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别小看这个荣誉,有了这个荣誉,程美妮很快就换了地方了。不能可着这么好的同志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吧。如此,谁还有工作的积极性呢

    于是,人家成了后勤清洁组的小组长了。

    清洁组也分清洁哪里的吧。

    扫厕所算是清洁组的工作,但是打扫厂门口厂区,清扫楼道,这都属于清洁组的。

    程美妮这姑娘其实挺聪明的,楼里面的清洁工作,让给年纪大点的人去干。脏的地方呢,安排年轻的人轮流干。她呢,带着人扫厂门口,扫办公楼前的清洁区。

    这都是人面子上的工作。

    这夏天的雨多,下雨的时候,林雨桐好几次都看见她淋的湿漉漉的,蹲在地上捡树叶呢。一下雨,树叶不是就贴在地上不好清扫了吗扫不下来的,蹲下来一片一片的捡。

    没干几天,就被来检查工作的局领导看见了,就跟赵厂长说:“这样的工人同志,就该好好的提拔。”

    于是,等天彻底的热起来的时候,人家程美妮又成了绿化组的组长了。

    绿化组相对来说就轻松很多了,给花坛里的花浇浇水,除除草,就没事了。对女人来说,侍弄花草可是个雅致的活儿。

    以后来上班的时候,就看见人家穿的小碎花的




1231.旧日光阴(43)三合一
    旧日光阴(43)

    “干嘛别人来送”端阳朝墙外指了指, “咱自己种去。”

    可这边有围墙围着, 其他地方却没围墙。万一人家从其他几面看见的了呢

    端阳这么说着,心里却寻思着办法。

    没过了几天,平房那边就有好几个人过来感谢端阳来了, 谢他把他们家的孩子从那片沼泽地里拖回来。

    这些孩子还犟嘴:“那块水都不深了, 没啥危险了。”

    可这沼泽地是看水深水浅吗有个泥窝子陷进去就出不来!

    孩子越是这么犟着,大人就觉得那地方危险, 越是得管束。

    范云清又及时的提议:“关系下一代的安全, 必须重视。”她家的孩子也小啊!

    然后基建科就有的忙了, 得花费工夫把这一片都个用墙围起来。砖瓦墙不现实, 土墙能就地取材,就土墙吧。

    不光夯了土墙, 这一片还成了厂里的禁区。

    这还不算,在孩子中间,很快就流传着那一片有水鬼水怪的传说, 说是会拉扯小孩子的腿, 一个一碗水的小水坑, 都能淹死人。

    大人们多是会心一笑, 在孩子们问他们是否属实的时候, 他们多会说的更吓人, 一恐吓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于是, 孩子们就真不敢翻墙朝那里面去了。

    至于大人, 谁没事跑到里面干啥就是想干点偷摸的事, 白天有人能看见, 晚上的话,里面谁也不知道啥情况,真不是非选这见鬼的地方不可的。

    然后,这地界安全了。

    四爷也不去管,端阳自己把柴房一角的砖给翘起来,从那里挖一个能进去一人的洞通到外面,洞里修成方便上下的台阶。平时呢,柴房这边的这个洞口就用一个不大的水缸堵着,谁也不知道下面是洞,墙外的那一头,盖着木板,从洞里轻轻一推就推开了。

    反正是为了这一片地端阳算是下了功夫了。这段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在琢磨这一片地。

    可等整理出来,都已经九月份了。

    北方的九月份,还能种啥

    就是白菜萝卜都晚了。后院菜地里的白菜,这会子都差不多快要能收获了。

    冬小麦倒是来得及,可是吧,没有种子,也不好弄到种子。

    把林雨桐笑的:“撒点菠菜,种上点晚白菜。”

    白菜这东西,叶子长成啥样都能吃。来不及成熟就不叫成熟吧!

    墙外倒是潮湿,菜种下去就不用管了,叫它长去吧。

    倒是后院的菜,端阳和丹阳两个,每天早上给浇一次水,晚上回来还得抽空就浇一次。

    就这都感觉:“旱了!”

    是!空气里没水分,菜叶子也卷边。

    家里用的水,是压力井压出来的水。井边的水槽,也是通着后院的菜地的。平时撒出来的水也都会流向菜地,相当于一天三浇,可菜叶子还是卷边了。

    果然,秋粮下来的时候,常大满并没有买到多余的粮食。

    跟林雨桐过来解释:“……不行……产量压根就没那么高……今年后半年又没下雨……我瞧着,乡下的日子难过着呢。”说着又道:“……表姐,要是有办法,就赶紧找吃的吧,甭管啥东西,吃了du不死人的,都算数。今年冬天,乡下的日子不好过……”

    不管好过不好过的,四爷和林雨桐这边都顾不上了。

    大炼钢铁了嘛!

    钢元帅升帐,一切都得给让路。

    一一五自然接到任务了,车间的生产不能停,但所有不在车间的,都给我干活去。土炉子都造吧。

    四爷忙叨了一年,图纸都能堆一屋子。为的可不就是这个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猫着呢。

    而林雨桐呢

    也忙起来了!

    忙啥呢先开始是炼钢炉那边要成立一个花木兰炼钢队,娘子军嘛,这是妇联的事。不管怎么说,林雨桐得在里面挂个职位吧。该干活还得积极干活。这边还没忙完呢,厂里又要办大食堂了。

    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

    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那妇联要做的,是安排能给这么多人做饭的人手,还有就是,叫大家把家里的碗筷都拿到大食堂去。大家一起用嘛!

    林雨桐拎了一摞子碗,不是家里常用的,但也算是交差了吧。

    可好些人开始把家里的锅给端走了,直接送到炼钢炉去了。林雨桐家能不送吗

    行吧!给几个孩子煮衣服和尿布的锅,送到炼钢炉还是可行的。为了配套,林雨桐把家里的锅盖都给搭上,一起送去了。

    然后四爷晚上回来看着没锅盖的锅,有啥办法呢

    用木板给订了一个木盖子。

    可大部分人,对没有锅碗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抵触的。

    因为可以在食堂吃饭了。虽然供给发不到手里了,但是有什么关系。不是说了,能放开肚皮吃吗

    欢欣鼓舞啊!

    在厂里走着,不管遇到谁,那都是走路带风。

    感觉生活的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早上起来,一家人洗漱之后,在七点二十的时候,得赶到大食堂。大食堂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各家贡献的。差不多就是一家人或是两家坐一张桌子。

    林雨桐家和钱思远家,刚好能挤一桌子。林雨桐这边是六口人,钱思远家是三口。多是孩子,挤一挤能坐下。等到七点二十的时候,抽调到后勤服务组的妇女同志们,就给大家上菜了。早上比较简单,一碟子酱菜一碟子腐乳,一个桌子一盆子稀饭,一大盘子馒头。没有了再去拿,管够!

    好家伙!端阳一顿干掉了十二个馒头,把林雨桐吓的制止了,才算是罢了。

    钱思远还朝端阳竖起大拇指:“好小子,真能吃。”他一顿也才吃了八个。

    庄婷婷都能吃七个,还说林雨桐:“林主任,这吃的多才能干的多。你别给大家伙省着了。一顿才吃俩,这能顶个什么用呢。”

    边上的人就说:“放开吃吧林主任。一亩产一万斤的粮食,咱们就是一人长三个胃,也吃不完的。”

    还有更直接的,拿着馒头直接往林雨桐怀里塞:“这是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吃这么多吧。没事,以后就习惯了。吃不了拿家去慢慢吃。还能叫人饿着是咋了!”

    林雨桐有口难辨,怀里一捧就是五六个馒头呢。

    那就拿回家去吧。

    每天拿回去的馒头用网兜装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以后这就是干馒头片。

    吃了饭了,抹嘴就走。不用刷锅洗碗,简直不能更美妙。

    然后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

    丹阳和朝阳负责先送骄阳去托儿所,交到舅妈手里。然后两人才跑步去学校。学校也没啥事,主要就是组织大家,去一些企业的废渣里筛出碎铁沫。一一五的职工学校,那肯定得回一一五来。所以相当去学校溜了一圈,这又回来了。

    林雨桐是科室、炼钢组、食堂,三点一线的跑。路上瞧见孩子们一串一串的又回来了,就问老师呢:“今儿有活动啊”

    “钢元帅升帐了,一切都得让路嘛。”老师是这么说的。

    得!晚上又得给俩孩子补课了。

    中午吃饭,是不用去食堂的。服务队会把饭送到车间,送到生产第一线。

    至于说是坐办公室的科室人员,晚上加班干干本职工作,其他的时候,一律一线走。

    全国人民都在迈步前进,咱们更该加把劲。

    中午米饭配着红烧肉炖土豆,可劲的造!林雨桐的饭量,就属于大半碗米饭足够的那种。可在大家看来,还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苗大嫂这种管着厨房,又跟林雨桐特别好的一类,就说了:“你放开了肚皮吃。咱们做的肯定是够的。”

    足足盛了小半面盆给林雨桐递过来:“端回去慢慢吃去。”

    端回去这种事不新鲜,家里要是谁没来得及吃饭,是允许给带饭的。

    这馒头还能晾着吃干馒头,这米饭咋办没办法啊,晚上在家里的烤炉里,把米饭烤成金黄色的干米粒。得空了,把这干米粒磨成粉,它也是好粮食。

    不过现在处理这些粮食超级费时间的。

    平时大家的上班时间是八个小时。现在工人们自主的,将上班的时长定在了十二个小时。就这,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工作时间是再十六到十八个小时之间的。他们根本就不回家!饿了,食堂给送饭,十分钟一顿饭是慢的速度。困了,席地而眠。醒了,咱再接着干!

    没有人强制,都属于自发自愿的行为。

    原因呢只有四个字——国家需要!

    反正整个秋天,差不多就是在这种吃饱喝足啥事也不用操心的情况下度过的。睁开眼就去吃饭,吃饱了就是干活,干累了就睡,睡起来就吃。

    日子似乎一下子就简单起来了。

    啥心都不用操,只一心搞生产就好。

    都赶着要翻个几番,给国庆献礼呢。

    炼钢组那边呢,在国庆那天,第一炉钢铁成了。

    把赵平乐的哈哈直笑,叫懂点钢材的都过来看:“看看咱们炼的钢,这才叫钢。”

    其他人用土法炼的根本就不叫钢,那叫豆腐渣。

    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泄露技术,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想要大规模的组织人学,这是不可取的。

    怎么办呢

    代加工。

    只要你们提供原料,我们就来帮你们炼制,别的成本都没有。但就是得靠你们自己运输。对比过两种钢材之后,很多单位企业也都默默的接受这种做法。

    但就是一点,不能说出去。他们把钢材拉回去,还得说是他们自己炼的。

    赵平跟四爷呢,却准备了各种材料和样品,开始往省里跑,往b京跑。想给一一五设立一个下属的钢铁分厂。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说要建钢铁厂就建了

    这种厂子跟别的还不一样,首先得考虑的是原材料。

    也就是说,先决条件是矿。

    有铁矿吗

    还真有!

    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就在距离省会城市走着需要半日路程的老家三合县。

    你们怎么知道有矿的

    四爷从包里拿出一块石头:“这是矿石,可以验。”

    这还是四爷在放羊的时候捡到的。

    具体储藏量是多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这地方肯定是有的。在全国都在大炼钢铁的背景下,只要有,就有申办成功的可能。

    只要成功了,全国哪里都可以去开厂嘛。

    一一五的分厂不是非要和一一五挨在一起的。

    如今,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资格。

    当然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回去之后,四爷又专门请了地质局的专家,去现场勘查。但你想马上出结果,那是做梦。

    这种勘查,少则半年,多着两三年都有可能。

    但既然已经启动了程序,那么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最多就是来回的催一催,其他的也帮不上忙了。

    地质勘探队,住到了老家的村里。四爷帮着给牵线搭桥,叫一定照顾看勘探队的安全,如果有什么问题,给他打电话。

    然后就不多留了。

    李月芬这娘倒是追出来想见见儿子的,但是这不是都是公事嘛。再说了,远远的看了一眼儿子,怎么越看越面生呢

    竟是迈不开腿的感觉。

    等她回家的时候,家里放着几张肉票,半袋子大米,两身做好的棉衣,她就知道,这孩子还不算是丧良心,还记得爹妈呢。
1...13351336133713381339...1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