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等大军抵达永清县城之后,饮水的问题,迎刃而解。桑干河的支流永清河,正好流经永清县境内,大军只要沿着永清河前进,就会在良乡县进入桑干河的主流。
永清县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李家军在县城里没有看见一个活人,而且,县城里的水井,全都被抛入尸体,并进行了掩埋。
李中易摸着下巴,漫步在空无一人的县城街道上,心里不由暗暗感慨,耶律休哥不愧是心狠手辣之辈!
两国交战,为了获取胜利的不择手段,史书上的记载,简直罄竹难书。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个道理,李中易懂,耶律休哥也懂,现在就看谁更狠得下心,使得出狠手了
“禀主上,契丹人出现在了咱们的后边,大约相距五十里,人数估计在五千左右……”缀后斥喉传来的消息,印证了李中易此前的看法,耶律休哥确实想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切断李家军的粮道,并将李家军一口吞掉。
“契丹人的带兵将领是谁”李中易仰脸望向湛蓝的天空,下意识的问斥喉。
斥喉恭敬的答道:“从军旗上估计,应该是曾经被我军击败的耶律长元的部队。”
李中易点点头,这很可能是敌人第一拨的骚扰,后边必定还有大股的契丹人参与切断粮道的行动。
“主上,不如让李勇带领骑兵营去消灭掉可恶的契丹人”高强下意识的提出建议。
李中易摆了摆手,笑道:“契丹人就是想要咱们知难而退,以骑兵对抗骑兵,李勇即使获得了大胜,损失也不会小,那是一笔极其不划算的买卖。”
张三正抱拳拱手道:“主上,小的以为,不如设下埋伏,引诱断后路的契丹人上勾”
李中易挑起眉锋,笑问张三正:“怎么设下埋伏又如何引诱契丹人上勾”
“主上,咱们只需要把骑兵派出去近百里,然后晚上偷袭契丹人的宿营地,必有不小的收获。”张三正的鬼主意就是多,一语道破了骑兵对抗骑兵的反制措施。
契丹人再厉害,也需要吃饭和睡觉,趁契丹人宿营的时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确是一招妙棋。
李中易欣慰的望着张三正,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眯眯的说:“如果契丹人有了防备,反而设下埋伏呢”
&nbs
第1268章 妥协的艺术
东京开封城,内阁。
内阁采取轮值制度,今天轮到了李琼和孔昆。
李琼向来不爱管事,孔昆自然也喜欢李相公的不管事,便勉为其难的在他自家的公事厅内,批阅各地发来的奏章。
李中易亲自领兵在外,又没事先设定监国,整个朝廷的大小事务,除了军务、警政司、缇骑司、都察院以及三司使衙门之外,都归内阁管辖。
孔昆是个明白人,被排除在内阁管辖之外的各个衙门和各种事务,实际上涵盖了国家的真正命脉。
刀把子、钱袋子以及咬人的鹰犬,这几项大权都被李中易牢牢的捏在手心里,谁都不敢觊觎。
当然了,负责处理国家大政的内阁,其权势虽然没有以前的政事堂那么牛,倒也不是花架子的摆设,实权还是掌握了大把。
时近正午,孔昆瞄了眼窗外的天色,索性放下了手里的毛笔,背着手踱出门外。
孔昆按照往日的习惯,沿着铺满鹅卵石的林荫小道,缓缓的散步。
昨日,从宫里传出的关于独女孔黛瑶的消息,令孔昆颇为生气。
选秀女之后,孔黛瑶被留在宫里,孔昆原本还很高兴,至少私通主上的恶名,肯定没人再敢乱嚼舌头根子了。
然而,令孔昆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宫里的某位女官嬷嬷居然把孔黛瑶弄进了浣衣司。
浣衣司,这是好听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替宫里贵人们洗衣服的下贱所在。
孔黛瑶,在宫里受不受宠,这个是孔昆无法预料的,也控制不了的事实。
毕竟,李中易喜欢谁,爱和谁嘿咻,孔昆这个外臣完全没有置喙的余地。
但是,孔黛瑶被贬入了浣衣司里,这就是典型的打脸行径了,完全没有把孔昆这个现任宰相放在眼里。
在内阁之中,孔昆与刘金山严重不和,却和李琼的关系比较友善。
李琼的嫡孙女李七娘,既是李中易最宠信的女人之一,又是颇有实权的良妃娘娘。她若是在宫里发句话,孔黛瑶的日子显然要好过许多倍。
孔昆有心去和李琼做笔交易,拜托李七娘帮着照应一下孔黛瑶,不过,他的心里也不是没有顾虑。
李中易尚未立王妃,目前共同暂摄宫务的是贤妃唐氏和良妃李氏,若是唐氏为了争宠,暗中对良妃李氏下绊子,那岂不是搬起石头,反而砸了自家的脚么
孔昆以前是登州知州,经过这么多年的官场的磨练,他自然知道,以他的身份,若是同时拜托良妃和贤妃,就等于是脚踩两只船,非但不美,反而极其有害。
李中易不喜欢外臣交游内宫的妃嫔,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孔昆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可问题是,孔黛瑶毕竟是他的独女,怎么可能忍心看着亲生的闺女,受此磨难呢
孔昆即使想和贤妃唐氏取得联系,也必须大费周折不可,毕竟他并没有正当的理由,正式拜见唐蜀衣。
李七娘则不同,孔昆完全可以和李琼在私下里达成某种不伤大雅的共识,将来还个人情给滑阳郡王府即可。
说白了,孔昆可以拿来和李琼做交易的砝码比较多,交易的便宜性也比联系唐蜀衣大得多。
孔昆想定之后,并没有马上派人去请李琼,反而老神在在的回到了公事厅里,接着批阅各地传来的公文。
李琼的一大家子,基本上都在军方任职,唯独李琼的妻弟马明山,却是现任的宋州知州。
宋州节度使,不是旁人,正是赵匡胤,赵元朗。
不知道什么原因,马明山和赵匡胤之间关系,异常之紧张,经常有不和的传言流入内阁相公们的耳内。
以李琼次相的地位,若想替马明山谋个舒服一些的州郡,不敢说易如反掌,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可是,李琼偏偏没有主动安排马明山,仿佛此人不是他的妻弟一般。
据孔昆的揣摩,李琼恐怕是担心有人说他以权谋私吧
说句大实话,孔昆虽然是圣人的苗裔,却也明白一个至理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做官之人,不搞以权谋私,难道还真的是为天下苍生而做官不成
既然李琼不好出面摆平马明山的事,孔昆倒不介意暗中帮着搭把手,替马明山换个京城里的好位置。
只是,孔昆并没有急吼吼的直接出手。那么做的话,太过于显露痕迹了,反而不易让李琼领情,必须静待时机再出手。
做官的第一要务,便是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眼前的得失。
中午下衙之后,李琼迈着四方步,缓缓的走到内阁的大门口,正欲下台阶登车离去,却见一直追随于李虎身边的家将李冒,毕恭毕敬的立于车辕旁。
李琼根本不须多想,就知道,一定是李虎那边出了什么事,才急着派李冒过来报讯。
李冒见李琼冲他招手,便三步并作两步的一路小跑着奔到李琼的身前,低着头小声说:“小的拜见老相公。”李琼摆了摆手,示意李冒毋须多礼。
“禀老相公,三郎君命小人禀明您老人家,马刺史派人进京,说是在宋州待不下去了,想求您给谋个轻闲一点的京朝官。”李冒是老李家的世仆,一直忠诚无比,属于绝对可信的人。
李冒带来的口信,令李琼不由眯起两眼,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
马明山就任宋州知州之时,李中易尚未打进开封城,那个时候,赵匡胤正是权势熏天之际。
本朝的节度使,大多有地方上的实权,可是,知州却是朝廷所派,必须听从朝廷的招呼。
&nbs
第1269章 风向不对
李中易临行之前,作出的安排是,内阁管政务,警政寺和九门提督衙门分别负责治安和军事,都察院依旧监察百官,缇骑司则掌握情报系统,三司使捏着财权。
遇有特大型的难决事务,则由内阁的相公们,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这就属于典型的大内阁制了。
客观的说,李中易的分工,既把军警大权和政务做了分离,又安排了集中处理的机制,可谓是两全其美。
但是,权力的彼此制衡,也导致了一个弊端,各个衙门之间的配合,很难完全衔接一致。
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其实是内阁和分权的各个衙门之间,很难达成有效的沟通。
核心的因素是,内阁的相公们自视甚高,不乐意和本为下属的几个衙门打交道。
以前,政事堂的相公们,那才是真宰相,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会砸出一个坑。
最令相公们感到窝火的是,原本政事堂拥有的任免六品以下官员的人事大权,被彻底的剥夺殆尽,尽归李中易的掌握之中。
在相公们看来,除了兵权之外,最重要的用人之权,也被李中易侵夺走了。这么个搞法,内阁由决策者的角色,变成了建议者,真宰相反而变成了假宰相,换谁都不可能甘心。
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内阁,和以往的政事堂相比,无论是权势还是声威,都弱了何止七成以上
警政寺一直盯着石守信,和石守信来往异常密切的李中昊,很自然也就落入了李延清的视线范围之内。
俗话说的好,疏不间亲,李中昊再怎么不成气,他终究是李达和的亲儿子,李中易同父异母的亲弟弟。
也正因为这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李延清觉得十分的头疼,心里也就异常之烦躁。
李中易临行之前,把京城和各地的治安大权全盘交给了李延清,若是在李延清的眼皮子底下,闹出了大乱子,以他的小身板扛得住雷霆之怒么
说句心里话,李延清心里多少有些埋怨李达和,如此纨绔不成气的李中昊,怎么就不能够好好的管教一番呢
只是,想归想,李延清却不敢把事情就这么捅到李达和的跟前。李达和虽然一直心疼着李中昊,但他毕竟是李中易的亲爹,李延清不过是老李家的鹰犬罢了,借他八百个胆子,也不敢挑拨主上的父子兄弟关系。
今天下午,恰好每周一次大聚会的时间,李延清想不明白的事,索性不去想了,干脆交给黄景胜和王大虎去头疼。
李延清赶到九门提督衙门的时候,王大虎、黄景胜和左子光都还没到,只有李云潇这个主人坐在屋里喝茶磕着瓜子。
“潇松兄,喝茶磕瓜子,快活逍遥,人生难得忙里偷闲啊……”
李延清和李云潇都是河池出身的老熟人了,他也已经离开了军法司,自然也没以前那么多忌讳。他抓了把瓜子,一边磕,一边和李云潇打招呼。
李云潇抬头看了眼李延清,淡淡的说:“你这个月下条子支使着我的人四处乱转,这笔帐是不是该结算清楚了”
按照李家军的办事逻辑,警政寺请九门提督衙门派兵协助治安,应该按照出动的人次,给予一定的银钱补偿。
李延清叹了口气说:“潇松兄呐,别看我现在家大业大,实际上手里能够动用的钱,还不该够请你吃顿好的。”
“守忠公,你们警政寺会缺钱花信你才怪!”
李云潇也没指望李延清痛痛快快的把欠帐一次性结算清楚,毕竟,两家衙门管钱的帐房,都直属于黄景胜的三司使衙门管辖。
这
第1270章 替罪羊
康泽迈着四方步,朝浣衣司的方向缓步行去,他的身后跟了七八个大小内侍和女官。大家一起簇拥着康泽,不管怎么看,反正气势颇为不凡。
作为内侍省的都知,康泽的权势极大,宫里的大小事务,就没有他不能管的事儿。
不过,李中易虽然尚未称帝,却嘱咐过康泽,要听良妃娘娘和贤妃娘娘的招呼。
康泽原本只个无权无势的所谓副都知,他能够傲然立于宫里,靠的就是杜沁娘的支持。
李中易喜欢杜沁娘,爱乌及屋的提拔了康泽,康泽自然不可能忘本。
上次贤妃娘娘无意中提及,让康泽好好的照应着孔黛瑶,康泽立马心领神会的把孔黛瑶贬入了浣衣司。
浣衣司,也叫浣衣院,隶属于掖庭局管辖,掌管宫里内侍宫女及杂役等,浆洗衣服宫帐的事务。
毫不夸张的说,宫女只要被贬入了浣衣院,被迫常年累月的劳作之下,不仅会有风湿病,更会出现腰肌劳损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只要宫女犯了错误,才会被贬入浣衣院。
康泽弄不明白,孔相公之女孔黛瑶,怎么会得罪了贤妃娘娘。但他却知道,若敢不尊重贤妃娘娘的嘱咐,他一定会遭雷劈的。
选过秀女之后,康泽原本以为,李中易总要选几名秀女,伺候在身旁。
谁曾想,李中易仿佛忘记了选秀之事,秀女们一直没有合适的安排,成天只能混吃等死。
以李中易的身份和地位,整个大周的美人儿完全任由他随意挑选,可以享尽无边的艳福。
但是,选秀之举,李中易主要是出于削弱门阀力量的考虑,尽量避免权贵之家,依靠彼此联姻达成富贵长存的目的。
浣衣院的管事张嬷嬷听说康泽来了,不禁吓了一大跳,顶头上司不打招呼就来了,恐怕没好事儿啊。
张嬷嬷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了前边,却见康泽正往里走,便挪到路旁,规规矩矩的蹲身行礼,“拜见康都知。”
“起来吧。”康泽鼻孔朝天,仿佛没看见张嬷嬷似的,笔直朝前走去。
张嬷嬷紧赶了几步,想凑到康泽的身旁搭话,却被随行的小艾子伸手拦在外侧。
“懂不懂规矩呢干爷爷不叫你,不许凑上去多嘴,明白么”小艾子是个懂规矩的内侍,他毫不含糊的教训张嬷嬷。
张嬷嬷老脸猛的一红,她太过于心急了,瞅准了机会就想往康泽的身前凑,倒忘记了康泽定下的规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