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走,登船!”将领一声令下,士卒们便开始迈出整齐的步伐走向江滩,他们一边推进,一边有节奏地用刀斧敲打着盾牌,发出铿锵的响声。

    江岸边,洞庭水师的战船停泊在岸边,放下船板,供士卒们登船。

    就在这时,五忠军的炮队开始轰击正面,小佛郎机射程不足,但红衣大炮却能够打过江去。

    王彦的目标是南京,攻打这样的坚城,怎么少得了破城利器红衣大炮,他这次足足带了一百门来。

    “轰隆”的炮声中,炮阵上依次腾起一片白烟,遮蔽了清军的视线,使得明军阵列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中,刀枪剑戟、旌旗,若隐若现,清军望之,如看天兵。

    此时十多斤的铁弹,从江面掠过,呼啸着向清军阵地砸去。

    百来枚炮弹,声势浩大,一段矮墙后的清军,直觉得头顶凉风刮过,不禁纷纷将脖子缩了一缩,而他们身后,一枚炮弹砸中土垒,巨大的势能不减,直接将土垒击垮,上面的清兵惊呼着滚落下来。

    另一处,两名清兵伏在矮墙后,一枚炮弹如撕纸般突破矮墙,正好又击中后面清兵的脑袋,顿时便如西瓜撞上大石一般破裂。

    泥土混杂着血液和脑浆,飞散四溅,糊在另一名清兵的侧脸,那清兵失神片刻,看见脑壳被砸的稀烂的尸体,又摸了一把糊在脸上的浆糊,目光呆滞。

    炮击持续了近半个时辰,火炮需要散热,逐渐停歇。

    半响后,一面清军千总,才摆了摆头,甩掉泥土,伸出头来观看。

    这一看不得了,江对岸近百艘大小船只,从弥漫的硝烟中冲出,船舱内的水手荡着桨,拼了命的往东岸冲来。

    千总脸色一变,正要招呼属下,不少战船设在船头的火炮,又开始腾起硝烟,吓得他脖子一缩,又蹲了下来。

    佟图赖见明军开始正面强攻,运兵船已经过了江心,立刻大声下令道:“火炮准备,一旦敌船靠近,立刻轰击。”

    青戈江上,明军的船只已经快逼近小佛郎机的射程之内,船上的将官纷纷将兵器举起,高声喊道:“弟兄们,准备了。”

    甲板上广武营的士卒,纷纷握紧了兵器,绷紧了精神。

    这抢滩,可不比别的战斗,管送不管接,上了岸就只有一条生路,那就是撕开敌人的滩头阵地,让后面的人马不断上岸,否则他们就只有死在滩头。




第712章突破阻击下
    忠武在五忠军中参与的战斗最少,只经历过粤东保卫战,以及攻打闽西的战役,立功最少,但并不代表他就比其它几部差多少。

    王彦一直赋予忠武镇看守老巢的重任,由此便可以看出他对忠武的信任。

    因为参与的战事少,所以忠武镇的损耗也少,没有太多新卒的加入,使得士卒与士卒,士卒同将领之间形成了默契。

    此时每名将士都发出愤怒的吼叫,两千多刀盾手,疾如风,猛如虎,冒着箭矢,冲向清阵。

    另一边,在大炮打的满目苍夷,四处硝烟升腾,火苗闪烁的清军阵地上,清兵也严阵以待,清军弓手们再次搭箭齐射。

    这时五忠军的士卒已经接近,他们这一次却是瞄准了目标,进行直射,箭矢密集的射出,噌噌噌的钉在盾牌上,也有士卒在奔跑中被射中大腿,立刻身子一跌,向前扑倒于地。

    清军中的鸟铳手,这时也点燃了火绳,抬铳打出一轮齐射,铅弹打在藤牌中心的铁皮上,火星四溅。

    一名广武营的藤牌手的运气不加,铅弹打破了藤牌,又击中了他的胸膛,他整个人便如遭重锤,倒飞着扑倒,等他痛苦的抬起头时,嘴中以有鲜血溢出,他双手撑地,想要从新站起来,但试了两下,却身子一软,慢慢趴在了地上,殷红的血液从他身下留出,将周围染红一片。

    相比于弓箭和铳手,对广武营威胁最大的还是清兵阵中的小佛郎机。

    十分庆幸的是,在之前的轰击中,清兵用完了子铳,所以炮队轰击的速度,大大减慢。

    不过,这支绿营炮队的素质明显不错,分工有序,动作迅,竟不在五忠军之下。

    “放!”清军指挥挥旗大喊。

    轰隆的炮响,将操炮的绿营兵震得双耳嗡鸣,腾起的硝烟眯了清兵的双眼,而几乎就在同时,本就被弓箭、鸟铳扰乱了阵行的广武营藤牌手,立刻就被炮弹打出一条条的缺口,损失触目惊心。

    “杀!”广武营指挥举着盾,全力奔跑,一双眼睛,快喷出火焰,还有一百多步的距离,他身边却不时有一声声惨叫传来。

    本来紧紧跟在他旁边的士卒,忽的一下就不见了身影,可他没有时间去看,他只有不顾一切的猛冲,用最短的时间贴上去,否则就会有更多的弟兄倒下。

    青戈江西岸,王彦猛然放下千镜,这么大的损失,让他有些肉痛了。

    一旁的高一功也放下千里镜,说道:“看旗号,正面的绿营兵,应该是李本深的部队!”

    王彦闻声,不禁又把千里镜拿起来观看,他将圆形的视界,移动到清阵后方,见一个李字大旗下,站着一员身穿黑色马蹄袖,戴着碗帽的将领有些面熟,还真是李本深。

    王彦心头不禁一沉,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他的部队自然是,曾经江北四镇中最能打的高杰镇的遗产,算是绿营中的翘楚之一,比较难以对付。

    “传令铁人军,快速登船,尽快在侧翼登岸!”王彦放下千里镜,立刻沉声下令。

    棋牌官当即挥动旗帜,战场右翼早已等候多时的铁人军,便开始登船,不过他们登的都是平底的小船,能直接冲上江滩,避免了铁人军跳入水中后,陷入淤泥中,无法前行的情况发生。

    这时在正面,第一批船队反回时,第二批船队,已经出发,两只船队交替运送,以求达到进行持续的兵力输送。

    “快快~赶紧装弹药!”清军阵中,炮队军官们厉声催促着炮手,加快填装速度。

    每一门



第713章铁人建威
    佟图赖对于五忠军在侧面的动作并没有引起重视,这也并不能怪他,因为他并不知道王彦还有什么杀手锏。

    铁人军唯一出场的一次战斗是在川东,也是渡江抢滩,而见识过这支人马的清四川巡抚王遵坦已经跌入水中淹死,另一将李国英也在万县外被杀,所以佟图赖并不知道王彦有这么一支尖兵。

    正面阵地上,两军正陷入浴血搏杀,这时侧面一千铁人军已经乘着平底船,突过了江心。

    佟图赖看了却不心急,他淡定的骑在马上,他要等五忠靠岸后,再让骑兵突袭。

    一员蓝甲清将,站在他身边,看着远处即将上岸的铁人军,却眉头一皱,连忙挥手让身边的亲兵取来一副千里镜。

    他只见船上的士卒,铁盔铁衣,脸上还戴着鬼面,浑身上下只漏出一双眼睛,脸色顿时一变。

    “不好,固山,是重步!”那将领慌忙一喊。

    佟图赖闻声心头一惊,他到没有想到明军中会有重步出现。

    他这也是惯性思维,明朝之前一路败退,家底已经败光,士卒能有幅甲,一把刀就不错了,哪有钱整这些东西。

    谁想现在明朝财政好转,还整出这么一套东西出来。

    重步不比轻兵,甲胄要精良,吃的也要好,耗费众多,所以没钱基本养不起。

    一个重步的耗费,基本快赶上骑兵了,自然也难以对付,满清就有数千双甲重步,都是精壮强悍之士。

    佟图赖眉头一皱,忙夺过那将手中的千里镜,虽看的不是很真切,但确系重步无疑。

    “快,你立刻领骑兵突袭过去,不要让他们站稳脚跟。”

    重步不比轻兵,一旦列成阵型了,那就是一堵墙,没有重甲骑兵,根本破不开。

    佟养赖这才引起重视,连忙挥手下令。

    那将立刻应下,脸上肃然,不敢怠慢,当即一拉缰绳,拍马而去。

    片刻后,清军骑兵右翼三千骑兵,一阵呼啸,脱阵而出。

    在清军中,骑兵被视为精锐的精锐,蒙满八旗大多弓马娴熟,武艺超群,汉军旗长年跟着蒙满八旗厮混,骑射的功夫也不差。

    明军骑兵在个人勇武,以及骑射上,那是望尘莫及,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毕竟人家化外蛮夷,杀鸡射鸟,整天血渍呼啦的,从小就会玩这一套东西,杀人跟杀鸡一样,射你跟射鸟差不多,这点耕田的农民真没法子比。

    可农耕民族,也并不是没有办法,汉能大破匈奴,除了训练骑兵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技术高于匈奴,汉有铁甲、铁箭,匈奴大多是骨箭,装备不行,再能射,射不穿铁甲,有个毛用。

    这时三千蓝甲,一接到出击的命令,便催动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阵去。

    同时近百艘平底小船,猛然冲上江滩,陆士逵当即大喝,“登岸,迅速结阵。”

    千名铁人军,手持经过改造的斩马大刀,纷纷跳下平底小船,而就在这时,天空中一片箭雨袭来,铺天盖地的。

    可千名铁人军却不闪不避,这千套铁甲,早做过实验,弓箭基本无效,特别是力道小些的骑弓,根本不能透甲,唯有火器在五十步内近射,才能击穿。

    铁人军内穿一件丝绸,外罩重甲,士卒从头到脚都是包裹在重甲内,面部戴着鬼面,脖子、手臂、脚踝也没有裸露在外,而是用锁子甲相连,说是刀剑难伤,箭矢不破,绝不为过。

    此时清军的箭矢如飞蝗般落下,叮叮当当的射在铁人军身上,不少箭矢直接被弹开,有的则钉在甲胄上面,近千铁人军,没有一个倒下。

    下了船的铁人军迅速开始列阵,明军的编制是十人设一小旗,五旗设一总旗。普通士卒头顶插的是一尺红翎,而小旗、总旗头顶则插着一面盔旗,上面写着营号和归属,十分便于士卒辨认,能够迅速找到归属。

    百户以上的军官那就更加显眼,甲胄的样式与士卒完全不同,而且头顶红翎的长短也按品级,有所讲究。

    铁人军在箭雨中跳下船,登岸中形成混乱,但士卒根据盔旗等标识识别,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军官。

    各级将官,也高声呼喊,组织士卒列阵,就当清骑不存在一般。

    这一波箭雨射来,铁人军没见人倒,突袭而来的清军骑兵,不禁一阵愕然。

    “他娘的,什么怪物,皮怎么这么厚,中箭居然不死!”蓝甲骑兵中,一阵惊呼。

    “破甲箭,再射!”奔驰中,蓝甲骑兵听将领一声大喝,再次从箭袋中捏出一根羽箭,他双腿夹紧马腹,将箭矢搭在弓弦上,双臂将弓拉成满圆,咻的一下,把箭射出。

    数千支利箭,破空袭来,速度飞快。

    这时铁人军,已经列出了简单的阵列,黑甲红翎,步子从散乱到整齐,嘴里怒吼着迎向骑兵。

    蓝甲骑兵射来的箭雨,“噌噌”的射在铁人军的身上,因为距离拉进,箭矢的威力增强,箭矢钉在甲胄上,前进的铁人军被箭矢射的身体一滞,身前插的如同刺猬一般。

    这些箭矢,依然多半没有给铁人军带来什么伤害,即便箭矢侥幸穿过铁甲,也因为里面的特制丝绸,极容易被拔出,不会带出肉来。

    陆士逵盔甲风骚,被重点关照,身上至少插了七八支箭,但他整个人却和没事人一样,只见他手臂往胸前一挥,便把插在甲胄上的箭杆全部扫断。

    那奔驰的清将,看见箭矢对于眼前的铁人军,并没造成伤害,也没有阻止铁人军列阵,他心中一凛。

    这支步军明显不好对付,但现在除了冲击,他却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让铁人军完全列好阵行,那就更没办法了。

    “冲!”清将身子往马背上一伏,抽出战刀,向铁人军冲去。

    三千清骑造成的声势,十分巨大,马蹄滚滚,完全不惧怕已经组成简单阵型的铁人军。

    铁人军手中兵器,原本是要配备横刀、陌刀,但锻造技术退化,最后选择了斩马。

    军器监为这批斩马刀,加了三尺长的刀柄,形似关刀,但刀身窄长,却又方便了劈砍。

    此时清骑已经冲到五十步外,瞬间就要撞入铁人军中,继续列阵已经来不及。

    陆士逵当即一步向侧前跨开,扎下弓步,双手握着刀柄,大声喝道:“举刀!”

    铁人军阵型虽然散乱,但士卒纷纷将斩马刀举起,刀光连成一片,分外晃眼。

    清军骑兵见此,义无反顾的冲来,那清将看准了穿着银甲的陆士逵,战刀伸出对准了他的脖子,身自侧倾,准备收割。

    佟图赖这时已经将注意放在了侧面的这一次交锋上,他见两波箭雨都没有效果,脸上早已变色。

    他没有想到明军的重步,甲胄这么精良,比清军批双甲要讲究太多,不过他现在没有时间去研究铁人军的甲胄,因为眼前出现的一幕让他心惊肉跳,来不及思考!

    三千蓝甲如洪水般撞上了铁人军,那清将侧倾着身子,手臂伸直了,用手中战刀去收割陆士逵的头颅。

    战刀划在脖颈间,发出刺耳的金戈声,火星随着战刀的划动,四射飞溅,但却没有割开护甲。

    那清将见此,眼中漏出不可思议,明军的重步,居然比清军的还



第714章中军危机
    隆武四年七月十七日,王彦领忠贞、忠勇、都标,击败退了青戈江一线阻击的清军,稍加整顿后,便继续东进。

    外线战场上,因为诸路清军,得知王彦也扑向大胜关后,明白博洛的兵力不足,所以纷纷向大胜关一线靠拢,意图将王彦困入网中,但明军左右两翼变攻为守,在外围疯狂阻击清兵向大胜关靠拢,所以到底鹿死谁手,现在还是扑朔迷离,尚未可知。

    此时孙守法领右路军两万,将清廷浙江巡抚萧起会近三万人阻拦在宁国府一线。

    李过再得知多铎分兵南下,要抄王彦后路之后,立刻改道,急转东进,去拦多铎,两军遭遇于和州。

    皇帝与金声桓在攻占芜湖后,急于抢占南京,也没想到中清军诱敌深入之计,所以在芜湖没有留下重兵,只有一个千户的人马驻守,兵力十分有限。

    金砺穿插过来之后,芜湖守军就知道大事不妙,吓得赶紧关闭城门。

    这突然一支人马,穿插过来,谁到知道前面过去的明军危险了。

    守将忙派探子出城打探,带回来的休息,却不容乐观,城中守军、士绅百姓开始人心惶惶,这才复南冠,难道又要脱下故国衣冠
1...173174175176177...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