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新说313

    现在宋果借着破敌大功,眼看着就要跃居二人之上,再加上有了军功,还领着兵马的外戚伏完,这两个军中新贵冉冉升起的地位,正好就是用来取代他们二人位置的。

    杨、董二人,不约而同地陷入到了焦躁和不安之中。

    焦躁的是,手中没有显赫的军功,日后就算诸将合力破了李傕,论功行赏时,二人依旧不如宋果、伏完功高。

    不安的是,随着这种新旧代替的趋势的加强,杨、董二人实在难以放心,长安朝廷不会旧怨重提,追究二人在董营之时,犯下的重重罪行。

    杨定原是董卓麾下屈指可数的重将之一,董承则是攀附牛辅的董氏疏族。

    因此,有很大可能,在解决了李傕的外患之后,长安朝廷会重用少有罪行的宋果以及贵为外戚的伏完,趁势打压自己二人,更有甚者,朝廷直接翻脸,利用宋果、伏完二人的兵马来诛灭自己二人。

    越想越多,越想越惊的杨定、董承交换了一下心思之后,很快就决定,不能够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了。

    必须有所作为!

    但投降李傕、反戈一击是不可能的了,他们手中已经沾了不少李家子弟的鲜血,与李傕更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这个时候就算是李傕亲自出面,承诺不会加罪,两人也不敢相信了。

    唯今之计,只有主动出击,击败李傕大军,取得大功,才能够确保二人在朝




第459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天子东逃的车驾,在朝臣、诸将车骑的拱卫下,急匆匆地沿着渭水南岸行进,时不时有没有坐骑代步的奴婢掉队,还有体力不济僮仆、马匹倒毙在路,亦或者损毁的轺车、辎车被抛弃在道路上

    满道皆是衣冠权贵仓皇奔走,沿途都有妇孺老弱哀嚎之声。

    坐在金根车中的刘协,听着被抛弃在道路上的妇孺老弱的号泣之声,痛苦地缩成了一团。

    虽然不用徒步驾车,但刘协却也饱受跋涉颠簸之苦,当然,最让少年天子痛苦的,还是眼看着可以中兴的汉家社稷,再一次陷入岌岌可危的处境之中。

    三天前,杨定、董承二人的大军惨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城中,顿时引起了全城上下的阵阵恐慌。

    城中百姓恐慌出逃,奸滑之徒趁机作乱,溃军降卒蠢蠢欲动、公卿朝臣疲于应对,整座长安城已经陷入到了混乱之中。

    逃得一命、收拢了少量溃卒的杨、董二人为了掩盖擅自进军的过失,更是耸人听闻,夸大了李傕大军的人数和战力,使得天子百官都惶惶不安、束手无策。

    失去了沣水防线的长安城西面已经洞开,天子百官绝望地发现,不须半日,趁胜追击的李傕大军前锋人马,就能够兵临城下,再次围攻长安城。

    而宋果、伏完的两万新卒,只由伏完带回来了一半,另外一万士卒由宋果统帅着,还在肃清左冯翊的叛军残余。

    长安城,如何布防,是否能够挡住李傕大军的进攻

    这两个问题,成了朝堂上君臣文武争论的焦点。

    只有少数的朝臣提议死守长安城,等待久无回音的外镇勤王兵马前来驰援,剩下的大部分朝臣,都主张弃守长安城,逃往左冯翊,避开李傕大军得胜正锐的兵锋。

    当然,为天子讳辞,朝臣不能称出逃,只能够称为出狩。

    其中,作为朝中大将的杨定、董承力主天子出狩。

    作为败军之将的杨、董二人,能从战场上逃回一条命,已经是叨天之幸,惶惶不安,心惊胆破,再无为天子死守长安之意,只盼着能够逃往左冯翊,保留一命。

    刘协无奈之下,只能够接受了大部分朝臣的意见,同意离京东狩。

    虽说是逃亡,可毕竟是近两百年正朔王朝,长安朝廷需要携带的御品珍宝、符信典策、图书卷宗数以千计,加上军队的武器辎重,还有跟随天子东狩的官吏、百姓、奴婢等人员,东狩队伍还是演变成了浩浩荡荡的车骑大潮。

    为了防止李傕军队的追击,朝臣还提议一面派出使者前往李傕军中与李傕议和,一面急召宋果、张绣率军回师护驾。

    刘协也从谏如流,一一下诏了。

    只是弄险取胜、重回长安的李傕,丝毫没有被天子的遣使议和所迷惑,休整了大军队伍之后,就又继续进军向东,追击天子的车驾。

    在李傕看来,眼下局势,自己已经被指为乱臣贼子,实力更是大不如前,又岂能够再放着少年天子这个隐患离开。

    就算天子愿意此时议和,继续敕封自己为大司马,可是难保逃过一劫的天子安顿下来后,又忌恨旧仇,下诏调集马腾、阎行等人的兵马来进剿自己了。

    所以,刘协哪怕死,都要比逃了的好。

    很快,继续向东进军的李傕,就与宋果、张绣等将发生了交战,期间虽然张绣凭借自身武勇,身先士卒,率军击退了李傕军追击的前锋人马,可挨不住李傕大军的人多势众,诸将不得不又护卫着天子继续东狩。

    左冯翊是守不住了,只能够再向东逃亡了。

    于是,就这样,一步步演变成了今日“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奔渭南”的场面。

    在车中缩成一团的刘协脑海里记得,离开长安城时,宫中近侍搀扶着面色惨白的自己在霸城门外谢城,逃亡在左冯翊官道上时,被抛弃在道路两旁的宫掖女子泣血悲啼,连呼“陛下欲弃我等于野耶”

    更为恐怖的,是途道泥泞难行时,杨定、董承下令军士驱使黔首百姓背负柴草在前铺路。可路还没有铺完,后队人马谣传李傕大军追兵已至,人心惶惶之下,众人也不辨真伪,争先恐后地拥挤向前,加紧逃亡。

    于是行人互相推搡践踏,车骑队伍更是直接从铺路的黔首百姓身上碾了过去,那个时候,在天子车舆上颠婆起伏的刘协,除了听到嘈杂混乱的人马之声外,还隐隐约约听到了咔嚓吱呀的声音。

    事后,从混乱中重新恢复安定的刘协,才从身边近侍的口中得知,那种咔嚓吱呀的声音,就是沉重的车轮从倒地黔首身上碾过,黔首骨骼断裂粉碎所发出的声音。

    得知这一切的刘协掩面哀泣,当天再也吃不下去一口饭菜。

    号称万民之主的汉天子,为了逃命,已然乘车从黔首民众的身上碾了过去。

    这对于执念承继正统,隐隐以中兴汉室为己任的少年天子而言,不啻是一场生死考验。

    “莫非汉德已衰,天命已改,朕不复为汝等之主也!”

    一句没由的发自内心的拷问,直击刘协的灵魂深处,使他哑口无言。他不敢将这个致命的疑问宣之于口,但这个对他而言是内心拷问的东西却苦苦纠缠在他的脑



第460章 天子一见三叹息(上)
    就在刘协还在为杨定、张绣是否反叛而惊疑不定的时候,飞马来报的骑兵所传来的消息,已经将所有人都吓到了。

    李傕大军追来了!

    对于天子刘协而言,这个消息,比杨定、张绣反叛,不知还要恐怖多少倍。

    杨定、张绣反叛,还有宋果、董承、伏完等人带兵平定,就算平定不了,大不了,自己的车驾就被裹挟回去左冯翊死守。

    可是让李傕大军追上了,那就不一样了。

    自己已经昭告天下,斥责李傕为乱臣贼子,期间更是多次下诏诛杀了众多李家子弟和李傕的党羽,天子与李傕,已然是不死不休的状态了。

    而这一次,不同于几日来被诸将击退的追兵,追来的不仅是李傕的前锋人马,还有李傕的主力大军。

    军中有人说,李傕的主力大军只有两三万,也有的说,李傕的大军四五万,更有的传言说,李傕尽起扶风驻军,加上附从的羌胡部落,有十万大军之众。

    不管是真是假,反正这一次,确实是有山崩地裂的趋势。

    后方的宋果、张绣已经在率军与追兵接战,而前方开路的董承、杨定也纷纷回师支援,只有执金吾伏完还带着一部兵马,护卫着天子朝臣,想要继续东逃,脱离后方的战场。

    只是纷纷向前奔逃的黔首百姓、人马车辆,造成了道路的拥挤堵塞,尽管有军士在前开路,还是大大限制了天子车驾前进的速度,越走越慢下来的刘协,甚至已经听到了后方人马惨烈的厮杀声,乃至人仰马翻、悲泣哀嚎的溃败之声。

    莫非是,军中诸将已经败了

    奔逃中的少年天子,惶恐不安地将头探出了车窗外,往后望着混乱拥挤的队伍,心神不宁地想道。

    后方战场上。

    的确,军中诸将是战败了,而且已经接近了兵败如山倒的迹象了。

    在后方率军抵御追兵的宋果、张绣的军队已经被李傕大军打散,周围亲兵被杀散的宋果径直被一群乱兵用长矛戳下了马,摔下战马后挣扎反抗的他,没过片刻就被乱兵斩下了头颅,然后挂在了长矛上,向接近崩溃的军队宣告:

    “宋果已死!”

    受了将领阵亡的影响,宋果麾下的兵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加速崩溃。

    而另一员后方将领张绣凭借自身的武勇,奋力杀透了重围,可他也好不到哪里去,身披重甲的他身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箭矢,宛如一头受伤流血的刺猬,身后跟着他杀出重围的,也只有寥寥十几骑,更多的歩骑,则还陷在敌阵之中。

    整支后拒军队,已经全数溃败了。

    从前方率军赶来的杨定、董承,勉强抵住了李傕大军的攻势,可同样的,也使得己方的兵马陷入到了重围之中。

    他们没有想到,李傕的大军会来的如此之快,而宋果、张绣二人的兵马,又会败得这么快。

    甚至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见到了被李傕麾下兵卒高高挑起的宋果的头颅。

    杨定、董承的兵马,陷入到了苦战之中。

    而李傕一方,开始陆续有歩骑人马,越过了深陷重围的杨定、董承,继续向东去追击天子的车驾。

    整个战场,已经演变了延绵十余里的修罗场。

    一路上,不是被践踏至死的糜烂尸体,就是被李傕追兵砍下头颅的无首身躯,不论尊卑贵贱,纷纷逃窜,各种辎重车辆、军械兵甲、图书典籍、金鼓旗帜被抛洒遍地,身后隆隆响起的马蹄声,是每一个人逃人避恐不及的梦魇。

    天子的车驾,也逃不掉了。

    李傕军中的轻骑,一瞅见金华青盖、朱班重牙的金根车,就像遇上了猎物的贪狼一样狠狠地扑了过来,护驾的伏完领军杀退一波还有一波,而且敌军人数也来越多,反而使得伏完麾下的士卒越来越少。

    眼下的处境,离死亡的气息,已经很接近了。

    不得已,伏完不得不带着天子的车驾冲上了最近的一处小山丘上,靠着高屋建瓴之势,带着剩下的将士,才勉强打退了两拨赶上来的追兵。

    可是百官已经被冲散离散了,能跟在天子身边的没有几个人了,伏完麾下的兵马也寥寥无几,被击退的李傕追兵更是像饿狼一样,不甘心地将天子所在的小山丘团团包围了起来,站在山丘下,放肆地叫嚣挑衅着。

    如今是想逃,也逃不掉了。

    因为刘协所在的金根车,成了追兵竞相追逐的猎物,车舆上更是歪歪斜斜插了不少箭矢,为了天子的安全,伏完不得不将少年天子扶下车,让他躲在了车舆后面。

    “陛下,为今之计,只有变换服饰,待臣率军下山冲杀之际,携带一二随从,择路而逃,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散了发髻,披头散发的伏完看着少年天子,脸色无比悲壮地说道。

    虽然他也不知道易装逃亡能不能逃得性命,要知道李傕的追兵对待逃人,可是不管尊卑贵贱,一律格杀勿论,但这也是眼下唯一一条看似可行的生路了。

    “可,朕又怎可为了逃生,就抛弃了后宫朝臣,抛弃了爱卿,朕昔时年少,迫于赵忠之力,从北宫逃到了小平津,后来又迫于董卓之势,从雒阳逃到了长安,如今又受李傕追杀,从长安逃到了此处,朕践祚登基,数载之间却惶惶奔逃于道,无效于国,今日再弃众而逃,



第461章 天子一见三叹息(中)
    就在李傕挥军对天子所在的小山丘发动进攻时,河东和弘农的联军也出现在了战场上。

    对于天子弃守长安城,东狩左冯翊,然后又被李傕大军一路追到华阴境内的行踪,阎行知道得很清楚。

    这些日子,面对关中之地的大变故,河东和弘农方面,都不约而同地加派了军谍、细作刺探军情。

    在面对长安朝廷派来求援的使者时,阎行和段煨也是以礼相待,虽然他们都提前调集了军队,却都迟迟按兵不动。

    说到底,他们都不想贸然出兵,去与李傕大军正面对抗,为马腾、韩遂,乃至于杨定、董承之辈火中取栗,白白消耗了自家的军力。

    但随着天子东狩的车骑队伍,越来越接近弘农郡界,并遣使相召之后,按兵不动的段煨也稳不住了。

    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此来号令天下,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李傕、郭汜能够想到的,段煨一样能够想到。

    只是人员冗杂的东狩队伍,互有龃龉的军中诸将、追杀尾随的李傕大军,这些伴随着控制天子后接踵而至的大问题,才是让段煨真正头疼的。

    说到底,天子对于实力不济的地方长吏而言,就如同一枚烫手山芋,强行抓到手中,不仅吃不到香喷喷的芋头,还反而会被火炭般的外皮烫出一手水泡来。

    因此,段煨不得不联络阎行,商议弘农方面是要派兵出迎,还是拒关不纳。

    河东方面,一得到段煨的遣使求助,蓄势以待的河东兵马迅速出动,阎行立马就带着三千歩骑,渡河南下,火速进入到了弘农境内。

    从河东的出兵速度上看,段煨明显感觉到,阎行这次对东狩而来的天子,是志在必得了。

    但没办法,天子这一大块带刺的香饵,根本就不是弘农一郡能够吃得下去的,段煨只能够响应河东,配合出兵,并暗中期望着迎接天子事成之后,到目前为止对待友军还算和善的河东方面,能够不忘自己的功劳,给予弘农相应的、足够的好处。

    于是,河东与弘农联军,合兵五千,一同出关西迎天子。

    华阴城早在李恒、李暹被宋果、张绣打败后,就被段煨派兵攻克收复了,只不过碍于左冯翊的局势不明,段煨才没有选择在此留驻兵马。

    因此,这一次出兵,段煨还准备就在此处驻军恭候,迎接天子车驾的到来。

    可是,派遣众多轻骑为斥候前哨的阎行,却主张立即出兵,先将天子接到手中,再护送入潼关,才是最为稳妥的。
1...152153154155156...2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