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这时,杜夫人的声音,突然回荡在众人的身后。
翌日的四更天,已是五品大员,又跨入常参官行列的李中易,领着元随去上朝。
八名元随,全都骑着高头隆背的河曲马,他们身背强弓,腰挎钢刀和箭囊,护卫在李中易的马车左右。
李中易升任破虏军都监之后,仔细思考过他的处境。李家有钱,整个大周朝几乎无人不知,他如果太过低调,反而会被人含沙射影的指责,藏有操莽之志。
所以,纯粹的丝作派,李中易没有予以考虑。可是,如果把家当搞得太过奢华,也会惹来非议。
在普遍缺马的大周国,李中易的元随们都骑上了高大的河曲马,显摆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
定难军李家,也就是党项人拓拔家,每年都会进贡一批上好的河曲马。可是,这些适合短途冲锋的河曲好马,一到大周境内,就被顶级权贵们哄抢一空,剩下的种马也被送去了负责马政的飞龙左右二院,民间根本难得一见。
即使市面上有少量的河曲骏马存在,价格也贵得让你肝颤,看得起却买不起。
昨日,李中易的元随一共买了十八匹河曲骏马,平均每匹的价格高达三千贯。
你若是问这些河曲马怎么来的,嘿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历朝历代可曾真正禁止过走私,而且还是合法的走私?
李中易的手头,有买马的合法契约,还有牙人的签押,官府小吏的见证,整个手续,已经合法得不能再合法。
光明正大,何怕之有?
车队行进过程中,走不多远,就要靠边,给官位高于李中易的朝廷大员让道。
李小七不满的嘟囔道:咱们应该换一所宅子,至少要离皇宫近一点。
咱们马上要去陈桥驿驻扎了,何必兴师动众,惹人闲话呢?李小八倒有些见识,及时出言阻止了李小七继续发牢骚。
李中易听见两个贴身随从的交锋,不由微微一笑,这就是官场的身份伦理。
做几品官,乘什么马车,有几个元随,朝廷都有规制。不得随意逾越。
那句老话说的是啥来着?
哦,对了,不能违抗。就要选择加入,此话十分有理!
大周朝的常朝,一般在文德殿内举行,重臣议事则在垂拱殿。
再一次有资格穿上绯袍的李中易,身份依然很低,只能站在文德殿的殿门附近的第四排。
以前,在后蜀的时候。李中易站在第三排。大周国力强盛,冗官更多,所以。又往后边挪了一排。
大礼参拜过皇帝之后,首相范质出列,第一件事情,就是当众宣布组建破虏新军的一事。
嗯。这大周常朝谈的都是正经事。可比只会务虚的后蜀强出太多了!
范质讲完之后,王溥缓缓出班,面南背北而立,厉声喝道:破虏军都监李中易何在?
臣在。李中易原本有些走神,突然听见王溥唤他的名字,赶忙从队列的后边走了出来,拜倒在柴荣的御座阶前。
诸文武大臣,躬迎陛下制文王溥见殿内殿外的众官纷纷低头垂腰。就从赞礼官手上接过一份诏书,朗声念道。显德四年七月丙辰,大周皇帝制曰: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察朕自登基以来,殚精竭虑,宵衣旰食白旌黄钺,赏罚分明特授卫州团练使破虏军都监李某,旌与节,制至奉节,尔其钦哉。
臣李中易奉制谢恩。李中易早已不是当初的古文菜鸟,这种官样的四六格式的诏书,已经难不倒他。
一名佩刀的殿前奉礼官,将旌旗交到王溥的手上,王溥拖长了声调,喝道:从此以往,军下诸将,都监制之!
滋,殿内传来众人的吸气声,军下诸将,都监制之,这话可不是随便说出口的啊。
李谷瞥了眼跪在殿中的李中易,他心想,陛下还真的是重视这支破虏新军呢,给小小的五品都监授旌节罢了,居然搞得如此隆重,异数啊!
李中易面色肃然,躬身接过旌旗,交到了跟在身后的一名军汉手上。
这时,王溥又从赞礼官的手上,接过一支龙头节杖,交到了李中易的手上,从此以往,犯军法之将,都监可持节斩之。
李中易正欲说话,却听柴荣冷冷的说:李无咎,朕赐下八个字,汝且收好。
没等殿中群臣反应过来,柴荣竟然从高高的御座上站起身子,快步走下台阶,将一张沾满墨迹的白麻纸,递到了李中易的面前。
李中易双手接过那张白麻纸,展开来一看,不由一呆,竟是笔透字背,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望着这八个字,轻易不动感情的李中易,也不禁两眼湿润,哽噎道:臣奉诏!
朕,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北伐的路上。柴荣以玉钺拄地,忽然厉声怒吼出声,引得群臣激愤,纷纷振臂高呼,誓死北伐,誓死北伐
城府很深的李中易,竟也激动难抑,朗声吟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汴州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惨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王溥本想出言阻止李中易的逾越行径,可是,这个李某人吟的词,实在太过于振奋人心,异常之提气。
以至于,王溥已经张开的嘴巴,又缓缓的闭上了。
哈哈,好,好,好,好一个壮志饥惨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柴荣仰长啸一声,心绪久久无法平息。
范质却始终注意着柴荣的情绪,当他发觉柴荣手里的玉钺竟然随着李中易吟词的节奏,在半空之中肆意挥舞之时,不禁暗暗一叹。
这个李中易实在是太过聪明,居然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柴荣的情绪,彻底的调动了起来,真的是人才呐!(未完待续索,!
:兄弟们,距离402张月票,只差了十几张而已,大家一起加油,司空到时候一定吐血四更!
第158章 都监上任
李谷却一直盯着李重进的一举一动,柴荣想北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从李中易搞来粮食,造出几百万支箭开始,李重进在暗中的小动作就一直不断。
北伐?说起来很轻巧,行营都部署的兵权归谁统管呢,这个才是核心!
群臣队列中的赵匡胤,死死的盯在李中易的身上,先生啊,你太牛了,说的都是陛下的心里话啊!
李无咎,汝好自为之,喏,这个赐你了!柴荣激动了一会儿,突然把手里把玩了数年之久的玉钺,塞进了李中易的手上。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呀!王溥大惊失色,柴荣一直贴身把玩的玉钺,满朝的文武大臣,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简单的说,这玉钺代表的内涵,和明代如朕亲临的尚方宝剑,其实没啥区别,等于是给了李中易生杀予夺的至高军权。
陛下,李某未立一寸战功,岂能重赏至此?首相范质也看不过去了,赶紧发声阻拦。
陛下,万万不可呀。群臣们也跟着劝阻柴荣,心里边却对李中易的盛宠,羡慕得要死。
李中易背心猛的一凉,脑子里异常清醒,这支玉钺可千万不能要。
陛下,驱除鞑虏,还我河山,臣一定牢记于心。李中易捧起那柄玉钺,正色道,臣恳请陛下一事。
说吧。柴荣大手一挥,气势磅礴,一派雄主的气概。
李中易肃容道:臣请陛下,将此钺供于太庙,昭告我大周的列祖列宗,誓破胡虏之伟志。
开什么玩笑,柴荣随身的玉钺,极具象征意义,目标实在太大了!
李中易如果现在狂妄的收下了,不被群臣们的口水给淹死,那才是咄咄怪事!
柴荣眼珠儿一转,哈哈一笑,说:就依李无咎所言。他既然这么说了,此事就算是揭过去了。
李中易暗暗松了口气,他这个鸟都监,还没上任呢,就已经被柴荣推了出来,成了众臣攻击的箭靶。
等他协助符昭信练出一支精锐的强军来,天知道柴荣又会耍出何等花样?
凡事有得必有失!
李中易虽然一只手摸到了兵权,可是,也因此而变成了柴荣制约群臣的一张好牌。
好厉害的后周世宗啊!
散朝之后,李中易将御赐的旌和节,交到李小七和李小八的手上,又亲自去了枢密院,领来破虏军都监的符和印。
手续齐全之后,李中易这才带着随从们,骑马穿过马行街,出了开封城北的封丘门,直奔陈桥驿而去。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桥驿,就在开封城北十里之外陈桥镇上,距离非常之近。
难怪,赵匡胤当年演完了黄袍加身的戏码之后,眨个眼的工夫,就带着六万精锐禁军杀回了开封城内,夺取了江山。
李中易带人刚渡过黄河,就见一员武将快步从岸上跑了下来,单膝跪地,恭声道:末将破虏第一军第五指挥指挥使张敢当,拜见李都监。
罢了。李中易虚抬右手,温和的示意张敢当起身。
李中易心里明白,这张敢当一定看见了渡船上,飘扬着门旗和旌旗。至于龙头节杖,则没有那么显眼,张敢当应该是看不清楚的。
末将奉符帅之命,在此等候李都监多时了。张敢当见李中易还算是随和,就壮着胆子,讲明了来意。
李中易微微一笑,看样子,符昭信这个正牌的国舅爷,对于他这个假国舅真都监,倒也有几分忌惮。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分管军法和后勤辎重的李中易如果不配合,符昭信几乎是寸步难行。
张指挥使,且在前面引路,咱们回营。李中易也不想在路上过多的耽搁时间,直接吩咐张敢当在前面带路。
于是,李中易一行人打马扬鞭,在张敢当的陪同下,直奔破虏军大营。
破虏军成立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由于,李中易中途被柴荣调去造两百万支箭,这募集士卒,调动军官的工作,几乎全让符昭信一个人包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符昭信就可以一手遮天,随意任用私人。
按照后周的军制,练兵和带兵乃是都指挥使的责任,至于调动军官,下达作战命令,则是枢密院的职权范围。
通俗点说,军政大权由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共掌之,调动兵马的军令大权则属于枢密院,符昭信只有听命行事的份。
等李中易赶到破虏军大营门前的时候,老远就看见一大帮将领,等在了辕门外。
显然,符昭信事先得知了消息,带人来迎接。
无咎公,在下等你等得好苦哇。符昭信一见了李中易,就快步走过来,拱手行礼。
李中易笑着还礼,说:信诚公,在下久仰大名,今日终于见到了尊颜,果然是英武的上将军啊。
哪里,哪里符昭信和李中易打着哈哈,热情的寒暄着。
李中易发觉,今年刚满三十岁的符昭信,皮肤黝黑,膀阔腰圆,活象一座黑铁塔一般,果然是将门世家出身,打熬筋骨的时间,应该不短了。
闲聊的时候,符昭信也在暗中打量着李中易,他发现,这位李都监,简直年轻得不象话,令人嫉妒羡慕恨极。
等众将都围拢过来后,符昭信一一替李中易做了介绍,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一军都指挥使刘贺扬,其次是第二军都指挥使马光达,接下来才是几十位将校。
李中易一边颔首,一边注意观察各将对他的态度,如果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可想而知,那人必定对李中易颇有不满。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武将,都粗鄙少文,好勇斗狠,不太尊重文官,尤其是监军的文官。
李中易的记忆力还算不错,倒把露面的这些人,记了个七七八八。
众人簇拥着李中易,一起进入中军大帐后,现场只有两个座位,正中间的肯定是主帅符昭信的位置,略偏左的则应该是李中易的地盘。
大周以左为尊,李中易的座位靠左,显示了符昭信对于李中易代表朝廷监军的尊重。
众将听好了,李都监已经上任,今后你们谁要是胆敢触犯军法,就要小心项上的人头了。符昭信别开生面的开场白,让李中易意识到,刚才那种温情脉脉的场景,不过是个假相罢了。
看来,符昭信是在担心李中易侵夺了他的兵权,有意给众将们打个预防针,警告大家别站错了队伍。
李中易平静如水的坐在椅子上,临来上任之前,各种可能的情况,他都已经考虑了进去。
兵权,如果是这么好拿的,嘿嘿,那就谁都可以当皇帝了!
符昭信训过话后,请李中易发表意见,李中易略微欠了欠身子,说:朝廷自有法度在,本都监只有一句话,胆敢以身试军法者,绝不宽贷。
李中易亲手制订的河池乡军练兵方略,自然知道,其中的深浅。简而言之,杀头的罪过很少,挨板子的军法,多如牛毛。
别的且不说,后蜀国的军法里头,就有三十六斩,全是一碰就要杀头的重罪。
大周就更不得了,共有七十二斩,触犯了每一条都要掉脑袋。
李中易的乡军条令里边,除了临阵脱逃临阵不服从军令临阵大声喧哗,等少数砍脑袋的重罪之外,几乎全是打屁股的细则。
这么一来,符昭信想揽权的小心思,也就立时曝露无遗。
没等众将反应过来,李中易的简略发言已经结束,他施施然的坐回到了椅子上,捧着刚泡的热茶,小啜了一口,显得悠闲自在。
接下来,符昭信开始安排练兵的细节,李中易微闭双眼,静静的听了符昭信布置。
李中易大致在心里过了一遍,也就有了数,符昭信明着没说啥,实际上,将他定下的练兵大纲改得面目全非,从精气神多方面综合养士的精髓,几乎荡然无存。
比如说,李中易非常强调机动作战的能力,要求每天至少来一个五里的全副武装的越野,每十天来一次三十里重装越野。
到了符昭信的手上,则改为,每天一操,专心致志的练习他的家传阵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