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你呀,怎么说你好呢?你难道没看见,这最前边的几十个斥候,竟是出奇的难缠?赵匡胤不满地撇了撇嘴,这一路之上,大约每隔了一箭之地,就会有两名骑兵缀在后头。如果仅仅是这些骑兵倒也罢了,问题是,四周的山林里,都散布着三人一组的乡兵斥候。
就算是咱们神射手很多的虎捷军在这里,也不敢保证一个不漏的都杀了?赵匡胤眯起两眼,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娘的,张永德嫉妒您立下大功,并且威名日盛,他这是成心想整咱们。络腮大胡子军官愤愤不平的大发牢骚。
大方,慎言。赵匡胤机警地看了看四周,见四处除了可信的几个牙兵之外,并无外人,他这才稍稍安了心。
虽然,结义兄弟王政忠,王大方,是个大嘴巴,可是他说的却是实情。
从开封出兵的时候,张永德和赵匡胤各领一军,约好了分击秦州和凤州。
可是,等赵匡胤一天之内拿下秦州之后,后方突然风云变幻,张永德紧急指派了他的小舅子李远前来接管秦州城。
按照张永德军令,李远截留了赵匡胤的嫡系部队,精锐的一万多虎捷军。
赵匡胤只得带了分属四名将领,临时拼凑起来的八千多禁军出城,去进攻成州。
赵匡胤此次出战的目标,始终都锁定在蜀军后方的河池城。只有立下不世奇功,他才更有机会获得陛下的青睐,爬上更高的权位。
于是,赵匡胤干脆绕过已成惊弓之鸟的成州城,昼夜兼程,奔袭河池城。
当他带兵赶到高梁寨附近的时候,发现寨子里驻扎着大约八百多名蜀军。
高梁寨里的蜀军人数虽然不多,可是,寨子所处的地形实在太过险要,寨前的小路仅容五名士兵并肩通过。
如以十倍之兵,硬攻高梁寨,赵匡胤有把握可以拿下。但是,这么一来,他欲图偷袭蜀军后勤大营——河池的计划,肯定要破产。
赵匡胤绝不允许,他辛辛苦苦的精心谋划,功亏一篑。
所以,赵匡胤经过仔细的盘算之后,带着一千兵马,花了三天的时间,在没有惊动蜀军的情况下,绕过了高梁寨,
赵匡胤亲自带人攀登险峰,从后寨摸上山,成功偷袭了没有丝毫提防的高梁寨蜀军。
由于地形太过险恶的问题,蜀军措不及防之下,根本就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审问过大量俘虏之后,赵匡胤命人按照花名册,一一清点了蜀军的俘虏,以及战死的人数。
赵匡胤说得很清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最终,战斗力异常低下的蜀军,只死了三十几个人,活着的都被俘虏了,居然一个都没跑掉。
赵匡胤得知消息后,大感兴奋,偷袭河池县城,大有希望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警戒的哨探突然来报,说是从河池方向来了大约三千左右蜀国的乡兵,已经进山十余里地。
天不助我啊!赵匡胤连连扼腕叹息,他心里清楚,一定是河池的蜀军守将,在得知秦州丢了的消息之后,提高了警惕心,派兵来增援高梁寨。
事不宜迟,赵匡胤只留下一千兵马看守高梁寨,然后亲自带着大约七千兵马,在山间选了一个葫芦形的地段,设下了全歼蜀国援军的致命陷阱。
哼,这么点土鸡瓦狗一般的乡民,根本就不够咱们塞牙齿缝的。王政忠嘴里叼了一根马尾巴草,含糊不清地发表着他的高论。
你呀,还是仔细地看看敌情吧?赵匡胤拿王政忠这个结义的兄弟,也没啥好办法。
王政忠是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勇将。这家伙冲锋陷阵,一往直前,确实非常勇猛,只可惜,却是个不太喜欢动脑筋耍阴谋的将领,
你仔细看看这边,喏,就是那里,发现了什么没有?赵匡胤抬手指着山顶的方向,招呼着王政忠看过去。
王政忠看了半晌,没看出啥名堂来,就嘟囔着说:不就是几个带了弓弩的乡民嘛?
唉,你呀。这么说吧,以我的作战经验,一般军队的前部斥候,大多是沿着山道两旁不远处保持戒备。可是,这些乡兵的斥候,却偏偏沿着山顶一线搜索前进。只要让他们靠近了,咱们布置在山道两侧的伏兵,就绝对会被他们发现。赵匡胤也是恨铁不成钢,真心很无奈。
这样啊,那怎么办?王政忠毕竟是打老仗的宿将,赵匡胤把话一挑明,他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严重性。
战前布置任务的时候,赵匡胤一再强调,伏兵不要轻易出击,就守在山路两侧,放乱箭丢石块放火扔柴草枯枝。
等乡兵的主将精神崩溃之后,再予以招降,务必要全歼了这股非正规的蜀国乡兵。
布置妥当之后,赵匡胤信心还是很足的,他带领的虽然不是一手训练出来的虎捷军精锐,却也是久经战阵的老战兵。
以双倍多的老战兵,只要牢牢地包围了这些蜀国的乡兵,不盲目出击,全歼的可能还是蛮大的。
另外,赵匡胤已经派出大批斥候,对附近的山区,进行了清山的工作。斥候所发现的任何人,都必须抓住或是杀了,不得放走一人。
没办法,这就是残酷战争。赵匡胤目前还不是需要装仁义做秀的宋太祖,仍然处于需要拼命往上爬的阶段,以蜀国草民的鲜血换取奇功一件,也是理性的选择。
滴山间的峡谷之中,突然回荡起尖利刺耳的清脆响声,很象笛子,却又类似箫声,总之非常怪异。
赵匡胤霍地抬起身子,目光炯炯地盯着山道之上,他隐约意识到,这种怪异的声响,应该和蜀国的乡兵有关系。
战前,他已经下达了严令,胆敢发出声响者,杀无赦。
山道上,听见警哨声响起的一名蜀军骑兵,毫不迟疑地拨转马头,狠狠地挥鞭抽打着马屁股。
那匹原本没有多少冲刺力的大理马,就在赵匡胤的眼皮子底下,象疯了似的,一溜烟的窜出去老远。
由于是盘山的山路,居高临下的赵匡胤这次看清楚了,敢情,那个骑马的蜀军斥候,低低的伏在马背上。他的嘴里含着一只很奇怪的东西,一边狂奔,一边吹那玩意,搅得整个山谷都回荡着惊人的声响。
眨个眼的工夫,群山之间,处处都响起了尖利的竹哨声。
站得高,就是看得远,赵匡胤惊讶的发现,原本在山路上行军的蜀军前锋,听见竹哨声后,并没有马上掉头就跑。
这些蜀军的前锋兵,在军官的命令之下,迅速列队,摆开防御的架势。
赵匡胤看得很清楚,蜀军的队列异常之严整,布阵也很有章法。
蜀军的刀盾兵被摆在了队伍的最前列,每个刀盾兵的身边,都站了一名紧握长枪的士兵。
这些蜀军,一个个刀出鞘,盾在前,枪尖斜指,穿过盾间。他们身后的弓手,已是箭搭在弦上,暂时没有拉弓。
摆在队列最后的弩手们,也已经举起上了箭的弩机,斜向瞄着前方的山道。
赵匡胤不由眯起双眼,蜀军的表现,简直太出彩了,以至于,他心里感到异常震撼。
刚才,赵匡胤看得很仔细,短短的几个呼吸之内,蜀军的前锋营居然已经做好了必要的防御作战准备。
要知道,就算是赵匡胤一直率领的虎捷军,要列出同样的作战队形,至少也需要一刻钟啊!
蜀军列出的阵形,活象是一群刺猥抱成了一团,借助于特殊地形的掩护,几乎无懈可击。
如果是在平原之上,赵匡胤完全可以指挥大军,将这些蜀军团团包围起来,有的是手段整治这些家伙。
但是,赵匡胤现在确实也没有好办法突破蜀军的防线,只能看着干瞪眼。
如果是契丹人的铁骑,遇上这样一支军队,会如何应对?
赵匡胤经过盘算,他觉得,即使是契丹人的骑兵,和这些蜀军在平原相遇,也很可能不敢硬闯如此严密的步军阵列。
赵匡胤和契丹人交过手,他认为,契丹人多半还是会采取对付周军精锐禁军的方法,先用狼群战术先进行袭扰,不让你吃饭喝水,并随时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
契丹人惯用的手法就是,先断掉粮道,等对手被拖疲拖垮之后,再发动波浪式的集团冲锋,吞噬掉到嘴的猎物。
现在,即使赵匡胤有几千骑兵,因为山路太过狭窄,骑兵集团冲锋的巨大冲击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也就是说,面对严阵以待的蜀军前锋,冲上去多少骑兵,就得死掉多少。
第63章 鬼才
他娘的,怎么反应这么快?这种刺猬阵,可不太容易攻破,即使拿决死营的人命去填,结果也很不好说啊。王政忠毕竟是经过无数血战的老将,他也发现了蜀军的惊人表现,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力。
就在王政忠大发感慨的时候,蜀军的背后突然传来,清晰的竹哨声。赵匡胤听得很清楚,三长五短,这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赵匡胤的念头还没转完,就听山谷里回荡着,一个蜀军军官的命令声,全体都有
向后转
成战斗队形,急行军!
赵匡胤刚意识到蜀军要撤退的时候,就见蜀军的前锋部队,在几乎眨个眼的工夫内,竟然已经全体转了向,撒开脚丫子,大踏步往回跑。
咦!蜀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居然还保持着完整的队形,就算是见多识广的赵匡胤,也不禁倒吸了好几口凉气。
王政忠的眼珠子,更是瞪得和铜铃一般大小,望着有序退却的蜀军前锋,他喃南自语,难道说,蜀军里面竟然藏着一位盖世名将?老子以前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撤退的命令是郭怀下达的,山路两侧的斥候们,发出的是有强敌的严重警报。
李中易知道他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一接到警报,他就把部队的指挥权,彻底交给了郭怀。
打仗是门高深的技术活,高度专业的工作,还是让真正懂得杀戮的杀人机器去指挥吧。
李中易始终记得赵括的教训,纸上谈兵固然很爽,可是,因为愚蠢的指挥,导致丢掉老命,可就不那么爽了哦。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将熊熊一窝。李中易有自知之明,他就是个怕死的熊将,绝对不能乱指挥,瞎掺合。
第一次接到斥候的警讯时,郭怀只是命令全体戒备,并没有马上安排撤退。
李中易是在战后才知道这个的窍门,大军前进固然不容易,撤退却更是难上加难。
撤退的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全军崩溃瓦解的大悲剧。
所以,郭怀必须先稳住阵脚,等后面的详细军报送来,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不大的工夫,骑马狂奔而来的斥候,送来了第一份紧急军情,据山顶的兄弟用竹哨传下来的消息,前方的葫芦谷口附近,有大股周军的埋伏,具体的人数待查
李中易一听这话,心里一阵发毛,好家伙,如果不是他和郭怀都很谨慎,恐怕现在已经被赵老二给包了饺子,剁成了肉酱啊。
也没啥证据,直觉告诉李中易,在前面设下陷阱的一定是赵匡胤,赵老二。
紧接着,第二份更加详细的军报,被斥候骑兵送来,设下埋伏的周军,很多很多,根本数不清楚
李中易和黄景胜面面相觑,彼此都发现了对方的眼神里,那浓浓的惧意!
抬手接过牙兵手里的水囊,李中易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紊乱的心跳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两腿直发软。
如果不是已经下马坐到了马扎上,李中易觉得,他自己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还没开战的时候,就吓得一头栽下战马的主帅。
传令,前锋的第一营,就地列阵抵御敌军突击,不得后退半步。后队的第四指挥,赶紧抢占山路两侧的有利地形,郭怀一口气下达了好几条军令,令民夫营掉头后撤,中军第三指挥的第八都,监视民夫营沿着山道的内侧后撤,胆敢堵塞山路的民夫,一律格杀勿论。
李中易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他压根就没注意到,郭怀下达的格杀令。
香帅,后方的山口处,有一座险峰,只有请您去坐镇,末将才敢放心。郭怀忽然抱拳行礼,主动端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让李中易率先撤退到安全地带。
李中易很想马上就答应下来,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可是,身边的乡兵们,几乎两眼不眨的,眼神异常热切的盯在他的身上,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确实很想撒腿就跑,可是,他心里也明白,临阵脱逃的主帅,恐怕再也难以获得部下的真心拥护。
李中易犹豫了,他扫视了一遍四周,忽然,他不经意地看见了面无血色的赵匡义。
嘿嘿,赵老二,你的亲弟弟在老子手上,还搭上了一个铁杆的发小慕容延钊,老子怕个球!
不,我不能走!我将与你们同在,李中易猛地指向身前的地面,老子就在这里,在这里,陪着弟兄们同生共死。
在场的军汉们,一个个面露惊喜,他们都用一种景仰的目光,注视着没有丢下他们独自逃生的统帅。
呛啷。一声,李中易抽出腰间的长刀,刷,在地面上划了一道刀痕,谁敢越过此线半步,老子就要他的命!
香帅,威武;香帅,威武不知道谁先起的头,乡军们纷纷挥舞着手里的兵刃,声嘶力竭地呐喊着,欢呼着,雀跃着。
见同志们的情绪被彻底调动了起来,热血沸腾的誓死保卫他们的英明统帅,李中易微微翘起嘴角,心说,打仗老子不行,连做秀也不行的话,不如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要知道,在上辈子,除了精湛的医术之外,会拍马会送礼会做秀会说空话废话和套话,同样也是当院长的基本功啊!
所有的人,包括郭怀都被李中易深深的感动了,一个可以同甘共苦的主帅,还有啥话可说?
可是,有一个人却一直在冷眼旁观,他把李中易从彷徨犹豫,再到果决留下的完整过程,尽收眼底。
那人暗暗惊叹不已,李中易刚才分明是动摇了,可是,他不仅硬挺了下来,更真正的获得了军心。
可想而知,如此鬼才留在蜀国,迟早是大周的心腹之患。
整个乡军的中军,在郭怀的调度之下,摆开了严阵以待的迎敌架势,等着敌人追击过来。
可是,直到前军顺利的撤了回来,也始终没有看见周军追兵的踪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