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知县大老爷,不怪你,我们大家都听说了,知县大老爷为了给我们发赏银,不仅将县衙粮仓里的粮食折合给我们,还把您自己的家底都掏空了,拿出来给我们发赏银......”

    “知县大老爷,你做的已经够好的了。要是没有您识破了倭寇声东击西的诡计,要是没有您誓死守城,要是没有您带领我们守城,我们早就成倭寇的刀下鬼了......”

    人们被朱平安感动了,情绪激动的喊道。

    等人们安静下来后,朱平安又接着抱拳向北方京城方向,高声说道,“幸赖圣上英明,皇恩浩荡,爱民如子,身在京城,心系我靖南万千百姓。年初之时,圣上颁发了特别赏格,将假倭的首级定为30两赏银,真倭的首级定为50两赏银。今,圣上金口玉言,加倍发放我靖南杀倭赏银,每个假倭首级赏银60两,真倭首级赏银100两。我靖南此次,共斩获倭寇首级八百二十四,其中真倭首级三百六十三、假倭首级首级四百六十一。此次,蒙圣上恩赏,户部、兵部、吏部等有司联合发放我靖南赏银六万三千九百六十两赏银,赏银于昨日已实足发放至我衙。”

    “多少?!”

    “六万三千九百六十两银子?!天呀,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这不得是一座金山银山啊。”

    人们听后,激动的群声鼎沸。

    “打开箱子!”

    朱平安转身,对守护在木箱前的全副武装衙役说道。

    “Dang”

    “Dang”

    ......

    衙役掏出钥匙,打开箱子的铁索,将箱子面朝众人方向掀开。箱子里白花花的银子顿时浮现在了众人眼前,十个箱子就像是十座小银山一样,再加上今天的阳光很给力,银子反射出道道光芒,浮光跃金,连成一片,像是一片白银的海洋一样,简直要把众人的眼睛晃瞎了。

    “哇!”

    “天啊!我的眼睛快被闪瞎了!”

    “好多的银子啊,不行了,我快喘不过气来了,我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呢。”

    “妈呀,以后,老子有的吹了!整整近七万两银子啊!谁见过?!老子见过!”

    这十箱银子顿时将现场推向了巅峰,人们激动的自掐人中,难以自控。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发赏银
    “诸位父老乡亲,多余的废话我也就不多说了,现在开始发赏银。”

    朱平安向众人拱了拱手,直接进入了众人最期待的环节,发放赏银。

    知县大老爷真的要发赏银了,呵呵,台下众百姓激动高兴的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上了。能不激动嘛,凡是上城墙守城的,人人至少都能领十两银子呢,这可是一笔巨款。

    “王攒点、刘典吏、钱典吏、章典吏,开始发放赏银吧。”朱平安对新任命的攒点王秀才、户房典吏刘夫子、仓房典吏钱先生、库房典吏章先生说道。

    “遵命。”王秀才等人拱手领命。

    “诸位父老乡亲,现在开始发赏银了。凡是我念到名字的,便上来验证身份。身份验证无误,便可以领走相应的赏金的。大家都不用担心,也不用着急,银子是提前计算好了的,管够,大家都有,念一个名,上来一个。没念到名字的,都在下面安心等着,放心,一个都不会落下的。”

    刘夫子站在台上,对台下的百姓说道,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大声的复述他的话。

    台下百姓听的清楚,纷纷答应,很是配合。

    “好了,现在开始。乔堡村刘二牛,勇于守城,后背受创仍坚持作战,共赏银二十六两。”刘夫子从怀里取出厚厚一卷功劳簿,大声的念道。

    衙役们大声的将刘夫子的话复述了一遍,让众百姓听的清清楚楚的。

    “来了,来了,俺是刘二牛。”

    人群中刘二牛听到他的名字是第一个,不由激动的举高了胳膊,看着众人羡慕、佩服的眼神,刘二牛别提有多享受了,下巴都快仰到天上去了,像是一个得胜的大将军一样,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走路都有点发飘。

    “好一条汉子啊!”

    “二牛,二牛,你最牛!”

    “厉害了我的牛!”

    “好汉子娶媳妇了没有,老儿有一小女,年方十八,跟你正是良配啊。”

    刘二牛所过之处,人们无不自动给他让开一条路,一个个眼神炙热,赞不绝口,甚至还有一个老汉相中了刘二牛,想要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刘二牛。

    听着众人夸奖的话,刘二牛感觉自己都快要飘起来了,说起来,这会刘二牛心情有些矛盾,他既想要快些上台领赏银,又想要慢慢走,多享受一会众人炙热的眼神和称赞的话。这可是他刘二牛这辈子最出风头的时刻了,没有之一。

    “狗曰的刘二牛,磨磨蹭蹭什么,还不快点上去领赏银,我们还等着呢。”

    在刘二牛享受的时候,有些同样参加过抗倭的人忍不住笑骂催促他快些领赏银。

    被人道破,刘二牛也不好再磨蹭享受了,悻悻的挠了挠头,憨笑着快步上台。

    “咦?错了吧?!不是应该发赏银二十两吗?!县尊战前发了重赏令,无论军民凡勇于守城者赏银十两,负伤者额外赏银十两。刘二牛勇于守城可以得赏银十两,受伤可以再得赏银十两,这样下来,不是应该给刘二牛发二十两赏银吗?!怎么县尊给刘二牛发二十六两赏银啊?!”

    “就是啊,县尊算错了吧?!”

    这个时候,有人察觉给刘二牛的赏银数目有问题了,不由的出声提醒道。

    “咳咳,诸位父老乡亲,赏银没有错。因为圣上加倍发放我靖南杀倭赏银,县尊决定将多出来的赏银,按着大家的人数,平均分给了大家,每人都可以多领六两银子。”

    听到众人质疑赏银数目后,刘夫子咳嗽了一声,捋着胡须对众人解释道。

    什么?!

    县令不仅要履行承诺,按当初重赏令发赏银,还主动的将多出来的赏银全都分给大家?!县尊傻了吧?!怎么还主动多给大家发银子啊!?

    每个人都可以比预期多领六两银子的赏银,这可是近两万两银子啊。

    这些银子他买排骨不香吗?!

    天啊,我们活了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见着这么不爱财的县尊呢?!

    以往咱靖南任何一任县尊,哪一个不是拼了命的往自己兜里划拉银子啊!苛捐杂税,巧立门目,什么四两平啦,什么淋尖踢啦,什么折色火耗啦划拉银子的花样多的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其他地方的县尊也都是一丘之貉!像咱们县尊这样主动给大家分银子的,那是闻所未闻,这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台下的老百姓全都惊呆了,难以置信,无不激动的高喊朱平安青天大老爷,纷纷感慨他们祖坟冒青烟了,遇到了这样好的知县大老爷。但是可惜啊,听说知县大老爷已经高升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了,现在暂行知县,只要新知县一到位,知县大老爷便走马上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了。

    在众人感慨的时候,台上的王秀才已经验证完刘二牛的身份了,确定无误,一旁的钱先生便从箱子里数了两个十两大元宝并六两散碎银子,交给了刘二牛。

    刘二牛领到了赏银依然觉的不真实,怀疑自己是做梦,用力的掐了自己胳膊一下,疼痛让他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呵呵,疼,真好,不是做梦。

    “刘二牛你数数,确定赏银数目无误后,在这签个字,按个手印也行,就可以下去了。”

    章先生见状不由笑了笑,轻轻敲[fo]了敲桌子上的赏银发放册,提醒刘二牛道。

    毕竟台下还有两千多人等着领赏银呢。这可不是小数目,耽误不得。

    “够,够。”

    刘二牛数了一遍,嘿嘿傻笑,颠颠儿的上前按了一个手印,咧着嘴下去了。

    “张铁锁”

    刘夫子按着功劳簿,接着往下念道。

    赏银发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人们的情绪很是高涨,一直持续了大半天才发放完毕。有在守城中牺牲的,也由他们的家属代领,数额巨大的赏银,让失去亲人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抚恤,老人养老,抚养孩子等等,也都有了保证。这些赏银,也让牺牲者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确认赏银发放完毕、没有遗漏任何一人后,朱平安在老百姓山呼海啸一般的“朱父母”、“朱青天”、“青天大老爷”等感恩戴德声中,返回了靖南县衙。

    “公子。”返回的途中,刘大刀他们将领到的赏银从怀里取出,递给朱平安。

    “干什么?”朱平安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公子,我们不缺银子。我们住公子的,吃公子的,穿公子的,没有用银子的地方。公子正缺银子,这些银子,公子拿去用吧。”刘大刀他们坚持说道。

    “不用。”朱平安闻言笑了,这才明白他们的意思,不由摆了摆手,“这些银子是你们的赏银。”

    “公子,你给我们请功,我们几个都因功被封了小旗,都有了官身了,这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嘿嘿,都是因为公子,我们也光宗耀祖了。公子已经给了我们天大的赏赐了,我们哪里还有脸要赏银啊。”刘大刀他们嘿嘿笑道。

    “一码归一码。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当时若非有你们,怕是靖南都守不住,我朱平安哪里还能因功晋升正五品的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我从中得到的好处比你们多多了。再说了,你们这点银子,也是杯水车薪。”

    朱平安笑着摆了摆手,将他们捧着银子的手推了回去,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这请功,确实是自己偏心刘大刀他们了。不过刘大刀他们跟随自己最久,算是自己的嫡系,抗倭时又出力甚多,自己不偏心他们偏心谁。

    “公子,我们这些赏银是杯水车薪,可是方才给大家多发的赏银不是啊。公子,我有些不明白,其实按照重赏令发放赏银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给大家多发赏银呢?县衙正缺银子,您要修补城墙,兴修水利,在沿海县境修建烽火台,招辑流移、开辟荒田......这些都要用银子。公子这些时日,一直在为银子发愁。这多出来的赏银,不是正好可以一解公子的燃眉之急吗?”

    刘牧也知道自己等人这点赏银对于空缺而言是杯水车薪,可是多出来的赏银不是啊,那可是两万两啊,刘牧不明白为何朱平安坚持多发赏银,不由不解的问道。

    朱平安最近一直在为银子发愁,碍于银钱短缺,很多计划都难以施展。刘牧他们对此再清楚不过了,所以才不解朱平安为何要坚持比重赏令多发赏银。

    “就是啊公子,您天天为银子发愁,这多出来的赏银不正好吗?咱是用来办正事,又不是贪污划拉到自己腰包里。任谁也不会说什么。”

    刘大刀其实早就忍不住了,现在听到刘牧开口,他也忍不住附和道。

    “公子你前些日子还垫了一千多两私房银子呢......”刘大锤也跟着说道。

    刘大枪等人也都不解的附和。

    朱平安明白他们都是为自己着想,不过他们的目光看的还是不够远。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为政一方,兴修水利也好,修补城墙也好,招辑流移也好,最重要的是什么?”

    “公子,当然是银子了,没有银子,拿什么兴修水利、修补城墙啊,打堤挖河,砖石泥瓦等等,都要用银子才行。所以,肯定是银子最重要了。”刘大刀在朱平安话音刚落,就毫不犹豫的说出了他的答案。

    银子虽然很重要,但是有太多府库充实的县衙,依然为不好政,辖区内民生凋敝,社会穷困不堪,百兴俱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平安笑而不语,将目光看向刘牧。

    “清廉?”

    刘牧略略犹豫了一下,回道。

    朱平安笑着摇了摇头,“一个无能的清官,和一个能干的贪官,哪个好?!”

    刘牧闻言,不由沉思了起来,确实,如果一个官员虽然清廉,但是无能的话,对辖区的百姓又有何益呢......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官无能,坑苦辖区百姓啊,还不如一个能干的贪官对辖区百姓创造的价值多呢。

    “那是官员最重要?”刘大锤好像茅塞顿开一样,洋洋得意的回道。

    朱平安依然摇了摇头。

    接下来刘大刀他们又说了勤勉、能力......朱平安依然摇头笑而不语。

    “公子,那是什么?”刘大刀实在是想不出了,挠了挠脑袋,一脸困惑的问道。

    刘牧等人也都困惑的看向朱平安,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对施政最重要。

    “民心。”

    朱平安缓缓开口,眸子里闪着亮光,如燃着两丛篝火。

    “民心?”刘大刀闻言,不由怔住了,民心是为政一方最重要的因素?!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位置而皆准。为政一方,最重要的便是民心。民心所向,胜之所望。政之所兴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失民心。只有得了民心,县衙下发的政令,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事半功倍,万事顺遂。否则,政令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定难落地。正如古人所言,老百姓是水,为政者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乘风破浪;失民心,舟翻人亡。”

    朱平安一边缓步前行,一边轻声解释道。

    刘牧如醍醐灌顶,看向朱平安的目光,佩服到了极致。公子不愧是公子,不愧是大明最年轻的状元郎,不愧是年未弱冠,便已是五品大员。。

    “可是公子,用这么多银子得民心,成本也太大了吧?”刘大刀觉的不划算。

    “哪里有什么成本。这些银子是斩获倭寇首级的赏银,本来就是大家的。只是圣上加倍发放了而已。”朱平安微微笑了笑,“古代商鞅为了得民心,用五十镒黄金,徙木立信。只要搬一根木杆到北门,便赏赐五十镒黄金。一镒等于二十两,五十镒黄金便是一千两黄金。你说成本大不大,但是与民心相比,这一千两黄金也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我多发的赏银本就是老百姓的。空手套白狼,便可得一县民心,何乐而不为呢。”

    


    

1...522523524525526...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