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可惜的是,李中易只记得,相对非常简单的戴维斯象限仪的原理,对于更进一步的六分仪的原理,却因为时间太久,很有些模糊不清。
戴维斯象限仪配合上司南,李中易个人以为,应该够用了。但是,因为没有真正航过海,他的心里终究还是没底。
高丽一战,时间可能拖得比较长,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李中易摸着下巴,笑眯眯的说,替他人做嫁衣裳,赔本的买卖,本帅是不会干滴。
杨烈的眼珠儿微微一转,忽然笑道:坐山观虎斗?
老师以前不是说过,回鹘的多尔衮,就是趁李自成和吴三桂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浑水摸了大鱼么?廖山河文化程度略低一些,可是,记性却特别好。
李中易改头换面的故事,廖山河一听就往心里去了,现学现卖,倒也恰好吻合了当前的高丽国内局势。
高丽国目前东有朴金建的反叛,南有藤原师辅带领的倭军猛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中易目前确实很象满虏多尔衮所处的环境。
嗯,高丽多山,岛屿很多,到时候啊,你们瞪大了眼睛看清楚喽,找个好岛落脚。李中易这一次是打定了主意,要在高丽的海边,找个永久的落脚点。
大军沿着黄河顺流直下,速度非常快,日行百里以上。区区七日就抵达了隶属于滨州的渤海县的永利镇,这里是黄河故道口。
李中易这次倒是没怎么耽搁,在永利镇休整了三日后,率全军沿着胶东半岛北端驶到登州(蓬莱),然后横渡黄海。抵达朝鲜半岛大同江口的椒岛。
在椒岛补充了饮水后,大军继续乘船南行,赶到高丽京都开京附近的礼成江口的贞州(今韩国金浦市)。
棒子国的历史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三国时期,金浦郡地区就是三国必争之地,其中贞州更是重中之重。
原因很简单。贞州一直是棒子国和中国经贸往来的重镇,即使是高丽国内的战乱年代,贸易也没有完全断绝。
商人图利,只要有大钱赚,冒着杀头的风险。也偷偷的做买卖。
到了贞州后,徐逢来耍了个小手段,假托高丽国王之名,禁止破虏军入城,只能在城郊扎营。
李中易明明看破了徐逢来的小心思,却故意装糊涂,满口答应了徐逢来的要求。
大周的援军已到,徐逢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骑马赶回开京,向国主王昭报讯。
当地的县令组织乡民,领着一大群面长邑长以及洞长。还有本地的士绅,带着牛羊前来犒军。
李中易满面笑容的把这些本地的头面人物,迎进了大帐,他起初搞不懂啥叫面长和洞长。
金浦县令态度客气的做了解释,李中易这才恍然大悟,面长相当于城关镇镇长。洞长则类似大周的街道坊正,是高丽国最小的一级组织机构。
嘿嘿。棒子国还真会玩花样,面长。还面条呢。那洞长的名称更是二得离谱,怎么不叫穴长?
寒暄客套了一番,李中易这才知道,这金浦县令叫柳知秋,乃是贞州名门柳氏的旁系子弟。
柳知秋说得一口流利的大唐河洛官话,如果不是身上的官服形制不对,而且短了一大截,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家伙就是大周的县令。
高丽的乡绅们,无一例外,全都头戴类似斗笠的黑色纱冠,身穿赤古里,外罩周衣。
这些乡绅们的腰带居然系在胸前,红色带子垂到了小腿处,长得足以悬绳上吊。他们那宽大的巴基阔腿裤,也短得不象话,总而言之,这帮家伙学了大汉的服饰,却是个半吊子,不伦不类!
柳知秋还算是大方,一口气送上了二十头牛,一百只羊,这些都不怎么出奇,李中易倒不怎么在意。
只是,这柳知秋居然一次性送来三百只狗,李中易摸着下巴,心说,敢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啊,难怪棒子人民嗜狗肉如命?
李帅远道而来,助我大高丽国平叛,下官感激不尽。柳知秋的话说得很客气,骨子里却无丝毫认大周为宗主国的觉悟,一口一个我大高丽国。
柳知秋的地位太低,区区县令而已,李中易也懒得和他一般见识,微微一笑,也就忽略过去了。
不知贵军要在本城驻扎多久?下官也好筹备一二?柳知秋的话,说得很婉转,意思却是在催促李中易赶紧带兵走人。
呵呵,这个需要两国的重臣彼此商量办啊。李中易打着哈哈,敷衍道,柳明府放心好了,我破虏军所到之处,一向是秋毫无犯。
李中易心里明白,这个时代的所有官军,名声都不太好,甚至有官不如匪的恶名。
柳知秋暗中打探消息,显然是在担心,破虏军会滋扰地方。不管是抢劫财务,还是jy妇女,柳知秋这个地方官,都很头疼,十分棘手。
李中易刚来没几天,破虏军中还没有传出恶迹,柳知秋官卑职小,对此也没有啥好办法。
破虏军到了贞州郊外,就不再挪动地方,李中易关住营门,大搞练兵活动。
这一次,由于京师厢军第一军,只有一万人,李中易索性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法,争取让厢军的纪律性,在短期内,上一个台阶。
按照大周的规矩,厢军的身份原本就比禁军低不少,破虏军又是禁军里边,精锐中的精锐。
厢军都指挥使周道中,是个明白人。李中易怎么说,他就怎么做,没有半句怨言。
李中易只是集中训练了周道中的部下,却并没有打散厢军官兵的固有建制,显然。没有趁机夺权的想法。
大周的军队驻扎到了贞州的地界之后,一连半个多月,都没有挪窝。
高丽国的大将军王永南,召李中易去开会,都被李中易称病,给推掉了。
于是。高丽国的君臣们,疑心生暗鬼,私下里开始纷纷议论,会不会引狼入了室?
主帅水土不服,突然生了病。倒也说得过去。不过,副都部署符昭信的身体可是好好儿的,每天都出营和高丽国的乡绅们拉家常,谈风月,忙得不亦乐乎。
引来周军的广评侍郎徐逢来,被高丽国主王昭叫了去,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然后派他去周军大营。打探消息。
徐逢来忐忑不安的骑马来到破虏军大营,守门的将校态度倒还客气,直接领了他去见符昭信。
符昭信的帐内。站满了徐逢来的老熟人,李安国高达雄等大一帮子衙内。
徐逢来一看见难缠的李安国和高达雄,头皮就一阵发麻,赶紧陪着笑脸,作了罗圈揖,诸位将军辛苦了。下官替我大王感激不尽。
徐侍郎,赶紧可不是口头说说就算了哦。本将军自从来到这贞州后,除了难吃的狗肉。就没见过半只羊腿,你们是故意欺负友军还是怎么着?李安国不阴不阳的嘲讽徐逢来,话说得很不好听。
这李安国打小就吃惯了上等精羊肉,来到贞州后,由于高丽国只是在犒军的时候,才供应了一些羊,平日里别说羊肉了,就连羊毛就都没见半根。
在军中,李中易一向是和士兵们一起吃饭,他以身作则,李安国和一干衙内们,自然不好说啥。
这次徐逢来又来了,可让李安国和衙内们逮着了机会,不借机会发泄一下怨气,那他还是开封城的小霸王么?
别人不清楚,徐逢来却是心中有数,破虏军一直不挪窝,肯定是李中易心里不爽。
偏偏李中易一直称病,连两国的联合军事会议都不去参加,徐逢来也搞不清楚,李中易心里边打的是啥主意?
唉,我高丽国小民穷,又突逢叛乱,国力实在是空虚徐逢来的谎言还没编完,就被高达雄粗暴的打断,徐侍郎,你这话可就说得不怎么地道啊?本将亲眼所见,贞州本地的小小的面长,每日都是吃羊的。
高达雄说这话可是非常有底气的,这些日子,在李中易睁一眼闭一眼的装糊涂之下,他和李安国没少溜出大营去打牙祭。
这两个家伙带兵打仗也许不行,拉关系走后门套交情,可是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干的,居然和贞州本地的几个面长邑长,把关系搞得很热络,每日桄筹交错,歌舞生平,玩得乐不思周。
如果,不是李中易的军法森严,衙内们恐怕都要,闹到夜不归营的地步。
徐逢来心知,国主王昭只是想利用周军当炮灰而已。等平了叛,就要将周军礼送出境,一天也不许李中易多待。
这李中易偏偏狡猾如狐,频频装病,今天是水土不服,明儿个就变成了偶感风寒,大后天居然又传出从马上摔了一跤的怪异消息。
在物资的供应方面,高丽君臣一直采取,不给周军吃得太饱太好的策略,免得他们粮草太过充足,反而会起异心。
不过,徐逢来也非等闲之辈,他转着眼珠儿说:有些官宦之家,家里非常有钱,偶尔吃羊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吾国的国库,却早已空虚,拿不出太多的银钱,总不能强抢民间的东西吧?
见李安国一时没想好,高达雄冷冷一笑,说:我大军驻扎在贞州,你们每次送粮食,只送三天的食量,将士们都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
:现在是543张月票,如果今晚凌晨之前超过563张,司空一定加更!
第175章 朝奸
徐逢来对此事再清楚也不过,心中毕竟有鬼,只得陪着笑脸,敷衍说:因为就在京畿,粮草从各地运来跋山涉水,日常艰难,不到之处,还请高公海涵。
想必,大军上路之后,各地的地方官绝对不敢怠慢,必定会多多的供应上粮草。徐逢来这话就非常有意思了。
符昭信一听就明白,徐逢来此话一定是代表高丽国小王的想法,想早早催促破虏军踏上征途,去和叛军火拼。
唉,李帅摔伤了腿,无法上路啊。符昭信早就和李中易通了气,不达目的,宁可干耗着,也绝不出兵。
徐逢来也是老官僚了,他听了符昭信的说法,就知道,要开条件了。
符帅,鄙国再穷,也不会穷了上国的友军。大王一向重情谊,知道贵军很苦,特命下官准备了五万贯钱,三百只羊,和两百头牛,一千条狗徐逢来不愧是老骗子,原本商量好了的十万贯钱,到了他的嘴里,就减了半。
留下余地,才好和李中易讨价还价,徐逢来这些日子也早打听清楚了,整个周军的高丽行营之中,真正说了算的,就是主帅李中易。
不见兔子不撒鹰,只占便宜不吃亏,能骗就骗,骗不过去就装傻哭穷,一向是高丽人的性格,徐逢来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符昭信记着李中易的嘱咐,既然徐逢来已经替高丽国放了血,他也就没有逼太狠,暗中冲李安国使了个眼色。
李安国得了符昭信的暗示。当即主动站出来,和徐逢来打起了嘴巴官司。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谈妥了,送上八万贯钱,五百头羊。三百头牛,大军就准备出发。
可是,等东西都送进了周军大营之后,又传出李中易昏厥过去了坏消息。
徐逢来让王昭找去训得狗血喷头,再次夹着尾巴,来到了周军大营。
这一次。李中易就躺在病榻上,亲自接见了徐逢来。
徐逢来的心很细,故意走到榻边,这才拱手行礼,陪着笑脸说:李帅的身子骨可好些了?国主非常关心李帅的身体。特命下官带了御医来,期盼李帅早日康复。
李中易心里明白,高丽国的君臣都有些受不了他的拖延战术,这就反证,前线的战事异常吃紧。
以李中易对于高丽人尿性的了解,这帮家伙都是事急才投医,爹死才买棺材的小气鬼。
油水嘛,要慢慢的榨。才有味道!
李中易脸色一片蜡黄,有气无力的靠在榻上,喘着粗气说:让让徐公费心了。在下多谢国主了咳,咳
跟着徐逢来一起进帐的高丽国御医,借机凑到前边,小声询问李中易:回李帅,吾国瘴厉横行,很容易染上水土不服之疾。下官这里倒有几个本国的秘方
李中易暗暗冷笑不已,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他有气无力的伸出左手,狠狠的干咳了几声。喘息说:有劳了。
那高丽国的御医,趁势捏住了李中易的腕脉,可是,左察右察,这御医发觉李中易的脉搏异常紊乱,确实病得不轻。
得了御医的眼色,徐逢来暗暗松了口气,看样子,他倒真的是错怪了李中易。
徐公,你看咳,我病成这个样子,怎么出兵?唉,心里着急啊,出兵这么长时日了,居然寸功未立,回去不好向陛下交代啊。李中易说一段话,喘几口气,徐逢来真担心他一口气喘不上来,就过去了。
唉,不瞒李公,那朴贼连败了官军数阵,如今已经快要打到开京地界了。徐逢来也是给逼得没了法子,终于说出了真心话。
李中易心里暗笑,小小的高丽国御医,懂得什么叫作博大精深的中医?
死棒子,学中医就要学到精髓嘛,学个半吊子也敢出来丢人现眼,御医?狗屁!
老子装病,却让你拿准了脉,那还混个屁的中医界?
唉,徐公,我这身子骨,很麻烦啊。李中易又是一通撕心裂肺的猛咳,听得徐逢来一阵肝颤。
徐公,我家大帅真心诚意想替贵国除害,只是,他病成这个样子,即使跟随大军一起出征,也很可能拖慢了进军的速度啊!符昭信得了李中易的暗示,适时出言提醒徐逢来,大军缺马!
符昭信一直搞不明白,李中易怎么就知道,高丽国出产好马,而且数量还不老少呢?
当时,面对符昭信的问题,李中易只是笑着解释说,逍遥津的高丽商人说的,他也不敢确定。
实际上,李中易心里却十分有数。契丹人灭了渤海国之后,许多女真人纷纷逃入高丽境内,按照地域划分,分为西女真和东女真。
高丽国瞧不起这些女真蛮子,一般称之为黑水蕃众北蕃或是黑水部人。
这就和倭国本是蛮夷,却称呼北海道的土著为虾夷一样,都属于妄自尊大的范畴。
女真人乃是马背上的民族,每年都要以大量的好马,换取高丽国的衣物金帛和绢等各种赏赐,这就和中国的互市性质差不多了。
只是,契丹人建国之后,一直严密控制好马输入中原的渠道。定难军党项人虽然暂时没有翻脸,不过每年也只是上贡几百匹马而已,对于大周建立骑兵部队的庞大需求,根本就是远水不解近渴。
徐逢来也不是笨蛋,他仔细的琢磨了一番符昭信话里的意思,也就明白过来,敢情周军是想要马!
战马属于绝对的战略性资源,高丽国内的战马也不太多,怎么可能白送给周军呢?
可是,朴金键的大军趁着高丽主力穷于应付倭军的机会。大肆攻城掠地,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号称拥军五十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