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孙七并不托大,在选择试制资格时,他就知道了这位其貌不扬的农妇是能与金帅说上话的,金帅娘子一口一个大妹子地叫着,毫不见外的情形也不是没见过,否则又怎么会选中她。

    他先是走到米饭那里,应娘子马上递上一双洗净的竹箸,他从中间的位置夹了一小坨放到嘴里细细一嚼,没有硌牙的感觉,又从铁锅中夹起一勺菜吃了几口,清客出身的他一入口就能吃出里头有什么配菜。

    “味道重了些,可见料是足的,做法学会了吗”

    应娘子赶紧回答:“会了,四两饭一两菜,卷成卷儿,用机器封了,装在木箱里。”

    “封装一定要严实,抽完气后就不能动了,一旦泄了气,两三天就会坏掉,送到社里会检查,坏了的退回来,留给你们自己吃。”

    在她看来,这位孙管事比父母官还要严厉,至少她从来没有见过张炎骂人,可是却不只一次看到孙管事训人,如今又被捏着路子,说话间也不知不觉陪上了笑脸。

    “无妨的,有不能吃的只管退回来,算我们的。”

    “不能这么想,成品要送到军中给人家了才吃道好不好,把味道再弄丰富些,既要下饭又要能吃饱,不要舍不得放油。”

    “管事放心,我们榨得新鲜肉油,从不过夜的。”

    孙七点点头:“嗯,就这么




第一百二十九章 办学
    十二岁的这一批学子,大都是同一时间的进学堂,在琼州完成了两年的识字、算术等基础学习,比起前几批来说,学习时间长,基础打得牢,因此,根据州里的要求,也比他们要提前开始学习专业技能,差不多就是日后的营生,自然会引得人人瞩目。

    拔苗助长也是没法子,缺人啊,所谓步子大了扯着淡,就是说的这个,形势发展太快,人才跟不上也是白搭,消灭了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怎么建不派自己人去,难道让官绅地主反攻倒算只能自己培养,为了加大培养力度,不光是学校,每日里居民楼顶上的识字班,也就是百姓们俗称的“夜校”,也渐渐开始深入起来,因为这里面的先进份子,将会成为官府重点的考察对象,将来或许就能成为某个地方的父母官,他们被推举和挑选出来,再送到州里统一办理的政策学习班进行理论学习,将来一毕业就打了红烙印,美其名曰“后备干部”。

    “成啊,你能想到这上头,说明是用了心的,州里能办,你也能,行政干部重要,商业干部也重要,将来你的劳动服务社,是要开遍大江南北的,没有人怎么成,这个要求本官应了,不过手续你还是要到胡通判那里去申请,按规矩来,会有七日的公示期,公示期内没有人反对就会通过,你可以先把前期工作做起来,地点、人数、课程安排等等。”

    孙七兴奋得摩拳擦掌,抚帅这么说那就基本上算是成了,公示什么的,多半就是走个过场,这是谁的产业啊,州里还能不批

    “地方,小的已经寻好了,第一总社的楼顶,关张之后上去,把电灯一打,人人带个小马扎往那一坐就齐了,讲课的都是几个大掌柜,进货、收货、盘货、做账、还有服务,咱们是服务社嘛,小的都省得。”

    “说得不错,劳动服务社,就是服务劳动者的地方,不是大户人家开的杂货铺子,只看衣冠不看人,没有服务意识的人,再好的业务能力,一个也不能要,人差点没关系,你把规矩定实了,把漏洞都补上了,按章执行,那种心眼实的更容易管理,心眼活络的也有用处,让他们跑腿,收购、推销,开拓市场,这才叫做人尽其材。”

    孙七头点得有如琢米,刘禹一看就是清客做派,怕是改不了了,也不苛求。

    “回去了好生编写教材,不要只想着商社这一块儿,账房人材也是不可或缺的,若是办得好,这批学子里头挑些算术基础不错的去你那里,一并培养培养。”

    “郎君放心,小的定当尽心竭力,为州里培养好人材。”

    打发走了孙七,刘禹笑着摇摇头,不得不说这人的脑子就是灵光,州里刚刚开了一道自主办学的口子,他就闻出了味来,之前的劳动服务社,用得全都是叶府的管事,无论怎么分化瓦解也难以根除那种抱团的思想,如果不是管理严格,加上往来不用银钱,让他们无处下嘴,只怕最先腐化的就是这一摊子,要知道那是多大的进项啊,供应全州五百多万人的衣食住行呢,好在没出什么大问题,有些小偷小摸的行为也是当即就处理了,孙七上报,听潮复核,最后送到璟娘那里过目,人直接送矿山,从锦衣玉食一下子落到最下等的苦力,任是谁也会再掂量,如今才发现这位十三姐儿,别看百姓都称为“活菩萨”,心肠且狠着呢。

    没办法,不狠不行,商业这一块儿,将来会是国家的重要财计来源,要从一开始就严格管理,每天的帐都清,不清不能走,当天的事当天了,每月还要盘点,盘的时候交叉进行,文昌的人来盘琼州的店,琼州的去盘澄迈的,事先谁也不知道会去哪里,让他们想搞利益交换都不成,当然了,这背后的人告状、嚼舌头根子,甚至是骂人的事也时有发生,都被听潮狠狠地处理掉了,几回这么一下来,慢慢地竖立了孙七的威信,人人都知道,人家背后有抚帅亲自做主,再找茬不是找死么。

    这个口子一开,除了商业夜校,军队办起了军官培训班,水军办起了舵首训练班,市舶司办起了外夷话培训、开拓团培训,机宜司办起了治安学习班,州里头的后备干部提高班也在筹备着,大办学习班的热潮仿佛一夜之间如春风一般吹遍了琼州大地,当然了离正规化的要求还有些远,只能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刘禹自己也没闲着,一批算术基础好的学子通过考试选拔为新的一批提高班学员,总数也从一百人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再大就坐不下了,教学依然放在大剧院的礼堂,为了让所有人看清楚,用得是五百吋的大屏幕,光是一台高流明的投影仪就是十好几万,不过这玩艺简单,比数字放映机容易操作,关上灯坐在最后一排的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都认真听一下,新的课程会从电学基础讲起,这部分将由你们的夫子来讲,我给你们说的是在电学之上的应用,看到我手里的这个小方匣子了么”

    人数一下子扩大了十五倍,还好剧院已经建成,共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大厅能容纳一千人,上层除了五百个座位,两边还有一百个包厢,是供身份特殊人士观影用的,不过此时全都关着,这样的安排恰好将男女学子分开,男子坐在下层,女孩坐在上层,越靠近的位置越看得清,这个清楚不是指的那面硕大无比的投影布,而是站在台上的身影。

    赵清惠扒在栏杆上,明亮的眼珠子在黑暗中闪着光,来到琼州这么久,上学也上了一年半,还是头一回听刘禹的课,好奇之下听得更是认真,这种课不需要做太多的笔记,大部分时候是以上手实践为主,比如之前的电学基础,就会让她们试着做一个电流的试验,类似的试验其实她早就在家做过,因此课堂上再来一遍,自然比别的学子要熟练,也赢得了夫子的夸奖,其实以她的底子,是不需要上识字课的,不过算术却是新学,与别的同窗处于一条线,在整个班上也不算突出。

    “它看着不大,用处却是不小,能做什么呢,讲话。”

    刘禹点开手机屏幕,投影将画面放大,所有人都看着清清楚楚,那上面显示的是一个拨号盘,0-9的那种



第一百三十章 新戏
    虽然有着诸多的选择,可是在琼州,从军才是最让百姓们骄傲的一件事,因为从刘禹来到这里伊使,就在有意识地提升军士的地位,每天的大喇叭,每天的新闻纸,除了战事或是州府的公告,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镜报甚至为此辟出了一个专栏,刊登那些英勇的事迹,在这样的氛围下,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间接地影响他们的选择,从业到婚配。

    这其中也有关汉卿的一份功劳,历史走向了偏差,他的作品也从风花雪月和描述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变成了歌颂劳动者和战士们,《窦娥冤》《西厢记》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在新落成的大剧院上映,尽管每场三十个分子的最低入场价,占据了百姓一天收入的三成以上,依然挡不住他们的热情,百姓们拖家带口滚滚而来,使得市区热闹得有如节日一般,看完表演往往还会在广场上逗留,与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人讨论剧情,在电视和电影没有普及之间,这种表演形式对于百姓们的吸引力是无可抵御的,因为他们已经过了追求温饱的年代,需要更高的精神消费。

    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天的课时安排在下午,三刻钟的理论课加上五刻钟的实践结束之后,就到了晚饭的时分,一群群学子走出大剧院,三三两两地踏上回家的路,剧院两旁的车棚,一排排整齐的脚踏车在迅速地减少,与此同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的百姓们陆陆续续抵达广场,等待着进场的一刻,两条人流在马路上各占据一边,没有人逆行或是抢道,马路的中间划着一道道白线,每两条形成一个通道,靠中间的为牛马道,外面的是人行道,这是新的《交通管理法规》所约束行为准则,经过每天的宣讲,已经慢慢在深入人心,当然了,如果违反了,会被戴着红色箍的老年执法队抓住,处以打扫马路清洁的处罚,看似不重,却会丢了面子,惹来邻居或是熟人的笑话,一年都抬不起头来。

    关汉卿也走在人群当中,他的家在黎母水边,离广场五个街口,来回走上一趟需要一刻钟,不过他每次都会用到两刻,许多灵感就是在慢慢的行走当中出现的,自从交通法实施之后,路上的拥挤少了,阻碍自然也少了,不知不觉便到达了目的地,用时还不到一刻,由于他一直在低头走路,结果被人摁住了才反应过来。

    “休要冲撞了!”

    “啊。”他糊里糊涂地抬起头,两个实枪荷弹的军士挡在身前,上了刺刀的钢枪闪着明晃晃的光。

    “做什么,快放开关先生。”

    刘禹从剧院的侧门走出来,看到他的样子,赶紧出言喊道。

    “今日是抚帅的晚课不是安排在早上吗。”关汉卿与他相熟,也了解剧院的课程安排,为了不影响州里的教学,一般来说演出都会安排在晚饭之后,百姓们走着过来还能消消食。

    “早上有别的安排,就改到了这会子,你这是准备登台了么”刘禹不想细说,学子们已经散尽,一些性急的百姓在前门的几个入口处开始排队,等待开闸。

    “正是,新剧排演了一个月,总算可以见人了,抚帅若是有暇,不妨指教一二。”

    关汉卿一脸的得意,让他上想起了在大都城时,第一回与其相见时的情景,连妆都没卸就追出来,真不愧戏痴之名。

    “喔,什么剧,说来听听。”

    “梨花曲,主演者是临安名伶秀娘子,她和她弟子担纲,某不过敲敲边鼓,上不上台都无所谓的。”

    “秀娘子”刘禹还记得这个名字,当初在临安城忽悠那些大户时,请来热场就是此人。

    “正是她,本姓朱,艺名珠帘秀,技艺不凡,世所罕见,难得扮谁像谁,一入戏便如同附身,某家那点伎俩,在她面前不值一提,抚帅若是看了,也定会难忘。”

    关汉卿一脸的仰慕,像是后世的那些追星族,刘禹不禁有些好笑。

    “有空倒想看看,这秀娘子是如何了得。”

    “人好曲更好,抚帅可知这曲子出自谁的手”

    刘禹摇摇头,关汉卿得意地说道:“便是数月之前离去的顾大家,可惜了,芳踪一杳再无音讯,听闻随船去了南洋,那穷山恶水得有什么可瞧的,还要坐上十天半个月的海船,换了某家是断断不会去的。”

    “她那曲子都说了些什么。”

    “这个么”关汉卿卖了个关子:“不可说,抚帅不如自己去看看,楼上的包厢还有空呢。”

    刘禹虽然有兴趣,却不受激,既然对方不肯说,他也不再多问。

    “你家大哥儿不是这一批的学子么,怎的不见来上课”

    “那逆子。”关汉卿跺跺脚直叹气:“某家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肯进学,偏要去从军,某家拗不过他



第一百三十一章 税率
    不出所料,大剧院的新戏又一次引起了热议,广播、新闻纸里再来那么一出推波助澜,采访主编关汉卿的稿子登上头版,配上主演珠帘秀的大幅戎装彩照,顿时让新戏的票子一票难求,一下子成了州里的紧俏事物。

    随着城市的发展,最早完成市区建设的琼山县是全州第一个整体通电的城区,是全州第一个接入自来水的城区,是全区第一个实现实时货币竞换的城区,也是全区第一个私营经济试行点,州里在离着中心广场两个路口街道设立了特色吃食一条街,每一个门面都是一般大小,高度不超过三层,不过可以根据营业要求进行合并,当然年租金将翻上好几倍,租金的收益与州里无关,不过营业税将成为州里收入的一个大头,为此,州里一直在与府里商议一个起征比例,没有达成协议的原因不是他们要求得太高了,而是太少了,至少在刘禹看来是这样。

    大宋的赋税是三十税一,包括了农田、行商、水船、入城等等一刀切,这样的收法当然不科学,只是方便了官府的管理,按照这个比例,营业税应该是3.3个点,后世大概是5个点,刘禹的要求是10个点,看似很高实则不然,因为这里头包括了卫生、消防、街道管理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其实比后世还要少些,但在陈允平等人的眼中,这是与民争利,而且吃相有些难看。

    “官不与民争利与谁争百姓么。”

    刘禹的话让他一噎,百姓与民不是一个概念,大宋的“民”指得其实是乡绅地主阶层,对应是是权贵官僚阶层,至于百姓,对不起,泥腿子也好,城市下层居民也好,都没有存在的意义。

    胡幼黄沉吟道:“州里的考量是这样的,他们已经交纳了租金,一年下来价值不菲,若是再课以重税,只怕是难以为继,最终只得提高售价,与百姓们要利,岂非适得其反”

    “你们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但问题的角度不对,百姓们辛苦挣来的分子,若是勤俭节约,想要攒下一份家底不难,他们没有消费的意愿,若是当真要去就算出出血,一年也就一两回,其害甚小,而那些有钱的大户,吃得就是个身份,你收不收收多少,他们的价格也不会少,若是当真经营不下去,只能说他们没有手段,与你们收多少税更是无关。”

    “何况做生意不是一件小事,懂经营的人自然算得出能不能成,设立得高一些,会让那些没有经营头脑的人望而却步,他们可以加入别人合股或是雇佣,从源头优胜劣汰。”

    两人明白了,就以饮食为例,会做菜做得好不等于就会开酒楼,与其让他们盲目上马,不如为那些有实力的商家雇佣,凭自己的手艺挣钱,风险还要小一些,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许就会血本无归。

    “就依抚帅所言,咱们内部十税一,舶司那里七税一。”

    “这只是暂时的,将来还要制定一部更详细的税法,把各类事物分门别类,每一类的比率都不同,进货出货都要收税,政府的运作全靠它呢,一点都马虎不得,比如从今年开始,劳动服务社上缴给州里的就是一成,你与胡通判的俸禄,全在里头呢。”

    “抚帅此言当真”

    陈允平还没怎么着,一旁的胡幼黄大喜过望,在私营产业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州里最大的营业性收入就是劳动服务社,每天的流水有多少只看大楼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知道,在琼州建设开展以来,社里所有的营收都是刘府在掌握,做为唯一的私营产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相当于刘府在养着全州几百万百姓,他们哪里敢朝这上面去想,谁知道人家自己提出来了,十个点啊,一年的营收得多少陈允平甚至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方才的争论,抚帅简直是在求着他们多收一点,还是从自己的兜里掏钱。

    “自然,州里的开支日后都要从这上面走,本官的俸禄也是一样,家国要分开,本官若是自己都不遵守,咱们在这里商议的又是什么”

    刘禹并没有吃亏的想法,社会要走上正轨,就需要条条框框来约束,这么做,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资产驳离,也是用法定的形式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下来,避免日后更大的麻烦,做生意就要交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是个领导者,就能心安理得地占公家的便宜,其实他并不吃亏,因为全球最大的一宗资产被他掌握在了手中,那就是。

    土地。

    后世国家改革的启动,就是从国有土地拍卖开始的,即使拍卖,也只卖掉了使用权,而所有权一直都在国家手中,就以饮食一条街的租金来说,州里不会收到一文钱,因为所有的投资都是刘府出的钱,政府将来只需要靠着税收就能维持下去,国家越强大,政府越富有,等到合适的时机,他会把军费也转移过去,一步步地向着现代化的国家结构过渡。
1...448449450451452...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