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二哥,既然如此你也算尽到义务了!二哥府邸被烧,朕会再赐你一处别院,现在二哥安心回家休养,等到朕处理完这些死硬分子后,二哥就开始在南直隶推行新政!
马明远看事情也就这样了,没办法只有告退回家修养。
接下来就进入法律流程,这种大案一定要三法司会审的。按照朱宏三的意思那些家伙还用什么审理,直接弄一个罪名砍头完事,然后栽赃给南直隶的士绅,将那帮家伙一锅烩了。
可是大明偏偏是个法治社会,当然和后世的法制社会没法比,但是在大明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大明的法律机关分为三个部分,都察院邢部大理寺。都察院有些和后世的纪检监察部门差不多,负责所有案件的公平审理。邢部这个不用多说,当然负责案件早期的取证。大理寺就是全国最高法院,负责案件的审理。这种制度和后世的三权分立制度很像,三个部门互不统属,都察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大理寺也是九卿之一,和邢部平级,这种制度自然最大限度的减少冤案的发生。后世英美那种内阁制度也部分吸取了中国内阁的制度。
朱宏三原本以为案件很好审理,审问,然后宣判就完事了。哪知道事情一出第二天朱宏三就被内阁的折子淹没了,为那三十七个举子说情的占了大多数。还有一部分大骂马明远的,骂马明远祸国殃民,根本就是王安石第二。(王安石在历史上名声可不怎么滴,后世将他拔高到一定高度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徒。原因么很简单,抬高王安石的身份才能现出来他们师徒变法的不容易。不过王安石在历史上已经有过定案,在南宋时文人罗大经就说过,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意思就是说国家变成这个吊样子是王安石的罪过,现在这个吊样子不能统一是秦桧的罪过!看看,王安石在南宋和秦桧是一样的名声!)
看到这么多折子弄得朱宏三头都大了,以前在广东时他神武政权还是个草台班子,除了内阁几个主要官员其他官职都空着。现在到了南京可不一样,什么都察院科道御史翰林院国子监,都是齐员满编的。当然这么多官员南直隶和浙江的文人贡献了大部分,所以这次才有这么多的反对意见。
朱宏三气的也没办法,他真想像朱元璋那样弄个什么大案,将这些闹事的臭老九统统杀掉。可是理智告诉他,自己不能那么办,现在这种环境真要都杀了自己立刻变成孤家寡人。朱宏三最后没办法对这些奏折只有置之不理,不管你们不就行了。
皇帝不管事内阁可就倒了霉,马明远被弹劾再加上这件事牵连到他,所以借机请假回家休养去了。剩下佟养甲和其他几个阁老可忙坏了,每天只能接待上访的官员群众,其他所有事情都停了下来。
这天佟养甲刚送走一波上访的正在屋中喝茶,刚才为了打发那些官员说的佟养甲嘴干舌燥。正在这时门外有书办进来禀告说礼部尚书高文炳求见。
高文炳?他来干什么?现在上访的只是低级官员,各省巡抚布政使和中央各部的尚书侍郎并没有发声,难道今天他们要表态了?
这可是大事,佟养甲不敢怠慢赶紧让人将高文炳请进来。
高文炳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浙东人,算是钱谦益的学生。高文炳进屋后说道:次辅大人,下官今天有些事想和次辅商量一下!
高尚书,有何事?
次辅大人,上午倭国派遣军的船队靠岸了,这次又运回来白银三百余万两,稻米二百一十万石!
佟养甲听高文炳这么说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只要不是上访就好,不过佟养甲心中有些不悦,现在内阁忙成一锅粥,哪有什么心情管倭国运回来什么?再加上你高文炳是礼部尚书,管兵部的事情干什么?
高大人,这不是兵部的事情吗?为何报到你们礼部了?
高文炳看到佟养甲有些不悦,赶紧说道:大人,是这样的!本来这不应该我们礼部管,可是随船运回来一个人,是倭国的天皇!下官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这才来请教大人!
佟养甲听高文炳这么说大吃一惊,怎么把倭国天皇抓回来了?这还得了!
要知道这次出兵倭国打的名义是去借钱的,虽然手段有些恶劣,但是毕竟名义上好听些。现在出现这事可完了,哪有去借钱把人家皇帝都借回来的道理。
佟养甲气的心中大骂:赵国良啊你真是个废物,天皇抓到悄悄弄死不就完了,为什么要将这个烫手山芋弄回来?现在可好,本来朝中为了新政之事就乱成一锅粥,现在直接成浆糊了。
高大人,你们礼部可有赵国良的奏折?
没有,这正是下官来找大人的原因,兵部那边应该有赵国良的折子!
佟养甲点点头,他主管兵部,赶紧让人去兵部看看有没有赵国良的奏折。
不大一会儿,有书办将兵部的奏折呈上,佟养甲打开一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赵国良在球磨川打赢九州岛联军后,就地修整了半个月,等到第二批补给运到后直接上船离开九州岛,奔着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的本州岛而去。
而赵国良想的很简单,一个国家最富的当然是皇宫,这次不如直接去倭国的皇宫抢一把,不比在九州这抢穷老百姓强?所以不读书的赵国良,再加上同样不读书的杨世隆,还有更没读过书的李廷龙,三人决定去倭国的京都去转一圈。
就这样船队离开九州,沿着海岸线北上,第一站就来到四国岛。
如果说九州岛穷的是兔子不拉屎,那四国根本就是穷的没有兔子。整个四国岛上只有六个大名,最有钱也就是在高知地区的土佐藩,现在的大名是山内忠丰,石高也只有区区的二十万石。
赵国良将高知城攻破后才得到了不到三十万两白银,稻米更是只有二十万石,实在让赵国良泄气,不过这也更加强了赵国良去京都抢一把的决心。
离开土佐藩后船队再次沿着海岸线北上,终于到达了倭国的一座大成,大阪。
大阪是现在倭国三座大城之一,其他两座一个是天皇居住的京都,一个就是德川幕府的所在地江户,也就是后世的东京。
大阪城是1583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的,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继承人丰臣秀赖又从伏见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1614年德川家和丰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军包围大坂城,史称大坂冬之阵。战役中双方讲和,德川家提出条件要求拆毁二之丸和三之丸,也就是二道和三道城墙。填平外围的水堀,使大坂城成为一座仅有内堀和本丸的裸城。丰臣家虽然一时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但后来毁约重新开挖水堀,让德川家康得到借口于次年发动大坂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为灰烬。
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后,德川家康一度把该城封给外孙松平忠明,但1619年又收归幕府直辖。1620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坂城,并在1629年完成。德川氏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氏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氏。作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城,历代将军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并且从重要的谱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选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第六百五十六章 京都
赵国良这帮土匪离开四国后继续北上,经过另一个大岛淡路岛后,就进入了大阪湾。
赵国良本来想的很好,带着军队来到大阪,能抢就抢,抢不了就绕开大阪直接去京都,按照他们陆军的战斗力完全可以在倭国陆军没反应过来前就将天皇抢走。天皇到手剩下的就简单了,直接签订城下之盟,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赵国良在兵临大阪湾后傻了眼,整个大阪是一个很大城市,一共有人口三十多万,完全不次于国内的一些府级城市。
赵国良这些土鳖在祸害完九州和四国后,在他们心中形成了一个印象,就是倭国穷山恶水,根本不能有什么璀璨的文明,长崎那种七八万人口的城市应该是最大的了。而杨世隆只去过长崎,倭国内陆可没去过,不过他听说倭国有三座比较大的城市,大阪江户京都,不过杨世隆天真的认为也就比长崎大一号而已。
可是来到大阪才发现,这座大城的占地面积完全不输于杭州扬州等城市。国内的大都市因为都是二层三层小楼,再加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城外,所以占地面积真没多大。可是大阪的建筑都是木板和竹片搭建的平房,一看上去一片一片,气势比国内的城市还要大。
这个时候大阪守军已经看到港外的明军战船,立刻从港口起冲出来二十多艘关船,冲着明军战船驶过来。
赵国良本来预备的是登陆作战,根本没有海战的准备,没办法只好命令海军立刻退出战斗,所有船只都去大阪外海集结。倭国的水军看到明军船只速度很快,在后面装模作样的追了十几里就回去了。
离开大阪湾足有四十多里,赵国良才让舰队抛锚,并且让中级军官都集中到旗舰上开会。
赵国良看到四个团长和所有军舰的管带到起后,问道:上午的战斗大家都看到了,倭寇的实力远在我们之上,你们说该怎么打?
八师一团长是个武夫,大大咧咧的说道:长官,这怕啥,这帮三寸钉还能打得过咱们?明天海军的船只直接和倭国水军开干,我们陆军趁机上岸,我就不信咱们一万多人还打不过他们?
李廷龙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大阪水军足有二十多艘安宅船,剩下小号的关船也应该挺多,海军这边不能很快的解决战斗。海军不结束,就没法抵近射击为陆军支援,那样伤亡太大了!
赵国良的倭国派遣军已经打了一个多月的仗,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足有将近二千人,现在还剩下不足一万人。
赵国良听李廷龙这么说也点点头说道:老李说的很对,大家看看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
船舱中的这帮家伙都不识字,唯一识字的两个人就是杨世隆和朱江,杨世隆只是个带路的,所以头脑比较清楚的就剩下朱江了。
朱江想了想说道:提督大人,在长崎咱们都看到了,倭国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并且道路狭窄,只要一有火灾就能连成片,不如咱们再用火攻?
火攻,是不错,可是那要运人上去,而海军这边还不能尽快结束战斗,实在难办?
李廷龙听到火攻眼睛一亮:大人,我又一计,能使用火攻!
哦?快快说来!
大人,你知道我以前当过海盗,和明军有过接触,明军水师有一种火龙出水,能发射出去五六百步,落地后引燃其中的火药,可以用来焚烧地方船只,不如咱们做一些火龙出水用来对付大阪?
好!这个计策好!这样,明天老李你带着海军和倭国的水军缠斗,我带着陆军的登陆舰靠近码头防火,然后登陆,你看怎么样?
屋中众人一看大帅已经决定,纷纷表示同意。
接下来明军海军在外海找了个小岛,开始利用手中的工具制造火龙出水。
明军《武备志记载:用茅竹五尺,去节,并用铁刀刮薄。前后各装上一个木制的龙头龙尾。龙头的口部向上,龙腹内装神机火箭数枝,把火箭的药线总连在一起,由龙头下部一个孔中引出。又在龙身下而前后各倾斜装着两个大火箭筒,把它们的药线也总连在一起,更把龙腹内装神机火匍的总药线连在前边两个火箭简的底部,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
正经的火龙出水要将前部雕成龙首,可是现在工程赶进度,再加上倭国海岛上没有大木头,只能用一些竹子当推进器,然后将海军火炮的发射药绑到大毛竹子上,就这样一个粗制滥造的火龙出水完成了。
赵国良试验了一个,看到一根竹子的推进器只能将一包火药发射到一百步以外,距离实在太近。反正国内的补给已经运来,火药有的是,赵国良命令将八根推进器绑到一起,这下发射距离能达到五百步了。
赵国良看到可以使用,命令全军动手,在一夜的功夫里做了二百多了山寨版火龙出水。
都做完后已经第二天天亮,赵国良看到自己的士兵一夜没合眼,决定今天休息一天,下午吃饭,晚上打夜战。
晚上子时,今晚天气晴朗,正好适合放火,赵国良命令全队出发,赶往大阪湾。
大阪水军这两天风声鹤唳,晚上水军战船都有人值班,并且在大阪湾中几个小岛上放置了观察哨,防止明军半夜偷袭。
所以明军趁着星光进入大阪湾的时候,立刻被这些观察哨发现,然后在小岛上燃起烽火。城里的驻军发现明军又来了,水军这次倾巢而出,足有上百艘战舰冲了出来。
由于海军要缠住倭国水军,所以不能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不过好在倭国水军安宅船只有二十多艘,其他的小船根本够不着明军军舰的高大船舷,不过赵国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在每艘军舰上放置了一百名陆军火枪手,防止敌人跳帮。
明军运兵船速度远远慢于军舰,在军舰迎上去后,二十艘运兵船在赵国良的带领下,趁着夜色,偷偷摸摸的绕开主战场,靠近大阪城。
在城外找了个水浅的地方,赵国良放下一个营五百人,让他们带着火龙出水靠近大阪城放火。
现在大阪城中的注意力都被大阪湾里的海战吸引,这五百人悄无声息的靠近大阪城墙。
在城外三百米处,明军将火龙出水支了起来,点然后远远的逃开。
二百多道火龙在夜色中突然出现,倭国守城的军人都看傻了,怎么还放烟花?
可是这些烟花落入城里就不一样了,这些烟花引燃顶部的火药包,落到哪里烧到哪里,大阪城里立刻起了二十多次火光。
火光一起海湾中的倭国水军立刻没了战斗下去的勇气,纷纷掉头逃跑,但是他们的船速哪里是明军海军的对手,李廷龙带着海军在背后尾随,将哪二十艘的安宅船击沉。
等到海战结束,天色已经大亮,李廷龙带着海军赶回大阪湾,在二十里外就能看到大阪雄雄的大火。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五天,刚建成没多久的大阪城被付之一炬。因为落后的城市规划,根本不能有效的灭火,大阪城被焚毁四分之三,城里的居民三十五万人只有不到六万人逃出生天。
而赵国良并没有留在这看大火,而是第二天就带着陆军上岸,抓了一个向导奔着八十里外的京都而去。
倭国的京都并不是后世的东京,后世的东京在这个时代叫江户。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国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和左京两个对称的部分。
赵国良带着部队来到京都后却扑了个空,原来大阪遇袭后早有人来京都将明正天皇转移走了,虽然天皇在日本并没有啥权利,但是毕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自然不能让明军抓去。
不过天皇走的匆忙,留下的金银珠宝可是便宜赵国良了,赵国良在京都这里一共抢了八十多万两白银,粮食赵国良没要,这里距离海边八十多里,身处内陆,带那么些沉重的粮食实在不便。
没抓到天皇赵国良还是有些不甘心,他让手下去皇宫抓了一个侍女,想问一下天皇去了哪里。
那个侍女哪里见过这些人高马大的军人,一个个如同地狱中的恶鬼,在得知这帮恶鬼想要找天皇后,将赵国良领到了城中一座寺庙前。
赵国良一看天皇并没有逃走心中大喜,带着人冲进去,抓住一个僧人问天皇在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