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谦公公哼了一声,背着手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了过去,缓步步入驿馆内,张县丞等人紧随谦公公后面,依次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了过去。
“呸!给脸不要脸!”
“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真是贱骨头!”
一干胥吏也都整齐划一的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过去,有几个不怀好意的,还下黑脚踩了驿馆小卒几下,不止如此,一个个还冷嘲热讽,有几人还啐了一口痰。
身后驿馆小卒在地上凌乱,脸上多了好几个鞋印,身上也脏兮兮的。
“怎么回事!”
正在驿馆内熟悉工作的刘杰刘典吏听到外面嘈杂的动静,皱着眉头快步走了出来,然后就看到了驿馆内乱成了一团,驿馆守门小卒躺在地上哎呦惨叫,大门都被砸掉了,驿馆内多了一群来者不善的人,簇拥着一位阴柔太监。
嗯?是张县丞他们。
刘杰虽然跟张县丞他们没有交集,但是张县丞他们毕竟是县衙的领导,刘杰还是认识的。
“张县丞,姚主簿,李典史,请问你们这是何意?为何闯我驿馆?!拆我驿馆大门?!打我驿卒?!”刘杰上前一步,拱手沉声问道。
“你就是新任兵房典吏刘杰?!还不快点上前,跪迎谦公公大驾。”李典史上前一步,很是不屑的扫了刘杰一眼,伸出一根手指掏了掏鼻孔,朝着刘杰的方向弹了一下,并不理会刘杰的质问,反而对刘杰命令道。
“公公,请坐。”看到主事的出来,一个小太监主动来到谦公公身后,跪在地上,双手驻地,摆成一个坐凳形状,请谦公公坐在他身上。
谦公公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了小太监身上,伸手一掀衣摆,翘起了二郎腿。
俨然一副大佬形象。
“谦公公?!”刘杰闻言看了谦公公一眼,微微摇了摇头,又问了一遍,“请问李典史,为何闯我驿馆?!拆我驿馆大门?!打我驿卒?!”
“你眼瞎啊?!没看到谦公公大驾吗?!你们驿卒狗眼看人低,竟然将谦公公拒之门外,我们替你教训了一下!”李典史啐了一口痰,不耐烦的回道。
刘杰将目光看向倒地的驿卒,驿卒慌忙爬了起来,哭丧着一张脸说道,“刘大人,小的不是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是严格按照您的吩咐,请他们出示公文核验。可是没想到,他们,他们不由分说就将小的打了一顿,还踹坏了大门”
“李大人,事情可是这样?”刘杰闻言,将目光看向李典史,拱手问道。
“你费什么话!没看到现在日头都这么高了吗!?还不快点将驿馆内最好的房间给谦公公收拾出来,好酒好菜的准备着,请谦公公入内。”
李典史不屑的吐了一口痰,颐指气使的命令刘杰。
“若要入住驿馆,还请谦公公出示公文,核验无误后,才可入住驿馆。”
刘杰淡淡回道。
又特么要出示公文!杂家哪有什么公文!
谦公公的火气又噌一下窝起来了,坐在小太监背上,翘着二郎腿,掐着兰花指指着指刘,尖着嗓子阴阴的说道,“如果杂家不出示公文呢?!”
“对不住,按照大明律例,入住驿馆,必须为身负军国大事的官员,出示公文,核验无误后方可入住驿馆。还请公公配合。不然,请恕本驿馆无法接待。”
刘杰看着谦公公,一脸认真的回道。
“恕不接待?!”
谦公公闻言,脸色瞬间黑如锅底,脖颈气的青筋毕露,咬牙切齿道。
“恕不接待!”刘杰点了点头。
“杂家告诉你,这驿馆,杂家今日还就住定了!”谦公公瞪着刘杰,一字一句的说道。
“对不住。来人,送客!”刘杰对驿卒喊道。
“放肆!”谦公公愠怒不已,一挥手,阴声喝令道,“给我好好的教训教训这个不懂礼数的贱奴!”
谦公公一声令下,四名戴刀护卫,几个小太监,以及张县丞等一干人等坚决贯彻执行。刘杰虽然有几分身手,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两个驿卒相当于白送,很快,刘杰便被打翻在地,接着被捆绑起来,吊在了树上。
一顿鞭打!
一顿辱骂!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谦公公出手
靖南新任兵房典吏刘杰被用破布堵住了嘴巴,双手捆绑吊悬在驿馆院子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一身簇新的公服此刻被抽烂了好几个长口子,露出了一道道血淋淋的鞭痕伤口,鲜血将破烂的公服染的血迹斑斑,脚下还有三根被抽断了的藤条。
一顿鞭挞之后,谦公公胸中抑郁之气除了大半,整个人舒坦了很多。
谦公公手持一根藤条,坐在小太监跪地形成人肉坐椅上,意气风发的谓众人曰:“嘻嘻,你们瞧,杂家可像三国时期鞭挞督邮的刘玄德乎?!”
“自然,遭遇奸吏刁难,不畏强权,惩恶扬善,公公足有当年刘皇叔十成风采。”
张县丞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在谦公公面前躬着身子,拍了一记彩虹屁。
“我等虽然无幸得见鞭挞督邮的刘皇叔,但是见到公公今日鞭挞奸吏壮举,足慰平生。”
“何止像刘皇叔,公公此时侠肝义胆,比之刘皇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公威武,惩恶扬善,帮我们靖南扫除了一大害,真乃我靖南的青天啊。我代表我们靖南全县父老乡亲,给公公磕头了,感谢公公为民除害。”
一干胥吏一个个竭尽所能的堆砌词汇,争先恐后的大拍特拍谦公公的马屁,更有甚者当众向谦公公下跪,恬不知耻的感谢他“为民除害”。
对嘛,这才是正常的节奏嘛。
看着张县丞等一众人争先恐后的谄媚恭维,谦公公心中不免又得意了几分。
“几日不回县衙,公务这般繁多了吗?县尊忙这个时候还不露面”
在这个时候,姚主簿在谦公公身边,对张县丞有意无意的嘴了一句,泼了朱平安好大一身脏水。话里话外,无不在暗示、提醒谦公公,县衙并不忙,他朱平安这个时候还没来拜见你呢。
果然,听到朱平安的名字,谦公公的心情又瞬间不美丽了,晴天又起风雨。
“小聪子,你去县衙给杂家通知朱县令,令其持靖南县志,送到驿馆来。”
谦公公将藤条对折起来,往手心轻轻敲了敲,咬着牙齿对一位小太监下令道。
“小的遵命。”
小聪子太监躬身领命,继而对一干胥吏道,“来个识路的,带杂家跑一趟县衙。”
很快,便有一个胥吏积极的站出来,牵了驿馆的马,带小聪子前往靖南县衙。
看到谦公公通传朱平安,张县丞与姚主簿相视一眼,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有谦公公替他们做主,他们被弹劾的困局就解开了。当然,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免责这么简单,靖南保卫战、太平收复战、斩首八百二十四个倭寇首级,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天大功劳,他们听闻朱平安立下这三件大功时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留下不仅没有危险还能立下这等大功,他们干嘛要弃城而逃呢,别提多眼馋了,他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呵呵,分了这一锅汤,他们的官身少说也能往上升个一两级,摆脱如今尴尬的佐官身份,成为主政一方的正儿八经的知县大老爷那都不是梦。甚至,再往上,成为府衙的上官,他们走走关系,那都有戏啊。
两人越想,越美,眼神中恍惚,他们已经成为身穿官袍的县令,成为巡视州县的府衙上官,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拥,万人敬仰和巴结
于是乎,张县丞、姚主簿等人侍奉起谦公公来,更是毕恭毕敬、尽心尽力。
“哦,对了,张县丞,杂家记得你在饭桌上对杂家说县城有一位姓刘的老头,他有一颗珍珠,其个头和成色都远胜于你之前献给我的那颗珍珠?”
谦公公差小聪子通传朱平安后,便将张县丞唤到身边,分外重视的问道。
“是。据说刘老头祖上是伪汉陈友谅身边的亲兵,伪汉败亡后,刘老头祖上从伪汉皇宫里抢了一批财务,其中就有这颗珍珠,听说啊,这颗珍珠是伪汉陈友谅一位宠妃的珍爱之物,个头又大又圆,色泽温润细腻,透着一股神秘”张县丞躬着身子回道,将珍珠描绘的极具传奇色彩。
“神秘?你是说这珍珠透着一股神秘?”谦公公闻言,一下子激动了。
圣上下旨采买金宝珍珠,目的可是为了修仙炼丹,珍珠可是要入丹药的,这珍珠透着神秘,那对于圣上炼制仙丹岂不是大大的好!呵呵,见了这颗珍珠,干爹见了定会夸我会办差;圣上见了这颗珍珠,定然会龙颜大悦。
呵呵,该死的小柳子还想跟我竞争,还扬言要压我一头,呸,做梦去吧!
呵呵,看来合该自己要发达啊。这一趟靖南之行,来的好,来的妙啊。
“没错,就是神秘。我在刘老头家亲眼见过那颗珍珠,当时是晚上,在月光下,那颗珍珠表面隐约发出一层晕彩珠光,透着一股捉摸不透的神秘韵味。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种感觉。”张县丞用力的点了点头。
“听说极品珍珠,佩戴把玩都可以令人延年益寿。怪不得刘老头一把年纪了,却是鹤发童颜,一点都不显老,原来家里有这么一颗神秘的珍珠。”
姚主簿察言观色,紧接接着张县丞的说,又给谦公公添油加醋了一通。
“快,快,快将刘老汉和珍珠一并给杂家带来。”谦公公听了张县丞和姚主簿的话,激动的一刻也忍不住了,连连挥手对张县丞等人说道。
“公公放心,刘老汉家就在驿馆附近,下官这就带人将刘老汉带来。”
张县丞躬身抱拳道。
“珍珠,别忘了珍珠,这才是最最紧要的。”谦公公忍不住强调道。
“是是,公公放心。”张县丞再次躬身道。
领命后,张县丞便叫了小舅子李典史及几名前衙役,随他一同去提刘老汉。谦公公不放心,挥了挥手,让跟随他的两个带刀护卫跟着张县丞一同前往。
一行人如强盗一般,气势汹汹的杀向刘老头家。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朱平安很忙(一)
朱平安今天很忙,早在张县丞等人还未去柳河镇镇口等候谦公公的时候,朱平安就已经早早的起床了,当时外面还麻麻黑,公鸡还没有打鸣。
其实,朱平安就任靖南知县后,一直都很忙。一县虽小,但万事胚胎,皆在州县,吏、户、礼、兵、刑、工哪一类公务都少不了。尤其是之前靖南知县更迭频繁,接任前又有几个月的空窗期,所遗留的公务很是繁多,虽然朱平安就任后勤于公务,但依然还有一部分公务没有处理完。
只是这段时间,更忙。
靖南方经历了倭患,百废待兴,安民、救济、重建、恢复生产等等工作很多;再加上秋收将至,为保障秋收顺利进行,县衙需要作的工作很多。
朱平安简单吃了画儿准备的早膳,便早早的到了县衙,开始处理紧要的公务。
话说起来,这段时间画儿的厨艺进步了很多,最起码做的饭菜不是那么咸了,已经从黑暗料理界飞升至菜鸟料理界了。虽然做出来的饭菜,颜色不咋地,味道不咋地,也不是多好吃,但是已经可以入口了。
等到鸡鸣之后,新任的胥吏便陆续赶到县衙应卯了,没有一个迟到的。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对于县衙的新人新气象,朱平安很是满意。
不止朱平安满意,靖南县的老百姓也很满意。昨日有茶商来县衙办理茶引,他惊奇的发现,县衙耳朵胥吏竟然不收他的孝敬,要知道以往他们每次来县衙找胥吏办事,每次都不得不奉献钱财,这被称为“常例”,可是昨天无论他怎么努力,胥吏就是不收,不仅不收,茶引办理的还特别快。昨天也有几个老百姓来县衙办事,也是吃惊县衙胥吏热情合顺,事情办得又快又顺利。后来他们从一个认识的胥吏那得知真相,胥吏说县尊对县衙进行了改制,清查县衙六房积弊,革除一切陋规,取缔了一切明示、暗示的吃拿卡要陋习,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对于县衙新人新气象,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只是担心不能长久罢了。
马上就要收割水稻了,朱平安计划上午处理完紧要公务后,带户房、工房的人,再去下面乡镇巡视一趟。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开衙不久,朱平安手上的紧要公务刚处理完,正要叫上谢老、刘夫子等人出门,还未等朱平安起身呢,便听到外面传来了“咚咚咚”三声鼓声。
有人击鼓鸣讼了。
有人击鼓鸣讼,自然要升堂断案。朱平安令人升堂,将击鼓之人带上来。
外面很嘈杂,感觉人很多。
果然,衙役带进来十七八个村民,这些人拖拽、推搡着一个和尚并一个尼姑。而且一边推搡,一边斥骂不要脸、伤风败俗、不守清规、私通之类的话。
和尚和尼姑分别被五花大绑着,踉踉跄跄的被众人拖拽进了大堂。
和尚非常狼狈,身上僧衣被撕扯的变形了,露出半个膀子,沾着鸡蛋壳、烂菜叶自,身上有伤痕,不过都是轻伤,并不严重。尼姑也是一身狼狈,僧衣上有鸡蛋壳、烂菜叶子,不过比和尚好很多,身上也未见伤痕。
除了这些当事人,外面还轱辘辘跟进来了很多看热闹的群众,有七八十人的样子,将县衙大堂外围的水泄不通。
以前县衙审案,只是偶尔公开审理,或者是特别重大的案子才公开审理。
朱平安来靖南后立下的规矩,凡是诉至靖南县衙案件,除极个别**案件外,其余一切诉讼案件,均要公开审理。一旦升堂断案前,靖南县衙仪门皆是四敞大开,允许老百姓到达堂前观看、旁听。当然,老百姓观看、旁听可以,但是不能大声喧哗,影响判案,不然驱除出去。
朱平安意图通过允许百姓旁听审案,一来可以促使案件公正审理,二来可以提高县衙的公信力,三来嘛,则是通过审理案件,教化百姓。
老百姓嘛,喜欢看热闹,古代又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朱平安每次升堂审案,都会有很多老百姓前来旁观,而且中途还会有越来越多老百姓加入旁观。
现在,靖南县衙审案都快成了靖南县城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节目了,而且收视率很高,越来越高。每次升堂断案,堂外都挤满了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今天这个案子很特别,主角竟然涉及到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听村民斥骂的不要脸、不守清规、私通之类的言语,很明显还是一个桃色案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