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她这么跟金大山说呢,刘铃铛就说:“他叔啥时候也没忘了,月月都给钱呢。”

    没两天村里就传呢,说是金老四给老家办了好事了。放羊的时候发现铁矿石了,如今叫了勘探队勘探呢,说不定以后咱们这一片要盖工厂哩,咱们就都成了工人了。

    是不是的谁也不知道,只等着人家勘探队的结果。

    没有人比他们更盼着结果属实了,比较起来,当然还是工人好啊。

    四爷都能来回的折腾一个月,这里跑那里跑的,但是奇迹的,竟然没瘦。

    几个孩子围着他爸叫他说在外面的见闻。可能有什么见闻呢

    不外乎到处都是大锅饭。像是他们这种出差的,啥也不要,到点了就吃吧。有些地方还摆着流水席,就是路过的人,如果饿了,也是可以留下来吃一顿饭的。

    几个孩子是坚信,一亩地真能打一万斤粮食的。要不然,日子能这么过吗

    孩子们挺高兴的,吃的饱吃的好,一个个的往上窜着长个子。

    可到了冬天,天一天天的冷了,伙食的标准也慢慢的降下来了。

    白面馒头肯定是没有了,就是玉米面的,也都是一人一个两个的分。菜就是白菜炖萝卜,萝卜炖白菜,里面是一点油都不见。

    骄阳吃饭的时候就龇牙咧嘴,比吃药瞧着还难受。

    不好吃!

    嗯!是不好吃!

    不光是不好吃,感觉还吃不饱了。比在自家吃饭还不如。

    林雨桐天天晚上给几个孩子偷着弄饭吃,不是在烤炉里烤薄饼吃,就是随便弄碗鸡蛋面糊糊,放点菠菜放点盐,点上几滴香油叫他们偷着吃。

    不光林雨桐家这样,好些人家都这样。

    还不敢叫人家瞧见自家冒烟。但自从天冷开始烧炕了,这种顾忌就少了,任何烟都可以解释为烧炕。

    于是,住筒子楼的就羡慕起住平房的。

    住平房的还能在家里弄个泥炉子,凑活着自己做一顿吃了算了。但是筒子楼怎么办大人们没办法,孩子们就偷着把食材弄到厂外面,野地里点火烧着吃烤着吃。

    于是,红薯和土豆就比较受欢迎了。

    这种情况一普遍,厂子里就把大食堂给取消了。

    前后也就两三月的工夫,办不下去了,各自回去想办法吧。

    这就这么点时间,连吃带拿的,林雨桐家柴房的梁上,挂着五六个网兜,网兜里,全是风干的馒头。还有两布袋子磨好的大米粉。都是干净的,用水冲了就能吃。

    要回家自己开火了,然后大食堂差点打起来。

    为啥啊

    当初送到食堂的碗筷盘子,桌椅板凳,都得往回要吧。可这么多人吃饭,大人孩子的,哪天不摔几个啊。当初一百,现在能剩下五十就不错了。肯定是家家都不够数的。

    那怎么行了

    我们当初拿出来给大家用的,结果你们给我们整的尸首都找不见了。怎么着

    赔偿吧!

    拿啥赔偿,看见食堂还有啥就拿啥。

    手快有手慢无!

    苗大嫂整个人都愣住了:“办大食堂的时候多好啊!”大家和和气气的,你让着我我让着你,都怕对方吃的少拿的少,谁像现在这样争过多寡呢

    等林雨桐到的时候,食堂除了实在是拿不动的东西,剩下的,但凡能拿动的,都拿走了。

    苗大嫂都哭出来了:“……林主任,他们怎么能这样呢就好像我欠了大家的一样,我家今年光是红薯就收了两千多斤啊,我全拿到食堂,叫人家吃了。只一天工夫,我家的红薯都吃光了,我说啥了”

    苗大嫂家最可怜了,家里的厨房里连案板都没有了。蔬菜干连同红薯红薯叶子,全都捐出来叫大家吃了。

    结果如今回去,连做饭烧水的锅都没有。

    得!

    林雨桐把家里的一个炒菜的锅给了苗家:“先凑活着用吧。”

    又给了一大麻袋的萝卜白菜,差不多能凑活下去吧。

    今年的冬天,一片雪花都没落下。

    从五六月份下了雨之后,这都半年了,不见雨不见雪的。干冷干冷的!加上睡火炕,早上起来,嘴上都起皮,嗓子干喉咙干的。

    四爷看几个孩子可怜,跑到人家的罐头厂,把人家要做梨罐头的原材料的那种山梨,买了好几大筐子。

    这种梨做罐头说不得会好吃,但是生吃,却不怎么样。

    林雨桐给熬汤,梨切块,放冰糖,天天晚上一人一大碗。

    到了天实在是冷的很了,林雨桐就给几个孩子都请假了,就在家里呆着吧。不去学校了。气候干燥,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咳嗽开了。

    一个咳嗽,一班都跟着咳嗽。

    如今的咳嗽谁还管你,过几天自然就好了。就算是去医院,也就是给你用纸片包点甘草片,苦的要死要活的,没几个孩子爱喝那东西。

    那就干脆别去了。

    丹阳在家带着朝阳和骄阳,完全没有问题。

     




1232.旧日光阴(44)三合一
    旧日光阴(44)

    不管是大麦小麦, 麦苗割了庄稼就算是没收成了。

    估计是农场被偷的多了, 很快的,人家的保卫科就带着人巡逻了。听说有些地方都背着枪了,看见有偷青的就鸣枪示警。不过这个农场没有, 场长是个很厚道的老者。人家是这么说的:“不是实在没办法, 谁吃那个行了,带着人巡逻, 叫他们知道这东西不能偷就行了。”

    麦子这些庄稼是叫人看着, 但是在不好的地上给牲畜种的苜蓿, 却刻意的没叫人怎么看管。话是这么说的:“人都吃不饱, 还管那些牲口。牲口饿极了不管是啥都能吃,反正是饿不死……先顾着人吧……”

    于是, 那些苜蓿就成了大家的最爱。

    如今大家都只上半天班,消耗不起那个体力。剩下的半天,就是各想各的办法去了。

    农场的苜蓿, 农场的野菜, 都是大家的目标。于是, 到了农场就发现, 附近乌泱泱的到处是人。

    谁家要是有在农场的亲戚, 那可占便宜了。人家麦地里的草里, 其实大部分都是能吃的野菜。不叫进麦地没关系, 只等着捡人家的草呢。

    苗大嫂这些人呢, 就跟人家说:“我们帮你们除草, 你们叫我们把野菜带走就行。”

    然后很多大人带着孩子, 就帮人家义务劳动,为的就是拿那点野菜回去糊口。

    不过相对的,林家的口粮是比较宽松的。

    林百川的供给能充足一些。而且,部队有军垦农场,人家是能实现自足自足的。水利工程相对地方好了不知道多少,如今就是这样,能灌溉的地方,收成还是有的。所以,像是林百川这样的情况,粮食虽然配额有限,但是一些老部下提供的一些野兔野鸡,各色的菜蔬,家里还是吃不完的。

    他的意思呢,是想把几个孩子都接到林家。不管怎么着,他的供给能把孩子糊弄饱了。

    但是骄阳还不怎么乐意去。

    在家里呢,是各色的饼干桃酥,也不缺。说实话,她没觉得挨饿了。但是去姥姥家,吃饱肯定也能吃饱,肉啊蛋的都能吃点,但是想吃的尽兴,还得是在自己家里。孩子天生就护食,好像也明白家里有粮食的事不能叫太多的人知道。不能跟人家说自己天天吃很多好东西。于是不想去又不好直说,就跟姥姥姥爷说:“都留给弟弟还有太姥姥吃!”

    弟弟是说跃进,太姥姥是说林老太。

    是说叫老的吃小的吃,她这样的不用吃。

    小手摆的跟招财猫似的,还说:“我有空肯定去玩。”

    把林百川给逗的:“哟!咱们骄阳还挺忙。”

    “嗯呢!可忙!”郑重其事的样子。

    常秋云看见自家这孙子孙女一个个的小脸白嫩嫩,肥嘟嘟的,红扑扑的,还有啥不知道的。再有,每隔上几天,闺女就给家里送一次她自己烤的小蛋糕。松松软软的,老太太和援朝爱吃,她就老送。这还不知道啥意思吗闺女的日子过的比自家还要富足。姑爷有本事,没叫闺女跟着挨饿。这对爹妈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补贴子女爹妈不心疼,但要是子女不需要仰仗爹妈,那这当爹妈的才算是真的放心了。

    常秋云把揣在怀里的熏肉给林雨桐放下:“有空了带孩子回去吃饭,家里不缺你们一口吃的。”

    林雨桐又给提了半篮子的麻饼,“叫我奶用羊奶泡着吃。”

    从这边出来了,常秋云就看了林百川一眼,主动说:“去晓星那边瞧瞧去。”

    林百川伸手拉常秋云的手,使劲的攥了攥。

    常秋云甩开他:“叫孩子们看见。”

    晓星家的门就是普通的木头门板的门,推开门,俩孩子坐着台阶上对着厨房的方向。厨房里烟熏火燎的,能听见两口子的咳嗽声。

    援华看见两人,眼睛一亮:“姥爷……姥姥……”

    孩子管常秋云叫姥姥,管范云清叫外婆。

    这边两人应了,厨房里的人听见了都探出头来:“爸,娘。”

    林百川摸了摸俩孩子的脸:“跟姥爷说,吃的饱吗”

    俩孩子看父母,然后低头。

    林百川蹲下来问援华:“跟姥爷还不能说”

    “去姨妈家能吃饱。但是我妈不叫我去。”援华蚊子哼哼似的,这么说。

    常秋云就说:“你们也是,你姐是外人吗她有一口吃的让给孩子吃半口还不许了……”

    “我姐那边四个孩子呢。”林晓星就道,“哪能叫她们去给我姐添乱我姐已经够照顾我们了,啥好饭都不忘了给她们送,还能叫我姐养着她们”

    常秋云就牵着俩孩子往外走:“你姐养着不合适,叫你爸养着。”

    “娘!”林晓星跟苏瑾在后面追,“您这……家里还有援朝和跃进呢……”

    常秋云只不言语,拉着俩孩子走她的,跟孩子低声道:“跟姥姥回家,姥姥给你们包饺子……”

    然后俩孩子一下子跑起来了,好像怕被父母给抓回去。

    林百川却去了晓星的厨房掀开锅盖,里面是苜蓿伴着玉米面捏出来的菜团子,“就你们俩吃吧。孩子不用你们管了。”

    两人一人二十一斤粮食,要是搭着菜吃,是基本能吃个七八成饱的。

    “爸!”林晓星拉住林百川:“我……”

    “行了!”林百川拍了拍晓星,“有难处就回家,家里总有你一口饭吃。”

    常秋云在这边看过孩子,厂里的好些人就都认识。她牵着俩孩子往出走,见了厂里人就相互打招呼吗

    人家问说:“婶子,这是干嘛啊”

    常秋云乐呵呵的:“接外孙女家去。看把俩孩子给瘦的!”

    如今这粮食多金贵啊!

    常秋云跟林晓星是啥样的关系大家不是不知道。

    这个时候有口吃的不给自己的儿孙,反而带着晓星家的俩闺女。能这么念着,就不错了。

    就有人逗孩子:“去吃好吃的回来……来我家找妞妞玩。”

    援华就笑眯眯:“我不回来了……跟姥姥姥爷回家去住了……”

    常秋云就说:“对!我们暂时不回来了。”

    还是长期养着啊。

    等常秋云和林百川走了,好些人就都说晓星:“你娘对你真是十个头的。”

    十个头,就是心意十足,不掺杂一点假的。

    范云清知道了就过去,拉着晓星就叹气:“看!听我的话没错吧。你爸心里不是不疼你。你娘吧……是难得的聪明人……”

    林晓星不爱听这些话,就道:“这跟聪明不聪明有啥关系。”

    范云清心里苦笑:这个傻姑娘!

    见闺女不乐意听,她也就不说了,转移了话题:“你姐家的几个也去了”

    “应该没有。”林晓星就道,“我姐夫的路子广,家里应该还能凑活……”

    一句路子广,倒是给了范云清启示了:自己的没门路买黑市的粮食没关系,有人估计是有门路的。

    这一刻,她想到了老安的老婆,党春华。

    有人谋划着买黑市的粮食,但有些人打算开荒了。

    晚上的时候,四爷林雨桐连带着端阳,去墙的另一边,打算把这一片地个开出来。

    原来是有一亩地的样子,但如今干旱,沼泽边缘的水也早不见踪影了。

    本来是想开荒的,如今四爷倒是打消了这个主意。这一片太大了,几十亩地呢,水都退的差不多了。

    要是开出来种红薯,说实话,该是很有些收成。

    自己能想到这里,别人迟早也会想到这里。到时候叫人家发现了,反倒是不好了。

    这道理跟端阳一说,把端阳心疼的啊。

    不光是不能自己种了,自家墙边的这一片还得好好掩饰一番。那个洞,至少得填上一半。

    把这些都处理好了,四爷就直接找赵平去了,问是不是厂里把那块荒地给开出来,种点红薯这好歹是收成啊。

1...13361337133813391340...1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