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家独大,旱涝保收的买卖,迟早要崩盘的。

    所以。李中易把三姊妹的大兄弟,安置进了厢军,实际上,是故意想折腾下他的那位准大舅哥。

    之所以用准字,这是因为,按照大周的礼法,除了周嘉敏的亲戚之外。妾室的亲戚在严格意义来说,都不算是李家的正经亲戚。

    在开封府内,家底雄厚的顶级勋贵之家。张罗着替儿子娶正室少夫人进门,除了三媒六聘之外,不敢说人人都是十里红妆,至少也要二里红妆。才不至于失了面子。

    然而。纳妾的待遇,就差得太远了。一辆牛车载着签下卖身契的小妾,从偏门进府,主人家既不张灯也不挂彩,更别提大宴宾客这档子事了,门都没有。

    李中易既然得了极其难得的三姊妹,以他的脾气,自然不亏待了金子南的一大家子。

    因为金家是异族。在权势方面,尤其是军权上面。李中易不可能给很多。但是,享受富裕体面的生活方面,李中易不会吝啬。

    钱能解决的问题,无论在哪个社会,根本就不算个问题!

    对于李中易答应替她们的大兄谋个好差事,金家的三姊妹都觉得非常有面子。她们不仅在床第之间格外卖力的伺候着,平日里更是一日五换衣裳,就为了讨李中易的欢心。

    李中易自然是乐在其中,不过是多了一张跟着他吃饭的嘴罢了,有啥大不了的?

    当全一准第三次派人来协商的时候,杨烈做了专题汇报,直接指明一个关键的问题,全一准的十万大军陷入到严重缺粮的窘境之中。

    李中易点点头,高丽的粮食生产,其实和大周一样,重心都在中南部地区。

    高丽的北部,由于天气异常严寒,粮食产量一直不高,根本无法供给开京几十万官民所需。

    现在的大问题是,高丽南部最大的产粮区,整个全罗道,外加廣尚道一部,都被倭军所占。

    高丽的东京庆州虽然还没丢,但也已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传出城破的噩耗。

    原本,开京还可以指望汉城和広州的粮食北运。可是,広州被叛军围得水泄不通,整个汉城地区又已经被李中易搞成了事实上的王国。

    别说粮食,就算是一根草,李中易都不允许北上。

    这么一来,就不仅仅是开京缺粮了,全一准的十余万叛军更缺粮。

    开京的缺粮,其实是假缺粮,粮食都藏在大户的粮仓里边,囤积居奇,待价而沽。

    这全一准,却是正儿八经的缺粮,谁叫他带了那么多兵呢?

    全一准前两次派使者来,求和是假,购粮为真。可是,李中易怎么可能答应这种资敌的要求呢,果断予以拒绝。

    这一次,全一准派了亲弟弟全二准来,真正想谈合作了。

    李中易手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吃好几年的,他拖得起,全一准却实在是拖不起了。

    这全某人装神弄鬼,欺骗了不少信徒跟着他反叛,这些人都是他的忠诚信徒,战斗力相对比较强。

    实际上,李中易心里清楚,全一准犯了农民起义的通病。除了忠实的信徒之外,全一准为了壮大造反的声势,裹挟了太多只会帮他消耗粮食的土农民。

    十几万起义军,再加上他们的眷属,最少也要超过三十万张吃饭的嘴。

    嘿嘿,这么多人要吃饭,只会破坏,却不懂生产的全一准,上哪里去找天量的粮食呢?

    汉城这里确实有粮食,可是,李中易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全一准攻了半个多月的汉城,显然是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这时候,开京有一万高丽朝廷最后的本钱——鹰扬军,汉城这边李中易手握两万精锐。

    自从拿下汉城之后,李中易就派了水师,把原本驻扎在开京附近,看守战马的厢军部队,给调到了汉城,美其名曰,防备倭军北上!

    空虚的开京,和防御极其严密的汉城,全一准会选择哪一个当作目标呢?

    就在这时,全二准的到来,揭开了全一准的谜底,嘿嘿,老全同志肯定是想攻打空虚的开京呢!

    出面的依然是杨烈,可是,会谈刚开始,全二准就要求面见李中易,说是有要事相商。

    李中易得知消息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本帅很忙。

    杨烈暗暗好笑,李香帅确实很忙,不过是忙着欺负高丽三姊妹罢了。(未完待续索,!

    :兄弟们,都月底了,看在司空勤奋更新的表现上,月票都赏给司空吧,新书没有读者的积累,真心不容易呢!




第190章 尔虞我诈(求双倍的月票)
    全二准坚持要见李中易,李中易一直推托不见,直到全二准真急红了眼,李中易这才召见了全二准。

    家兄有意将汉阳府以及広州让于李帅,前提是李帅须助家兄拿下开京。全二准将全一准的亲笔信,恭恭敬敬的递到了李中易的手边。

    李中易稳坐钓鱼台,根本没看那封信,杨烈探手接过全一准的信,略微扫了一眼,就笑道:全副帅,莫非令兄以为我们都是傻子么?

    杨参军,此话怎讲?全二准心里明白杨烈指的是什么,却故意装糊涂。

    杨烈现在的正式头衔是高丽行营录事参军事,所以,全二准以参军相称。

    全副帅,难道令兄只想凭区区一封空口说白话的信,就办成偌大的事业么?杨烈冷冷的一笑,直指全一准没诚意。

    杨参军,你误会了,家兄派人准备了十车金银,五十车绢帛,还有两百名漂亮的处女,以表诚意。全二准要见李中易,自然必须准备好筹码,否则,李中易又怎么可能点头合作呢?

    李中易暗暗点头,这一次,全一准的确是拿出了大手笔,显然是被逼急了。

    全一准的叛军占领了汉城以北的好几个州县,金银财帛和女人是不可能缺的,唯一欠缺的就是粮食。

    杨烈含笑询问全二准:全帅有何请求?

    全二准见了杨烈脸上的笑容,暗暗松了口气,传闻果然没错,李中易确实是个爱财兼好色如命的家伙。

    家兄只有一个要求。请李帅就留在汉阳府,只需要一个半月足矣。全二准侃侃而谈,李帅的精锐大军,迟早要回开封,又何苦与我一仙门为敌呢?

    再说。家兄当了高丽之主后,一定遵照旧制,向大周称臣纳贡。家兄虽然无女,可是,每年都可以向大周的皇帝陛下,献上真正的贵戚豪族之女。全二准的条件。确实异常之优厚。

    按照全一准的说法,李中易只需要待在汉城一个半月的时间,不仅可以获得大笔的钱财,更可以替大周攒足了面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中易暗暗点头。这全一准也确实是个有眼光的狠角色,他提出的条件,一般的大周将领,多半都会受不住诱惑,断然答应下来。

    不损伤一兵一卒,只需要观望,就可以捞到如此多的好处,傻子才不答应呢?

    全一准也是看准了。大周对于高丽其实要求极少,并无领土之类的过分要求。

    所谓称臣也好,纳贡也罢。大周朝图的不过是个天朝上国的虚名罢了。

    杨烈得了李中易的眼色,当即追加了条件,冷冷的说:两百处女太少,至少五百,十车金银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啊。

    这可谓是狮子大张嘴的条件,在全二准看来。竟然非常合理。

    全二准临来之前,全一准曾经交代过他。如果李中易异常爽快的就答应了条件,其中必定有诈。必须小心提防。

    如今,杨烈虽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这至少代表了谈判的部分诚意。

    谈判嘛,本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勾当,所以,全二准据理力争。

    最终,当着李中易的面,双方把价码定格在了三百名美貌的高丽处子,以及二十车金银的位置上。

    谈妥之后,按照全二准的强烈要求,李中易亲笔在约定书上画了押,并且盖上了的高丽行营都部署的大红印。

    全二准手里捧着约定书,心中暗暗得意,按照兄长的说法,只有用了行营大印,而且有李中易的亲笔签名,才算是功德圆满,相对可信。

    将来李某人若敢反悔,全一准只需要把此约定书,往大周皇帝的面前一递,李中易的人头就要搬家。

    李中易本欲留宴,可是,全二准归心似箭,连饭都没吃,就揣着珍贵的约定书,昼夜兼程赶回叛军大营。

    等送走了全二准之后,整个高丽行营的后堂之中,传出震天的哈哈大笑声。

    李中易正搂着彩娇,给她讲荤笑话,听见杨烈命人来请,他不由微微一笑,恐怕全一准做梦都没有料到,出面的所谓李大帅,竟然是个西贝货吧?

    而且,所谓高丽行营的大印,不过是个用金子仿造的一方假印罢了,和真印虽然字体相同,却足足大了一整圈。

    李中易刚在后堂露面,就见依旧是一身帅服的李安国,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向他邀功,大帅,末将装得可像?

    呵呵,等全一准攻破了开京,记你一个大功。李中易摸着下巴,微微一笑,算是认同了李安国的说法。

    这李安国乃是军中衙内党的首领,卖他一个人情,等于是白送了一份大功劳。

    据李中易的了解,李安国的祖父李琼是个极精明之人,他的孙子立下如此大功,嘿嘿,李中易和李琼将来,就很好见面了哦。

    全二准回去的第二天,李中易就听哨探来报,全一准派了两万兵马南下增援北汉山的守军,两路人马合流之后,足有三万五千多人。

    北汉山,地势相对比较险要,是汉城北上开京的咽喉要道。全一准在这里聚集了三万多人马,显然是在防备李中易从他的身后,趁火打劫。

    李中易得知消息后,只是晒然一笑,他一直扣着大周的水师,目的就是想增加大军行动的机动性。

    由此看来,全一准对于海洋的认识,并没有超脱农耕文明,固步自封的旧意识。

    安排好了防备李中易的措施之后,全一准放心大胆的领着十万叛军,果断的北上,包围了兵力空虚的开京。

    国都开京被围。一时间,高丽举国震动,朝野皆惊。

    王昭急得额头上直冒冷汗,赶紧命人,召集重臣们到大殿内议事。

    大相王融见王昭确实乱了方寸。赶忙安慰他说:北方光军司的三万精锐,已经昼夜南下,相信很快就会赶到。

    王昭连声叹息道:远水不解近渴啊,终究还是与契丹人和解的时间太晚了。

    大相王融一直是强烈的反契丹派,听王昭这么埋怨,他立时闭紧了嘴巴。不敢再多言语。

    鹰扬军上将军柳承哲,上前拱着手说:臣请大王下令动员全城的男丁,只要超过十五岁以上的,都必须上城墙,协助守城。

    按照高丽国的军制。朝廷京军的六卫二军,各设上将军(正三品)和大将军(从三品)各1人,合计16名将军组成的联合议事机构,称为重房。

    重房会议以鹰扬军上将军为首领,所以被称为武班的班主。重房是武臣的最高机构,与文臣的最高议事机构都兵马使(后改为都堂)相并列,但是因高丽标榜文治,所以重房的地位远不及都堂。

    王昭听了柳承哲的建议。连连点头,说:就依柳卿所言,此事由你全权督办。

    出身于平山的。门下侍郎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之一的朴素平,和柳承哲乃是政治死敌,他担心柳某人独揽了军权,赶紧出班奏道:禀大王,犬子朴小平一向知兵。必可为大王守一门。

    有了朴素平带头,高丽的勋贵们纷纷出列。请求由自己的子弟,带一支兵马。协助守城。

    王昭见双冀在暗中点头,心头猛的一紧,是啊,如果让柳承哲这个武夫,拿走了全部军权,万一他要图谋不轨,谁人可制?

    于是,王昭就顺水推舟,答应了朴素平等人的请求,让他们以家中的私兵为基础,各领一部动员起来的民壮,协助柳承哲守御开京。

    一直没再吱声的大相王融,对于众人的心思,自是洞察秋毫:世道要乱了,抓紧军权才是正道理啊!

    身为重房的领袖,一心为国的柳承哲气得直冒火,这都啥时候了,这些朝廷的重臣们,居然还想着牵制他手里的那点军权?

    要知道,守城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或是令不行,禁不止。

    可是,王昭既然已经点头答应了大家分权的建议,作为带兵武将的柳承哲,也确实不好继续多说什么。

    否则,政敌们一定会给柳承哲扣上图谋造反的大帽子。

    全一准指挥大军,学着李中易的样子,搞出了围三阙一的攻城战术,只围了开京的东南西这三边的一共六座城门。

    之所以要留下北门,全一准是担心,遭到南下光军司的精锐从背后偷袭。

    跟着叛军北上的,还有十万裹挟来的杂兵,这些杂兵每顿饭只供应两个汤饼而已。

    全一准的心腹门徒,手里提着皮鞭和刀枪,逼迫这些杂兵,绕着开京挖了三道宽达两丈的壕沟。

    柳承哲手头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充当主力使用的鹰扬军,不过万余人而已。他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叛军,一天天的将包围圈收紧。

    人多力量大,全一准的精锐部队,全都养精蓄锐,杂兵们在负责挖沟,立寨,做饭等后勤事务。

    城外的全一准的精锐部队,大致有三万人,名字叫作圣军。这些人的都是深信一仙门的忠实宗教信徒,应该算是全一准手下,最核心的主力军。

    其次是,跟着全一准到处抢劫杀人攻城的外围六七万人,这些人都见过血,只是纪律性和忠诚略差一些,相应的,他们的待遇要比所谓的圣军,低一些。

    最外围的部队,就是那些没有多少战斗力,被全一准裹挟来的土农民,也就是所谓的杂军。

    这些杂军,除了挖坑筑寨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充当攻城的炮灰。

    :兄弟们加油砸月票,票多的话,司空一定在凌晨加第四更,拼了!



第191章 神器
    

    汉城的陷落,就是因为全一准的杂军,象蚂蚁一样前赴后继的冲城,无谓的消耗了大量的守城力量,根本杀不过来。
1...126127128129130...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