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有个胆子大一点的工匠,也许是见过一些世面,就问李中易:请问上官,此话当真?

    李中易郑重其事的点着头说:本官绝无戏言。

    虽然一干工匠还是半信半疑,可是,私下里也都开始带徒弟。

    流水线的威力,是巨大的,每支箭上都标注清楚工匠和带班吏员的名字,压力也是明显的。

    于是,流水线作业,试运行的第五天,造出了一万五千支合格的木杆铁矢箭。

    李中易心里有了底,这还是没有完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的,生产状况。

    等磨合期过了,大家配合默契之后,李中易有理由相信,每天造出三万支箭的可能性极大。

    造箭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之后,李中易的注意力又挪回到弓弩坊那边,正在紧锣密鼓研制之中的神臂弓上。

    由于老工匠郭六的参与,李中易预想中的神臂弓,获得了极大的进展。

    关键因素有三,一是,郭六取消了弓臂上的铁环,直接以麻绳圈作为踏环,既减轻了重量,又避免射击的时候,受到铁环无法及时落下的巨大影响。

    其二,郭六从成品库内选了一张以山核桃树牛角切片为主材的弩;

    其三,弩弦也换成了牛皮牛筋和麻绳混合搓成的特种弦。

    传说中,神臂弓的射程,可达三百多步,按照宋制,一步是1。5米,也就是说,其射程将超过四百五十米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惊悚的距离。

    可是,经过郭六的改良后,李氏神臂弓,最大的射程不过三百四十米左右。其有效射程,也就是射穿铁甲两寸(6c)的距离,在二百五十米。

    李氏神臂弓,最大的问题是,超过一百米以上,就无法瞄准射击。

    李中易不知道的是,神臂弓和后世的步枪一样,最大射程几乎都是不具备实际的意义。不管是弓弩或是步枪,真正起作用的是,有效射程。

    按照赵匡胤提供的数据,契丹骑兵一般从三百丈(约1000米)处,开始加速冲锋,百息之内,即可冲到眼前。

    李中易换算过来,契丹骑兵冲过百米的速度大约为45公里/小时,12。5米/秒。

    按照赵匡胤的解释,骑兵的冲锋速度过高,非常不容易控制方向,或是转向侧冲,不具备实战的价值。

    也就是说,临阵的时候,契丹骑兵冲过250米的时间,只需要20秒。

    目前,李中易身边,最有弓弩实战经验的老猎手李小七,一分钟内也仅仅能上弦六次而已。

    这已经属于特例!

    这就意味着,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周军的神臂弓手,刚刚放出一箭,顶多两箭,契丹骑兵就已经杀到了跟前。

    目前,弓弩坊现有的弩,包括蹶张驽在内。射程也许略带一些,但是威力都不如李氏神臂弓,而且上弦非常之缓慢。

    射程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弩箭的准确性,也非常令人堪忧。

    李氏神臂弓,因为是弩,所以没办法在箭尾安装雕羽。

    据李中易的观察,弩箭被射出去之后,很多都会在空中突然转向,甚至翻跟头。

    嗯。技术难度太高,难怪神臂弓会在北宋亡了之后,就失了传。

    《复活的军团。这部记录片里面,专门介绍过秦弩的威力,尤其是,弩箭的锥形箭头。呈现的是三棱形。

    据考古学家论证。三棱形的箭头,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李中易失望之余,继续打起精神,开始从箭尾做文章。

    一张李氏神臂弓,按照正常的制弓贴片上胶驯弓的完整程序走下来,至少需要三到四年。

    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成本。按照老工艺。李中易即使从现在开始大规模生产神臂弓,最快也要三年以后。才可以派得上用场。

    技术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李中易的造箭任务接近尾声的时候,就在三司使衙门里接了诏书。

    门下,三司盐铁司副使李某,素有能吏之名,有功于社稷制授:澶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五十户迁卫州团练使,除破虏军都监,持旌节尔其钦哉!

    李中易接诏之后,心里暗暗惊叹不已,柴荣这一次确实下了大本钱,不愧是一代雄主,手笔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澶水县是什么地方?大周朝的傻子都知道,那可是今上的龙兴之地呢!

    柴荣登基之前,以皇子的身份出任澶州刺史,长达数年之久,这澶水县既是澶州的首县,又是州治的所在,其政治意义绝对不容小觑。

    李中易偏偏被封了澶水县开国子,还给了食实封五十户,隐藏在背后的浓厚内涵,令人不得不浮想连翩。

    显然,柴荣是在暗示李中易,卿不负朕,富贵共之!

    更重要的是,李中易这个破虏军都监,拥有了持旌节的权力。

    按照周制,类似张永德和李重进这种拥兵数万的重量级节度使,都要持双旌双节,包括:门旗四面龙虎旌两面,节杖两支,麾枪四支,豹尾四支,一共十六件,以示拥有升赏杀伐的绝对权力。

    李中易,李大都监,持的是单旌单节,虽然比节度使少了麾枪和豹尾,但也是极其难得的圣宠,大周朝监军中的独一份!

    说得直白点,平时,李中易有权斩杀指挥使以下的犯罪军官。战时,如果符昭信胆敢临阵脱逃,李都监也可以请出旌节,擒而杀之。

    更妙的是,破虏军的驻扎地,居然是在陈桥驿。

    嘿嘿,陈桥驿啊,东京开封府的北方最后一道门户,李中易的嘴角微微一翘,实在是太巧了啊!

    哈哈,无咎,这可是大喜事啊陪同一起接诏的高洪泰,笑容可掬的冲李中易拱手道贺。

    李中易含笑拱手还礼,说:下官多承高公照应,必将铭记于心。

    高洪泰一脸坦然的笑道:哪里,哪里,老夫只不过是替朝廷发掘了一个干才罢了。仿佛完全听不懂李中易的弦外之音,也根本没有下套陷害李中易一般。

    李中易心想,这高洪泰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深,害人于无形,的确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

    高李二人打着哈哈,耍着太极,在众官员的面前,演绎了一出将相和的好戏。

    官员们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将李中易围在了中间,他们浑然忘记了,当初一直在暗中骂李中易是贰臣的丑陋嘴脸。

    世态炎凉,官场险恶,各人还是自求多福吧。(未完待续索,!

    :兄弟们,距离384张月票,仅仅只有十几张票的距离了,大家加油砸票,司空加油码字!




第155章 八贤王
    在三司使衙门里边应酬了很久之后,李中易回到家中,刚进大门,却见赵匡胤兄弟和慕容延钊,正含笑望着他。

    小的见过子爵先生大官人。赵匡义抢先一步,和李中易开起了玩笑。

    李中易赶紧拉住赵匡义的手,含笑说:三郎何其多礼也?

    赵匡义笑嘻嘻的说:先生,家母听说了您的大喜事,心里非常高兴,特命小的请您明日过府小宴。

    李中易心里明白,随着他的地位升高,实权加大,赵家肯定会加大对他的笼络力度。

    别人也许不清楚,在场的三个人却都早早的见识过,河池乡军那剽悍的战斗力。

    手指已经摸到了兵权的李中易,而且监管的还是精锐中的精锐——破虏新军,其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一旦,大周的十万新军,按照计划编练完成,身为练兵总设计者的李中易,对朝廷新军的影响力,会有多大?

    慕容延钊抬手照着李中易的胸口,就是一拳,他哈哈一笑,说:恭喜先生获得陛下的赏识。

    是啊,天恩浩荡。李中易笑着点头,慕容延钊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没有简在帝心,就不可能有他今日的飞黄腾达。

    先生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赵匡胤的话说得比较含蓄,不过,内涵却很丰富。

    李中易心想,赵匡胤应该是后悔了,没有在他还是小吏的时候,将他彻底绑上赵家的战车。

    如今的李中易。撇开开国子爵位不谈,仅仅是从五品的卫州团练使这个官职,就已经只比正五品的赵老二低了半级而已。

    换句话说,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赵匡胤为帅的话,李中易已经有资格当监军。地位也相差无几,足以分庭抗礼。

    在场的四个人,也都是老兄弟了,李中易含笑把赵家兄弟和慕容延钊,请进了花厅。

    这一顿酒,足足喝了两个多时辰。直到快宵禁之前,才结束。

    第二天,天光大亮的时候,李中易打着哈欠起了床。他站到院子里,活动手脚的时候。却听见院墙外面,传来一阵喝彩声,小七,神箭手的名头,已经非你莫属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昨天,随从们知道又要重新进入练兵场,将来还要上战场。一个个兴奋得脸色发红。

    功名,但在马上取!

    此话,一直是李中易用来激励河池乡军将士们的口头禅。早已深入人心。

    功名之心,人皆有之,根本不足为奇,郭怀等人的崛起,就是鲜明的例子。

    李中易身为都监,他的随从们战时自然就是牙兵。很有机会上战场立功升官。

    在李家大门口值守的残废孤苦老兵们,从另一个角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李香帅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与血汗。

    李中易缓步走到后院的操练场。就站在门前,笑眯眯的望着几十个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随从。

    哥哥们,上战场没有好马可不成啊,小弟琢磨着,等不当值的时候,就去城里的马市逛逛,没有宝马,也要买一匹良马回来。

    唉,我早就去逛过不止一遍了,这开封府哪有什么好马可买?

    是啊,城里边驴子和牛倒是挺多的,马,尤其是战马,不仅少,而且贵得吓死人。

    听见随从们的窃窃私语,李中易暗暗一叹,由于契丹人的有意控制,大周国的马匹,甚至比后蜀国还要少。

    物以稀为贵,在开封城内,一些低级权贵之家,也只能用牛车代步,而没办法承受马车的巨大负担。

    后蜀国虽然也缺战马,好歹还可以从大理国那边,买一些擅长驮东西的大理马回来配种,渐渐演变成后世的川马。

    和第一次掌军不同,李中易已经有了领兵作战的实际经验,虽然打的是游击战和偷袭战,却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往日的军事菜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超过万人的破虏新军,柴荣不可能舍不得给高级将领配备马匹,只是,李中易这个都监的随从们,就很难做到人人有马了。

    李中易略微思索了一下,招手唤过李小七,让他去找瓶儿领钱买马。

    由于马政的弊端,即使是宝马的后代,也很容易被养成废柴。大周国的带兵将领们,一般都选择自家备好的骏马,而放弃了朝廷配备的军马。

    李中易的随从们,都有马,平日里骑乘没啥问题,却无法上战场疾速的冲锋陷阵。

    吃罢早饭后,李中易逗了会子宝哥和甜丫,带着礼物登上马车,直奔赵家。

    赵家的家主赵弘殷,去世还不到三年,如今,赵家的当家主母乃是未亡人杜夫人,也就是赵家四兄弟的亲娘,未来的北宋杜太后。

    赵家的好色是有传统的,赵弘殷纳妾数十名,居然没有一个妾室能够产下一男半女。

    妾室不生孩子也就罢了,赵家的后宅一直风平浪静,水波不惊,从来都没有闹出过丑闻。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出,杜夫人的厉害之处。

    李中易的马车刚到赵家门口,就见赵匡义从门口走了出来,笑嘻嘻迎了上来。

    廷宜,这么闲啊?李中易含笑拱手,心里却明白,赵匡义一定是早就等在了门前。

    先生,家母说先生您第一次登门,理应正式一些,以后啊,就没有这么多规矩了,你随时来,随时进,大家都是一家人嘛。赵匡义的城府越练越深,个性也越来越成熟。

    李中易笑着点头,他和赵家还真算是通家之好。只是前些日子,杜夫人身体有恙。按照道理,李中易的正室老婆,应该请来问安。

    可是,李中易尚未大婚,派妾室瓶儿来问安。又显得不尊重,所以,只是送了几株百年的老山参,略表心意罢了。

    还没进二门,就见赵匡胤领着赵普,笑吟吟地迎了上来。

    李中易心里略微有些讶异。以他和赵家兄弟的交情,到目前为止,赵家摆出了迎接阵势,很有些隆重和多余。

    无咎先生,好久不见尊颜。普怪想念的。赵普笑着拱手行礼,话里藏着话,弦外更有音。

    李中易一听就明白,自从上次争论过先南还是先北的基本国策之后,赵普还想找机会,继续争辩。

    咳,此一时彼一时也,李中易如今虽然没有掌握兵权。可是,无论身份还是地位,或是手里的实权。都不弱于赵老二。

    在李中易看来,继续和赵普争论南北之辩,纯属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柴荣早就定好了,先北后南的基本国策,并正在逐步推进。

    李中易没看见慕容延钊。就问赵匡胤,赵匡胤笑着回答说:化龙兄被临时派去巡河。今儿个恐怕很难赶得回来了。

    随着身穿绫罗的丫环们,沿途声声通禀。李中易被领进了赵家主宅的正房。

    小侄拜见伯母。李中易和赵家兄弟平辈论交,对杜夫人以伯母相称,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呵呵,无咎贤侄来了,老身真真是心里高兴,快别多礼了。杜夫人笑得很慈祥,频频冲李中易招手,把他叫到了身前,拉着他的手说,往后啊,一定要常来走动,老身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热闹。

    李中易赶紧解释说:小侄即将常驻陈桥驿,回开封的时间,恐怕会很少了。

    杜夫人亲热的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嘛!老身知道你军务肯定会异常繁忙,有空的时候常来坐一坐,瞥着老身说会子话,喝几杯酒,也就行了。
1...103104105106107...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