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对,没有侥幸。所以你们认为布兰布尔似乎踩了狗屎运,或者认为他恰好碰到了机会,其实这是不对的。布兰布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原因——他比寻常人要努力许多!当然,我实在无非想象他能够导演电影,并且还能导演出票房大热的电影。
是吗?难道他当时没有丝毫表现?表现出那种艺术才华?
完全没有,丝毫没有。简森连连摇头,我从来没发现他对任何的艺术有兴趣,也没听说过他想往电影圈发展。这只能说,出现了某种意外吧?
在介绍着当年荆建的同时,简森同样对荆建大肆夸奖。如果荆建在演播室,可能都会不好意思的脸红。幸好专访的效果很好,随着收视率的节节攀升,那家地方电视台已经是心花怒放。不愧为媒体之友啊!
第661章太谨慎
佩吉嚼着口香糖,无聊的看了看表,离开盘的时间还剩下几分钟。今天的他是来采访一只新股上市的。其实这样的新闻经常有,纽约证交所每年上市退市的股票都有几十只,如果加上纳斯达克和美国证交所,数量将更加夸张,因此一般的新股上市根本就不会派遣专门的记者过来采访。
也就是这只股票是来自红色中国的首只股票,有那么一丁点的神秘猎奇向,因此今天的佩吉才会在这里出现。
佩吉!等等,正找你呢。
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佩吉抬头一看,就见自己电视台的好友,胖子鲁姆扛着摄像机,与几位记者向自己跑来。佩吉相当惊讶:鲁姆,你们怎么来啦?纽约证交所出了什么大新闻?
呵呵,就是你采访的那只股票,叫什么德尔塔动力的。鲁姆一边擦着汗,一边为佩吉解释道,你还不知道?abc的早间财经新闻都播放了,德尔塔动力的幕后老板就是那个布兰布尔。
哪个布兰布尔?佩吉一脸的疑惑。
就那个布兰布尔。在佩吉难以置信的眼神中,鲁姆笑说,所以头让我们都过来,他应该会在今天出现吧?
卧靠!佩吉爆了一句粗口,他不是忙着在好莱坞拍电影泡妞吗?怎么突然对这肮脏的股票感兴趣了呢?
拜托,你居然还是财经记者?鲁姆给了个服了你的眼神,佩吉,布兰布尔最早的新闻就是收购微软的股权吧?
哈哈,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是在活跃气氛吗?
好吧,抱歉打断。俩位,能不能等会儿叙旧?时间应该到了吧?
对对,快进去
此时交易大厅的平台上,周玲正激动的盯着滚动屏上的时间,等待着交易开始的那一刻。她其实是这次中国代表团中负责后勤和替补翻译,简单来说就是个打酱油的,没想到好事突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她将作为中方代表,共同敲响德尔塔动力的上市开场锣。
这次共同敲响开场锣的阵容庞大,除了周玲以外,还有简森的太太和女儿,荆建这次的女伴卡罗琳娜。清一色的女性,相当具有西方特色,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她们共握着小锤柄,在掌声喝彩声中敲响了锣声
荆建并没有到前排出风头,他躲着后面,正敷衍着某位代表团官员的搭话:
荆导,没想到居然能邀请您成为嘉宾。荣幸之至!今晚酒店举办晚宴,美国政府代表和大使馆的同志都会出席,您可一定
呵呵,呵呵呵
好不容易摆脱纠缠,荆建准备与卡罗琳娜离开平台。可就在这时,四周突然响起一阵惊呼:哇!453?46了,47,47!已经突破48
短短几秒,股价就迅速的飙升,荆建与简森远远的相视一笑。上市的首日表现如此良好,这当然值得高兴。可实际上,这次包括路演在内,将公开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6000多万美元。如果股价是2块多,将会得到那6000多万;就算股价能涨到了20块,也只能募集6000多万,并不会多一分一厘,因此那种兴奋程度也就是那样了。
然而其他人的反应就已经完全不同。首先就是负责承销的投行代表。他神色严肃,连忙拉住简森和几位中方代表解释:抱歉抱歉,我们没想到表现会那么的好,定价有些偏低,有些过于谨慎
那几位中方代表听的是云里雾里,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股票不是涨的越高越好吗?应该一同高兴啊?这个老外又为什么过来道歉呢?
简森倒是知道原因。如果当时定价在3块左右的话,德尔塔动力不仅募集到9000万美元,而且上市后的表现照样良好,给投资者照样很好的回报。相比较而言,比现在的情况就好许多了。
然而谁都未开天眼,投行的谨慎又没什么大错,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简森理解的笑笑:起码我现在的身价已经超过4000万了。
已经超过4760万。投行代表松了一口气,用自己擅长的心算开了句玩笑。对这笔业务,承销的那家投行同样很重视。如果发行成功,就将打出名声,未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肯定会将这家投行作为首选。如果不成功的话,那就几乎没什么机会了。
超过5块了,503505
看到不断往上跳动的数字,投行代表多少有点疑惑,问简森道:简森先生,首先恭喜您加入五千万俱乐部。我这里真不是推卸什么责任。您的德尔塔动力是传统制造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亮点,华尔街的评估体系也相当成熟,几大评级机构都评为了b级。而且路演的结果同样证明了这点,交易不怎么活跃,观望气氛浓厚,应该说,213美元是恰当的。怎么今天一上市,就有这么良好的表现呢?
高兴之余,其实简森同样有些纳闷:我们募集的资金主要将会用在车用柴油机的技术引进和生产上,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呀?不过能涨一倍之多,这总是值得高兴的事。今天总算能睡个好觉,我们晚上喝一杯。
哈哈,好吧,喝一杯。
此时荆建已经挽着卡罗琳娜向外走去:感觉怎么样?荆建礼貌的询问了一句。
宛如做梦般。卡罗琳娜表情丰富,有着东欧女人那种特有的热情大方,布兰布尔,我有个疑问,您哪个身份才是真的?
呵呵。你看到的都是真的。荆建笑出了声,看起来这位卡罗琳娜不仅仅是个花瓶。
那么欧联院线呢?我昨晚听到科威尔先生说的。卡罗琳娜笑语妍妍的问道。
我同样是那家公司的股东,与这家德尔塔一样。欧联院线是伦敦的上市公司,有着公开资料,荆建没必要去隐瞒。当然,也没必要对卡罗琳娜解释的很清楚。
第662章影响力
迷人的笑声中,卡罗琳娜媚眼流转:布兰布尔,那我应该对您道一声谢,谢谢您带我到好莱坞。
荆建看了卡罗琳娜一眼,心中在想,这位东欧几国最受欢迎的女明星,既然能混成那样,果然不仅仅只依靠自己的外貌:别客气,主要是因为你自身条件出色。其实我小时候能看到的外国电影只有你们东欧和苏联的,都很受我们中国观众的欢迎。
都是些政治宣传片吧?幸好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人民能充分享受到美好的自由空气。
荆建一愣,接着哑然失笑。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客套话,居然会引来这样的感慨。生活中讨论政治话题是很愚蠢的,尤其是和漂亮女人在一起的时候。而且现在东欧几国的人心气都很高,都以为引进了西方制度后,美金就会滚滚而来呢。
实际上,刚才只不过是卡罗琳娜的无心之语,她同样没有与荆建聊政治的兴趣:布兰布尔,您应该也是种子影业的股东吧?那以后是否有机会与您合作呢?
卡罗琳娜,你现在就是在与我合作。荆建微笑道,这部影片后,未来我执导的可能性并不大,将会逐渐退到幕后。不过公司的影片我基本都会监制,如果你这部《花样青春票房高的话,我想我们有继续合作的机会。毕竟公司很重视东欧这些新生市场。
能得到荆建这样的保证,卡罗琳娜已经相当满意:那就多谢了。
没什么。还有,美丽的姑娘,露出微笑,记者快要来了。
呃?
话音刚落,就见一群记者围了过来:布兰布尔先生,您怎么突然对传统制造业有投资兴趣呢?
您的新片怎么样?能说说吗?
您身边的这位小姐是谁?是您的新女友吗?
荆建微笑着为那些记者介绍道:这位是来自波兰的卡罗琳娜小姐,是我们种子影业新片《花样青春的女主角其实这次带上卡罗琳娜的目的就是如此,提高她的曝光率,为《花样青春做一次宣传
此时,中国代表团的那几人依然停留在平台上,紧盯着滚动的价格表。兴奋中带着一丝紧张:已经过亿了吧?一亿美元?
早已经过了,都超过一亿一千万了。
你们说,能不能达到一亿两千万?一亿两千万的人民币,被老外那么一弄,一年都不到,竟然就变成了一亿两千万美金?哈哈,他们那是点石成金?
我们手里的还是股票,真的能换钱吗?
那快问问。
代表团团长,海津市的金副市长找到了简森和投行代表,通过翻译,询问起了关心的问题:首先感谢诸位。你们知道,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就想问问,我们海津工业公司手里的那些股票真的价值一亿多美元吗?
投行代表微笑着解释道:从市场价值来说,确实是这样。不过你们海津工业公司布兰布尔先生的几家公司和基金会,还有简森等管理层的持股都有一年的限售期,也就在在一年之内,这些股票在交易所限制交易。我记得这些资料都曾经交给过你们,你们可以再去看一看。
那么说,一年内不准卖喽?金副市长有些失望。
不准公开交易。投行代表耐心的介绍道,可以与其他投资者协商线下交易,也可以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当然,可能没市场价那么多的钱,如果你们急需钱的话,我们投行可以为你们提供这样的服务。
没有没有,我们没想过要卖。金副市长连忙拒绝道。他笑着摇摇头,那么**千万美元总值的吧?
当然,现在的价格就是交易价,说明在现在这一时刻,投资者愿意以这样的价格购买德尔塔动力的股票。明白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都不怎么懂,投行代表显得很有耐心。
一边介绍的情况,几人一边向外走去,突然见到被记者们团团包围住的荆建和卡罗琳娜,有人就笑道:还是荆导受欢迎啊!都追到证交所来了哈?
中方的那几位代表都在笑着打趣,投行代表这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他连忙问简森:简森,你昨晚做的专访,是否曾经提到了布兰布尔?
简森不疑有他:当然提到过。不仅提到过,而且那期专访好像变成了对布兰布尔的采访。后半段一直在问关于他的问题,我都感觉自己被冷落了呢。哈哈哈!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投行代表恍然大悟,接着懊恼的拍了拍额头,早知道是这样,我就算了,算了。
面对着简森疑惑的眼神,投行代表摇头离开。他算是解了心头一大疑惑——为什么今天德尔塔动力会非正常的大涨?
对美国的那些投资者来说,原先的德尔塔动力无非是某家外国到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了解的并不多,仅仅是从数据报表上简单分析,因此直到路演的时候,投资的兴趣都不怎么大,像温吞水般的不冷不热。
然而昨晚的专访一出,那些投资者才惊讶的发现,其中的大股东居然是那位传奇的布兰布尔?于是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从观望转变为买一点试试?而德尔塔动力的公开流通股仅仅是三千万股,盘子又很小,这一下子就造成了供不应求,股价飞涨。
那位投行代表算是琢磨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心中在感叹:没想到布兰布尔已经有了那么大的影响力,光凭借着自己的名声,就能影响到股票的涨跌?可是这些话又不能向简森那些外行明说,难道坦白自己的投行完全没考虑到这个因素?做的很不专业吗?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还是沉默是金,就留给他们一头雾水吧!
第663章热点
暮春时风,神州街头迎来一缕清晨的阳光。在熙熙攘攘的上班人群中,不时响起卖报的叫卖声:大新闻,大新闻,首只中国股票在美国上市。中国人大振国威,赚外国人上亿美金,是美金咧!
许多人纷纷停下脚步,纷纷好奇的掏钱购买。在这个年代,只要与大振国威赚美金等搭边的新闻,就没什么不好卖的。
果然,这则新闻清一色刊登在主要报刊的头版。严肃类的基本都是:探索大型国企改革的新尝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职工能得到满意的安置
而娱乐向的基本就是图文并茂,并且妙笔生花,总结就是这样的内容:中国企业在美表现亮眼,美国人民惊呼不可战胜
宛如一阵飓风刮过,广大人民群众是喜大普奔。他们可不会管什么国企改革,有许多对股票股市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但这不妨碍高兴啊?能赚外国人的钱,上市首日就能上涨三倍左右,竟然还让外国人撕去风度大打出手的疯抢(某记者脑洞清奇的想象,描写的活灵活现,很受读者们的欢迎)?
与人民群众不同,其实这新闻给各级政府的震动更大。这几年国内外局势那叫一个乱哦!不仅是政治局势乱,更乱的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思想风潮。
比如说国内,各级政府都知道经济发展就是重中之重,要继续改革开放。可是刚过去的那场风波,又在思想界舆论界全面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下就尴尬了,那么该怎么样发展经济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该不该学习呢?于是许多地方都在观望,甚至有些保守的地区还有大幅度的倒退。
然而当时的国企病可不会等人,大面积的亏损,甚至不断的政策性贷款输血只是让形势恶化变得延迟。各级政府都知道需要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迫在眉睫的时刻,可是又该怎么样去改革呢?
恰好在此时,德尔塔动力横空出世,仿佛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立刻给了上至中央,下到各级政府以启发——股份制改革!
其实从德尔塔动力的上市来说,本身就有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一开始,美国的那些投资者仅仅是为了美国国内的那些政策性贷款,因此情愿花大价钱聘请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把公司的财务做的很符合国际规范,并不在乎财务管理上的浪费,为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津市的几次政治因素的扶持就不多说了。就是这次上市,其实也有着美国政府暗中默许的因素。毕竟还是在中美蜜月期的尾声阶段,还考虑着联手对付苏联这个红色巨人呢。要一直到苏联解体的发生,这段短暂的蜜月期才会戛然而止。否则的话,还有制裁法案呢,哪里容得了你来打擦边球呢?因此说,别看表面上似乎一切顺利,实际上,这样成功基本就是不可复制的。
当然,中国同样明白这样的成功很难复制,短时间内大批国企改制,改为股份制海外上市的难度极大,但这并不影响到变相操作啊?比如说:国企可以股份制改革,引入国外战略投资人,帮忙经营和资产管理。又比如说:即将在年底开业的两大国内证交所。国外上市不了,可以国内上市啊?
反正不管怎么样,德尔塔动力算是在中国一夜爆红,从好的方面看,其业务遽增,并且外出办事带来许多方便。从坏的角度看,各地的考察团络绎不绝,导致负责接待的那几位办公室姑娘都快要哭鼻子了。而原津重招待所改建的宾馆倒是天天爆满,居然成为德尔塔动力今年非主营业务的一个增长点?
几家欢喜几家愁,海津市这边正为德尔塔动力在欢欣鼓舞,机械电子部那边却已经是乱作一团,拖了那么久的时间,汽车厂项目已经完全陷入僵局。
中苏双方有个难以调和的矛盾。中方的要求,你苏联方面用现金也好,用技术设备也罢,反正折算成股份来投资啊?我们当然举双手欢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