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就是他们其中混的最好的太医,看着风光,其实就是皇家的仆人,或者好听点叫私人医生,差事干的好自然没事,稍微出点差错就砍头抄家的罪名。
医者,苦啊!
诸葛老头为什么想写出一本医家著作,除了能流传医史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此增加自己名望,整合医道力量,护全自己的同时,看看是否能够提高一些医者的地位。
别看诸葛老头如今名满天下,医术无双,但压服众医不等于折服。
说到底,老头医术高,受大家尊敬这是正常的,但老头医术再高,于整个大乾医道无关,因为其并未对医道有过什么贡献,尊敬可以,但臣服从此其号令却做不到。
孙思邈被人称为药王,是因为编著了,是因为他华夏医药学贡献了二十一个第一。
例如:确立完整医德倡导建立妇科儿科,记载五百多种药材,为药物学发展有突出贡献等等。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其编著了,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是华夏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也是医学史上最影响力最大的医著之一。
华佗被称为神医,是因为其开创五禽戏,发明麻沸散,是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且其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
如果不是他编著的被烧,其医道地位,会比现在还要高
凡此种种,能真正号称的医道宗师的,无一不是为医界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诸葛老头医术天下无双,但对医道没有什么特殊贡献,只能算一个名医,而不是宗师。
话题又转到医论上来,如今杂志在京城的热度,不说人尽皆知,起码一半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
而就是这么一个火爆的,突然在其开辟一个专门讲医的板块,这对京城众医者来说,无疑是针强心剂。
谁都不傻,经过这三波宣传,很多人都隐隐约约的琢磨出的一些模式。
其他还不确定,但有一点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这是个长期买卖,具体情况虽然还摸不准,但以现在这个势头,大爆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这种想法,几乎所有人都深以为然。
而如今,推出医论,号召请各路名医刊文,这让很多聪明人眼前一亮,这不是上赶着可以刷名声吗。
的收益模式没有瞒着外界,也瞒不住,很多人一眼就看出,其也是和小说一样走销量的路子,只是其中的内容和经营方式不同罢了。
于是,很多人医者就开始琢磨了,以目前的情况,其发售的销量起码几万册,十万起也不是不可能,甚至还会更多。
如果自己的文章被如这么多人看到了,口口相传之下,自己名气必然大增,而与名气同来的是什么,是利,是禄
所以,当晚五公主府,连同太医院和民间,共同来了十几位名医圣手,一同腆着脸给公主和驸马爷请安,顺便帮着问问脉,关心关心两位贵人的身体情况。
此后,公主府也一直没少着名医的伺候,医仙诸葛逸打底,太医院正副两位院正为辅,其余各路名医随传随到,待遇乾清宫也差不到哪去
而正当众医讨好马晋的时候,六月二十八,的第四份传单又发布了,而经历过前三次的京城百姓已不再惊奇了,只是迫不急待拿过传单,看向里边的内容。
这次的传单内容倒是很简单,不比之前,一共就两句话,却引得许多戏迷的无限遐思。
独家探秘京城第一名伶梅方的成名之路,繁花似锦下,又未尝不隐藏着种种心酸历程。
之我是戏痴梅方,笔者将与梅老板一对一交流,尽述其之过往。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
第三百八十四章 朗朗苍穹,天佑大乾
炸了!炸了!
和之前推出医论时,民间反响一般不同。
这次宣传新板块名人访录,并请来京城人气颇旺的梅方,一下子就引爆了百姓的八卦热情。
梅方是何许人也,京城第一名伶,官号梅老板,戏迷拥趸无数,以成名,又演了柴月改编的戏目,风靡京城。
如今在由祥云楼庆和班合并成的云庆班,凡是梅方的戏,那是一票难求,请梅方唱堂会的人更是海了去了,行程都排到了一年后。
这还是梅方千方百计择出来的人家,个个都是得罪不起的富豪权贵,等闲身份差一点的,连邀帖都递不进去。
可以说现在的梅方,在京城受追捧的程度,比之后世的那些天王巨星,也丝毫不逞多让。
也就是看马晋这个老朋友的面子,梅方特地腾出时间,专门来应对此次采访,和负责此板块也是执笔的柴月对词,与马晋琢磨采访要点,忙活了近一天。
否则哪怕马晋拿当朝驸马爷的名头压着对方过来,梅方也未必会这么配合。
别以为梅方只是个戏子,就觉得他身份卑贱,喜欢支持他的戏迷中,可是不乏一些大佬权贵或者其家人,为了梅方和马晋硬顶犯不上,但出手护下他问题不大。
尤其有这个能力,且会这么做的人不止一个,一群人出手保梅方,马晋也未必吃得消。
当然,这里只是阐述一下,梅方不是受人拿捏的软柿子,以及请梅方的难度,也侧面说明了这次采访梅方,给京城百姓们带来的惊喜。
无数戏迷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在七月初一购置一份,一睹梅老板的风采。
但的惊喜远远没有结束!六月二十九,六月三十两日,新华连发四份传单,遍布京城。
六月二十九日清晨,新华发布第五份传单。
特开短篇板块——故事会,每刊都会在其上发表三至五篇短文,其上刊载的作者,由晋马领衔,新华旗下笙悦勉子官步杜山天波等作者也位列其中。
同时在传单的最后,也说明了故事会同样也向外界收稿,题材不限,择优录取,稿酬丰厚,详细内容北城新华社处询问。
新华众作者的名声可不是盖的,他们加起来的影响,几乎覆盖了京城所有的书迷,这是光靠马晋一人,可做不到的成就。
而故事会的出现,也意味着又多了一部分潜在客户。
同日下午,新华发布了第六份传单。
开辟板块八卦趣闻,主要刊登一些近半月京城百姓发生了一些奇闻趣事,市井闲谈。
马晋还在传单上面大体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八卦,具体内容,和他之前忽悠景康帝的那些话并无两样。
所产生的效果也差不多,很多人都如同景康帝一般,对这个意为市井奇闻的雅称很喜欢,欣然接受。
同时,这份传单的最后,也同之前的故事会一般,全面对外界收八卦,凡是被收录刊登的,是情况给予一定报酬。
可以预见的是,京城很快会出现一批专门搜集八卦,来新华这里换钱的人,估计要是赚的多的话,很可能会催生一个崭新的职业——狗仔,或者叫八卦探子?
六月三十日早,新华发布第六份传单。
板块陋室,主要刊登一些士林名士的文章学论,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供文人刷名声用的。
以陋室为名,也是取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意。
不要以为这个陋室板块只管给别人刷名声,其主要作用,是还能为马晋结交人脉。
毕竟要是想要在上刷名声,就怎么也得给马晋打声招呼,而如今有资格给马晋打招呼的,无一不是大乾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官的,起码三品以上,哪怕是白身也都是各方的大儒学士,门生故吏遍天下,
这些人脉马晋要是都交好了,单靠人缘,马晋也许都能混个士林魁首的名头当当。
而且除了结交人脉,这个陋室对杂志的帮助也不小。
要知道这些名士可不是无名之辈,不论是民间,还是士林和官场,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佬。
这些人如果在在上发表文章,以他们的名望,绝对能给予一些反哺,无形中会一定程度的拉高的逼格。
于是,在上发文的大佬越多,其产生的影响在士林乃至整个大乾也越大,地位也越发稳固,良性循环之下,最终把推向巅峰。
大佬们借助刷名声,而也凭借大佬们吸引读者,一个需要宣传渠道,一个需要有人站台扩大影响,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共赢。
而陋室的第一刊请的大佬,就是之前商定的,士林有数的大佬朝廷从一品大员都察院一把手被群臣和百姓称为铁面御史的左督御史蔡阳。
消息一出,京城百姓都吓懵了,之前把梅方弄来,就已经够让人惊喜了,现在把蔡大佬也给弄到了,尽管只是写一篇文章,但也足够让百姓们惊诧不已了。
说实在的,梅方人气再高,也不过是个戏子,且抛头露脸不在少数。
可蔡阳不一样,这位大佬可是朝廷一品大员,于众人可以算的上是高高在上,想都不敢想的大人物,彼此之间云泥之别。
而今却能在上,观其文章,众人想想都是激动。
如果大乾百姓们知道接地气这个词,一定给蔡阳冠上。
而就在京城百姓还沉浸在蔡阳的名头中时,新华发布了第七份,也是最后一份传单。
传单上没有宣传的什么板块,而是发表了一份声明,内容大致三点。
其一,又略微的介绍了一下杂志的各大板块,其中不乏有之前传单没有提到的。
例如:
科普历史名人轶事的历史那些事!
宣传大乾正能量的好人好事!
联合顺天府发布寻人启事!
联合刑部发布罪犯通缉令!
刊登江湖各种消息的江湖月报!
简述蹴鞠马球射御等体育项目的新闻赛事十五天!
等等,等等
这些板块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不定时更新,总之,这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样的板块,令人不由对心向往之。
其二,传单公布了的具体发刊时间和价格。
即每半月发行一刊,一年二十四刊,而在其中,还很可能会不定期的在节日或重大事件中加刊。
七月初一发行第一刊,七月十六,发行第二刊。
价格方面,普通刊为二钱银子一册,若是加刊,则是根据内容多少,酌情增减。
至于发售的地点嘛,在这七份传单上每一份的背面都列满了和新华合作发售的书肆地址,除京城外,天津和周围几省的书肆也在其中。
光看那密密麻麻一大串发售地点,也能看出马晋这的网撒的有多大。
其三,也是整份传单最让人震撼的一段,此文一出,满城静寂。
晋早闻孟圣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深以为然。
晋虽不才,忝有家资,然赤心未泯,又常受圣上循循教诲,颇有感悟,今夏河南干旱,灾民四起,晋有意尽绵薄之力。
故晋在此宣布,第一刊的所有利润,马晋一文不留,全部交于朝廷,用于河南赈灾,若违此言,天下共谴之。
同时,也望诸君能助晋一臂之力,朗朗苍穹,天佑大乾!
慈善营销,马晋在大乾开辟了头一遭!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买不是大乾人
慈善一词,是指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其有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即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
后来又演变出一种慈善家的称号,这是后世对一些热心公益,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并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尊称。
这些慈善家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个人资源与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分享,其中包括金钱财物时间爱心及器官捐赠等,受到大众和社会的尊重。
与这些专业的慈善家一样,有很多商人和公众人物,为了提高自己的正面影响,也会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塑心形象。
而马晋此番号称捐出第一刊的所有利润,除了慈善营销,用以宣传,也有效仿后世,提高自己的正面形象,扩大名望的意思。
慈善!
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是从后世根据外文翻译过来的,古代那些热于施粥,救济穷苦的富商官员,也不叫慈善家,而是被老百姓称为某某大善人。
男的称善人,碰上女的就尊人家为女菩萨,不是猪八戒嘴里的那个女菩萨,而是意为夸奖人家菩萨心肠,心地善良的意思。
频施善举,名望很高的善人,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会对他厚待尊敬,若是其善举浩大,朝廷会给出一定封赏。
而受其恩的老百姓,明事理重恩德的会给其立上长生牌位,让其受香火供养,有些大善人因为广济乡邻,在当地的威望极高,说话甚至比父母官还管用。
且民间还盛传,那些大善人生前因为功德甚大,死后还会被天庭征召为神,护佑一方,这个说法马晋在时还借鉴过。
施粥赈灾,是古代大户人家常有的事,舍微薄钱财,既能维持家族名声,也能满足自我道德满足,顺便交好乡里,巩固自家在当地的地位,一举多得,何不乐哉。
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多迷信,对施善举能积攒阴德这个说法很信服,所以花钱买安心。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真心实意的好人,舍去大半家财广施义举,救济百姓,是地地道道的慈悲心肠。
但这种人中,绝不包括马晋。
马晋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人,但也绝不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坏蛋,他就是普通的人。
即便善良,也会量力而行!
善事,自马晋发家之后常做,甚至做的很多,自打他从兖州回京以后,也许是在兖州杀孽过多,马晋为求心安,也为了搏个善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