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等她走了,林雨桐就对着这一袋子棉花花愣神,等四爷回来,她抓给四爷看:“……要不今儿尝尝这个!”
难得她有好奇心了,四爷就点头:“吃吧!想吃就吃吧。”
这种暗黑的食材,林雨桐还怕不好吃,蒸出锅之后,放了蒜泥放了调料美美的泼了油。又炒了腊肉熏肉的……就怕不好吃了,好歹有这些好吃的给孩子们下饭。
结果真的是……意外的好吃。
于是,再像是这样的吃食,人家送来了,林雨桐就收下了。
她陆续还收到豆子藤最顶端的嫩芽,南瓜蔓最前端的芽叶,南瓜花等等等等不常规的食材。
还真是觉得,真是长了见识了。
到了入秋了,红薯都收了,职工人人都有份。平均下来,一人能分大半麻袋的样子。像是林雨桐这边呢,算是三个职工,那就能分三个大半麻袋。
这很是不少了。
之前自家的红薯没磨面的留下来一下,再加上这个,觉得留着的这些足够冬天吃烤红薯之类的吃食了。
等分完了红薯,每人还分了一架子车的红薯藤。这东西拉回来怎么处理林雨桐是给挂在后面的墙上的,而大多数人家,都小心的收到菜窖里去了。
一一五厂,眼看这一年是能平稳的过去了。但大多数人,对来年,还是不报希望。
“今年的秋粮,几乎是没有的。好容易扛过了春荒,结果秋里又是啥收获都没有。到现在,就零星的掉了几滴雨,连地皮都没湿透。这开春了……怎么办”
是啊!过日子有成算的人,都在算计着口粮,怎么着也得留够明年春上吃的吧。
于是,像是林雨桐之前那样,把红薯加工成红薯面的人就越发的多起来了。厂里到处晾晒的都是红薯片。
一入了冬,大家的伙食就更一言难尽了。
想吃个面条,都是高粱面一层,红薯面一层,煮出来感觉不利索,黏黏的那种面。
于是大家发明了新吃法,做红薯面饸饹。
其实荞麦面或是小麦面做的饸饹都好吃,但是红薯面的却不怎么多见了。
怎么做呢把红薯面蒸成馒头,这馒头热着的时候,那真是又粘又甜,特别不好下咽。但要是趁着这股子热乎劲,把红薯面饸饹压成饸饹呢那至少叫人觉得应该很好吃。
很多人家共用一个压饸饹的机子,就是那种木头桩子做的,一头有个凹槽,架在锅上头。一气往凹槽里放在五六个馒头,然后另一个人坐在木头柄上一压,‘咯吱吱’,红薯馒头被挤压成泥,就从下面的小孔里挤出去,落到开水锅里。
做这玩意,一次做的少就不上算。红薯馒头得趁热,还得占着好几个人。得有人不停的给凹槽里加馒头,有壮小伙坐在木柄上费劲的压,还得有人不停的搅拌已经落到锅里的饸饹。
本来就是熟的,一入锅煮两下,就出来入凉水桶,然后捞出来。
这做一次,就得吃一两天。要不然都划不来做费这个事。
林雨桐家没做红薯面的,倒是白面加上荞麦面的做了不少。这种的就比较适口了。几个孩子也爱吃。凉拌了能当菜,晚上随便炒炒就是主食。或是热水锅里过上一下,出来热臊子一浇,吃汤的也很好。
外面如今哪里还有卖这个的。林雨桐在家里一做,几个孩子就爱上了。
觉得饸饹好吃!
可问问别人家,吃红薯面饸饹都快吃吐了。
但这话也得反过来说,有红薯面吃就不错了。没吃的才可怕呢。
入了冬了,厂里突然多了不少亲戚。都是来探亲的,说是探亲的,可其实呢就是来张嘴借粮食的。
林雨桐就跟四爷商量,说是哪一天好回老家去看看。带点粮食,看看老家那边的日子还能不能过。
结果,他们还没回去呢,一个少年上门了。
是苗家的铁蛋带着人上门的,“说是找我金叔,我想是不是老家的人吧,就把人带来了。”
站在门口的是个少年,林雨桐愣了愣,好像不认识啊。
这少年噗通一下子跪下:“舅妈,我是大春。”
大春,金大妮家的大小子。
金老四的亲外甥。
“哎呦!”林雨桐想起来了:“孩子,赶紧起来。”
这边拉着大春起来,那边谢铁蛋:“得亏你送来了,要不然这孩子都找不来。”
铁蛋嘿嘿就笑:“我金叔不在家吧,我给您去炼钢厂找去。”
“没事,你有事就去忙,我叫丹阳去。”林雨桐不好意思总麻烦人家孩子。
“我去吧。”铁蛋嘿嘿笑,然后转身跑了。
林雨桐知道,这小子等着跑腿给他吃好吃的呢。
怕孩子吃的腻,林雨桐用红薯个做了各种饼,都是烤出来的,又放了点糖,孩子们都爱这个味儿。
哪怕铁蛋都十多岁了,还保留着替林雨桐跑腿的喜好,就为了一口好吃的。
她笑笑就由着孩子去了,把大春叫进屋,给端阳他们说了这是谁,几个孩子就都叫表哥。
大春拘谨的只顾着点头,不知道怎么打招呼才好。
丹阳端了今儿才用油炸出来的红薯丸子:“表哥先吃点。”
林雨桐就说:“你先吃着,我去给你做饭去。”
大春一下子坐起来:“舅妈,我不吃了。要是……要是……这东西能叫我拿回去,我记着你的大恩。”说着,又要跪下了。
林雨桐一把扶住:“咋的了家里的日子难”
大春点头:“我爸春上的时候没了……就剩下我娘带着我们七个……家里已经断顿三天了,我要是再不赶回去,家里真得饿死人了。”
啊!
这是不能耽搁。
林雨桐赶紧的就叫丹阳:“去找你哥回来。快!我跟你爸得出趟门了。”
这边话音才落下,那边四爷跟端阳就进了门。
四爷就问:“出门去哪啊!”
大春又跪下了:“小舅,我是大春。”
林雨桐才补充说:“大姐夫春上的时候没了,就剩下大姐带着七个孩子。”
大的才十四五,小的刚会走。不用说也知道这日子得多艰难!
四爷转头头就出门,一边走一边说大春:“你爸没了都不知道来信说一声。”到了门口了才跟林雨桐喊:“我去借车,你收拾东西。”
林雨桐应着,又叫大春起来:“起来吧,你舅借车去了,开车快。”又叫他赶紧吃,“吃完了好赶路。”
端阳就忙着找袋子:“多带点粮食吧,看看我大伯家和二姑家咋样。”
林雨桐还没说话呢,那边大春就说:“……二姨家白天在县城里要饭呢……晚上会回家……大舅家……舅妈要给我们点菜干救急,被姥姥给打了一顿……”
这都啥事!
林雨桐收拾东西,粮食别管粗粮细粮,都得给点。人不吃粮食也不行。给多了也不行。事实上也给不了那么多。唯一能给多的就是红薯面和红薯了。再就是白菜萝卜,今年收了不少。连带着萝卜缨子红薯藤,她都装起来了,再多,这就引人怀疑了。以后哪怕常接济几次呢,一次肯定是不敢拿太多的。
可就是没太多,一家拿一点,这都不少了。
四爷开着厂里的吉普,后座只给大春留个空位,剩下的都塞着比较好的粮食。至于车顶上,比较占地方的白菜萝卜和干萝卜缨子红薯藤,就在车顶上放着,用绳子绑紧。
叫端阳在家里带着孩子看家,两人带着干粮,跟大春一起,回老家。
金大妮这边最急,先去她家。
还真是,到的时候,孩子们睡了一炕。
躺着呗,躺着就不饿了。
金大妮满头的白发了,她才三十来岁的样,可瞧着,比五十岁都老相。
“老四啊……”她对着四爷叫,“拖累你了……”
四爷过去扶她:“过不下去了,叫人捎个信,我好歹也能知道。”
“都不好过……”金大妮就哭:“……帮不上你,还拖累你……”
不说这个话。
林雨桐把包里的干粮拿出来,先给几个孩子塞:“赶紧吃,车上还有。”
饿狠了,却都不敢都吃了。给一个馒头,只吃小半个,剩下的都揣兜里,
林雨桐看了看炕上两个小的,一个才四五岁,一个两三岁样子的孩子,就又叹气。悄悄的把半袋子小米给大妮:“这个……给小的吃,这么大点的孩子,吃别的不好消化……”
又给了点面粉大米好过年。红薯给下了一大袋子,红薯面能有一百斤。再有就是两麻袋萝卜白菜,两麻袋红薯藤子萝卜缨子。
“这……太多了……”大妮就赶紧拉林雨桐:“别把你们弄的紧巴……”
“先吃着吧。”人总要活命啊!
在大妮家没有多呆,见着时间还早,两人也没往二妮家去。直接回了村上。
路过村外的一处破庙的时候,四爷将车停下来了。
如今这地方,很少有人路过。破庙门口坐着的,可不正是老地主钱老金。四爷看见他了,他也看见四爷了。
四爷下了车,拎了半袋子红薯面塞到草丛里,然后开车走了。
林雨桐从车窗上看出去,就见钱老金迅速的跑过去将袋子拎出来了。然后对着车离开的方向,鞠躬一次,迅速的回了庙里。
到金家的时候,正是晌午的时候。该吃饭了,可家家户户屋子上头都没有烟冒出来。村子里也没啥人,外面挺冷的,又饿又冷的滋味可不好受。还是得呆在稍微暖和的地方,才能更保存体力。
因此,往常一进村就轰动的汽车,如今连个奔过来看的人都没有。
听到动静李月芬把门打开,一看见四爷就呜呜咽咽的哭:“……老四啊……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来家里就出人命了……”
比起别人家,金家其实过的不紧巴。
先不说四爷和桐桐给的接济,就是刘铃铛自己这个会当家的样,也叫一家子不至于饿死。这个林雨桐却是知道的。她听刘铃铛说过,她年年都存野菜菜干啥的。之前别人不稀罕要的,她都稀罕要。哪怕是秋里的野菜都长籽了,吃着有些苦。但是她还是要。主要是她做姑娘的时候,在娘家那种穷日子给过惯了。只要是吃的,她就往回拾掇。都成了改不了的毛病了。
结果这会子,救了一家子的命了。
没粮食了,好歹有口菜汤糊口。顿顿能吃点,这就算是不错了。
1234.旧日光阴(46)三合一
旧日光阴(46)
想到过这个勘探组的日子不会太好, 可也没想到艰苦成这样。
这些人回了村子,就在大队部住。
大队部也还算不错,把平房留给了勘探队,他们日常办公,在大队部的不远处另外盖了两间草房,暂时用着。
在大队部嘛, 睡的就是木板床。
其实算不上是床,就是门板,不知道是谁家的门板贡献出来了,用一摞子大小不一的碎砖头作为支架,把床支起来。但可能因为砖块少吧, 床离地面也就俩匝高的距离。只能保证勉强不受潮。
屋子里冷的跟冰窖似的。但是没办法,没有柴火烧啊!
其实农村往年是不缺柴的。可今年不一样啊, 地里没有啥秸秆了,连草根都撅出来了。还烧啥啊
四爷来的时候, 几个人的饭盒里是洗刷的干净的茅草根。拿着茅草根在嘴里嚼,可眼睛却都盯着铺在地上的图纸,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着什么。
门被推开了,寒风进来了, 把图纸吹起一角, 几个人才抬起头来。
本以为是村里的哪个孩子好奇过来玩的,谁知道是意料之外的来客。
“金工!”韩铁心站起身来, 把手里的饭盒往边上的同事怀里一塞, “你可是今年第一个给我们拜年的人来。再晚来一天, 我们可就又进山了。”
四爷拱手给几个人拜年,看着明显带着浮肿的几个人,他的心里也是滋味难言。
浮肿,饥饿引起的。
可就是这样的身体状况,还坚持勘探。
四爷就说:“拜年哪里能空手上门,带了东西来的。帮我搬一下。”
还带了东西。
可等从车上一一的把东西搬进来,几个人看了是什么之后,才反应过来。
“这……这……”这可太贵重了。
韩铁心作为组长,握着四爷的手:“啥话也不说了!我们心里都明白。”
有肉有菜,几个人吆喝着包饺子。做梦都想吃一顿肉蛋的饺子。
几个人忙活,四爷就去大队部借了电话,先给桐桐大电话,叫她找熟人再捎带点干粮来。这些人进山的时候好带着。然后找大队长,借柴火!
不白借,等过段时间,开始下种的时候,四爷答应人家可以打发人去一一五,拉红薯秧子。今年别的庄稼估计是种不成了,但是红薯勉强还是能种的。只要想办法叫苗子成活了,收成就算是差点,也够大家伙吃了。如今村里吧,就算是想种地,连种子都没有。
去年林百川个弄来的一车红薯,是那种又细又小的,并不适合育苗。
四爷这么一说,大队长还有啥说的。就说你放心,这次也是过年,没想到勘探组的人没回家,他们回来的突然所以没给照看好。如今咱们知道了他们的情况,那肯定是啥都给准备的齐齐全全的,不管他们人在不在,柴火啥的肯定给安排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