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这时候,原本距离南门就不远的炮军,在李永堂的指挥下,将6磅炮迅速的移动进了城。

    范阳的内城,和长安类似,都属于井字形的结构,位于城市中心的兵马总管府,正好对接四条宽敞的大道,一直抵达四门前。

    如李中易所料,契丹人在宽敞的街道上,摆开了数道街垒,层层布了防。

    这就没啥可说的了,李永堂得知消息后,领着炮军赶到街垒前,以四门6磅炮为一组,一字排开,猛轰契丹人修筑的街垒。

    原本,契丹人并不知道修筑街垒,只是驻范阳的汉军的一位军官,主动找到耶律恒昌,向他献上了守城之计。

    耶律恒昌闻言后,不由大喜过望,不仅赏了很多的金银财宝,更把他特别喜欢的一个美貌汉女,也赐给了那位汉军军官。

    等耶律休哥从百里外赶到范阳城下之时,范阳的西门、东门和南门,已经被李家军彻底占领。

    契丹军人虽勇,却不擅长守城,耶律休哥判断清楚,范阳必失之后,当即下令救出城内的残兵之后,缓缓的后退了五十里。

    说句心里话,和野外大战相比,李中易更忌讳城里的残酷巷战。在他有意无意间的放纵之下,一部分残余的契丹守城,被休哥营救了出去。

    得知耶律休哥缓慢后撤的消息之后,李中易一边命令尽快修复被轰塌的南门城墙,一边下令廖山河,紧挨着范阳南门扎下了大营。

    这么一来,范阳的城防,不说固若金汤,至少不需要担心契丹人趁虚而入了。

    幽蓟十六州的情况,和开封不同,即使是城里的汉民,也被契丹人异化了好几十年。

    说白了,李中易压根就没想过,城里的汉民老百姓扶老携幼的出门欢迎王师北伐。

    事实也正如李中易所料,城里没有及时逃出去的汉民,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仰异族之鼻息的汉民老百姓们,宁可窝在家里瑟瑟发抖,也不乐意出门迎接王师。

    李中易也没啥可说的,索性命令军法司的人配合各级的镇抚们,挨家挨户的大索全城。

    按照李中易的亲笔手令,凡是参加过契丹人队伍的汉




第1279章 三军拥戴
    范阳是幽蓟十六州的第二大城,李中易没费多少工夫,便彻底的拿下了此城,这就给耶律休哥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四万兵马,其中三万是精锐的宫分军,守城的时间不到两个时辰,南城墙便被南蛮子的所谓火炮给轰塌了,耶律休哥的心灵震撼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李中易没工夫搭理耶律休哥的畸形心态,他悠闲自在的坐镇于范阳兵马大总管府里,不断的接到各路抄家大军传来的好消息。

    客观的说,幽蓟十六州内的汉民,他们已经匍匐于契丹人的铁蹄之下,长达几十年之久。在契丹人的统治之下,他们倒也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心念故国的想法,很自然的偏淡了许多。

    在这个没有民族主义大思想的年代,对于普通农民或是商户而言,只要统治者赏口饱饭吃,也就很知足了。

    李家军的抄家行动,一向不针对普通小商小贩以及普通的农民和市民。但是,对大官僚、大地主阶层,李中易制订的政策却是格外的严苛。

    单以经济上的抄检收获而言,李家军抄一户大官僚大地主之家,所收获的金银珠宝乃至诸多值钱的细软,顶得上几百户,甚至是数千户的小市民之家。

    说白了,李中易就是想利用战乱之机,把寄生虫阶层一扫而空,这就为寒门子弟铺平了上升的道路和空间。

    天朝的王朝周期率,隐含着的逻辑,其实是,当旧的寄生虫阶层,因为过于贪婪,抢夺了过多的社会资源之后,小官僚、小地主、小市民或是小农民阶层就会利用均贫富的口号,率领农民们揭竿而起,推翻旧有的统治阶层,如此周而复始。

    “禀报主上……得钱五十万贯,绢一万匹……”

    “报于主上……得工匠三百户,钱十万贯……”

    李中易一边听取抄家的报告,一边摸着下巴,笑得很开心,心情自然是十分的舒畅。

    这时候,李浩东奉令跑到了李中易的跟前,并拢双腿,捶胸行礼,大声道:“下臣李浩东奉命谒见主上。”

    李中易连眼皮子都没抬,压根就没看李浩东,他手里掂着厚厚的一沓抄家的报告书,一页接着一页的翻看。

    李浩东见势不妙,赶忙站得笔直,挺胸收腹,连大气都不敢喘半口,静静的等待着雷霆一般的大爆发降临到他的头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浩东的两腿都站酸了,李中易却一直没搭理他。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罚站,李浩东又不是笨蛋,他已经十分清醒的想明白了,李中易找他来,绝非一般的寻常之事,那就只有那件事了。

    “禀主上,下臣有私心,甘愿受罚。”李浩东单膝跪地,虔诚的认错。

    李中易瞥了眼李浩东的后脑勺,淡淡的问:“知道错在哪里么”

    “回主上,下臣不该隐瞒袍泽们的计划。”李浩东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却突然抬高声调,“但是,下臣不后悔这么做,甘愿受罚。”

    李中易抿嘴一笑,李浩东这小子居然敢顶嘴了,这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你既然早就知道了那个计划,为何不禀报于我”李中易克制住抬腿想踢人的冲动,慢腾腾的追问李浩东。

    李浩东小声说:“不瞒主上您说,小臣也愿意在拿下了幽州之后,成其大事!”

    尼玛,李中易气乐了,他们所谓的成其大事,不就是想在幽州城内,聚众行拥立之事么

    历史上,赵老二和王溥沆瀣一气,骗过了范



第1280章 东印度公司的雏形
    李家军在范阳城内,有组织有纪律的大肆抄家抢掠官僚地主阶层之家,一连猛搞了三天,总算是告一段落。

    大会议厅内,同知后勤司事叶同明,对照着抄家手本,朗声念道:“范阳城不愧为富庶之地,本次抄检行动,计收缴粮食两百万石,绢三十万匹,铜钱四百五十余万贯,得奴仆三万三千余人,其中男仆一万八千余……女婢一万三千余……”

    按照李家军的既有规矩,凡是缴获来物资和铜钱,除了留下固定的比例给阵亡或是伤残的将士及其家属,以及中军的分成比例之外,其余的部分都要按照军功的多少,全部予以分配下去。

    高薪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尚有不菲的战功赏赐,将士们个个肯用命作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廖山河眯起两眼,仔细的倾听了一番叶同明的介绍,他的心里想的却是,积攒足了钱,就要在开封城附近多买几处宅院。

    和一般的军汉们大致相仿,廖山河本人也是穷苦的小市民出身,他也不懂经商的事务。按照老廖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都是攒够了钱,然后托牙行的人帮着买地买房。

    不过,李中易限制了土地兼并的规模之后,已经买足了几百亩地的廖山河,无法接着买田地,只能把文章做到了开封城里城外的房产上了。

    据李中易所知道的情况,如今的李家军中,中高级军官以及战斗英雄们,几乎个个都是新诞生的地主阶层中的一分子了。

    这个只有手工业的时代,富裕的人群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能够考虑的投资方向,也就是买房、买地,或是修缮祖宅了。

    在李家军中,大大小小的军官们,跟着李中易南征北战,基本上都发家致了富。

    可是,军官们的饷钱和积蓄,养老婆孩子完全是绰绰有余,余下的闲钱,除了买房子买土地之外,可用的去处实在不多。

    李中易看得懂在场人的脸色,他有心提点一下大家,等叶同明介绍完毕后,便轻咳一声,笑道:“我那里的封桩钱,已经多得仓库都堆积不下了,想必你们也早有耳闻吧”

    李大官人的所谓封桩钱,和宋太祖赵老二建立的封桩钱制度,有着迥然不同的性质。

    李中易在分赃的时候,留下的封桩钱,将来都要拿投资做买卖的,也就是把库里存放的死钱,变成可以生钱的活钱。

    如今,李中易手底下的拥有几大国营事业群,一是逍遥津集市,一是李记钱庄,还有李记粮铺。

    这三者之中,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李记粮铺!

    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慌!

    以粮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了整个华夏民族的骨髓之中,史书的记载也恰好印证了无粮不稳的无比正确性。

    “咳,咳……”李中易轻咳了两声,把在场诸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他的身上后,淡淡的说,“想必诸位家里的私房钱,也和我一样的不老少了吧”

    李中易的一席话,引得众人傻笑不止,胆子大的如廖山河者,笑眯眯的说:“主上的大仓库装满了,下臣家里的小仓库其实也快装满了。”

    “嘿嘿,廖都使就是爽快……”

    “呃,下臣那么点小家底,怎敢称小满呢”

    现场的人,大多不敢露富,惟恐被李中易盯上,会惹来天大的麻烦。

    在场的军官们,都是李家军中的栋梁骨干,军队里的钱没人敢贪敢拿,可是,作战中得的一些值钱货,私藏了下来的大有人在。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李中易明明掌握了一些消息,却故作不知。

    毕竟,大家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跟着李中易打天下,图的



第1281章 北击幽州
    在范阳,李家军背靠着坚固的城防,契丹军反而要在野外扎营,显然无法作为决战的主战场。

    所以,救出了范阳逃出的几千残兵之后,耶律休哥携带主力部队,后撤百余里,在幽州的南门外,扎下了大营。

    派去征剿奚族的兵马,也已经撤回,如今的耶律休哥,手握住三十几万雄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力保幽州不失,尚大有可为。

    然而,幽州城里的汉官们,一个个怕得要死,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

    叶名镇父子二人,既惊且喜,惊讶的是李中易实在是太厉害了,居然在两个时辰以内,便击破了城高沟深的范阳城。

    欢喜的是,他们叶家有叶晓兰在李中易的枕侧敲边鼓,不管怎么说,也算是背后有大靠山的人家,家势不太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虽然李中易对叶家并无所求,然而,叶家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怎么着也要做点贡献,留条后路吧

    如今,最值钱的消息,自然是契丹人在幽州的防务部署图了。

    然而,叶名镇是地地道道的文臣,向来和军务没啥瓜葛,不由急得头皮发麻。

    叶至仲思索了良久,小声说:“大人,孩儿和城里汉军中的几个指挥,倒是颇有些交情,不如……”

    叶名镇连想都没想,便摆着手否决了叶至忠的愚蠢建议,他冷冷的说:“如果不是有兰儿的退路,为父宁可跟着契丹人一起逃往大漠深处,也不愿意去南边受苦。你我父子要做的事情,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子女,往日的交情再厚,能厚得过整个家族的安危”

    叶至忠仔细一琢磨了,父亲叶名镇的话,实在是颇有道理。

    说句大实话,如果叶晓兰侍奉李中易身边的消息,所知者甚少,叶名镇只怕是早就领着叶至忠向南逃窜了。

    原本的幽州,韩家才是顶儿尖的汉官家族。只可惜,韩匡嗣一念之差,献出了契丹公主耶律瓶,却被契丹人报复性的灭了全族。

    韩家既去,叶家的地位也就扶摇直上,俨然有了幽州汉官前三的迹象。

    只可惜,美好的日子实在是太短了,李中易去年方才拿下开封城,今年便虎口夺食,从契丹人的手里拿下了幽蓟第二大雄城——范阳。

    如此一来,幽州叶家若想左右逢源,两面讨好,必然要在未来的决战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了,叶名镇也可以啥都不做,坐等李中易赶走契丹人之后,他领着整个家族成为可有可无,混吃等死的所谓外戚之家。

    就在叶家父子坐困愁城之际,在范阳捞了许多粮草,发了笔大财的李中易,悍然下达了继续进行北伐的军令。

    打铁需趁热的道理,耶律休哥懂,李中易又怎么可能不懂呢

    自从拿下了范阳之后,幽州方面的诸多高级别的汉官,纷纷私下里派人来联络李中易,以免将来形势有变,被李中易秋后算帐。

    李中易都已经打下了范阳,拿下幽州指日可待,他又怎么会在乎幽州那些汉奸文官们呢

    只是,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逻辑之下,李中易为了稳住这些汉奸,一律温言宽慰,并许诺了一些好处。

    耶律休哥不是一般的契丹勇将,李中易心里明白的很,对于幽州城内没掌握兵权的汉奸文官们,他们几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李中易向汉奸们提出的交换条件,包括叶家父子在内,都很难作出必要的重大贡献。

    就治国理念而言,李中易要走的路子是,从手工业为辅的小农社会,发展成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业社会。

    也正因为如此,幽州那些汉奸文官们所拥有的所谓成熟的治国经验,对李中易来说,不仅没有丝毫的用处,反而十分有害。

    如何惩办汉奸,那都是拿下了幽州之后的后话了,李中易的当务之急,其实是把以耶律休哥为首的契丹人,彻底赶出幽



第1282章 决战序幕
    在李中易的身后,铁甲森森,长枪如林,十八万大军势不可当的浩荡北进。

    这一天,已经等很久了,久到炎黄子孙们仿佛忘记了幽州那片伤心的土地。

    契丹人就在百里开外,整个李家军以不紧不慢的速度,一天行进了六十里后,选择了就地宿营过夜。

    是夜,距离李家军大营不远的营外,时不时的传来人类的惨叫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

    只要是老资格的战兵,大家都知道,这一定是汉虏双方的斥喉人员趁着黑夜短兵相接。

    此时的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李中易双手抱胸,站在硕大的沙盘前边,参议人员和带兵将领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下一步的作战方略。

    “某以为,耶律休哥人多势众,一定会背靠着幽州,和咱们决一死战。”

    “不然,某却认为,耶律休哥在知道了范阳骤失的情况下,不见得敢在幽州决战,除非是天降大暴雨,令我军的炮兵无法施展……”
1...696697698699700...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