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哧……我军啥时候要靠炮军才能打胜仗了”

    “就是,以前啊,没有炮军的时候,咱们照样屡战屡胜,胜得还很彻底。”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中易最喜欢看手下的将领们,对照着沙盘或是舆图吵架,吵得越凶,他越高兴。

    “如今,我军仅为十八万,契丹人却有三十五万之多,以一敌二,不可不慎。”

    “某以为,我军不需要太过忧虑人数多寡的问题,远战有火炮,中程有神臂弩,近距有简易掷弹器,契丹人以骑兵为主,来多少死多少,绝无翻盘的机会。”

    “是的,这就是主上常说的兵种相克,人数多出几倍,也没鸟用。”

    军人之间吵架,三句话不离裤裆里的那个部件,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状况了,李中易不仅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望着说脏话的那个家伙。

    “想那耶律休哥,乃是契丹人的第一名将,总不至于坐困于幽州城下,眼睁睁的看着我军北进吧”

    “我军每到一地,扎下的大营都极为厚重,耶律休哥即使晚上派人来骚扰,也没啥球用。”

    李中易压根就不担心,契丹人深夜来搞偷营的鬼把戏,他倒是很希望明天或后天的决战之时,老天不要下雨。

    下雨,对于火炮、神臂弩和掷弹器的发挥所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虽然,后勤司已经督促随军工匠们,已经做出了遮雨的毡布棚,但是,最好还是不要落雨。

    目前,李家军说是有十八万兵马,实际上,其中有三万人是互换来的乡勇。

    也就是说,李家军中真正有战斗力的战兵,不过是十五万余人而已。

    以十五万人,对敌契丹人的三十五万,李中易丝毫也不敢托大。临战之前,李中易依然召集了各级将领,到中军大帐内开展军议。

    “主上,下臣以为,只要明日不下雨,我军的胜算颇大!”廖山河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主动站起身子,详细的阐明了他的看法,“别看契丹人多于我军两倍以上,我军打阵地战的实力,确实已经足够了。”

    李中易也很认同廖山河的分析,此战的关键不在于契丹人的多寡,而是天公是否作美的大问题。

    “主上,下臣倒是觉得,应该命令后勤司的工匠们,紧急赶制避雨的毡布棚,最好是让全军都装备上。”廖山河的镇抚使谢远,拱着手说出了他最大的担忧。

    李中易略微想了想,点着头说:“理应如此,我这便下手令。”他最大的长处,便是




第1283章 狡诈的休哥
    ;第二日一大早,李家军的将士们吃罢战饭之后,雄纠纠气昂昂的踏上了征途。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十分惬意的眯起两眼,看了看天色。

    嘿嘿,万里晴空无云,正是撕杀的好天气呢!

    张三正将水囊捧到李中易的手边,小声提醒说:“主上,您已经一个多时辰没进水了。”

    李中易扭头瞥了眼张三正,顺手接过水囊,随口问他:“怕不怕”

    张三正咧嘴一笑,说:“怕啥下臣跟着您南征北战,除了怕当饿死鬼外,还真没怕过鞑子。”

    高强见李中易向他看来,赶紧陪着笑脸说:“下臣倒是有点怕,怕捞不到最封侯的军功。”

    李中易高高的翘起嘴角,他手下的将领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战略性决战,倒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乐观,这便是好事嘛!

    以李家军如今的实力,只要是粮食、饮水和柴草充裕,还真不怕契丹人玩出什么花样来。

    双方几十万大军对垒,又有幽州当作诱饵,李中易并不担心耶律休哥避而不战。

    说句大实话,耶律休哥一路后撤,军心恐怕已经不稳了吧

    契丹人的精锐部队,皮室军和宫分军,组织性和纪律性确实比较强。然而,耶律休哥大量征召而来的部族军,能否下定决心和李家军决死一战,实际上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斥喉的侦察,摆在幽州一线的皮室军和宫分军,大约十五万人。剩下的二十万兵马,都是征召而来的部族军。

    按照李家军总参议司的估计,正因为有部族军的存在,看似强大的契丹军,却恰好露出了足以致命的弱点。

    秦灭六国的道理,李家军中的中高级别将领,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

    李家军虽然人数比契丹人少一半以上,然而,参战的十八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李家军中的老兵,含义有多种,归根结底,只有上过三次战场以上,杀过敌人见过血,战友彼此配合默契的士兵

    兵,才能被称为老兵。

    这就好比,欧洲联军几十万人,却打不过拿皇的十几万人一样。

    在战争中,兵马数量多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

    “小休息,小休息……”这时一骑快马从队首的方向,掠过大部队的边缘疾驰而过。

    行军途中的休息,分为小休息、中休息和大休息,小休息的规定是半刻钟。

    李中易翻身从马上下来,略微吃了几口干粮,饮了两小口水,便站道旁的田埂上,四下里打量了一番。

    嘿嘿,原本应该已经插秧的田间地头,却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显然李中易故意选择播种季节进军,严重的打乱了幽蓟大平原的农时。

    “禀报主上,前边大约五十里的地方,发现了契丹人的前锋兵马,人数大约十万。”

    就在大军继续上路不久,李中易接到了最新的敌情,他略微思考了一下,随即下令:“让参议们集体研究一下。”

    既然有了总参谋部的机制,李中易自然不至于开历史的倒车,退回到一人决断的落后决策机制上去。

    随军作战之时,参议们大多坐在宽大的奚车里,这么做的好处是,方便集思广益。

    经过参议们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契丹人很可能改变了总决战的方略。

    不过,参议们的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的意见是,笔直进兵一直抵达幽州城下,另一派的意见则是,就地等待敌情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以进兵



第1283章 狡诈的休哥
    ;第二日一大早,李家军的将士们吃罢战饭之后,雄纠纠气昂昂的踏上了征途。

    李中易骑在“血杀”的背上,十分惬意的眯起两眼,看了看天色。

    嘿嘿,万里晴空无云,正是撕杀的好天气呢!

    张三正将水囊捧到李中易的手边,小声提醒说:“主上,您已经一个多时辰没进水了。”

    李中易扭头瞥了眼张三正,顺手接过水囊,随口问他:“怕不怕”

    张三正咧嘴一笑,说:“怕啥下臣跟着您南征北战,除了怕当饿死鬼外,还真没怕过鞑子。”

    高强见李中易向他看来,赶紧陪着笑脸说:“下臣倒是有点怕,怕捞不到最封侯的军功。”

    李中易高高的翘起嘴角,他手下的将领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战略性决战,倒是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乐观,这便是好事嘛!

    以李家军如今的实力,只要是粮食、饮水和柴草充裕,还真不怕契丹人玩出什么花样来。

    双方几十万大军对垒,又有幽州当作诱饵,李中易并不担心耶律休哥避而不战。

    说句大实话,耶律休哥一路后撤,军心恐怕已经不稳了吧

    契丹人的精锐部队,皮室军和宫分军,组织性和纪律性确实比较强。然而,耶律休哥大量征召而来的部族军,能否下定决心和李家军决死一战,实际上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斥喉的侦察,摆在幽州一线的皮室军和宫分军,大约十五万人。剩下的二十万兵马,都是征召而来的部族军。

    按照李家军总参议司的估计,正因为有部族军的存在,看似强大的契丹军,却恰好露出了足以致命的弱点。

    秦灭六国的道理,李家军中的中高级别将领,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

    李家军虽然人数比契丹人少一半以上,然而,参战的十八万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李家军中的老兵,含义有多种,归根结底,只有上过三次战场以上,杀过敌人见过血,战友彼此配合默契的士兵

    兵,才能被称为老兵。

    这就好比,欧洲联军几十万人,却打不过拿皇的十几万人一样。

    在战争中,兵马数量多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

    “小休息,小休息……”这时一骑快马从队首的方向,掠过大部队的边缘疾驰而过。

    行军途中的休息,分为小休息、中休息和大休息,小休息的规定是半刻钟。

    李中易翻身从马上下来,略微吃了几口干粮,饮了两小口水,便站道旁的田埂上,四下里打量了一番。

    嘿嘿,原本应该已经插秧的田间地头,却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显然李中易故意选择播种季节进军,严重的打乱了幽蓟大平原的农时。

    “禀报主上,前边大约五十里的地方,发现了契丹人的前锋兵马,人数大约十万。”

    就在大军继续上路不久,李中易接到了最新的敌情,他略微思考了一下,随即下令:“让参议们集体研究一下。”

    既然有了总参谋部的机制,李中易自然不至于开历史的倒车,退回到一人决断的落后决策机制上去。

    随军作战之时,参议们大多坐在宽大的奚车里,这么做的好处是,方便集思广益。

    经过参议们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契丹人很可能改变了总决战的方略。

    不过,参议们的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的意见是,笔直进兵一直抵达幽州城下,另一派的意见则是,就地等待敌情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以进兵



第1284章 迎战
    ;三大股契丹人,分三个方向,对李家军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合围之势。

    李中易心里明白,以大军的行军速度,无论向哪边突进,都会连带着另外两方的契丹人增援上来。

    总参议司事先预估的作战计划里边,只有一个人预料到了眼前状况的发生,他的名字叫作董成栋。

    董成栋是现任的总参议司作战房的参议,因平日里不拘小节的一面,性格并不讨喜。

    李中易把董成栋单独叫到中军大帐,董成栋一点也不认生,行礼拜见之后,顺手抓了把茶几上的瓜子,塞进嘴里磕得噶嘣响。

    仅此一项逾越之举,李中易基本就可以断定,难怪董成栋在总参议司内,混得并不如意。

    自古以来,凡是有特点的人才,或多或少有些怪癖的习惯。

    董成栋把中军大帐当作是他家的客厅,换一个主君,恐怕甚不喜之。

    李中易倒是没太在意,他也抓了把瓜子在手,陪着董成栋一起磕瓜子。

    董成栋不说话,李中易也不想搭台替他唱戏,索性也闷头只磕瓜子,一言不发。

    等半碟瓜子磕得差不多了,董成栋这才拱着手说:“主上的心胸比海宽,臣服了。”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瓜子,瞥了眼董成栋,吩咐道:“瓜子不错,磕完再说别的。”

    这么多年下来,无数人才从他的眼前飘过,李中易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主君了。

    在李家军的大家庭之中,人才确实不老少,李中易又是个喜欢察纳雅言的主上,至今为止,从未搞过因言获罪的名堂,所以,军中畅所欲言的氛围异常之浓厚。

    客观的说,一支军队的风格,和他的缔造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李中易本人十分开明,军中的将领们从上到下,也都听得进去逆耳的忠言,也算是军队文化的开花结果吧。

    董成栋既然想吸引李中易的注意力,李中易看懂了之后,索性成全了他。

    等一碟瓜子磕干净之后,李

    李中易净过手,招手把董成栋叫到硕大沙盘的跟前,温和的问他:“你若是站在我的位置上,该如何指挥大军击破契丹人的阴谋”

    “主上,敌我兵力对比,差距两倍以上,只能是任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董成栋顺手抄起搁在一旁的细木棍,指点着沙盘上代表着契丹人的蓝色小旗,详细解释说,“契丹人总兵力大约三十五万,又有幽州城这个大负担,显然不可能不守幽州城市了,所以,下臣估摸着,契丹人出来和我军决战的兵马,也就只三十万而已。”

    李中易点点头,此事不难估算出来,只是,董成栋说的言简意赅,浓缩出来的皆为精华罢了。

    “主上,我军其实还有一股生力军,那便是杨都使率领的偏师。”董成栋操起茶盏一通牛饮之后,接着分析,“如果是别的将领率领的偏师,倒也没啥,可是,偏偏是杨都使,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李中易笑眯眯的望着董成栋,这小子不愧是个聪明人,他和杨烈之间始终有书信往来,只是一直密而不宣罢了。

    “主上,我军主力若是和杨都使事先联络好了,嗯哼,恐怕契丹人就有难了……”董成栋描绘了一遍契丹人中伏的场景,李中易不由哑然一笑,这正是他和杨烈事先商量好的事儿,却被董成栋这小子给算中了。

    “如今的契丹人,分为了三个方向,你觉得,耶律休哥应该在哪边”李中易明明已经猜到了答案,却故意为难董成栋。

    “主上,切断咱们和杨都使的联系,想必是契丹人的重中之重吧以下臣的猜想,耶律休哥八成就在咱们的右翼。”

    董




第1284章 迎战
    ;三大股契丹人,分三个方向,对李家军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合围之势。

    李中易心里明白,以大军的行军速度,无论向哪边突进,都会连带着另外两方的契丹人增援上来。
1...697698699700701...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