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1984之狂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再次等候

    荆建露出微笑:科威尔先生,您应该知道我已经有平田银行的贷款额度吧?

    对。科威尔笑着像只狡猾的老狐狸,有钱的日本人。但他们是贷款,而我们是不需要抵押,愿意共同承担风险的投资?




第658章严重低估
    两亿美元怎么样?如果不够的话,完全可以商量。不不,我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勉强朋友做不喜欢的事。都可以,都可以,比如说你刚才那个电影版权的项目,虽然我不知道你将会怎么做,但我也愿意投资

    一旁的卡罗琳娜已经完全惊呆住了,甚至都没发觉科威尔夫人很有礼貌的停止了交谈。一方拼命给钱,一方竟然坚决不收,而且单位竟然是一百个百万(英语里没有亿这个单词,只有一百个百万)?以前形容大资本家都是百万富翁神马的,没想到眼前的这两位就根本没把百万那个小数字放在眼里?

    卡罗琳娜不懂,荆建和科威尔却都是心知肚明,别看给钱的时候似乎很豪爽,但只要你一答应,那么条件就噼里啪啦的来了。有了道口子,你严防死守的那道堤坝还能守得住吗?

    在这里,介绍一个做生意的常识。如果缺少资金,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银行借贷,什么都清清楚楚,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借贷来的钱负责。银行是不会对你的具体经营指手画脚的,只要你按期还贷就行了。变相的做法,还有发行企业债券什么的。

    而引入风险投资?表面上看来很美妙,但实际上真的是创业有风险。虽然万一投资失败,引入的风险投资并不需要你还,但风投往往会插手到你具体经营活动中去。就算真的成功,还有股份稀释被赶出管理层的风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苹果的乔布斯,毕竟这世上能有几个像乔布斯那样东山再起的啊?

    顺便说说最差,一般是问亲朋好友借钱。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但只要想想,天天面对着那些亲朋好友的关心,人人都来出主意,你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那种感觉可以想象。

    这里不说那些借高利贷做生意的,因为他们不是赌徒,就是疯子,我们普通人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

    但话说回来,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各有各的优劣,荆建倒不是一定要把科威尔拒之门外,无非是现在的时间点还不太合适。

    斟酌了一会儿,荆建就微笑道:科威尔先生,您的诚意确实让我感动。如果再说什么客套的话,那是对您的不尊重。这样吧,我在这里保证,如果真需要融资,您这里必定是我的第一选择。

    这算是让了一小步,给双方都有个回旋的余地,毕竟未来不可能不与华尔街打交道。而得到这样的结果,科威尔已经算是满意。还是那句老话——资本是追涨杀跌的!对荆建这个潜力股,华尔街还是想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开始了愉快友好的交谈:布兰布尔,我让人对你的那个德尔塔动力进行过评估,上市后的总市值应该稳定在28亿到32亿之间。投资价值在b至b+左右,不过在路演的时候我已经买了50万股,算是对你的支持。

    呵呵。德尔塔动力在路演时内部预售的价格是213元,科威尔算是拿出了100多万小小的试试手。而投资价值b,一般是建议观望。华尔街对中国大陆到纽约证交所上市的第一支股票的评价并不怎么高,科威尔,从报表和业绩预告看,这价格有些保守了吧?

    我承认报表很漂亮。可是业绩中人民币收入的比重太大,每股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也过高。抱歉,我没有冒犯你们中国的意思,但投资者对中国的远期发展持某种悲观态度。

    荆建点点头,认可科威尔的说法。也确实如此,由于社会主义阵营一片政治动荡,西方就有了中国崩溃论的开始,反正养活了相当多的中国问题砖家,战忽局的同志们辛苦了!

    对此,荆建微微一笑:科威尔,如果您相信我,我建议您最好长期持有,德尔塔动力肯定会给您超乎想象的回报。

    哦?能否告诉我为什么吗?

    您没有发现德尔塔动力最值钱的资产。荆建笑着解释道,德尔塔动力去年刚收购的津重,拥有海津市市中心的老厂房120英亩,而这片厂区早晚会搬迁到德尔塔动力拥有的开发区去,有着很高的地产价值。另外,德尔塔动力在开发区的十几家厂除了自己的470多英亩的厂区外,同样拥有710英亩的预留发展地皮。此外,原津重的招待所地址正改建为商用楼,原津重工厂码头的价值,因此我认为市值应该能超过十亿美元。

    原来如此。科威尔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好地段的地块确实值钱,但同样要考虑政治风险。安居乐业,那才会考虑炒房,动荡不安,房产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荆建点到为止。反正信不信还要科威尔自己去决定

    荆建这边认为德尔塔动力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可是同在纽约,一个中国代表团正陷入到一片狂喜之中。海津工业公司作为津重并入德尔塔动力后的中方股东,其拥有165的股权,他们同样已经获知了路演的结果,只等一上市,手中的股票就能价值4600多万美元。

    而在当时审计津重资产的时候,海津市政府审计的价格为12亿人民币。其实在当时,津重早已经成为了个大包袱,光积压的各类贷款就已经是资不抵债,而且还有嗷嗷待哺的上万名职工。因此在德尔塔动力合并津重的时候,同样把各类贷款和所有职工全都接收了过去。从某方面讲,中方实际上根本没付出什么。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没什么付出。

    万万没想到,合资后居然相当成功。厂里的订单立刻排满,并且还有了新的研发项目。尤其让海津市意外的是,德尔塔动力居然在操作美国上市?并且还操作成功了?这一来,中方是大喜过望,他们立刻把其列入到全市的最最最优先项目!



第659章重视和采访
    换到今天,中国的广大股民脸都不知道被股票绿了几次,反正已经被上上下下的享受弄得欲仙欲死。然而在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证交所没有股市,也许股票这个名词都是从矛盾先生的那本《子夜中了解到的,因此对这个新生事物是相当相当的仰望,相当相当的好奇。

    在当时津重合并入德尔塔动力的时候,政府内部并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主要是那些保守观念,归纳成一句,无非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反而在审计定价上倒没什么争议,都资不抵债了,居然还能审计出12亿人民币,怎么说也是妙笔生花了吧?

    当然,这年代的企业财产审计,土地是基本不计价值的,市口再好的土地都是如此。都是国家划拨,而且是工业用地,那就拿去用呗。

    其实德尔塔动力几次都是恰逢其会。当年中美蜜月期,成规模的外商投资少,重工业项目投资少,因此才会批给他们那么大一块开发区。后来逐渐成为了明星合资企业,并且鼓励其加大投资,于是放宽限制,让其突破了50的限制,掌握了绝对控股权。

    至于这一次,面临大批外资撤离的风潮,德尔塔动力的原美国股东们也都想撤资,为了挽留,海津市都已经焦头烂额,没想到峰回路转,德尔塔动力的简森总经理拉来了新的投资人,并且逆流而上加大投资?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当然要投桃报李喽!就算是千金买马骨,那也要尽量满足这位名叫简森的外国友人的合理要求啊?

    由此可见,主要是政治因素,海津市才会如此干脆的把津重合并到德尔塔动力。随后德尔塔动力做事也挺漂亮,承担了津重所有债务,转移相当的业务给原津重厂生产,并且全盘接受了那上万名职工,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收入福利。因此没多久,原先的那些非议声就变得忽略不计了。

    然而没有了非议声,并不代表全都会赞同。毕竟是国有老牌重工业企业,就这么交给外商控制,总有人脑中转不过弯。可就在这时,海津市政府突然得到消息,德尔塔动力在申请美国上市?这一下,许多人的小心肝就立刻受不了了。

    真不是夸张,当时许多人都吓坏了,股票是什么东东?上市是什么东东?外国人玩的那一套怎么看不懂啊?把津重交给外国人,会不会是一个错误啊?

    胆战心惊之余,海津市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就汇报中央,而中央同样相当重视,几位首长都做出批示,洋洋洒洒一大篇,核心内容就是静观其变,对上市这个新生事物,一定要多学习多探索,不要怕走弯路,要摸着石头过河

    于是海津市全面动员,立刻组成了以市领导担纲,各主要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德尔塔动力美国上市领导小组,而中央部委同样组成了观摩团,常驻在海津市考察学习。

    有趣的是,其实在上市这件事上,中国的那些干部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也根本不知道能忙些什么,只是一批批的到德尔塔动力考察。

    而简森这个中国通也早已经习惯中国特色的形形色色的考察团,他还以为这些考察团与以往没什么不同,就简单的扔给办公室接待,根本不知道中国政府对美国上市有了那么大的兴趣。

    其实新年以来,简森留在中国的时间并不多,他一直在美国忙着些上市前的琐事。

    就在荆建与科威尔商谈的时候,也在中国代表团在宾馆激动忐忑的时候,简森正愉快的做着某家地方电视台的财经专访。

    您好,简森,首先祝贺明天您的德尔塔动力上市。并且预祝股票表现良好。

    非常感谢!

    您能介绍一下德尔塔动力吗?

    当然没问题。德尔塔动力是

    简森,原来您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五年?许多观众对那个神秘的红色国家很有兴趣,您能说说您个人的印象吗?

    呵呵,这问题我更拿手,因为回到美国后,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在中国的时候

    常规的几个问题后,主持人开始挑起话题:简森,我曾经听说,当时那些股东卖掉这些工厂的价格才1000万美元,现在甚至一年都不到,德尔塔动力竟然就已经筹备上市,而且预计上市后的市值将超过2亿,您个人拥有的股票市值也将超过2000万?许多投资者都很关心,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呵呵,您说的数字都没错。但我们相当相当的干净。我再次重申,很干净!简森乐呵呵道,我在这里告诉广大投资者,由于这是第一支主营业务基本在中国范围的上市公司,并且还有中国政府拥有的国有股份,包括美国证监会,发行行承销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等都是相当谨慎,反复审核是否有违规的现象。你应该都知道,现在对中国的制裁还在进行中,虽然中国公司的融资上市并不在此次制裁的范围之内,不过我们德尔塔动力就怕受到什么影响,因此所有的工作都尽可能的做到完美。

    原来如此。主持人笑着点点头,接着又问道,简森,你刚才说到制裁,应该不能向中国公司贷款吧?那么你们德尔塔公司会不会受到影响?

    影响当然会有,但不算最关键。简森笑道,我们德尔塔动力财务很健康,尤其是这次上市能融资六千多万,足够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扩张。

    是吗?主持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刚才你似乎在逃避,那我就再问一遍,即将成为千万富翁,感觉怎么样?

    简森大笑:抱歉抱歉。我感觉你很有恶趣味,就是想看原先投资者的那些窘态。

    在笑声中,简森继续道:那些人都是我的家人或者朋友。事实上,他们确实相当的懊悔,但同样为我的成功而高兴。



第660章歪楼的专访
    真实的情况当然没简森说的那么轻描淡写。那些人已经不仅是懊悔,而是肠子都悔青了。闹的现在简森都不怎么敢回家,就是怕看那一张张哀怨无比的脸。

    而主持人继续话题:简森,你刚才说德尔塔动力相当真实,那么能否给个内幕消息,德尔塔动力有没有投资价值?

    当然有,而且德尔塔动力被严重低估。在这点上,简森与荆建的观点相同,抱歉,我不能说太多,否则影响公平交易。但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内容都在上市提交的公开报表中。

    好吧,好吧,那我们节目结束后再谈,一定要给我个悄悄话。主持人开了句玩笑,简森,现在有个可能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我突然发现,德尔塔动力的第一大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绝对控股人另有其人,而且许多观众都认识,对,就是那个热点不断的中国小子——布兰布尔。我相当好奇,知道布兰布尔在导演电影,也知道他对高科技行业有不小的投资,他怎么会在中国突然投资传统的制造业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这是你去年引进的投资者,能否告诉我们,难道你们以前认识?

    呵呵,这已经是两个问题了。简森笑的欢畅,先说布兰布尔投资德尔塔动力吧。你应该承认,他做了笔好生意。我和布兰布尔应该说是老朋友了,当年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的布兰布尔还是个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刚从中**队中退伍回来

    等等。主持人大吃一惊,他打断道,布兰布尔曾经当过兵?

    你不知道?简森同样有些惊讶,他是步枪协会会员,电影中玩枪又那么好?当时我们是在一座商场中相识,就互相看了那么一眼,完全都被对方吸引住了

    等等,等等。主持人忍不住笑出声,你这话很让人误会啊?

    简森顿时哈哈大笑:很佩服你的想象力。不过不是那种吸引力,我和布兰布尔的性取向都很正常。只是因为我是越战老兵,得过勋章,而布兰布尔同样参加过中国对越南的战争,他同意获得过勋章

    主持人的耳麦中传来了导播的话:见鬼,皮特,去他妈的原来的提纲,改变采访主题,就问布兰布尔的事。观众们爱听,老板需要狗屎般的收视率。千万别控制时间,问的越多越好,时间表我会给你安排的

    主持人的表情未变,可是他的心中也相当兴奋。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专访节目,居然能挖掘出大新闻。

    天哪,布兰布尔拿过勋章?

    对对,所以我俩有着类似的气质,你应该知道,见过硝烟的人有着那种很特殊的气质。

    难以置信,真的难以置信。我一直以为布兰布尔绯闻不断性格乖张,尤其有一张大嘴,而且还有美国的休斯那样的绰号,怎么看都是个有才华的花花公子,怎么变成英勇的战士呢?这反差太大了吧?

    应该不会吧?休斯先生不是照样很富有冒险精神吗?

    也许,也许吧。

    不过那时候的布兰布尔并没有什么钱,能看得出,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但家里没什么钱

    导播的判断没错,随着看这节目的观众呼朋唤友,电视机前的观众变得越来越多。对荆建年轻时的黑历史,许多人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对主题居然歪楼到荆建身上,简森并不怎么在意,他反而也显得兴致勃勃:是的,当时就是他的主意,让我下决心留在中国,开发这块处女地。为了表示感谢,当时我做了件很愚蠢的事,现在想想真的很愚蠢,我居然想给布兰布尔一千美元作为报酬。

    啊哈,一千美元?当时布兰布尔真的那么的穷?

    与我们美国的中产阶级相比,真的没什么钱。不过也不能称之为穷,起码那时候他已经显露出赚钱的天赋,能赚点钱,很少很少的钱。毕竟你知道,那时候中国的商业环境相当的落后。

    原来这样啊?那么简森,你可以选择不回答,听你的意思,布兰布尔当时在中国有些钱,那么他的私生活是不是和传说中的那样?身边美女如云?

    哈哈哈,这没什么可隐瞒的。他赚的那些钱很大一部分通过我到美国买书,而且都是专业书籍,就是他读的那个什么化学。要知道,专业书籍的价格相当昂贵,我看他那么花,就感觉到某种赞叹,几乎是倾家荡产在学习。

    天哪,买书?

    当然,每个月都花好几千美元。事实上,回到美国后,通过你们媒体了解到那个布兰布尔,同样让我大吃一惊,这与我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完全是判若两人。

    真是这样,听你的这些话,我同样以为那是两个人呢。

    所以我有个发现,许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布兰布尔,被他表面上的表现给欺骗了。布兰布尔其实很刻苦,无非他不愿意在人前表现出刻苦罢了。

    是吗?成功没有侥幸。
1...239240241242243...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