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姐夫,你会一直这么的疼奴么?彩娇窝在李中易的怀中,象一只睡懒觉的小猫一样,眯起一双美眸,有些担心的问李中易。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我就喜欢你这种直率的脾气,只要有啥说啥的性格不变,姐夫会一直这么疼着你。
姐夫,你每次都把奴逗得想尿,您是不是也想尿?彩娇吐了吐小香舌,满是好奇的望着李中易。
李中易楞了半晌,猛的哈哈大笑,结果笑岔了气,连连咳嗽不止。
彩娇以为李中易突然犯了急病,赶紧用一双小粉拳,轻轻的拍打着李中易的脊背,她带着哭腔说,姐夫,您没事吧?可千万别吓奴奴。
李中易笑够了之后,一边将怀里的彩娇吻得快要喘不过气,一边心里暗想,真是个逗人乐的小活宝。(未完待续索,!
:求推荐票!
第211章 逍遥侯
李中易并没有因为金继南现在能干了,就特殊照顾他。团聚过后,金继南依然回厢军大营,当他的伍长。
礼成江上,大周的水师战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从叛军手里抢回来的大量铜钱绢帛古董字画等各类财物,先运到江华岛上的周军大营,再运回大周的东京开封府。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而且,除了生死存亡的国战之外,对外作战还必须计算成本和收益。
李中易此次率军远征高丽国,不仅平定了高丽的乱局,而且将高丽的王公贵族们,积累了近百年的财富,几乎洗劫一空。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计算,李中易此次出征,都赚得大发了。
樱手下的忍,可以一用的,一共有三十多个。遗憾的是,这其中会说汉话的,屈指可数,会说契丹话和女真话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问题是,对倭国的侦察,并不是李中易的重点目标。在四万朝廷精锐尽丧之后,倭国的元气大伤,确实没啥好侦察和刺探的情报。
李中易吩咐樱,把这三十几个忍,就留在高丽国内,暗中监视高丽人的一举一动。樱和她的两个亲弟弟,则必须跟着李中易回开封。
所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指的就是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按照李中易的构想,樱的两个弟弟,都还是幼童,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
他们都必须留在开封。深入的学习领会汉文化的精髓,作个真正对中国高度认同的友善人士。
高丽的新军训练,满三个月之后。柴荣的诏书也恰好到了:主力大军准备班师回国。
接了诏书之后,李中易领着符昭信,两人一起进宫去见高丽国主王昭。
王昭听说,一直只在幕后操纵政局的李中易,居然和符国舅一起进宫求见,他立时感到大势不妙。
可是,王昭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在正殿,接见了李中易和符国舅。
李中易见了王昭之后,拱着手。客气的说:天子非常想念大王,想请大王至东京叙叙旧,畅谈两国邦交之友善。
啊王昭立时惊得目瞪口呆,当场吓得魂飞天外。
王昭原本以为。李中易尽握朝政大权。仅仅是把他架空了也就没事了。却不料,大周之主柴荣竟然想要他亲自去开封面君。
所谓的畅谈两国邦交之友善,在王昭看来,不过是表面上客气的代名词罢了,骨子里是想把他软禁在开封。
李帅,李帅,小王身体一直不适,能否推辞一些时日?王昭心乱如麻。竟然开始说起了胡话。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不瞒大王。末将略通医术之道,请容末将替大王诊诊脉?
王昭话刚出口,就后悔莫及,他转动着眼珠子,又扯出一个理由,李帅,国中事务繁多,小王不好轻离
李中易差点笑喷,王昭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类奏章上,批下可字,然后叫人用印,连改动半个字的权力都没有,这也叫作事务繁多?
符昭信原本不想说话,这时见王昭实在是乱了方寸,大说胡话,他忍不住上前拱着手说:大王,太子的年纪也不小了,可以代为监国。
轰!的一声,王昭脑子里猛的炸开了花,他终于明白了柴荣的布置,此去开封,恐怕再也回不来高丽了。
不,我哪儿也不去!王昭明白大势不妙之后,也没有别的好办法,索性直接躺倒在了榻上,打算耍赖到底。
符昭信的脾气原本还算不错的,却被王昭惹得火冒三丈,他怒道:大王虽是高丽之王,却也是陛下之臣,竟然如此藐视君上,你们整个王族担当得起,陛下震怒的严重后果么?
李中易频频点头,符昭信不愧是国舅爷,说的话不仅冠冕堂皇,而且义正词严,理由光明正大。
附属小国的国主,亲自去开封拜见大周的皇帝陛下,站在儒家礼法的角度来看,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然了,实际上是个啥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嘿嘿,真理只存在于弓箭的射程之内,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符昭信赤果果的威胁之下,王昭即使再不情愿,也只得被迫答应,亲自去开封拜见柴荣。
在离开开京之前,李中易作了周密的部署。高丽的新军由厢军都指挥使周道中接管,各级军官从伍长以上,也都换成了周道中的厢军将士。
然后,李中易按照柴荣的意思,提高了高丽都马使的位阶,由独相制变成了群相制,以免朴正云独揽大权,生出异心。
高丽的财权,依然捏在李中易的准老泰山,新任高丽三司使金子南的手上。
这么一来,政军财,三权分立,互相牵制,互相扯皮,无人可以独揽高丽的大权。
这种巧妙的三权分离的安排,是李中易上了奏章,并且获得了柴荣的认可。
朴正云为了表达对大周的忠城,竟然主动要求,把他的独子送去开封当人质。
李中易心想,朴正云这个国卖得可真够彻底的,不愧是亲善大周的友好人士啊。
让李中易没有想到的是,金子南听说了这事后,居然也以朴正云为榜样,主动把正室郑氏和独子金继南一起送去开封常住,以表达他对大周的绝对忠诚。
李中易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心里却十分明白,送金继南去开封当人质,这个很好理解。
只是。金子南居然要把郑氏也送去开封,显然,他是打着广纳美女。填充后宅的如意算盘。
李中易对于这些小事,也懒得去管,也就遂了金子南的意。
倒是金家三姊妹听说娘亲郑氏,也要跟着一起去开封,姊妹三人全都欢喜异常。
有个至亲的亲人在身边,金家三姊妹去开封日子,也不会那么难过了。
终于。大军归国的这一天到了,朴正云打着恭送王昭的幌子,领着高丽的文武百官。点头哈腰的将李中易送上了座舰。
临分手的时候,朴正云挤出几滴眼泪,拉着李中易的衣袖,一副十分舍不得的样子。
李中易暗暗好笑。温言安慰了一番朴正云。挥手与高丽的众臣们告别。
度过黄海中部的时候,由于风急浪高,战船晃动得十分危险,绝大部分破虏军官兵,依然象上次一样,晕船晕得厉害。
金家三姊妹成天吐得昏天黑地,连人都认不清楚,于是服伺李中易的任务。就交到了樱的手上。
经过精心打扮之后的樱,身穿十二单。手拿描金小折扇,时不时的掩扇轻笑几声,活脱脱一位倭国上流社会的顶级贵妇。
令李中易感到惊讶的是,樱不仅不晕船,反而精神异常抖擞,象只花蝴蝶一样,在他的眼前飞来飘去。
李中易尝过贵妃的滋味,享受过高丽孪生三姊妹的味道,自然也想好好的品尝一下倭国女忍的滋味。
于是,李中易毫不客气招手叫过樱,命她跪在跟前,好好的学习学习,倭国女优入门级的基本功。
等樱学得像模像样之后,李中易来了感觉,将她摁到了榻上,痛痛快快的破了她的花苞。
偶然之中,李中易惊讶的发觉,由于长期练功,樱的小腰肢和两条粉腿,柔软的不象话。
李中易突然来了灵感,索性找来细麻绳,将樱绑在椅子上,捆成了羞人的横叉一字马形,兴致勃勃的大吃了一顿。
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金家三姊妹一直在晕船,李中易也乐得逍遥快活,将腰肢柔软的樱,捆绑成他能够想象得到的各种怪异姿势,大吃而特吃,倒也给寂寞的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
由于归程是逆风,整个水师的船队,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这才顺利的抵达开封城外的东郊。
大军登岸后,李中易让李小七带人,把金家三姊妹和樱送回自己家里。随后,李中易又安排李小八,把金继南和郑氏安置到提前命人买好的一座小宅子里。
眼看着就要到家了,衙内们纷纷喜上眉梢,先后把得来的高丽美女和财宝,让仆人们一起送回家里去。
办妥了琐事之后,破虏军正式上路,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着王昭,押解着藤原师辅以及若干高丽叛军的俘虏,敲响得胜鼓,浩浩荡荡的开向开封的东门。
东门外,次相李谷领着文武群臣,早早的就等在了十里接官铺外。
李中易得了消息后,隔着老远,就下了马,步行朝李谷走去。
李谷看着渐行渐近的李中易,不由眯起两眼,心想,这个李某人确实和一般的武夫完全不同。
换作是一般的武人,立下如此大的定国奇功,恐怕早就把尾巴翘到了天上。
这李中易得胜归来之后,却谨守礼数,老远就下了马,嘿嘿,确实是个难缠的家伙呢。
下官李中易,拜见李相公。李中易瞧见李谷缓步走出人群,他赶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李中易接诏!李谷面南背北,傲然而立,抬手从赞礼官的手中,接过了诏书。
呼啦啦李中易赶紧大礼参拜,高丽行营的诸将也跟着跪下了一大片。
门下,高丽行营都部署李某,率区区之军,平定高丽国之大乱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改祥符县为逍遥县,赐李某开国逍遥县侯,许袭三代,食邑万户,实食封七百户,荫封长子李继易朝散郎尔其钦哉,可!
臣李中易叩受天恩!李中易高高的举起双手,接过了李谷手里的诏书。
从这一刻起,李中易就已经跻身于,从三品侯爵的行列,有资格穿上尊贵异常的紫袍。(未完待续索,!
:嘿嘿,逍遥侯出现了!
第212章 后花园见驾
李谷接着又宣读了几份诏书,符昭信被晋封为陈留县开国伯,一干衙内们都被封为开国子,刘贺仰和马光达俱是开国男。
办完正事之后,李谷笑问李中易:高丽国主王昭何在?
李相公,这边请。李中易客气的把李谷领到王昭的车驾跟前。
李谷见了垂头丧气的王昭,心里暗想,离国的大王还真象是丧家之犬,没了任何倚仗,也难怪王昭的心情很不好。
大王一路可还安好?在下李谷,忝为大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谷拱着手显得很客气,但也仅仅是拱了拱手罢了。
李谷是大周的次相,按照周制,宰相乃是百僚之首,地位高于附属小国的国王。
原来是李相公啊,小王不适舟行过洋,身体不佳,还请李相公多多海涵。王昭有气无力的回了礼,精神一直萎靡不振。
李谷也很体谅王昭的艰难处境,倒也没有刻意为难他,笑着拱手说:天子异常想念大王,特命本相前来迎接大王进宫。
天恩浩荡呐王昭听说柴荣惦记着他,心里虽然暗恨,面上却显得异常之恭敬,漂亮话说了一箩筐。
李谷听惯了这些马屁话,他只是微笑,却不接腔。
等王昭说完废话之后,李谷淡淡的吩咐李中易和符昭信,陛下召见汝二人,随我一起进宫。
喏。李谷骑在马上,亲自陪着高丽国主王昭说闲话。李中易和符昭信跟在他们身后,一起进宫去见柴荣。
按照枢密院的军令,破虏军的将士们在军官的带领下。驻扎到了京畿北门附近的新建大营。
破虏军的新大营,就在黄河以南,距离开封城的北门——封丘门,不过区区五里之遥,控扼着从黄河南渡的咽喉要道。
只要京城有事,破虏军奉诏之后,在半个时辰之内。即可杀入开封,勤王护驾。
从性质上来说,破虏军如今的地位。和大汉朝的精锐北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眼人都知道,柴荣的这个安排,显然是把经过血与火的残酷考验的破虏军。视作心腹羽林军。用于震慑朝内朝外的各方野心家。
早就守候在宫门外内侍,见了李谷和王昭,赶紧上前行礼,谄媚的笑道:圣人口诏,文德殿内陛见。
文德殿,乃是大周朝第一重要的正殿,其地位和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完全相同。
举凡大周朝最重要的大事。例如:皇帝登基册封皇太子等,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
李中易自从来到大周之后。还从没进过文德殿,这一回算是开了个洋荤。
王昭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一听柴荣要在文德殿内召见他,心里不由大恨。显然大周的皇帝,想拿他这个第一位进京朝拜的藩邦国王做伐,在文武群臣的面前好好的炫耀一下,此次远征高丽的显赫武功。
于是,柴荣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然而,王昭却成了最倒霉的受害者,他的心里岂能无怨?
李中易跟在李谷和王昭的身后,缓步走进文德殿,这时,满朝的文武百官,已经等候他们多时了。
李谷归了宰相们的班次,李中易则被内侍领到了全新的位置,站到了文德殿内的第二排。
没办法,李中易虽然荣升为从三品的开国县侯,可是,撇开宰相和枢使们这些最高等级重臣不提,爵位在他之上的,还有亲王嗣王郡王国公公开国郡公和开国县公。
不过,站在李中易前面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臣勋旧。
象李中易这么年轻,就跻身于紫袍重臣的行列,无论怎么看,都十分扎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