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早知道会身陷囹圄,他当初又何必偷偷地跑出来,跟着化龙兄混入河池城呢?
还有,早知道蜀军这么厉害,他又何苦要跑去粮仓放火呢?
唉,悔之晚矣啊!
已经时过中午,肚子都快饿扁了,怎么还没人来送饭呢?
就在三郎腹中空空,昏昏欲睡的时候,牢房外面忽然传来一声大喝。
赵匡义,你娘亲来看你了。一口纯正的洛阳夹马营的家乡话,说话的却是亟待求生的钱可望。
啊,最最疼他的娘亲来了?三郎下意识地脱口而出:我在这
听见身边的窃笑声,三郎意识到不妙,猛地睁开眼睛,却见,身旁的四个看守,正笑嘻嘻的盯着他,不怀好意的视线,一直绕在他身上打转。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三郎再傻,也知道,他居然上了愚蠢蜀人的当!
嘿嘿,赵匡义,赵三郎,我家捉守有请。黄景胜面露微笑地迈步踏入牢房。
黄景胜命人给赵匡义松了绑,然后领着五十名乡兵,客客气气的把他带到了李中易的面前。
进入大堂之后,脸色苍白如纸的赵匡义,却强装镇定,昂首挺胸,故意装出眼高于顶的样子。
李中易见了不太会装逼的赵匡义,心里不由暗暗有些好笑,连老子设下的第一关都没撑过去,你装个毛线呀?
呵呵,三郎,在下李中易,初次见面,礼数不周,还请多多海涵。李中易含笑拱手,很客气地请赵匡义坐下叙话。
赵匡义犹豫了好一阵子,李中易一直含笑望着他,既没催促,也没恐吓,静静地等待着他的抉择。
最终,赵匡义重重地喘了一口气,闷闷地坐到了一把椅子上。
王大虎手捧托盘,快步走进来,将一盏热茶,外加几碟精致的点心,摆到了赵匡义的面前。
呵呵,饿了的话,就随便吃点。不饿,就喝点茶水,润润喉。李中易的态度超乎寻常的温和,仿佛是在和自家兄弟拉家常一般。
也许是李中易的安抚起了一定的效果,赵匡义捧起茶盏,慢慢地喝了几口茶。
见赵匡义的视线掠过点心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李中易心里就有了底。
才十五六岁的宋太宗,毕竟没见过多少多大的场面,骨子里还是个稚嫩的孩子。
历史上的宋太宗赵匡义,非常的不简单。他隐忍了十七年之久,最终弑兄欺嫂,有惊无险地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赵匡义登基后不久,干脆利落地害死了两个亲侄儿,赵德昭和赵德芳。
后来,赵匡义使用阴招,活生生的吓死了唯一的亲弟弟赵廷美,可谓是心狠手辣,六亲不认。
据《宋史·本纪,赵光义有次生病,赵匡胤亲自到床头去服侍。烧艾草热灸的时候,哥哥惟恐烫坏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
另外,据正史记载,赵匡胤常对身边的近臣夸赞赵光义说:我这位兄弟,降生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仔细瞧瞧,他龙行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虽然,赵匡义最终杀了亲哥哥夺位成功,但并不能抹杀赵匡胤此前对他的格外宠爱。
换句话说,李中易如果此时杀了赵匡义,那么,他肯定会成为赵匡胤的死敌。
目前,赵匡胤已经拿下了秦州,可想而知,他正日夜兼程,已经在赶来河池的路上。
既然杀不得,李中易索性对赵匡义采取怀柔的策略,尽量避免这个小心眼的家伙,恨他李中易入骨。
不管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官场上通行的逻辑一直是:凡事留一线,回头好见面,别把事情做绝了。
李中易只要把握住分寸,现在不把赵匡义得罪的太狠了,将来即使这家伙当了皇帝,也有转圜的余地。
不瞒你说,我平生最是佩服,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骠姚。高平之战,令兄赵元朗,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拼死血战,打的契丹蛮子抱头鼠窜,大败而归,实在是令人感佩。
鉴于后蜀和北汉是盟友,李中易不想给赵匡义留下他故意拍马屁的坏印象,就故意忽略了北汉主刘崇差点被周军活捉的惊险一幕。
是啊,我最佩服的人就是我二兄赵匡义见李中易对他的亲哥哥如此推崇,居然与霍去病相提并论,心里不禁对李中易有了一些好感。
花花轿子互相抬,李中易暗暗点头,他敬赵匡胤十分,赵匡义总不可能说他的亲哥哥连一分都不值吧?
三郎,我听说你仓库的火是你放的?李中易故意挑起大拇指,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确实够胆。
赵匡义一想起这事,心里就有些得意,虽然放火的事让化龙兄给训斥了一顿,但是,他是不怎么服气的。
不过,你干了这么大的事,项上人头恐怕难保啊?李中易故意长吁短叹了一番,令赵匡义刚刚放松一点的紧张情绪,立马又绷紧了。
上辈子,混迹于顶级官场圈子的李中易,早早的就想明白了,要想让人家领你的大人情,就必须突出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
这么一来,人家脱困后,才会打心眼里记得你的好处。
和你一起来的,是何身份?李中易故意做了暗示,目的是想诱导赵匡义起邪念,把他的同伴给推出来当替罪羊。
这个他叫慕容延钊,字化龙,乃是是虎捷军第一军副都指挥使
赵匡义只介绍了慕容延钊的军职,却有意的回避了慕容延钊和赵老二的铁杆关系。
李中易心想,赵老三啊,你还真的是不厚道呢,你想把我当傻子么?嘿嘿,门都没有。
别人也许不太清楚赵匡胤和慕容延钊的关系,李中易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和石守信这些所谓的义社十兄弟比起来,慕容延钊和赵匡胤更是比亲兄弟还要亲,那是可以互相托付老婆孩儿的铁杆交情。
嘿嘿,网里的两条大鱼,一个是赵老二的亲兄弟,一个是赵老二最铁杆的异姓兄弟,李中易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运气肿么这么好咧?
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两个人质在手,极重情谊的赵匡胤,还会不会下死力攻打河池呢?
说实话,李中易也吃不太准。毕竟,能够篡周自立,顺利登上皇帝宝座的赵老二,也不是什么善类。
看样子,需要尽快把人质落网的消息,暗中通知给赵老二了!
李中易从来不会把保命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良好愿望之上。总之,他是立足于死守,尽量争取不和未来的宋太祖打硬仗,成死敌。
嗯,出于对你二兄的敬意,你又很年轻,不怎么懂事,我尽力帮你说说好话。李中易话锋一转,不过,我官卑职小,我的话有没有用,就只能碰运气了。
赵匡义早就看见,李中易穿的是低品官员的青色官袍,也很理解他的为难之处。
让您费心了。赵匡义尽管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艰涩的说出了感谢的话。
嗯,有你赵老三这句话,将来就好办了!
李中易掩饰住内心的满意,吩咐人将赵匡义带下去,就让他住在乡兵大营公事房的隔壁。
李中易暗中嘱咐黄景胜,既要好吃好喝好态度的伺候着,又不能让赵匡义趁机溜走,更严禁任何人打骂或是虐待他,违者军法严厉处置。
慕容延钊的一条大腿,几乎被长枪戳穿,伤势异常之严重。
李中易根据他自己的记忆,采用了国宝级中药——云南白药,里面的一些显效药物,又开了好几帖内服消炎的汤药,这才勉强把他从感染截肢的险境之中,救了回来。
治疗期间,慕容延钊一直闷不吭声,整个人象是失了魂一般。
第57章 危机(新的一周,求推荐票)
(新的一周,求兄弟们继续多砸推荐票,故事会越来越精彩滴,谢谢大家了。)
经过审讯钱家的人,李中易这才间接的知道,敢情是赵匡义临阵脱逃,抛弃了受重伤的慕容延钊。
咳,被铁杆兄弟的亲弟弟,狠狠地涮了一把,也难怪慕容延钊心如死灰呐。
李中易抓到慕容延钊和赵老三,其实也没费多大的劲。但是,以一种不令人感觉到厌恶的方法,让这两个人都欠下一个大大的人情,确实令他大伤脑筋。
高平之战,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率领数千契丹精锐,险些冲阵成功。有一位将军,只带了几百兵出战,不仅挡住了挞烈,更斩杀了好几百的契丹蛮子,真乃是虎将也。李中易替慕容延钊检查过伤情后,信口提了一下,这位慕容将军平生最得意的一战。
躺在床上象死人一样的慕容延钊,颈下的喉节,突然动了一下。
如果不是李中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还真有可能漏掉这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嗯,有反应就好。李中易是个名医,根据患者心理学,最难治的就是失去了求生之望的绝症病人。
战争迟早会结束的,你安心养病吧。李中易淡淡地说,只要那个时候我还活着,一定不会让抗击契丹狗贼的真英雄,背上一辈子洗不脱的污名。
和胆小怕死的赵老三不同,慕容延钊从军以来,经历过大小数十次战役,曾经在战场上亲手杀了十几个契丹人,确实是条硬汉子。
历史上的慕容延钊,除了贪图名声的毛病之外,为人也非常重情谊。陈桥兵变之前,慕容延钊在后周禁军中的实权和地位,其实一直都比赵老二要高。
最终,由于兄弟之情,慕容延钊选择了支持赵老二登基当皇帝。北宋建立之初,石守信等人暗中密谋对赵家江山不利的时候,慕容延钊再一次坚定地站在赵老二这一边,没有丝毫的动摇和犹豫。
此后,慕容延钊一直深得赵匡胤的信任,一直是朝廷禁军的第一实权大将。慕容死后,更是以武将的身份,史无前例地被追封为郡王。
将来,如果赵老二无可阻挡地成了北宋的太祖,那么,拥有了慕容延钊诚挚友谊的李中易,其人身安全以及个人财产,将获得极大的保障。
绝佳的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悔之莫及!
嘿嘿,此时投入几分真感情,将来可就成了无本万利的天大好买卖。
以李中易很有些自私的个性,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笔重大感情投资呢?
李中易也不管慕容延钊有没有在听,或是听进去了没有,他直截了当地说:我这个人,一向尊敬抗虏的真英雄,好男儿。你放心吧,只要我没死在城墙上,到时候一定找机会放你平安回归周国。
等李中易的脚步声渐渐走远,即将消逝在牢房里的时候,你不打算知道,关于周军的军情?慕容延钊突然开了口。
李中易暗暗松了口气,戏没白演,秀没白做,他转过身子,平静地看着已经睁开双眼的慕容延钊,淡淡地说:既然你们俩已经出现在了河池,想必,赵匡胤已经在奔袭本城的路上了吧?
以河池的城墙之高,防御器械之充裕,守军和粮草之众多而且,我军又已经知道了赵匡胤想要偷袭那么,如果再守不住河池城,就是我军太过无能,天意要亡我。李中易冲着瞪圆了眼珠子的慕容延钊,微微一笑,接着又说,我敬你是抗击鞑子的英雄,也请你理解一下我的难处,好好地待在这里养伤,不要乱说乱动,懂么?
扔下这句感人的肺腑之言,李中易迈开两腿,毫不迟疑地大踏步离开了牢房。
当孟仁毅听说李中易抓了两个周军细作的消息,兴致勃勃地赶来的时候,却被李中易兜头泼了一大盆冷水,乡兵粗鄙,用刑过重,居然都给弄死了。
孟仁毅也不疑有他,遗憾的连连叹息着,唉,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啊,如果能够问出周军的进攻部署再弄死,就很圆满了。
李中易也跟着叹气,心里却在想,真要是到了破城之际,你和我vs赵匡义和慕容延钊,正好可以拿来和赵匡胤私下里谈一笔换命的交易。
出于给孟仁毅和他自己留条后路的考虑,李中易选择了隐瞒消息。因为,李中易心里很清楚,一旦他把慕容和赵三郎交了出去,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两颗祭旗的人头。
幸好,经过几个月的严酷训练,和丰富的物资供养,毫不夸张的说,团结乡兵已经变成了只听李中易命令的个人私军。
经过李中易的暗中观察,被他救了一条性命的郭怀,是个知道感恩图报的可信之人。
郭怀一直对李中易俯首贴耳,事事替他这个上官着想,并忠实地执行着他下达的每一道命令,从来不曾走样。
当然了,李中易待郭怀非但不薄,反而异常之优厚。
郭怀此前不过是个副都头罢了,他的部下充其量,也只有一百多人罢了。
如今的郭怀,虽说名义上只带领着一个指挥的500兵马,实际上,他已经俨然是李中易麾下的军中第二人。
乡兵大营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李家军,对于李中易隐瞒下细作的秘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从秦州被赵匡胤攻破之后,坐镇凤州的王昭远惊恐万状,以每日至少十封八百里加急快马急递的方式,连连向后方发出求救的讯号。
别的地方是否派出救兵,李中易也不太清楚,驻守河池的孟仁毅却明显动摇了。
孟仁毅这两天连连召开军议,和军中的重将们,商量着带兵北上,去救凤州的问题。
站在李中易的立场上,他深知赵匡胤的军事才能极为出色,自然不希望孟仁毅擅离河池这个重镇,盲目地分兵北上。
但是,李中易以赵匡胤很可能要偷袭河池为由,劝说孟仁毅继续坚守河池不动摇的时候,孟仁毅却摇着头说:河池城高四丈(约11米),内有水井近百口,粮草箭矢又极为充裕,只要在城内留下六千兵马,再加上你的两千多人,足以抵御不下四万精锐敌军。
见李中易还想再劝,孟仁毅耐心地解释说:兵书有云:五则攻之。如今,周军总兵力不过五万多而已,再多的话,在这几百里秦川大山里边作战,粮草辎重肯定供应不上来的。
张永德带兵三万多人正在攻凤州,赵匡胤手里的兵,顶多只有两万出头。赵匡胤拿下秦州后,至少要留下五千兵马守城,他最多也就可以调动一万四五千兵马的样子。如果,赵匡胤想偷袭咱们河池城,就势必要突破成州的防线,成州的兵马虽然不多,也有六千多。
即使,赵匡胤不担心后路粮道被抄,从小路翻山越岭,把全部的兵力都压到河池城下,也不过就那么点人罢了。孟仁毅喝了口茶,笑眯眯地望着李中易,意味深长地说,另外,你手下的那两千多团结乡兵,只要顶住了敌军第一波的进攻,在战场上见过血后,绝对可以抵得上五千精锐禁军的战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