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终于有人大着胆子喊出了那句话:“吾等南征军将士,不信朝廷,只信君侯!”

    “对!只信昌南侯!”

    黑夫笑了笑,将手往下压了压。

    这些话,现在说了也没用,只希望他们一段时间后,还能记得。

    “今日有句肺腑之言,要与二三子说说。”

    黑夫有些动容:“本侯也想家,家母年近七旬,已是满头白发。”

    此言勾起了不少士卒的心事,有人将头抬起,不想让眼泪流夺眶而出。

    黑夫却又笑道:“我也有妻,常与之梦中相聚。”

    有老婆的士卒们皆笑了起来,大家都懂的,只有单身狗一脸懵逼。

    不过接下来的话,黑夫却没按那首中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说句心里话》往下唱。

    “我虽为君侯,但与汝等一样,无时无刻,不盼着早点归乡。只是身为将军,不论朝廷何时解除南征军将士役期,黑夫,都将是最后离开番禺,最后走出三关,最后北返的人!”

    “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哪怕五年,十年,二十年!”

    言罢,黑夫朝所有人作揖:

    “冬至思乡,人之常情,我已使人宰彘杀鸡,锤糯米、年糕,让二三子吃一顿好的。”

    听了昌南侯的肺腑之言,又听说有好吃的,士卒们的抱怨稍熄,嘟囔着散去了。

    “昌南侯也想家,昌南侯也没办法,都是朝廷的错,恐怕是朝中有奸佞,不让吾等归乡。”

    不过这一点,却成了三军将士的共识。

    可冬至结束后,昌南侯又出现了,面色凝重,告诉了大家一个坏消息。

    “刚接到朝廷之令,会尽快让征人归乡,但岭南须得留人戍守,故有家室妻子者先归,无妻者,恐怕便要暂留南方了。”

    没错,从古至今,国家对单身狗就是这么不友好!

    此言引发了一片单身士卒的哀嚎。

    “但本侯,还有件大喜事要告知汝等,与不能归乡的无妻士卒有关。”

    单身狗们竖起了耳朵,却听黑夫喜滋滋地说道




735.第724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
    第724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季冬中旬,诏书已至到黑夫手中,皇帝的车驾,也即将离开咸阳……

    中车府令赵高已将需要的车驾、马匹备好,与昔日仅有百乘不同,这次,车队竟多达千驷!

    中郎将王离已让数千郎卫军秣马厉兵,被光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他们将组成捍卫皇帝的中军。

    此外还有戍卫咸阳的五万中尉军,他们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全部由关中青壮组成。

    秦始皇直接从中调拨两万,加上刚从北方长城调来的北方军团三万,强起坠马受伤,还没完全养好的武信侯冯毋择为将军。

    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庞大阵仗,黑旗遮天,玄甲曜曰,骏马如龙,长戟如林,聚于灞桥左右,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便能挥师南下!

    他们的敌人,会是谁

    猜测纷纭,答案似乎从这半个多月的人事变动里窥探出来:御史大夫茅焦拖着病体入宫请陈后去世,北地郡尉章邯被调回咸阳,任少府少卿,昔日黑夫在北地提拔的一众旧部,多与陇西、朔方官员交换了职位驻地,柱下史张苍直接被罢免,先前被缉捕的百余墨者统统处死……

    做完这一切后,秦始皇帝却仍未走。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等什么。

    一是他念念不忘的,西王母邦,以及长生不老的最后指望。

    二,则是上个月因为谋刺未果,惧而出奔的长公子扶苏,皇帝必须知道他的结果……

    秦始皇病笃期间,朝廷中枢不敢做决断,蒙天放又胆大妄为,纵阿房刑徒,导致关中大乱,卫尉、中尉两军花了半个月才将大多数人捉拿归案,对扶苏则追击不及,未能及时阻住。

    乘着这空隙,扶苏及其党羽从杜南入蚀中,往汉中郡而去。

    所谓蚀中,乃是这时代,关中通往汉中的道路里,距离最短的一条,又称之为“子午道”。

    它最初是荒芜的鸟道,只有野兽践踏的山间小路,但在秦昭王时,为了加强关中和巴蜀的联系,便耗费巨大财力,在蚀中修筑了栈道。

    原本无法通行的悬崖绝壁上,或凿孔架木,或经谷为道,或修桥渡水使人马能过,历经十数年才完工。抵达汉中后,又延伸出”蜀道”和“米仓道”,直入巴蜀。正如秦相蔡泽所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这条路极狭,且左右多深涧高山,速度快不起来,一旦被追上,也不易脱逃!

    秦始皇复苏后,令中郎骑令李良带千余人入汉中,征发当地官府捉拿扶苏一党,并严令:“若扶苏真跑到南郡,沿途官吏,不更以上皆死!”

    在这种死命令下,所有人都卯足了劲,设下天罗地网,一路追捕。

    到了十二月十五这天,中郎骑令李良终于回来向秦始皇复命!

    “陛下,臣不辱使命,追至汉中郡南郑,将长……扶苏党羽尽数抓获!”

    “南郑”

    秦始皇皱眉,南郑,是汉中郡的首府,若扶苏要去投岭南的黑夫,出了蚀中,直接从石泉亭渡过汉水,进入米仓道就行了,为何要往西拐到南郑去

    再一追问,才得知,原来所谓被李良“追缉”的扶苏党羽,是十天前,就自己去南郑投案的……

    这就更令人疑惑了。

    “扶苏如何了”

    秦始皇只关心这点。

    李良有些讷讷,秦始皇面色顿时不太好看,不由得想起了同样被贬入蜀,却半道自杀的吕不韦,扶苏性情刚烈,会不会……

    如此想着,他一巴掌拍在案几上!

    “讲!”

    不管他是生是死!

    李良畏惧地稽首不已,生怕被皇帝怪罪:

    “陛下,扶苏已于半月前,在石泉亭与家眷部属分离,孤身东去,不知所踪!”

    ……

    “据缉捕的人招供,扶苏是被蒙天放击晕裹挟出城,出了子午谷后方醒,朝咸阳长拜泣泪,又怒而持戈攻蒙天放。蒙天放自知罪孽深重,遂自刎谢罪……”

    “随后,扶苏夫人,麃公女孙因受惊吓,又在沿途淋了冬雨,竟逝于石泉亭。扶苏安葬其妻,在墓前枯坐一夜后,次日凌晨,将二子托付给众下属,令他们去南郑投案自首,便孤身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秦始皇口中有些酸涩,胸口有些阵阵发疼。

    这还没完,稍后又发生了变故,洛阳人董公和杜人邵平发生了争执,邵平认为当遵循扶苏之命,不能再错下去。董公却带着几个惧死的护卫,夺了一位小王孙渡过汉水南下,消失在莽莽群山中。

    邵平阻止不及,只能带着扶苏长子去南郑自首,一直到十日前,李良追上了他们……

    “邵平及近百扶苏门客、侍卫皆自杀而亡,臣只来得及将王孙带回咸阳,他受了惊吓,有些痴愣,一言不发……”

    秦始皇去看了他的小孙儿,却见这孩子双目无神,问什么都不回答,看到勉强露出微笑的大父后,他却直往后躲,眼中尽是畏惧。

    见此情形,皇帝收拢了笑容,抿着嘴,转过身时,像是又苍老了十岁。

    “等他稍大些,送去邛都吧,还是食邑一座,户四百。”

    这本来,是给扶苏准备的。

    让宗正妥善安置王孙,秦始皇便回了寝宫,一整天没搭理任何人。

    倒是中车府令赵高惦记着另一件事,追问李良道:“昌南侯家眷呢”

    李良禀报:“昌南侯家眷不在其中,似是出了咸阳就忽然与扶苏党羽脱离,当时纷乱,蒙天放等人自身难保,就此失了联络。”

    赵高冷笑:“知道所有人都在追扶苏,顾不上他们,遂走他道,不愧为黑夫之妻,这条母犬,真是聪明!”

    不过无所谓了,只要皇帝南下,不管黑夫是引颈待戮,还是负隅顽抗,他都彻底完了!

    就算皇帝来不及收拾黑夫,只要赵高一手教导,对他无比信任的公子胡亥能凭借皇帝的宠爱,登上皇位,一切都不成问题!

    秦始皇一直闷闷不乐了一整日,据说期间又动气昏厥了一次,到了次日,在参汤激励下,才重新打起精神,让人找来地图。

    皇帝老了,再不是那个站在四海归一图上,一步灭一国,挥袂扬海波的巨人了。

    他的背有些微驼,眼神也不太好,需要侍者掌着灯,让他贴得近近的,在地图上细细寻找。

    秦始皇的指头点着代表着扶苏人生大不幸的“石泉亭”,从这里往东,有一条沿汉水而修的道路,在它的尽头,一分为二,往南的岔路,可至南郡,那是昌南侯的老家,黑党众多……

    “扶苏莫非是知道追击者众,难以逃脱,于是独自改走他道”

    秦始皇喃喃自语,但随即哼了一声:

    “为了自己活命,抛弃二子,扶苏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狠辣果断了”

    “举高些。”

    秦始皇下令,随着侍者手中的灯光渐渐往上,汉水道的北岔路出现了。

    它会抵达南阳,然后向北拐个弯,便是武关道。

    回关中的武关道。

    也是从咸阳去邾城的必经之路。

    “他是要等在那,还是会回来”

    秦始皇又自言自语,随即一声冷笑,否定这种想法。

    “如同一条丧家之犬般回来然后跪在殿下,求朕宽恕他,然后一生背负屈辱地苟活着若真如此,还不如死!”

    秦始皇帝,没有这样的儿子,他本该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乾坤,却一败涂地!

    而攀爬巅峰的失败者,将永坠深渊,也没有重来的权力!

    带着点泄愤的意味,一把夺过灯烛,秦始皇将这张地图付之一炬!

    老皇帝转过身,地图在身后一点点燃烧,先是关中,然后蔓延到南方、关东,最后是整个天下,皆被烈火所焚。

    背后的火光,映照出秦始皇帝郁结的脸:

    哀其不幸,却又怒其无能!

    虽然骂扶苏“活该”,但秦始皇却不顾准备妥当的出巡部队,在咸阳又等了三天,让人每天关注着武关的消息。

    一日早中晚三报

    不,是每个时辰一报!

    他还一边喝着参汤,一边傲娇地自己安慰自己:“朕等的不是逆子扶苏,而是李信的消息!”

    数日后,秦始皇等到了……

    依然没有任何关于扶苏的消息,倒是李信,从西域送回了又一份捷报!

    ……

    去年,应大夏国之请,秦始皇决定派兵西征,在大夏的引导下,击破条支,开通前往“西王母邦”的道路。

    秦始皇春天发令,李信夏天时率军两万出玉门关,民夫刑徒四万、骡马数万往返河西及西域运输粮食,至今大半年,战果斐然,每一次回报,都被太史令胡毋敬记于史册。

    “五月,李信收祁连北乌孙精骑三千,出玉门,屯蒲类海。”

    “六月,李信至车师国,其都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咸阳五千二百里,有口五千,食麦,信令其献粮,且出丁千人为徭役。”

    “七月,信至焉耆国,去咸阳五千四百八十里,其口三万,胜兵数千,拒为秦借道献粮,李信击之。”

    “八月,焉耆西有国名龟兹(新疆库车县),去咸阳六千里,有口七八万,胜兵万人,应焉耆之请,北联北山月氏残部,南结尉犁,合兵两万,与李信万人战北山之下,李信胜,诛焉耆王,斩月氏王子,悬龟兹王首……”

    这是三十六年收到的最后消息,李信在西域北道大杀四方,一路干到天山脚下,接下来两个月,完全占领了龟兹全境,扶持龟兹王子做了君长,利用这个西域北道最大



736.第725章 厉人怜王
    第725章 厉人怜王

    秦始皇就搞不懂了,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两个,都巴不得气死自己么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寝宫之中,秦始皇愤怒地指着被他秘密传唤入宫的公子高,而公子高已拜倒在地,头低低垂在地上,小声重复了方才说过的话。

    “儿臣无才无德,恐败坏国事,不敢为父皇监国……”

    公子高是秦始皇的第二子,今年二十七岁,算是诸子中最壮者,虽然秦始皇对周礼中的“长幼之序”嗤之以鼻,但多事之秋,国赖长君这点,他却是明白的。

    不仅如此,过去二十年间,公子高虽不似扶苏那般被寄予厚望,也不似胡亥那样备受宠爱,却也敦厚孝顺,与诸兄弟和睦,且爱护妻子。

    他从未饱读诗书,但律令掌握得还算牢靠,在农家迁到关中后,更拜在其门下做了弟子。整日在家外的田园里,摆弄庄稼,料理蔬果,甚至与农家野老一起,成功将西域传来的“葡萄”种在中原大地上,也算小有贤名。

    更重要的是,公子高之妻,乃右丞相冯去疾之女,他至少能得到冯家支持……

    正因如此,在扶苏已然出局后,秦始皇思索良久,认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决定为这次不知归期的出巡上一个双保险,遂暗诏公子高入宫,想要让他留守监国。
1...449450451452453...5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