执政王府投案自首的赵老二,却被关在了执政王府的牢里,李中易暂时没空搭理他们哥俩。

    平日里没关多少人的大理寺里,如今已是人满为患,李中易进门之后,还没走几步远,就听见大牢里接二连三的传出喊冤声。

    尼玛,参与谋反的人,有啥资格喊冤

    哦,他们都是冤枉的,那李中易这个平叛者,难道镇压错了么

    看守大理寺天牢的官兵,都来自于近卫军,张三正举着李中易给的令牌,在天牢之中,一路畅通。

    在狱卒的协助下,李中易在看守室内,再次见到了形容憔悴的石守信。

    “石兄,我敬你是条汉子,特来问一问你,你背后的主谋是谁”李中易有些受不了牢里的怪味,索性直接了当的发问。

    石守信叹了口气,淡淡的说:“若说主谋,某家算一个,王溥算一个,再无别人。”

    李中易暗暗一叹,好一个守信重诺的石守信啊,这名字还真没叫错!

    明明是赵老二和赵老三在暗中筹谋造反,石守信不过是从犯而已,他却偏偏一肩挑起了道义,不想把赵老二给牵连进来。

    赵老三和赵老二是亲兄弟,石守信如果把赵老三供了出来,赵老二又岂能置身事外

    “石兄,你看看这份东西再说。”李中易从袖口摸出一份供状,交由张三正拿着给石守信看。

    等石守信看清楚字迹之后,立时惊掉了下巴,赵老二的笔迹就算是烧成了灰,他也认得出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张三正一页一页的翻给石守信看完了供状,石守信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李中易暗暗点头,火候应该够了,就笑道:“你一直替人家守秘,人家却把你当大傻瓜,石兄,你这又是何苦呢”

    石守信深吸了口气,忽然张嘴说:“谋逆的主事者,除了我以外,真的只有王溥了。”

    李中易异常诧异的望着石守信,他也着实没有料到,都到了这步田地,连赵老二的亲笔供状都拿了出来,石守信居然还是死活不肯说实话。

    “石兄啊,你把人家当兄弟,人家实你如草芥,更何况,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李中易的意思很明显,石守信已经被赵家兄弟出卖了,还有必要保守所谓的秘密么

    可是,石守信索性把眼一闭,死活不肯再开口说话了。

    李中易敬他是条汉子,不愿意动用私刑,故意去折磨他。可是,无论李中易怎么诱导,石守信始终一言不发,仿佛天哑之人一般。

    按照李中易原本的设想,石守信只要招供了实话,赵老三的谋逆大罪就算是坐实了,然后就可以牵连出赵老二。

    可是,石守信这小子还真是条硬汉子,哪怕被出卖了,也不肯说实话。

    这就有些麻烦了!

    命人把石守信带下去之后,李中易又单独提审了王溥。

    王溥一见了李中易,就哭得和累人似的,不仅磕头如捣蒜,更是连连忏悔昨日之非,悔恨不该上了石守信的大当。

    王溥倒是很愿意招供,可是,翻过来倒过去的供词中,只涉及到了石守信这个居中联络人,居然和赵老二和赵老三没啥瓜葛。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李中易算是彻底明白了一件事,赵老二的奸诈狡猾,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力。

    李中易当然有手段让王溥咬出赵老二来,可问题是,那就属于攀咬了,并无确凿的实证,可以把赵老二钉死在耻辱柱上。

    更何况,赵老二故意当着很多人的面,玩了一出缚弟自首的戏码,冒然杀之恐怕会惹来非议。

    从天牢中出来,李中易暂时不想回家,左思右想,索性去长春宫观,看望一下杜沁娘。

    杜沁娘自从怀了身孕之后,和李中易私下见面的次数也就少多了。见李中易刚回京就来看她,杜沁娘不禁喜上眉梢,索性将半边身子依偎进他的臂弯之中,两个凑的到一块儿窃窃私语。

    李中易心里多少有些烦躁,被杜沁娘看了出来,她便含笑问:“咎郎,你有烦心的事儿如果可以说的话,就说给奴家当笑话听”

    李中易一直是个很自律的人,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又极其严重,所以,他只是搂着杜沁娘纤腰,随口说:“朝廷的军务方面的一些事情罢了,说出来,你也不懂这些。”

    杜沁娘是个明白人,既然李中易不想,她自然不可能继续追问,只是缠着李中易说话。

    由于常年被笼罩在符太后的阴影之下,杜沁娘为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其察言观色的功力,着实了得!

    李中易在长春宫观里用了晚膳,长春宫观的素斋一向名闻京师,晚膳上来的




第1316章 换相
    李中易接到了李琼乞骸骨的奏章之后,不由微微一笑,李琼这一招以退为进的妙招,确实玩得炉火纯青。

    在刚刚过去的谋逆大案中,魏仁浦的态度晦暗不明,左右骑墙,显然已经不再适任于首相之位。

    如果李琼再去职,内阁里就只剩下了孔昆和刘金山两个资历尚浅的参相,这并不符合内阁中以老带新的政治原则。

    当初,之所以选择魏仁浦为首相,又派李琼从旁牵制,主要是李中易刚刚打下开封城,立足未稳,需要老臣们从旁协助稳定住政局。

    如今,李中易北伐契丹不仅拿回了幽云十六州,更把契丹人赶出了野狐关,军威大盛!

    并且,李中易及时的粉碎了石守信和王溥组织的谋逆行动,声势更是高涨。

    说白了,李中易对于老相公的政治需要,已经减轻了许多。

    所以,一直想骑墙的魏仁浦,势必要出局。然而,李琼却没必要离开内阁。

    现在的内阁,实行的是群相制,也就是说,首相并无一手遮天的本事。

    在李琼继续留下的同时,李中易只需要把孔昆提上次相之位,再补一名参相进去,即可形成老中青三代宰相集体治国的人才梯队。

    在李中易的夹袋之中,礼部尚书廖章、翰林学士院掌院学士孙从文,都是合适的人选。尤其是礼部尚书的廖章,自从李中易打进了开封城之后,他一直努力向李中易靠拢,并极力推行新政。

    至于,翰林学士院的掌院学士孙从文,精通经史子集和各朝的历史典故,只是,治政的经验稍微弱一点。

    当然了,若想最终做到对朝局如臂使指,还需要假以时日,等李中易钦点的进士们逐渐走上前台,那尚需要十来年的光景。

    对于人才的使用,拔苗助长,骤然提拔到高位上,绝非明君之所为。

    虽然说不拘一格用人才,适当的官场历练,却也是必须的。否则,很容易犯下激进的错误。

    比如说,把一个乡长,骤然破格提拔成了高官,有可能驾驭得住全省的局面么

    接下来的新君登基大典,廖章身为礼部尚书,正是需要他出大力的时候,就让他好好的表现表现吧。

    新君登基,小皇帝和符太后势必要挪出皇宫,并赏给一定的爵位或封号。

    然而,为了这件事,朝廷上下又吵的天翻地覆。

    李中易原本打算封柴宗训为蓬莱王,并移居于登州。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等李中易搞定了符太后之后,颇为舍不得她远行。

    可是,朝廷里的文臣们,却大多认为,封柴宗训为国公即可。毕竟,封逊帝为王,有违历代的先例。

    比如说,汉献帝被迫禅位之后,被封为山阳郡公。

    李中易心里明白,文臣集团经过了多次打击之后,表面上有向他靠拢的趋势。

    实际上,不管封柴宗训为国公,还是郡公,对李中易来说,都是没所谓的事情。

    毕竟,柴家的江山,已经尽归于李某之手。只要不杀了柴宗训,也就是多给点钱,让柴宗训过得舒服一些罢了。

    李中易身为周臣,却推翻了周朝,建立强汉朝。不管怎么说,篡主自立的名头,他肯定是挥之不去的。

    撇开这些烦心之事,李中易批阅完公文之后,领着高强和张三正,带上了玲妞和思娘,一起上街去逛。

    车厢里,玲妞一直偷偷的掀起窗帘,贪婪的看着大街上的一切,仿佛一只被关了很久的小老鼠,陡然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一般,心里的那份渴望,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思娘特别黏李中易,她硬要坐到李中易的腿上,伸出两只小手,搂住李中易的脖颈,嗲嗲的说:“爹爹,思娘要骑马马。”

    李中易不禁乐了,思娘这孩子,自从上次骑到他的颈上之后,就一直嚷嚷着要骑马马。

    “好。”李中易平时公务繁忙,没时间陪女孩子们玩耍,心里总觉得亏欠了她们,宠得就有些厉害了。

    思娘开心极了,不禁拍手叫好,并在李中易的的脸上,狠亲了好几口。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李中易以前还不怎么相信,如今却是信了。

    李中易注意到,玲妞一直看着车外,连头都没回,他是既好笑又有些生气。

    哼,玲妞这小妮子,只要上了街,就把李中易这个父亲,彻底的忘在了脑后,真是一个养不熟的小白眼狼。

    “蒸饼喽,卖蒸饼喽……”街上的叫卖声传入车厢里,铃妞终于想起了李中易,说的却实嘴馋的蠢话,“爹爹,玲妞要吃蒸饼。”

    李中易撇了撇嘴,所谓的蒸饼,也就是馒头的雏形。宋仁宗之时,为了避讳,将蒸饼改成了炊饼,也就是武大郎卖的那种饼。

    “蒸饼一点都不好吃,爹爹带你去吃更好吃的,好不好”李中易心里有点不是个滋味,故意为难玲妞。

    谁曾想,玲妞注意到,思娘子居然坐在了李中易的左腿上,她立时就不依了。只见,玲妞两手并用,几下就爬到李中易的身旁,极为麻溜的占据了他的右腿。

    玲妞重新归队,李中易的心理舒服了许多,就笑着逗她:“炊饼真的不好吃,咱们吃馒头好不好”

    在这个时代,炊饼是蒸的馒头。所谓的馒头,其实是带馅的包子,也是蒸出来的面食。

    今天,李中易是起了心思,带着两个闺女,好好的逛逛街。这逛街才刚开始,吃一个炊饼,肚子就吃饱了,接下来就只能干瞪眼了。

    李中易本是一片好心,谁曾想,玲妞并不领情,她一个劲的摇晃着李中易的胳膊,死活都要吃炊饼。

    &nb



第1318章 龙袍和龙靴
    曹璨叹了口气,说:“小弟倒是会一点舞枪弄棒之术。”

    话说的很谦虚,精神头却十足,李中易一看就知道,曹璨的武艺必定不差,

    潘惟德见李中易向他看来,不由摆着手说:“论武艺,我绝不是曹兄的对手。”

    这年月,当着外人的面,主动承认技不如,确实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坦荡的胸怀。

    单这一样,就使李中易对潘惟德的好感,噌噌噌的往上窜。

    能而示之不能,善莫大焉!

    玲妞虽然刁蛮,基本的礼仪教育还是很到位的,长辈说话绝不插嘴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得很好。

    思娘子则好奇的盯着潘德惟,仿佛看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一般,多少有些稀罕。

    她的娘亲是费媚娘,从小又在老李家外,宫廷礼仪已经学得相当的到位,也知道不少说直话的禁忌。

    换句话说,思娘子虽然一直让着玲妞,骨子里却从来示过弱。

    潘惟德却当众承认他自己的不足,这就很有些意思了,思娘子难免多看了他几眼。

    女子十岁不同席,思娘子今年不过八岁而已,还没有到必须忌讳的程度。

    所以,潘惟德虽然察觉到了思娘子一直盯着他看,却也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思娘子小小年纪已经生得如此标致,将来长大之后,一定是个绝代的美人儿。

    玲妞继承了折赛花尚武的优点,很小开始就跟着折赛花压腿拧腰,舞棒耍枪,弄刀射箭。

    李中易他们恰好说到了武事,玲妞想说话,却又担心被斥责,急得快要坐不住了。

    身为父亲,李中易自然知道玲妞的特点。只是,女子与父亲同席吃饭,已经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更何况是一起谈论武事呢

    所以,李中易明知道玲妞抓耳挠腮的难耐模样,却只是用眼神给予严厉的警告,不许她多嘴多舌。

    不管李中易怎么宠着小女娃,在外面交朋结友的基本礼仪,还是必须注意的。

    中国人的礼仪之中,很多时候是,你带礼物上门访友,朋友会说:何必这么客气呢,空手来即可。

    然而,当你真的空手去朋友家作客,朋友当面不会说啥,事后多半会觉得你不会做人,不懂礼尚往来的精髓。

    尽管,曹璨和潘惟德平日里号称是海量,然而,和李中易这种酒精考验的革命战士相比,他们俩的酒量还差得远。

    酒过七巡,曹璨和潘德惟已经给灌得醉眼惺松,开始说胡话,竟不知身在何处。

    好在,曹、潘二人的身边,皆有小厮伺候着,李中易便随口吩咐高强:“派人叫车来,送二位仁兄回府。”

    高强瞬间妙懂了,李中易这是让他安排人手,借着派车送人上门的由头,趁机摸清楚他们的来历。

    两个小厮根本就抬不动曹、潘二人,又见各自的少主人和李中易相谈甚欢,便没有拒绝李中易的一番好意,任由高强安排好了人手和马车。

    “爹爹,没意思的紧。”玲妞嘟着小红唇,气鼓鼓的样子,别提多可爱了。

    李中易硬是没忍住,在玲妞的小脸上轻轻的掐了一把,笑眯眯的说:“长辈说话,小孩子家家的,不许多嘴多舌,懂么”

    玲妞又气又急,一张粉嫩精致的小脸,涨得通红,却又拿李中易无可奈何。

    “思娘,都是你不好。”玲妞惹不起李中易,却敢招惹思娘子。

    谁曾想,思娘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撇了撇小嘴,学着李中易说话的模样,借机教训玲妞。

    “长辈说话,小孩子家家的,不许多嘴多舌,懂么”思娘子学得还真像那么回事,李中易不由莞尔一笑,他的种还能错得了么
1...706707708709710...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