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而来的曙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花裤衩狙击手

    魏忠贤见旁边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连忙把昨天晚代为批阅奏章的事情跟朱由校详细地说了一遍,朱由校不由得一愣,两只眼睛差点瞪圆了,“什么在朕的国土竟然有这样一支未服王化的乱民”但是转念一想,现在陕西山西河南到处都是乱民,这句话说了跟没说没啥差别,不由得摇了摇头继续问道,“那这些乱民跟朕的银子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魏忠贤连忙左右看了看,拉低了声音说道,“皇,这些髡人虽然不服王化,但是却能够制造精巧的东西,他们甚至能够制造出在天飞行的大鸟,可以承载人在天空飞行……”话音未落,他看着朱由校的眼神开始不对劲了,“什么这些人能飞”

    “不是,他们不能飞,只是他们制造出来的鸟能飞……”魏忠贤有些开始暗自埋怨刚才为什么要说起能飞的鸟了,咱们大武朝皇帝是谁传说的木匠皇帝啊!皇对于木匠的技艺可不是什么三脚猫功夫啊!前段时间皇还用了几个月时间直接打造了一座木工的紫禁城呢!面什么东西都是跟真实参照物一模一样的,且不说这是皇帝打造出来的,算是普通木匠打造出来的,这样的杰作也是几万两银子买不到的呢,更别提皇亲自设计和打造出来的那种机关床了,不仅重量轻,抬举方便,更是可以使用里面的机关将这种床随意折叠。说起来更吓人的是前两年小太监受命把皇的木工作品拿到了京城的市场去匿名出售,引起了京城的轰动,竟然最高卖到了三万两。自己说什么不好偏偏说打造能飞的鸟,这不是在酒鬼面前说好酒吗

    话说这大武朝皇朱由校对于以前古书所记载鲁班打造的那只木鸟非常仰慕,一直也想要自己打造出一只来




第三百一十一章 财路
    自从看完了髡人写的出兵条件和要求,朱由校原本追求木工终极技艺的想法忽然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这群髡人的怀疑。这倒也怪不得朱由校,因为这些中国人所提出的东西未免也太让他感到坐立不安了。

    在胶州湾划出一个港口给他们进行物资转运以及军队登陆用,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武国之人,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打着要帮助武国平定山西内乱的问题呢胶州湾所在的莱州位置极其靠近京师,从莱州登陆后只需要打通青州和济南府就能长驱直入进抵京师,这种事情几年前辽东的那群自称后金的蛮子们干过,在京师附近掳掠甚至还南下到了山东,然后才返回了辽东,如若允许这群中国人的军队登陆,谁又能保证他们真的会穿州过府地经过山东京师河南等地千里迢迢地赶往山西打乱军而不是打自己呢从中国人在信中所提到的不少东西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大武朝的地形可谓非常了解,程度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武朝官员,就从他们在预先告知的行军计划中所提到的城市来看,他们非常了解武朝北部的地理地貌,对于道路状况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朱由校此刻更加担心这次中国人的行动会成为假途灭虢的本朝实例。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对于中国人的军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人既然知道现在的战事情况,知道乱军人数在十万人以上,还只是派出一支两千五百人不到的军队来平乱,那么中国人的军事实力一定非常强。况且从中国人信心满满地提出要求武国保证沿途的道路交通畅通和安全保护来看,中国人在粮草和物资保障上的能力绝对远在武朝之上。

    冬天是寒冷的,尤其是在现在的北方,辽东此刻早已大雪封山,里面的人不能出来,外面的人没法进去,只能依靠之前留存下来的粮食保证生命所需。不过这种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气概不是本朝尤其不是现在的辽东能够有的,因此一个冬天下来,一个城里冻死饿死几千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作为一个虽然被称作木匠皇帝,在实际上还是关心民生的皇帝朱由校,他还是非常心痛这些民众的死亡,也幻想着能够有什么办法能够在冬天也可以保证提供补给。

    中国人所要求的线路虽然说不是辽东,但是也是冬季积雪动则两三尺滴水成冰的北方,这个时候就算是黄河都能被冰冻起来,温度之低可想而知,乱军也就是借用冰冻的河面才过河进入山西的。冬季人在积雪的旷野中行走极易迷失方向,马匹牛只在深深的积雪中也是无法行动自由的,蹄子会被陷在积雪之中,更会导致牲畜严重冻伤致死,牲畜走都走不了,就更别提用拉车的方式来运输物资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现在的北京城里,大雪也早已让偌大的北京城成为了一座孤城,下面的老百姓只能依靠吃过冬前储存的白菜以及其他种类的青菜,大宅子里住的豪绅贵族们有钱倒是能吃到一些新鲜肉类,可是能够吃到的青菜和老百姓完全没有什么区别,就连深宫里住着的朱由校,现在冬天也只能吃到大白菜,对于蔬菜而言他比老百姓也丝毫多不出什么选择来。他也听说有人曾经在地下挖出温室日夜用炭火加热,在地下培育一些春秋季蔬菜,那样培育出来的蔬菜价格往往奇高,一根小黄瓜都能买到三十两银子上下,虽然朱由校这个时候也想要试试其他口味,可是又不愿意增加伙食支出,因而还是老老实实吃大白菜。

    这些现象说到底,还是冬季无法保证物流运输导致的,南方冬季虽然说不能如同夏季一样蔬菜丰收,但是还是有极大的蔬菜产量的,可是这些蔬菜只能留在南方慢慢消化。向北的道路被半人深的积雪覆盖,运河直接冰冻,一切道路全都中断,这样的条件下蔬菜会在半路上就直接被冻坏而无法食用,运上去也没用。

    朱由校拿着这几张纸,看着上面洋洋洒洒写着的那些条件,不由笑道,“这群髡人,口气忒大了,说是要去山西平乱,这沿途军队如何行动粮草如何保障”说着把这几张纸塞回到了魏忠贤的手里,“说说罢了,真要指望他们去平乱,怕是要出大事。”

    魏忠贤当然不敢反驳朱由校,连忙把这几张纸收好,又从另外一个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呈上来。朱由校一愣,“魏伴伴你这是干什么”

    “髡人寄信之时也曾将这些夹在信中一齐寄来,”魏忠贤连忙说道,“请皇上过目。”

    朱由校有些迟疑地接过这几张纸,从纸背就能看出,这几张纸的材质和刚才那几张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从对面透过来的光就能看出那面写的不是字,而是图案。他缓缓把这几张纸打开来,顿时就愣住了,摆在最上面的那张豁然正是之前魏忠贤所说过的飞鸟,这只飞鸟飞行在云间,有两对翅膀,分别纵向设置在飞鸟的腹部靠前一些的位置。飞鸟的前端有一个看起来似乎是半透明的圆盘,圆盘中心还有一个圆柱状的小凸起,也不知道是作何用途。飞鸟的两对翅膀之间有一个凸起的窗子,窗子里坐着两个人,坐在前面的人手中似乎拿着一个锥状的东西正在看着天空,而坐在后面的人端着一个奇怪的长管子在往下面探视。

    这只飞鸟看起来像是鸟一般,但是却又和鸟截然不同,两对翅膀且不说他,在尾部却有一个竖起来向上的尾巴,而同时又有向左右的小尾巴,飞鸟的前胸位置向下有两根柱子,柱子顶端还装着轮子,尾部的底端也装着一个小柱子,顶端也装着一个轮子。

    朱由校对于“鲁班的木鸟”可谓垂涎已久,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能够造出一个这样的飞鸟来,但是却苦于找不到任何资料,只是古书中这里那里提到了只言片语罢了,根据这些只言片语根本就没有办法复制出一个飞鸟。刚才听说中国人已经成功造出了飞鸟,他很兴奋,觉得自己只要看到图纸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来,可是现在他已经看到了图画,他的思绪远比之前没看到时更加乱成一团麻。从图上看,这飞鸟的翅膀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是一体的,全然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如同鸟类一般扑动翅膀,似乎是有什么在推着或者牵引着这飞鸟在空中翱翔一般。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这些飞鸟的制造和使用已经到达了非常娴熟的地步,虽然他不知道前面坐着的那个人拿着的锥状物是干什么用的,但



第三百一十二章 拔弹头
    朱由校原本正拿着几张图纸边走边看,忽然听到魏忠贤在叫自己,又转过身来,只见到魏忠贤从袖袋里掏啊掏的,从里面掏出来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快步跑过来双手递给了朱由校。“皇,此乃东方港髡人使用的短火器。”

    朱由校一愣,“髡人使用的短火器魏伴伴又从哪里得来的”

    魏忠贤有些尴尬地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不说则以,一说出来,倒把朱由校给听得直发呆,如果说国人的飞鸟给他带来了冲击,但是这冲击远远不得现在他所听到的这些事情来得大——髡人已经可以生产并大量使用木牛流马了!

    从魏忠贤的话他可以听出,国人正在大量地使用一种可以搭载四到五个人的木制车辆代步,而且听说还有一种可以装载数十石重量的货运车辆,这种车辆不仅行驶时不像“木牛流马”那样需要人力输出,只需要在货车底下烧一把火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开出几十里来。这些国人的产品严重地冲击了朱由校的认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群自称国人的髡人不仅全面地恢复了古代的全部木工技艺,从木牛流马到鲁班飞鸟,并且还掌握了充足的铁器方面的冶炼和制造工艺,现在传闻的那些髡人鸟铳,现在更是手拿到的这种短火铳。

    这个短火铳入手并不重,和迈德诺人进献的那些短火铳来,这个简直是没有重量的。虽然后面有个看起来好像是火绳点火簧的东西,但是手铳尾部也没有一根长长的火绳,明显不是通过火绳来进行点火的。

    他是个木工的好手,动手能力对于这些金属结构的转轮手枪自然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他很快拨弄到了装填杆,向前拉了几下,便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咔哒声,将其抽到了旋出杆位。接着在手枪间的弹巢向着左边掉了出来,朱由校当然不知道转轮手枪有这么一出,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接,但是转眼便发现这东西被那根旋出杆撑在一旁保证不会掉出。

    弹巢有六个孔,每个孔里都有一个怪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呈圆柱状,面向自己的尾部有着一个圆圆的小黄铜片,黄铜片的间都有着一个大小完全一致的小凹痕。他伸手用指甲挑了挑圆柱体的尾部,居然整个圆柱体都是黄铜制成的,而且也丝毫看不到铸造圆柱状常见的合模线。他觉得这应该是实心的,向外用指甲再次挑了挑,这才发现在黄铜外壳的底下很近的距离里竟然有一个圆槽,这个圆槽跟整个圆柱体的尾部完全平行,非常完美,好像天制成的一般完全没有瑕疵,虽然说他心底里有些不服气,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绝对做不出这个东西。

    艘不科地独敌察接孤接科指

    他小心地把这个圆柱体拿出来,这才发现圆柱体里面竟然是空的,“空的这又如何可能”他不由得失声叫出来,将远处等候的几个太监宫女吓得跑了出来,远远的看着皇帝,不知道是不是该过来。朱由校朝他们挥了挥手,意思让他们不要过来,接着将这个圆筒拿出来细细打量了起来。

    这个圆筒非常小,自己的手指头是绝对塞不进去的,他仔细把圆筒查看了一遍,真的没有任何合模线,面也没有任何打造时留下的痕迹,可见制造这个东西的人技艺非常精湛。向圆筒里面有烟熏火燎过的痕迹,颜色相当深,凑到鼻尖嗅了嗅,似乎还有股硝烟的味道,凑到眼前细细打量一番,在圆筒的底部有个非常完美的圆孔,而圆筒底部的亮黄色黄铜片则是直接镶嵌在圆孔的。朱由校用指甲挑了挑,明显挑不动,但是这两种虽然看起来都是黄铜制品,但是从色泽看材质肯定有区别,这样两种材质不同的金属能够如此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对于他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作为大武天子,宫有着各种各样的绝世珍宝,他拥有的东西在世间算不是举世无双,那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那么多宝物却没有任何一件能够将两种材质的金属接合得如此完美无缺,而他面前,却有六个如此这般的圆筒,关键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的。

    因为刚才用指甲挑出那枚小圆筒没花什么力气,因此他试着向后倒了倒,果然其他五个小圆筒也跟着一起掉了出来,其一枚还掉落在铺路的石头地发出了清脆而好听的叮咚声。朱由校连忙蹲下捡起来拿在手里打量,刚才掉落的圆筒并没有留下伤痕。

    魏忠贤在一旁不由得有些愣住了,无论是他还是之前拿着这支短手铳的秦舞扬,都曾经细细研究过,但是谁都没能打开这个东西,最多是把那个圆滚滚的弹巢拨得滴溜溜直转,虽然能从手枪击锤迷迷糊糊看到里面的情况,却完全没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可是朱由校拿到手里才这么一小会,已经灵巧地打开了,并且还将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魏忠贤连忙在一旁解说道,“听奴婢手下的番子们说,这种手铳能够连发六响,每响都能射出致命弹丸,取人性命于百丈之外。”

    敌仇仇地情孙球由阳毫闹孙

    “六响”朱由校一边嘟哝着一边检视着手的圆筒,“这应当是手铳的子药,等等,为何这枚子药全然不同”说着把其一个圆筒择了出来。

    这枚不和其他几枚一样只剩下弹壳,而是一枚完整的子弹,虽然说弹壳尾部的底火被成功地击,但是不知道为何没有发火。当时战斗情况紧急,使用这支手枪的士兵并没有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枚臭子,接着又在而后的战斗遗失了这支手枪,因而这才落到了朱由校的手里。

    朱由校明显对这枚子弹充满了兴趣,顺手把其他几枚弹壳塞回到了弹巢里并且推回手枪里。他将子弹在手里掂了掂,这枚子弹并不是旧世界原装的九毫米派拉贝姆弹,而是一枚复装弹,子弹的弹头是用铅直接批量铸造的,是明显的铅灰色,面还有在弹巢里摩擦而留下的痕迹,用手在面用力摸了摸,指头也留下了铅灰色。他轻轻晃了晃子弹,明显能够感觉到里面有沙粒一般的东西在发出微响,于是凑到耳边



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大壮
    因为刚才拔弹头的时候将所有的发射药几乎都洒出去了,并且地面因为积雪或者潮湿而使得发射药已经受潮而无法发挥作用,因此朱由校不可能准确知道这些中国人使用的发射药具体到多重,只能估算。但是即便是知道中国人的发射药具体重量,他现在也是爱莫能助,因为那些没有一丝裂缝的弹壳做工在他看来堪称完美,别说是武朝的工部,就算是他自己也没有信心能作出这样的东西来,想来应该是先将其加热到红热状态,然后用锤子和模具敲打出来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得摇了摇头,这种子药筒一旦发射后就失去了作用,如果让一个非常熟练的工匠每天在工作台前敲打,最多一天也就是生产二三个,在战斗中只要扣动扳机,这一天的产量能在数息之间消耗殆尽。这样的短手铳看来是必须要使用这种子药的,基本上要几天的产量才能装满一支,既然如此,那么这种短手铳用处也未免太受限制,不值得自己去研究和推广。

    “你说当时那些中国人的军士除了使用这种短手铳之外,还使用一种长鸟铳”朱由校问道。

    魏忠贤连忙点头道,“是的,皇上,听当时经历的番子们报告,髡人除了这种人手一支的短手铳之外,还有一种大约臂长的鸟铳,听闻也是能够连发数响,并且那种长鸟铳远比这种手铳精准,威力更大,不少土匪都是死于那种长鸟铳的连发射击之下。”

    “想必原理亦是相通的,”朱由校自言自语一般地说道,“这短手铳做工算不得精美。”说着将转轮手枪拿到眼前仔细打量。

    这些转轮手枪的确算不得精准的武器,其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士兵以及特种工作的人员提供自卫能力的保护,它们的准确射程往往因为漏气与膛线加工的不同效果只能达到大约二十米到三十米左右,最大射程也因为装填的发射药主要为黑火药,因此往往只能到达六十到八十米左右。虽然说装备给北上支队的转轮手枪做工要精细很多,但是其做工与卡宾枪或者六角步枪而言还是差得太多。例如现在朱由校手中的这支手枪能够清楚地看到加工时铣刀留下的粗糙切削印迹,手枪握把的护木做工也非常粗糙,上面除了防滑纹之外,只有一个几乎看不出什么原型的北极星标志。这样的做工在堪称木工第一高手的朱由校面前当然不够瞧的,但是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扣动扳机时手枪内部的构件在相互摆动,发出轻微的咔嗒响声。击锤有力敲打着手枪的尾部,并且还能看到一个小拨片在挑动着弹巢转动。

    作为古往今来唯一的一个木匠皇帝,朱由校当然能够想清这种手枪的工作原理,里面无非就是杠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连续发射效果,武军现在装备的三眼铳说起来其实也不过就是这种原理,无非是将子药扩大到三个铳管的大小,可以快速发射三次而已,现在如果将火铳缩小,将其中的弹药装填……朱由校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道亮光,没错!将这种手铳进行改装,后面装上火绳,前面还是使用弹巢。弹巢的尺寸可以放大一些,将里面的六个弹巢都装填上子药,扣动扳机后火绳就会点燃弹巢里的子药,将弹丸发射出去,然后转过一个角度,发射下一个弹巢。

    中国人的弹巢可更换设计很实用,因此他觉得放大版的转轮枪也可以继承,并且将其弄成可以快速装填的装填机构,保证能够快速将弹药装填好,这样一来,前线的士兵在面对敌人尤其是面对那些白山黑水冲出来的野人时能够有更加趁手的武器对其进行拦阻射击了。

    武朝此时的火器事实上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他们不仅有铸造火炮的能力,甚至已经研制成功了开花弹,并且在宁远之战中用开花弹击毙了通古斯猴子王努尔哈赤。但是武朝在火器上的研究和使用从此就走上了邪路,武朝的火器在守城之战中的巨大效果让他们满足,并且只是龟缩在堡垒和要塞之中,面对后金军的进攻只是用各种火器进行射击。而通古斯猴子们既不屑于尊重汉族的成功向汉族学习知识,只是将抓来的汉人作为奴隶随意虐杀和驱使;也没有足够的脑容量可以理解如何制造火器。因此只能卯足了劲憋弓箭,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减少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你的火器威力大是吧那我就挖地道,挖壕沟,反正都是你们汉人奴隶在那里送命。你躲在坚墙后面是吧那我就让士兵努力训练,让他们可以把箭矢射到两百步开外!你的火器厉害是吧那我就让汉人奴隶中的铁匠玩命地打造铁甲,一套抵挡不住是吧那我就让主力部队穿两套三套铁甲,你总有打不穿的时候!你防御时火器猛烈是吧那我就从汉人奴隶里挑选人出来组建汉军,在攻城的时候让汉军在前面挡枪子挡炮弹,反正你们汉人是死不完的,我这边死完了再去抓。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武朝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刺猬,让对富庶中原垂涎欲滴的通古斯猴子咬不动,但是却也失去了机动防御的能力,只能沿着后金的交通线四处部署独立防御点,然后将其缓缓连接起来,慢慢向后金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朝对于火器的需求不仅没有因为数量庞大而变得无所谓,反而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武器的威力需求也是越来越强。这些事情朱由校作为皇帝当然是一清二楚,但是他的思维一直以来都被禁锢在三眼铳之类的固定模式里,直到今天看到了这支轻巧的中国转轮手枪。
1...304305306307308...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