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就我去了不到一炷香的时候,就看老林这小子卖了两三个雕像,至少赚了小一两银子,那生意,真是好做极了,咱老谷是眼红的不行。

    听到胖子的话,旁边一位中年客人也笑着附和道:你说的那个老林我认识,这小子确实精明,不只是,打火的时候,这家伙就雕了一批岳飞岳云牛皋的神像来卖,发了好一笔大财。

    这家伙脑子好用,用这笔钱扩大店面,招了几个好的雕工,如今凭借这股东风,赚的钱少说也有几百两了。

    要我说,这厮哪里还用拜财神爷,把咱们五驸马的雕像供上就行。

    中年人的一席话,惹得众人哄然大笑,发笑之余,心里不免也对老林有些羡慕。

    一个衣着普通的青年就唏嘘道:这真是火得不行,我家旁边有捏面人的老头,就是因为琢磨了个哪吒面人,买卖好是红火,一天下来,比我这做工赚的还多。

    还有那说书的,自打那驸马老爷创出评书这门艺,不少就仗着嘴皮利索,背下小说情节,然后四下里去说书,虽没有那鼎香楼的小黑胖子,彭三说的有味道,但糊弄糊弄新人还是没问题的。

    前几日,我就在东城看到一个茶摊,请了个说书先生,多了一段哪吒闹海,虽然水平一边,但叫好声连成一片,茶摊生意也跟着红火。

    要我说老赵,你也请个说书先生过来,咱也能跟着过过瘾,多付几个茶钱吧,要是去鼎香楼听书,没个一两钱银子可下不来。

    谷胖子咂摸咂摸嘴,又向人家老板出了个主意。

    还别说,谷胖子这个主意还真吸引了茶铺老板赵宽,他眼前一亮。

    听这法子不错,我回头合计合计,要是合适,我也想法请个来,到时候要是赚了钱。给你封个利事红包。

    见二人讨论的热乎,刚才引得众人大笑的中年人忍不住打击道。

    那说书先生不是好请的,有名的总共就那几个,除了鼎香楼那几个黑胖子彭三侯四常五那几个角儿。

    其他几个有本事的,基本上都被各大酒楼圈着了,像你这种小茶铺,他们怎么看不上眼。

    你要请个本事不济的,也就是拢拢人气,让那些不识字的脚夫苦力听个新鲜。

    像我们这种看过书的,说书先生本事不好,还不如我们自己去看书,若指望着我们凭此掏茶钱,那还得看人家本事。

    小黑胖子彭三候四常五,算是郭同几人的艺名,也是观众对他们的爱称。

    眼下他们份量还轻,所以才如此称呼,等他们日后功成名就了,这几个艺名后面就该加个爷字了。

    像梅方,大家都叫他梅班主,梅老板亦或者是梅爷

    本来还兴致勃勃赵宽,愣是被中年人这句话给狠狠惊醒,霎时间热情消了大半,原本和谐热烈的气氛也一下子冷了下来。

    中年人让自己冷了场,也有些苦笑,连忙岔开话题,试图把氛围圆回来。

    不说这个,我跟你们说个热闹的,你们知不知道啊咱们北城的那个青云观,这几日香火鼎盛之极。

    本来有些郁郁的谷胖子,顿时眼睛一亮,

    我知道,里写过,这青云观乃是三清元始天尊手下阐教十二金仙之一清虚真道德真君传下来的道统。

    已经逝去的老神仙平武真人,就是青峰山紫阳洞的第一百三十八代传人。

    中年人微微一笑:我给你们说个秘密,咱们那驸马爷,就是平武真人的师弟,相传这封神诸事,都是平武真人飞升仙界后,托梦给驸马爷讲的。

    赵宽此时也忘了刚才的不快,惊奇道:那这么说,那青云观可是个神仙福地啊,不行,过两日我得也去拜拜,祈求上神保佑。

    谷胖子也嚷道:同去,同去,那清虚真君可是位得道真仙,炳灵公黄天化,甲子太岁杨岁可都是他徒弟,青云观是他留下的道统,定然不凡。

    接下来,整个茶铺又投入到青云观的热烈讨论下,还猜测马晋身为青云道长,会不会什么神通,直到一个老头的话,才止住这个话题。

    你们知不知道,把正版书的最后一页写的那个,七月初一发刊的是什么东西。

    老头此话一出,众人皆静,直到最后谷胖子开口打破了沉默。

    管他是什么东西,初一买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不仅仅是赵家茶铺的这些人,很多人都看到了最后一页,关于的广告。

    只是马晋为了吸引读者,故意在此卖关子,欲擒故纵的吊人胃口,搞饥饿营销,所以弄的大家都不知所云,越发对产生好奇。

    现在有不少人,都对做出猜测,大部分人认为其很可能是马晋的新小说,也有小部分人认为这是马晋提携其他作者,毕竟从时间上来讲,马晋新书来不及创作并在七月初一发售。

    除了这两个观点,还有其他的不同猜测,总之大家众说纷纭,讨论的声音也慢慢大了。

    马晋宣传的第一步,初见成效!

    其实马晋是不喜欢搞饥饿营销的,在后世时他就被这些故弄玄虚的套路,经常恶心的不行。

    但他在想到宣传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模式。

    没办法,不同于以往发书,直接爆炸式宣传轰炸就行,上的卖点太多,要是一股脑全部灌输下去,未免太不划算,所能造成的宣传效果也大打折扣。

    反倒是马晋如今想出的这种类似饥饿营销这种模式,一点点的将的卖点放出,能最大程度的吸引读者群。

    所以饶是马晋心里不愿意,但还是选择了这个能将效果最大化的宣传方案。

    这也许就是口嫌体正直吧

    六月二十一

    就在还有很多人讨论到底是什么东西时,新华放出了一份传单,立刻传遍京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传单的开头正是一词杨慎的,当然,现在是马抄抄的了。

    是一首咏史词,在后世文学界一直评价很高,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感历史兴衰,人生沉浮,犹如千年一梦,滚滚长江,都不过是后人的谈笑间罢了。

    马晋此词一出,顿时在京城甚至士林中,都引起一番波澜,不少文人又是对其高看一眼。

    要知道,马晋赖以成名的可是小说,要说讲故事编小说,全天下没一个能比上他,但要论起诗词,马进在这几本书表现出来的诗词水准,可是让不少人在心中暗自嗤笑。

    不是说马晋写得差,毕竟他也有些底子,又善于藏拙,所以拿出来的诗都是水准还行的,一般水准之上,偶尔有几个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但是,马晋毕竟不是无名小辈,这种诗词水准放在普通文人身上无所谓,但像马晋这种名震大乾的才子,就有不足了。

    在大乾,诗词一向是文人中的主流,马晋不擅诗词,虽总体影响不是很大,但多少会被一些庸者非议。

    此番这首一出,马晋算是摘掉了不善诗词的这顶帽子,以后谁要敢再提马晋不善诗词。

    那有本事你也作一首这种水准的诗词,否则就老实闭嘴。

    扭转马晋不善诗词的名声只是小事,马晋真正的目的还是宣传。

    杨慎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公认明朝博览第一,名声虽然不小,但知道他的多是历史爱好者,普通人对他的印象,远不如那位唐寅唐解元。

    但提起他的这首代表作,那在后世华夏几乎妇孺皆知。

    可是在许多人眼中,对这首词的第一印象,不是他这个作者杨慎,而是华夏四大名著之一的。

    在原著开篇题词中,就引用了杨慎的这首词,央视的三国电视剧中,也是以这首词改编的主题曲。

    当然,这首词不是罗贯中引用的,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杨慎写这首词,他早已故去一百多年了。

    此词乃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上的,其父子当年仿照金圣叹批,假托得古本,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

    将其变为一百二十回本,取代之前的二百四十则,后流传于后世,如今看到的三国原著,几乎都是毛氏父子改编版。

    马晋看到的原著也不例外,所以在他定下我要连载的小说为之后,也将这首词作为开篇题词和宣传要点。

    马晋让人放出的第一份杂志传单,主要的是宣传即将在上连载的长篇小说。

    所以除去这首,传单剩下的内容都是三国里的人物和其所代表的经典台词语录。

    例如曹操,便是那句著名的霸气宣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关羽: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张飞: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甘宁:曹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

    郭嘉: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赵云:子龙一身是胆也!

    刘禅:此间乐,不思蜀!

    张辽: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一张传单上,列满了近四十位三国人物,和代表其的经典名言,无一句精辟入理,不人观后心向往之,再加上传单最后的那句通告。

    七月初一,晋马新书,正式在连载。

    虽然很多人不明白连载是什么意思,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引发的风潮,一时间竟隐隐与分庭抗礼。

    而就在众人期待上的小说三国时,六月二十二日,新华又发了一张传单。

    新传单同样和有关,只是宣传的重点由,改为美食杂谈这一板块。

    只见传单其上文章,作者署名为马晋,并后面带着老饕二字,这是马晋打算日后用来写美食杂谈的新笔名,这次用本尊露个脸,之后的文章都以老饕署名。

    没办法,身为朝廷官员,马晋多有不便,以笔名示人掩人耳目,虽然完全就是脱裤子放屁,但有时候,穿着裤子总比光着腚好看些。

    这次的传单,开头是一段短文。

    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曰:一世长者知其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又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

    晋少幼爱食,曾创鼎香楼之数百菜式,色香味形均是精美,广受食客好评,今在立美食杂谈一刊,每刊评点京中特色酒楼餐馆,推荐优良菜式,论诉食单菜谱。

    诠说食论,阐释食道,愿与诸道同好共勉。

    除了这百余字的介绍外,马晋又把鼎香楼的菜单给挂上去了,恬不知耻的号称马家菜,也算给自己美食评论家的资格正名,亦也是给鼎香楼打个广告。

    好在马晋还不是太不要脸,没有把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在菜单最后,写了一句携徒包宝,共同研制。

    连续两份传单,把京城的百姓搞懵了的同时,也越发对好奇起来,琢磨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是有小说又是有菜谱的。

    于是,不少人对七月初一这天,开始甚为期待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
    不论百姓怎么想,的宣传还在继续。

    一日后,六月二十六,新华又发了一章传单,同二十四日的美食杂谈不同,传单上的宣传重点,又变了。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同之前一样,开篇把韩愈那篇给放上了,没什么特殊的意思,显示医道逼格,顺便引起下文。

    之后,就是详细宣传的板块医论。

    传单上说,这个板块日后每刊会登上一篇和医药有关的文章,或医学常识或药膳养生,或阐述药性或分辨药材或警告药食忌讳或教授一些方便实用的小偏方

    种类不一,林林总总,大致的方向是普及医学,用以便民。

    所登文的作者,几乎都是京中或大乾各地的名医圣手,另聘医仙诸葛逸为该板块的名誉主编,并不定时亲自发文。

    七月初一,就由诸葛神医,在简论骨伤,即教授大家如何保养自己的骨骼经脉。

    在传单最后,还附赠了一个四君子汤的秘方汤歌,此汤补益之剂,算个小福利。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同时这也会成为医论板块的一个小特色,即每篇文章后都会附一个类似的小方子,当然,马晋也不是那种做事丝毫不求回报的性子,他打算在方子的最后,悄悄添上一句。

    其上药材,在京城同仁堂各大药铺均有销售

    的医论板块,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并未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只是对呈现出的越来越多的花样,报以更大的期待。

    但在很多和医有关的人们眼中,医论的出世,仿佛骇世惊雷一般,拨开云雾见天日。

    要知道,在大乾当医者郎中,并不是什么好职业,虽然赚的不少,但社会地位远不如后世那么高。

    医者虽不算贱役,但要和富商官员相比,哪怕是普通的读书人都比他们舒服的多。
1...185186187188189...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