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可问题是,这么一支两千多人的大队伍,就算是位高权重的孟仁毅,也无法全部解决编制问题啊?

    这一刻,李中易忽然觉得,不仅脑袋很疼,蛋也疼!

    嗯,只要打完了这一仗,我想的话,孟帅的军中一定需要补充进去很多的有功之勇士。

    大敌当前的时候,李中易也不敢扰乱军心,只得给了个含糊的承诺。

    按照蜀国的军制,一个指挥(营)500人,五个指挥就是一个军,2500人。

    原本属于编外人员的乡军,一下子转为正规禁军的一个军,就算孟仁毅是孟昶最宠爱的亲弟弟,恐怕也办不到。

    对于皇帝来说,手下的高级将领私下里大肆扩军,都是十分犯忌讳的事情。

    当然了,以李中易和孟仁毅的深厚交情,安排近千人的小团体,在金吾卫里单独组建一个编制略大一些的营级单位,由郭怀来指挥,倒是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得了李中易的承诺,姚洪暗暗松了口气。其实,这些天来,老战兵弟兄们私下里都在担心,打完了这一仗后,整个乡军将何去何从?

    其实,以郭怀对李中易的了解,他并不担心老兄弟的去留问题。

    郭怀一直暗中琢磨的是,追随在李中易身边的整个乡军大团体,更长远的发展问题。

    权力既是春药,又象是烟,一旦吸上了瘾,再难戒掉。

    当了几个月的副帅之后,郭怀深深地感受到,拥有权力的滋味,真好!

    李中易表面看上去很随和,很好说话。实际上,在郭怀看来,生死攸关之际,李中易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出手异常之狠辣。

    例子很鲜明。河池县的夏兵曹,因为勾结山匪,严重威胁到了河池县城的安全。于是,他的全家老小,无一幸免,统统倒在了乡军的屠刀之下。

    杀人的是乡军弟兄们,但是,紧握刀把子的却是李中易。

    这时,黄景胜忽然插话进来:公子,一个武侯铺就可以至少安置五十名弟兄。

    郭怀闻言一阵狂喜,到时候,精锐乡军去当禁军,其余的人都可以分散开来,去做管治安的武侯。

    这么一来,整个乡军的出路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李中易狠狠的瞪着黄景胜,这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灯,有枪才是大爷的朴素道理,懂的人还真不少啊。

    见郭怀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李中易心头突然一软,再怎么说,这支队伍也是他一手拉拔起来的心血。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整个乡军也就类似于李中易手下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这可是根红苗正的嫡系山头呐。

    见李中易终于点了头,郭怀和姚洪喜不自胜,未来的前途无忧矣!

    解决了乡军将来的命运问题后,李中易手里捧着茶盏,含笑问郭怀:棱堡都修好了?

    郭怀说:还没有这么快,不过,天亮之前,肯定可以完工。咱们占的这座山地形非常好,不仅牢牢地锁住了出山口的咽喉,而且,大石和粗木很多,不需要去费太多的工夫转运回来。

    嗯,滚木擂石要多备,最主要的是防备敌军火攻,务必提前准备好储水水的器物。李中易的脑子里始终绷紧了一根弦,不管走到哪里,防备火攻都被他视作第一要务。

    山上的竹子很多,末将让随军的木匠,劈竹引水,已经把寨外的地面,全部浇透了。敌军别说放火,就算是爬山都很困难。另外,末将命人砍树的时候,吩咐过弟兄们,要留下一些低矮的树桩子。郭怀详细地解释了他的部署情况。

    李中易频频点头,末了,又问郭怀:派往河池报讯的斥候,应该已经到了吧?

    是的。末将先后派了三拨斥候骑兵回城报讯,这个时候,应该都到了。

    郭怀毕竟距离上层决策圈太远,他并不知道李中易,其实是被李廷圭硬逼出河池县城的。

    按照常理,乡军发现高梁寨已经丢了之后,就应该转身向后,连夜摸黑跑回河池城去。

    可是,李中易却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反而命令后军选择险要的位置,安营扎寨。

    对于这一点,郭怀一直没有想得太明白。

    李中易也确实不太好解释真实的原因。总不能直白的告诉郭怀,只要他带着乡军逃回河池城,就很可能被李廷圭借机找碴,砍了脑袋吧?

    郭怀虽然可信,但是,依然需要时间来观察。李中易从来没有打算过,把自己的命运彻底交到任何一个人的手中。

    上辈子,初进官场的时候,李中易曾经非常信任的某位同事,却在提拔的紧要关头,从背后捅了他的黑刀。

    打那以后,除了父母之外,李中易再不敢轻易的相信任何人。

    天光大亮的时候,一座奇形怪状的多边形棱堡,耸立在众人的面前,引发了大家的私下议论。

    丑死了

    好古怪

    没见过

    酣睡中的李中易,自然听不见部下们的窃窃私语,他昨晚上床太晚,急需补磕睡。

    吃过早饭后,忙碌了一夜的民夫和乡军们,钻进帐篷里呼呼大睡。

    一夜没睡的郭怀,把第一营和第二营,队正以上的军官叫到身旁,领着他们进了棱堡。

    这叫棱堡,请各位按照如下编制,配置守卫的士卒,弓手五名,弩手五名,负责掩护的刀盾手和长枪手,各五名。另外,需要在棱堡的附近留下至少二十名决死队,以便随时将冲进来的敌军挡回去郭怀仔仔细细地讲解一番后,最后问军官们,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明白了。

    郭怀点点头,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咱们整个乡军里边,香帅最看重的就是你们两个营,可千万别给老子丢脸。

    老子今天先把丑话说在前边,谁敢后退半步,老子认得你们,手里的鬼头刀可是不长眼睛的。郭怀撂下狠话,掉头就走。

    直到李中易补足了觉,吃过饭,山下也没有看见一个周军的踪影,他心里有些奇怪,就问黑着眼圈的郭怀。

    郭怀笑了笑,说:香帅,我军熟悉地形,脚力又非常出众,即使是摸黑,也可以一撤二十余里地。周军的兵,恐怕就难说了。

    几个人正说笑,就听见前边的山顶上响起了竹哨报警声,并接二连三的传入众人的耳内。

    赵匡胤终于来了!

    李中易隐隐有些不安,这是他的首战,尽管占尽了地利,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摸底。

    只经过几个月训练的乡军,能否顶得住赵匡胤的精锐周军的进攻,依然还是个未知数。

    从警报传出,到大队周军出现在山脚下,居然花了一个多时辰。

    望山跑死马,古之人,诚不我欺啊!

    随着周军源源不断地开过来,整个寨墙上的气氛,陡然紧绷。

    成败在此一役,李中易也把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第一战过后,他顺利地守住了大寨,那么,就可以派人去联络赵匡胤。

    告诉赵匡胤,他的亲弟弟和铁杆兄弟,都在李某的大营里。

    历史上,一贯标榜重情谊的赵老二,最后会作出怎样的抉择,李中易还是蛮期待的。

    就在李中易眺望着远处周军的动静之时,赵匡胤早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小山头。

    赵匡胤穿了一袭白衣便袍,迎风而立,凝视着蜀军大寨,却久久无语。

    好厉害的山寨啊赵匡胤仿佛没听见王政忠的唠叨声,他喃喃自语道,蜀军的防御竟然没有死角,无论从哪边进攻,都将很难避免被旁边的弓矢所伤。

    显然,赵匡胤已经看懂了棱堡的厉害之处,不愧是一代名将。

    娘的,这立的是什么鬼寨?王政忠依然是个话唠,嘴巴老是闲不住,我说,你为什么不让我打前锋呢?

    赵匡胤冷冷一笑,说:稍安勿躁。等会你就知道了,为什么不让你当前锋。

    运水的鸡公车队到哪了?赵匡胤扭头问身边的幕僚,那幕僚拱手回答说,回赵帅,已经离此不足三里地。

    嗯,在山沟里打仗,干粮倒在其次,最主要的就是水源。赵匡胤也非浪得虚名之辈,除了带着重兵压上来之外,始终关注着后勤的大事。

    打仗打到一半,士卒们没水喝的蠢事,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赵匡胤身上。

    高聪那家伙出动了。王政忠撇了撇嘴,不屑地看着高聪的将旗逐渐往前移动,这家伙一直仗着张永德的势,从不把你放在眼里,一路之上,这阳奉阴违的事情干的还少么?

    闭嘴。赵匡胤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厉声斥责多嘴多舌的王政忠。

    平时异常友爱的赵匡胤果真发了火,冷肃的面容,也的确令人胆寒。

    王政忠尴尬的缩了缩脑袋,讷讷的闭上了他的嘴巴,不敢再多言。

    过了一会,赵匡胤气消了一些,走到一脸郁闷的王政忠身旁,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大方,你说说看,俺赵老二啥时候亏待过自家的兄弟?只要找出一桩来,我马上把头拧下来给你当夜壶。

    被赵匡胤搓揉得很舒服的王政忠,明明心里的气已经消了,却故作姿态,冷冷地说:哼,老子才不要你这么难看的夜壶。




第66章 血战
    好了,好了,别闹脾气了。都这么多年的弟兄了,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么?赵匡胤的声音突然转冷,老子不惦记着别人的功劳,可是,有人要想抢老子的功劳,有他好看的。

    王政忠一听这话,立时来了劲,他这个兄弟赵老二,只要眼珠子一转,尽是鬼主意。

    快说说吧,你是咋想的?王政忠扯住赵匡胤的袍袖,涎着脸,誓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先锋的位置是高聪当着所有人的面,硬抢到手的吧?军令状也是他自己立的吧?我逼过他没有?赵匡胤连发三问。

    王政忠眨着小眼珠,脸上忽然露出诡秘的笑容,嘿嘿,都是他自己主动要出头。

    老兄弟,等一会你就知道了,不让你抢所谓的头功,是为了你好。赵匡胤扔下这句话,转过身子,看向对面山上的那座古怪山寨。

    这时,高聪已经带着他的两千多人,在山下摆开了阵势。

    弟兄们,还是老规矩,最先冲进蜀军山寨的,赏五百贯,官升一级。高聪振臂高呼,他手下的周军,纷纷挥舞着手里的兵器,大声呼喊道,万胜,万胜,万胜

    杀!高聪猛地一挥手里的马鞭,指向修筑在半山腰的蜀军大寨。

    杀,杀呀周军嘴里喊着杀,脚下的速度却并不快,显然是想保存体力,以便上山后,抢夺寨墙的控制权。

    周军漫山遍野地朝山上扑来,站在棱堡墙边的李中易,心里既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李中易的双只手,死死地抠在寨墙上,手背处青筋直冒,在心里呐喊着,杀,杀,杀。

    一眼望不到头的周军,一个个猫着腰,越冲越近,渐渐的,他们手里的钢刀,在阳光的映衬之下,闪现出夺目的寒光。

    一通鼓声之后,冲在最前边的周军刀盾手,突然停下脚步,高高地举起手里的盾牌。

    蹲下,都贴着墙蹲下。伴随着急促的叫喊声,一只沉稳有力的大手,拽住李中易的胳膊,猛地将他拖倒在地上。

    嗖嗖嗖嗖密密麻麻的箭雨,挟霹雳般的风雷之势,破空而至。

    啊哦

    啊好痛

    呃

    一时间,整个寨墙上,乱作一团。

    垂死的哀号声,凄厉的惨叫声,有人跌落寨墙之下发出的沉闷轰隆声,打滚的扑腾声,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交织在一块,恶狠狠地灌入躺在地上的李中易的耳内。

    好疼啊一个乡军士兵,突然重重地跌落到李中易的身旁,在地面上不断的翻滚着,挣扎着,抽搐着,踢腾着,原本黄色的夯土地面,被染成了血河。

    近在咫尺的李中易,惊恐的发现,这个士兵死死的捂住正中眼窝的长长箭杆,大股大股的鲜血,从他的手心里,顺着箭杆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箭尾,不断晃动的雕羽,一半雪白,一半艳红,散发出勾魂慑魄的恐怖魔力。

    嗡的一声,李中易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会这样?怎么是这个样子?这,这,这也太可怕了!

    都给老子贴墙蹲着别动,救护营的人呢?都死绝了?还不赶紧给老子把伤员抬下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眨个眼的工夫,也许是半刻钟,也许是几个世纪,郭怀那熟悉而又粗暴的命令声,从李中易的上空传入他的耳内。

    李中易哼哼着想翻过身子,可是,那只沉稳坚定的大手,始终压在他的胸口上,令他动弹不得。

    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了好一阵子粗气,李中易这才稍稍缓过劲来。他吃力略微抬起头,眼前却一片模糊。

    不会是瞎了吧?李中易慌忙之中,使劲的揉了揉双眼,再定神一看。

    敢情,一直压住他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郭怀,郭安民。

    香帅,您还好吧?郭怀俯身扶着李中易靠墙边坐稳。

    也不管李中易同意不同意,郭怀的两只大手,在他的胸前腹间以及背后一通乱摸,最后长出了一口气,谢天谢地,菩萨保佑,没事,您没事。

    安民我李中易喘着粗气,心里越想越后怕,越想越觉得胆寒。

    刚才,要不是郭安民眼疾手快,及时将李中易拽倒,救了他的小命。

    恐怕,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句杜甫诗里的名篇,恰好可以用来哀悼李某人的悲剧命运。

    安民,先别管我,你继续指挥作战。李中易彻底清醒之后,听见寨墙外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赶紧小声提醒郭怀。

    传令官,命各队汇总伤亡人数。郭怀伏在棱堡内的箭孔侧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军的动静,然后扭头下达了命令。

    几名传令官接到命令后,猫着腰,矮下身子,贴着寨墙边沿,窜了出去。
1...4344454647...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