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通明的火光中,无数甲士身拿弓弩,对准着垂拱殿前。
完了,石守信其实早就意识到了,他中计了。只是,直到此时此刻,他才彻底的醒悟,李中易非但没死,反而称了帝,更是早就设下了圈套,等他入瓮。
“把刀枪都放下吧,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再连累了你们。”石守信自知必无幸理,索性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并第一个扔下了刀子。
为首的石守信都丧失了斗志,更何况是他的家将们呢,大家跟在石守信的后头,纷纷扔下了刀枪和弓箭。
“投降者,全都趴下,全都趴下!”李五十可不是没有受降经验的菜鸟,他果断的下达了正确的命令。
只要人趴下了,再想摸弓偷袭,比混在人群之中,难十倍都不止!
李五十也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了,自然不可能让煮熟了鸭子,从他的手心里飞走!
等把石府残余的家将们,全都五花大绑,并清理了战场之后,李五十这才请出了李中易。
“你……”被绑的异常结实的石守信,一看见李中易露了面,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他果然上了铜臭子的当。
李中易缓步踱到石守信的面前,笑眯眯的问他:“没想到吧,朕不仅活着,而且还击败了契丹人,拿回了我炎黄子孙的故土——幽云十六州。”
石守信听说李中易拿回了幽云十六州,比得知李中易称帝更加的惊讶,在他看来,契丹人的铁骑,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然而,石守信心里也明白,他都已经投降了,李中易有必要哄骗他这个阶下之囚或是待宰的羔羊么
“你居然夺回了幽云十六州,石某敬你是一条好汉。”石守信当众单膝跪地,表达了对李中易最崇高的敬意。
石守信犯下的是
第1311章 余波
当旭日初升之时,开封城的老百姓们,惊讶的发现,城里的街道上,都是全副武装的甲士。
甲士们守在各个道路的交叉口,发现可疑的人员,都会上前盘查。
今日轮到李琼去内阁上值,他和往日一样,摆开宰相的仪仗,沿着中山北街直奔执政王府的东侧门。
昨晚,皇宫里和执政王府都闹出了大动静,李琼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只是命人守好府第而已,并未派人四下里打听。
很多时候,是福还是祸,根本和打听没啥关系,该来的迟早会来,不该来的也永远不会来!
所以,等杀声消停了之后,李琼很淡定的宽衣上床酣睡,管它外面发生了什么
只是,后半夜的时候,宫里派人来通知了李琼:石守信、王溥等人参与谋反,已经被镇压了下去。
因为李琼的特殊身份,他知道了旁人不知道的“小秘密”,李中易不仅在幽州称了帝,而且,亲自指挥了平叛。
如今,逆贼们的家,也都被抄捡一空,从逆之人也被抓了很多。
李琼坐在马车里,捋须微笑,他虽然不知道李中易挖坑的内幕,可是,他对李中易始终有着远超于常人的信心。
这种信心,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信赖!
很早以前的时候,有人登门说李虎把人给打伤了,李琼即使不知道真相,却铁口直断:绝无可能!
知子莫若父,李虎那可是老实人堆里挑出来的老实人,他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把人打伤呢
说白了,李琼颇具识人之明,他对李中易的信心,甚至比李中易本人还要足得多!
等李琼的车驾赶到内阁门前时,孔昆的车驾居然已经先到了,李琼不由摸须微笑,孔昆毕竟年轻了许多,心急了不是
以往来内阁轮值的时候,孔昆为了显示他是孔门的嫡脉的特殊身份,总是比李琼迟来一刻钟。
李琼心胸开阔,生性豁达,也得懒得计较孔昆失礼的行径。早到和晚到,除了关系到一点点所谓的颜面之外,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么
撇开李琼是次相的身份不提,单单是李七娘的盛宠,以及孔黛瑶的被彻底冷落,李琼已经赢得了未来,有啥可比的
到了内阁的公事厅后,李琼一如既往的叫了早膳,慢条斯理的开始进食。
托李中易喜欢睡懒觉的福气,内阁开始办公的时间,比以前的政事堂,延迟了许多,李琼有大把的时间进餐。
内阁的早膳,品种繁多,花样翻新,比李琼的宰相府里,更要丰盛数倍不止。一段时间以来,李琼的早膳,一直都是在内阁中吃的。
等李琼吃罢了早膳,心腹的堂后官来禀报,“禀李相公,孔参相命人来问,相公如果用过了早膳,否拨冗一晤”
李琼微微一笑,孔昆果然还是太年轻了,平日里看似稳重,这一到关键时刻呐,立时原形毕露。
“你去回个话,就说老夫已经用过了早膳。”李琼故意卖了个关子,等着孔昆主动来寻。
不大的工夫,孔昆迈着四方步,赶到了李琼的值房。两人刚一见面,李琼就见孔昆快步上前,抱拳拱手道:“李相公,讨扰了!”
李琼客客气气的抱拳回了礼,笑道:“孔参相,看你容光焕发的模样,显见昨晚睡得很好。”
孔昆被小噎了一下,他脸色微变,随即陪着笑脸说:“哪里,哪里,李相公您昨晚肯定歇息好了。”
宾主双方,语带机锋的打着哑谜,大家也都是明白人,谁假睡得香,谁真睡得着,只看脸色的红润程度,便知分晓。
落座之后,李琼身边的心腹堂后官亲自上了茶,孔昆的心里多少舒服了一些,毕竟他是参相,终究还是受到了重视。
“李相公,在下听说昨晚宫里乱了很久”孔昆一直惦记着独女的安危,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哪怕再绝情,也不可能不顾独女的死活。
李琼拈须微微一笑,果然应了李无咎的那句名言:关心则乱!
说白了,李琼早就料到了孔昆为何要见他,没别的事,除了孔昆的独女,不可能是旁的事。
“不瞒孔老弟,方才我派人去了隔壁,可惜尚未有回话。”李琼此话一出口,孔昆立时老脸一红,人家把他的来意提前摸了个底儿掉,实在是惭愧之至呐!
两位相公坐到一块儿,自然有无数话题可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昨晚的谋逆大戏。
“李相公,昨日稍晚的时候,皇上吩咐人到在下的府,通报了平逆的梗概。唉,可惜了,王溥……”孔昆感慨万千,想当初,以他地位替王溥提鞋都没有资格。
如今呢,孔昆安稳的立于内阁之中,裁断天下的政务,号令天下的文臣,何其威风
这人活一世,最怕两件大事,一是没有硬扎的靠山,二是就怕站错了队!
偏偏,孔昆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早在李中易抵达平卢之时,他就投靠了过去。从那以后,福运一直笼罩在孔昆的头上,至今没有散运的迹象,何其幸哉
李琼已经垂垂老矣,孔昆今年也不过四旬出头,来日可谓是方长。
也正因为如此,在料到了孔昆早到的来意之后,李琼派人去隔壁找李七娘递话。
以李七娘良妃的崇高位分,又肩负协管六宫的职责,过问一下在浣衣院受苦受累的孔黛瑶,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n
第1313章 欢喜和忧愁
不同于一般的母子关系,李中易和薛太妃是一起共过患难的母子,感情自然非同小可。
“儿子拜见母亲!”李中易一马当先,大礼参拜薛太妃。
薛太妃的眼圈猛的一红,想哭却又担心晦气,楞是收住了泪。
“起来,快起来,都起来吧。”薛太妃心里一高兴,就一连声的催促子孙们赶紧起身。
“谢母妃!”这是李中易的妃嫔们。
“谢过祖母!”这是李中易的儿女们。
李中易坐到薛太妃的身旁,薛太妃一时情急,居然拉着李中易的手。
薛太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细细打量了好一阵子,最终长松了口气,叹息道:“老天保佑,我的大郎终于平安归来了!”
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
只要李中易出征在外,薛太妃每天都要焚香祈祷,愿老天保佑他平安归来!
一大家子欢聚于一堂,说说笑笑的,何其快活
可谁又能想象到,就在昨天,李中易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之时,整个老李家处于风雨飘扬之中的惨况呢
李中易见薛太妃始终有些走神,他略微转动了下眼珠子,顿时计上心头。
玲妞和思娘子几乎同时接收到了李中易的眼神暗示,可是,玲妞反应明显快一拍。
根本不需要李中易提点,玲妞三步并作两步的扑进了薛太妃的怀中,甜甜的叫道:”老祖宗,玲妞要吃糕。”
“这孩子,天生是个饿死鬼投胎。”薛太妃搂着小孙女,顿时忘却了忧愁。
思娘子被玲妞抢了先,顿时急了眼,她迈开小短腿,几个健步就窜到了薛太妃的跟前,纵身一扑,便钻了祖母的怀中。
“玲妞,不是我要说你,糕饼实在是太甜了,吃多了伤牙。”思娘子不愧是牙尖嘴利的孩子,刚一张嘴就把玲妞噎得直翻白眼。
“我说思娘子啊,你这是跟谁学的”
薛太妃既好气又好笑,思娘的母亲费媚娘可以坐一整天不说半句话,思娘子却可以一刻钟说几百句话,这孩子倒底像谁呢
“奴家是跟爹爹学的。”思娘子原本望向了费媚娘,话都到了小嘴边上,楞是来了个十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嫁祸给了李中易。
李中易吃吃一笑,思娘子这孩子,打小就是个话多的机灵鬼,聪明得狠呐!
众人围着薛太妃,好一阵插科打诨,楞是把薛太妃逗得前仰后合,乐滋滋的笑口常开。
其间,李中易起身去了内室,看望卧床不起的父亲李达和。
替李达和重新诊过脉后,李中易的脸色变得不怎么好看了,很显然,李达和是肝有问题,并发了肺部感染。
肝炎其实可以慢慢的调理,虽然无法治愈,却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可是,肝炎并发肺部感染了,就成了大大的麻烦事儿。
幸好,李中易以前研究过中医治肝病的各种古方,赶紧换了药方,命人马上煎药。
在煎药的同时,李中易也没闲着,他拿出银针,对照着李达和手三阳经,一路针灸了下去。
忙活了好一阵子,李中易亲自帮李达和灌下了汤药,又等了一刻钟的时间,李达和方才醒过来。
“大郎啊,咳,咳……咳咳咳……为父怕是不行了……”李达和也是医术极其高明的大夫,他虽然把不清楚自己的脉相,身体的日益虚弱,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父亲,儿子想了好几个偏方,应该很有效的。您只管放宽心养病好了。”李中易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总不能让李达和瞎想吧。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说,更能帮病人稳定住病情。
“唉……咳……咳……”李达和撕心裂肺的狂咳了一阵子,稍微缓口气的时候,这才把话说完了,“我已过知天命的寿数,也该知足了。你又非常成气,已经不需要我担心什么了。只是,你那个不成才的二弟,成天知道要钱喝酒耍子。若是我那天不幸那个啥了,他毕竟是你的亲弟弟,还望你多多照应一二。”
李达和这番话,形同托孤的遗言,李中易当然很为难了,李中昊那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多活一天就多一个祸害。
然而,李达和说的也没错,不管李中昊再怎么不是个玩意儿了,他毕竟也姓李,并且是李中易同父的异母弟弟。
“父亲,他只要不参与谋反,我都可以包容。”李中易咬了咬牙,狠下心肠,只得作出了唯心的承诺。
李达和欣慰的笑了,他这一辈子啥都不缺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李中昊这个孽子,实在是忒令人担忧了。
服侍李达和熟睡了之后,李中易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内室,外室里妇孺们都装作忘却了李达和重病卧床的事儿,想方设法的逗薛太妃开心。
实际上,薛太妃啥都明白,她只是不想破坏了儿孙们的一片孝心罢了。
这就好比有些现代的家庭里,长辈得了癌症,儿孙们却说是比较厉害的炎症,担心长辈知道了真相,精神上受不住巨大的压力。
薛太妃其实是个明白人,不然的话,那些年曹氏当家的时候,她若是敢露出半点不驯服的姿态,只怕早就被曹氏打卖了出去。
李中易安抚好了薛太妃之后,回到了他的内书房,出兵在外很多天了,有很多次等重要的公文,都积压了下来。
&nbs
第1314章 统一的顺序
杂事处理完毕后,李中易居然没提如何惩办谋逆诸臣的章程,孔昆不禁有些纳闷了。
李琼倒是心里有数,李中易单列了大理寺出来,不再受内阁的管辖,就是想把审判的衙门,从政务系统中彻底的摘出来。
通俗的说,大理寺只对李中易一个人负责,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没资格干预大理寺的审判权。
审判权的独立行使,对于整个帝国来说,完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天朝的历史上,审判权一直是以依附于地方官府的面目出现。换句话说,除了死刑之外,一般的案件都归地方官管辖。
李中易把大理寺抬高为皇帝直属的高度,其用意极其深远,就是想基本杜绝官僚阶层干预司法审判权的弊端。
连内阁都没有干预审判的余地,更何况是,那些地方官员呢
此次,以石守信和王溥为首的谋逆大案,正是大理寺改革之后的第一大案。如果说,大理寺的官员们秉公心依法审判,李中易正好借这个机会,树立起大理寺审判公正的标杆。
送走了李琼和孔昆之后,李中易又在内书房奋斗了两个多时辰,总算是把积压的公文,清理一空。
李中易走到庭院中,略事活动了一下腿脚,等整个身子松散开了,这才唤了张三正和高强二人,一起出了执政王府。
此次平灭谋反之后,首要的分子都被关在了大理寺的天牢之中,其中就包括石守信和王溥在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