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嘿嘿,专业人员办专业的事情,就是专业。短短的十天之内,黄景胜大获全胜,以低于预算的钱,就买到了足够的田地。
接下来的几天内,李中易派人把殉职者应得的那份卖命钱和卖命田,一一送到他们的家中,并把这些人的家属全部登记造了册,以后按季度发放银钱。
另外,李中易在启程回成都之前,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派军官挨个询问乡军士兵们,凡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一律每人发放五十贯铜钱,放其归家。
这个时代,故土难舍的乡土观念确实非常浓厚,而且,有些士兵是被迫应征入营,甚至有部分士兵还是独子。
后周与后蜀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按照正史,下次来攻后蜀的就是北宋的禁军。
对于乡军官兵,不管是愿意留下的,还是想走的,李中易本着强扭的瓜不甜的原则,任其自由选择。
结果令李中易大跌眼镜,选择回家陪着老婆孩子热坑头的,竟然只有区区十个人而已。
难道说,老子的人品竟然好到这种地步?后来,还是郭怀私下里揭开了谜底。
香帅,大伙儿都认准了,跟着您去京师吃香的喝辣的,享受荣华富贵,这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儿啊。谁不愿意的话,嘿嘿,那家伙的脑袋一准是被驴踢了。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官府的税赋又重,回到家里不是饿死,就得时刻提防着兵灾啊,匪灾呐,天灾呀,真不如跟着您有盼头。
弟兄们大多是乡下人,不太会说话,但心里都是有数的。这好几十个缺胳膊少腿的弟兄,您都带回家里自己养着了,弟兄们跟着您,还有啥不放心的?郭怀说着说着,忽然大发感慨,战死的兄弟家里,您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哪象我们以前,在哪里死了,就哪里埋,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常言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出征麻烦,回军也同样麻烦,很多琐碎的事务需要处理。
因为整个乡军已经并入了金吾卫右厢第三军,李中易为了避嫌,在离开河池之前,委托孟仁毅向李廷圭申请,免去了他的检校乡军都指挥使的职务,恢复成为临时性的差遣——后军都医官。
大军可以回京过年,金吾卫的官兵们,一个个都很高兴,一路上尽管天气寒冷,却也挡不住他们的好心情。
路途再漫长,总有抵达之日,这一日,大军终于回到了成都。
在城门口,孟仁毅和李中易同时接到内侍传达的口诏,陛下在太极宫召见有功之臣。
回到阔别数月的皇宫大内,李中易不禁心潮起伏,老子终于活着回来了,真他娘的不容易啊。
孟仁毅和李中易被内侍领进了太极宫,双双拜见了高踞御座之上的孟昶。
臣孟仁毅(李中易)拜见陛下。
都起来吧。孟昶看了看孟仁毅,又瞅了瞅很久没见的李中易,忽然冲李中易招手说,李卿,听说你身负数十创,可有此事?
李中易心想,这玩的是什么把戏,但是,他嘴上却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说:回陛下,确有其事。能为我大蜀略尽绵薄之力,臣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孟昶喜欢听效忠一类的空话,李中易以前一直都是尽量顺着毛摸,这一次也不例外。
果然,孟昶听着很舒坦,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忽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要求,李卿,把你的上衣解开,让诸卿都看一看,就连朕身边的医官,都是条英雄好汉子。
李中易这才注意到,两府的宰相枢使们,今天居然济济一堂,就站在两侧。
这叫什么事嘛?李中易心里不情愿,脸上却不敢有丝毫的表露。他跟在孟昶的身边也有几个月了,知道孟昶的秉性,越是重臣在场的时候,就越不能违拗他的金口玉言,私下里倒还有转圜的余地。
没办法,李中易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脱掉了官袍,扒开里衣,将赤果果的上身,彻底的暴露在了大家的眼前。
第77章 开国子
宰相赵廷隐的眼力一向过人,借着明亮的烛火,他看得很清楚,李中易的胸前,可谓是伤痕累累,尤其那道长达半尺的刀疤,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以赵廷隐的战斗经验,只须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那道刀伤只要再深那么一点点,就会要了李中易的小命。
孟昶直勾勾地盯着李中易的胸前,好半晌才感叹道:李卿真是大大的忠臣。
噔噔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孟昶居然从御座上跑了下来,快步走到李中易的身前,抬手抚摸着他胸前那道最深的伤疤,深情的问他,这是哪一战留下的?
回陛下,这是夜袭野狐岭的周军,微臣在砍杀敌将的时候,一时不慎,被装死之敌军偷袭所致。李中易也没料到孟昶居然会如此的八卦,亲自跑来看他的刀伤。
这些伤疤全是李中易让王大虎故意造的假伤,本来是想欺骗李廷圭那个老货的,却没料到孟昶居然亲自跑下来抚摸伤疤。
李中易心里难免有些紧张,面上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忠臣呐!那这一道伤痕,又是哪一战?孟昶摸一条伤痕,就要问李中易是哪一战所伤。
君臣二人这么一问一答,在场的两府老油条们,哪里还不明白,陛下这是要重赏李中易啊!
身为首相的权臣张业,眼珠子转了转,当即出头振臂高呼,陛下,李中易劳苦功高,老臣以为可以赐爵开国男。
赵廷隐听了这话,不由暗暗冷笑不已,就在刚才,张业伙同知枢密院事王昭远等人,一直苦劝孟昶,大军新败,不宜重赏李某。
陛下,臣以为不仅应赏侯爵,还要给李某一支兵马,命其悉心操练,来日可为国效大力。千金市马骨,以此激励前方将士们,各个用心杀敌立功。
哎呀,万万不可
我大蜀刚刚丢了大片河山,怎可单赏李某呢?
国之名器,怎么可以擅封呢?
陛下,有功不赏,赏罚不明,何以治军?
整个太极宫上,两府的宰相枢使们,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箭,互不相让。
孟昶心里非常不痛快,他这个皇帝,想办点舒心的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最后,孟昶经过权衡,选择了折衷的方案,加封孟仁毅为夔王,领左右金吾卫都指挥使。
与此同时,孟昶硬顶住张业的压力,楞是加封李中易为双流县开国子。
这蜀国的爵位,继承唐制,一共分为九等,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其中后六个爵位均要加上开国两个字。
由于开国县子是正五品上的爵位,所以,即日起,李某人已经有资格穿浅绯(红)色官袍,并且有资格上殿参加常朝。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参加常朝讨论的是,大多是有差遣的实任官。
对于孟仁毅的王爵和官职,宰相和枢使们都没敢多说什么,那毕竟是皇帝的亲弟弟。
可是,当讨论到提拔李中易做什么官的时候,宰相和枢使们众说纷纭,意见泾渭分明,各走极端。
这些当权派吵得不亦乐乎,作为当事人的李中易却象没事人一样,闲在一旁看热闹,瞧笑话。
李中易心想,都吵个毛线,等宋军一到成都,就算是封老子一个王爷,也变成了伪王,完全不被认可。
这一次,赵廷隐一系的人马,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硬是要举荐李中易独掌一军。
陛下,若令李某单掌一军,老臣请辞首相之职。张业一直担心有人分了他手上的军权,见孟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他索性使出杀手锏,狠狠的将了孟昶一军。
孟昶心里气急,却又担心和张业的一帮人撕破了脸,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这时,孟仁毅接到了李中易的眼色,他略微琢磨了一下,基于对李中易个性的了解,他索性出班建议说:皇兄,臣弟以为,不如命李某为殿中少监,权知宫中诸杂事。
孟仁毅当然要维护自家人了。
见张业的跋扈至此,将孟昶气得不轻,孟仁毅索性抬高了好几个台阶的价码,既帮了皇兄出口恶气,又拉拔着李中易享受到高官厚禄,可以继续快活逍遥。
准了。孟昶暗暗对张业动了杀机,也就顺着孟仁毅搭过来的梯子,一溜到底,当即应允。
张业眨了眨眼睛,他虽然觉得孟仁毅的建议非常过分,不过,只要李某人不掌握军权,他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让孟昶下不来台。
就在张业犹豫不决的时候,赵廷隐马上躬身说:臣谨遵圣命。
臣等奉诏。赵廷隐一系的人马,纷纷躬身领命。
见众人都望着他,张业也不是笨蛋,反正李中易就算当上了殿中少监,也只是个干拿俸禄而没有兵权的闲官罢了,何必为此和孟昶闹僵呢?
老臣附议。张业终于低了头,令孟昶心里一阵暗爽。
臣等附议。见张业表了态,他这一系的宰相和枢使们也纷纷跟进。
枢密院的一把手——王昭远,见风向已经变了,尽管很不情愿,但还是跟着点了头。
这么一来,李中易在朝中大臣的权力斗争以及互相倾轧中,居然获得了不小的利益。
别人可能不清楚,李中易心里却明白,孟仁毅提议的虽然是从四品上的殿中少监,却留了个至关重要的尾巴——权知宫内诸杂事。
权,就是代理的意思。知宫内诸杂事,就是管理宫内各项杂务的意思。
实际上,这是孟仁毅现编的一个差遣,其范围可大可小,啥都可以插一手。真出了事,又没李中易什么责任,舒服得很。
散朝后,李中易和孟仁毅有说有笑的并肩出宫。
李中易拱着手,开玩笑说:夔亲王,小的这厢有礼了。
孟仁毅斜睨着他,没好气的说:怎么,当上了四品高官,就瞧不起本王了?
嘿嘿,你演的一出好戏啊。李中易眼神不善地瞅着孟仁毅。
孟仁毅把脑袋一歪,嘟囔道:没意思,啥都瞒不过你。娘的,和你比起来,老子就象是一头蠢驴。罢罢罢,走也。
望着孟仁毅登车离去的方向,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李中易正欲登上马车回家,却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少监,少监,请等一等。
李中易扭头看去,却见黄清气喘吁吁的从宫门内赶了出来,头上的帽子却戴歪了。
黄清快步跑到李中易的跟前,哈着腰说:可算是又见到您了,真想死老奴了。
嘿嘿,老奴?连贤弟也不叫了?李中易觉得,这黄清活象一只变色龙,他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转变他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殿中省全面总管宫内的事务,其最高级的官员一共有三人,包括,从三品上的殿中监一名,从四品下的殿中少监两名。
根据蜀国官场的陋规,新晋的官员一般按照资历来排序,李中易应该算是后世所说的三把手。
不管是几把手,李中易目前都可以说是黄清的顶头上司,地位已经相距甚远。
县官不如现管。尽管决定黄清命运的主要是皇帝,但是,李中易这个该管的少监,在奏报的时候顺带说黄清几句坏话,黄某人也是受不了滴。
老黄,确实是好久没见了。李中易向来是不轻易得罪人的性格,这黄清还有点用,所以对他也还算客气。
哎呀呀,少监一直惦记着老奴,这可真是老奴的想都想不到的福气啊。黄清谄媚的大拍李中易的马屁。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老黄,别搞得那么生分,以后咱们还是兄弟相称吧?
黄清故意把眼一瞪,说:哪来成啊?您是上官,老奴听您的调遣,可不能乱了长幼尊卑,否则就不成了体统。
老黄啊,你他娘的真够罗嗦的。唉,随便你吧,只要不叫少监,其他的随便你吧。李中易确实对少监的头衔有点小腻味,娘的,怎么不是太监呢?
李中易在军中和丘八们待的时间久了,冷不丁的也会蹦出一两句粗话痞话,这应该是近墨者黑的真实体现吧?
哎哟喂,有李公您这么平易近人,又非常念旧的上官,真是老奴的福分。黄清挑起大拇指,恬不知耻的大拍其马。
见李中易微微皱起眉头,黄清就知道拍马时间已过,需要谈正事了。
黄清刻意凑到李中易的身前,小声说:按照朝廷的规矩,新晋子爵以上的各位爵爷,照例要赐一座宅子。不知道李公
李中易明白了,黄清这是送好处来了,难怪跑得屁颠屁颠的,连气都喘不匀了。
同样是赐宅子,自己事先选定,和随意性的指定,差别非常之大。
常言说得好,衣食住行,李中易对于要正式入住的官宅,自然要重视一些。
客观的说,黄清的这个马屁,拍得还是非常到位滴。
‘老黄,你有什么好建议?李中易就知道黄清来找他之前必有准备,就故意帮他起了个头。
李公,从明儿个起,您老就要参加常朝了。老奴琢磨着,您的家距离宫里绝对不能太远,否则,上朝下值多不方便?黄清揣摩着李中易的脸色,笑眯眯的说,老奴觉得,南三街的安宁坊的一所宅子,建得非常精致,花园特别大,距离宫门也不过小半刻钟的路。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了,黄清这个老货,一定是自己想黑人家的宅子,早早的去踩过了点。
不然的话,哪有这么巧的事?李中易这边刚晋爵,黄清就找好了宅子,神仙也做不到呐。
老黄,你说好,那就一定是好,就选那里吧。李中易也相信黄清是个识货之人,不会有意欺瞒他这个顶头上司。
唉呀,李公您这么体谅下情,老奴实在是佩服之至。黄清忽然压低声音说,冷宫里的废才人李氏,上个月末,殁了。
第78章 大闹天宫
李中易心头猛的一惊,他眯起两眼想了想,就问黄清:是病死的?
黄清嘿嘿一笑,解释说:上个月,陛下想听小曲,有人就暗示陛下,废才人李氏的歌喉不错,结果,陛下就想召见李氏,让刘充仪给劝住了。
谁曾想,到了月末,那废才人李氏就因染上时役,突然病殁了。不仅如此,连那个提议的内侍,也被杖毙了。黄清一番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李中易轻而易举的就知道了内幕,一定是刘充仪下的毒手。
唉,宫里的女人,其心狠手辣的程度,丝毫也不逊色于宫外争权夺利的男人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