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乱世之,能保得一条性命已经是奢望,还惶论其他
邓得遇的视线在那些看似粗砺的红砖水泥扫过,起在静江的府第,大小来说还抵不过一个马厩,精致程度更是远远不如,可偏生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安心。
连续多日的暴雨,天仿佛要塌下来一般,可屋子里连一滴水都没漏进来,这不是安心又是什么而据他所知,这样的屋子,在整个琼州足有几十万间,在建和预定下的还有更多,让他的心想起了一句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工部的名句,如此生动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也让他头一次生出了一种归属感,不是做为大宋治下的广南西路转运使,而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与这种归属感同时生出的,便是强烈的挫败感,让他不住地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倒底是为了救民,还是害民
带着这种茫然,邓得遇推开卧室的门,隔着一条狭窄的过道,对面分别是隔开的两个空间,一间稍大一点的厨房,里面没有人,灶台的位置放着一个铁皮筒子,面放着一个陶瓷锅子,里面不知道烧得什么,咕噜咕噜地冒着水汽,墙角撂着一堆黑黑的炭团,是琼州本地用来生火的那种蜂窝煤,一个要合半分,看似柴火贵些,不过方便得很,烧起来连烟都非常小。
厨房里很干净,一排砖砌的台子做为案板,墙挂着几把刀具,地还有一口大缸,里面是用来盛水的,他从门口走过,推开一扇小门,这是一间小小的茅厕,顶开了一个不大窗子,地安着洁白的蹲具,里头放着一个小小的木桶,盛着洗衣做饭剩下来的水,起之前用的那种,两块木板搭成的厕间,外面站几个婢女,随时帮他更衣,现在当然不可能了,一切都得自己来。
他还有些不太习惯这样的便器,排泄之后,拿起木桶里的勺子,将里面冲洗干净,很快变得洁白如新,这等器物,往日里只怕皇宫大内都不曾有,如今,却是琼州所有百姓的标配,刘子青,好大的手笔!
感慨归感慨,没有人不希望干净和整洁,连一个小小的厕所都能如此用心,他能想像脚下这个崭新的城市,该是何等的景象
穿好衣衫打开门,邓得遇微微一愣,自家长媳低着头侍立在门口,一身布衣裙钗,谨手有礼。
“公公,妾做了些粥饭,可要用些”
他‘嗯’了一声,随口问道:“大郎呢”
“同大哥儿、大哥儿娘子出去了,说是去州里看看,有没有活计可做,得闲不会回来。”
女子将他往堂屋里让,自己去了厨房,过了一会儿,便用盘子盛了一个瓷碗出来,外屋被一道帘子隔成了里外两部分,靠里的是长子长媳的床榻,长孙和孙媳只能在帘外打地铺,不过此时已经收拾妥当,当摆了一张小方桌,地铺着一个锦墩,等到邓得遇坐下,一碗粥饭、一碟菜肴便摆在了桌子。
这把年纪了,他的食量并不大,拿起盘子里洗得干干净净的一双乌木筷子,着那碟小菜,一小口一小口吃着熬得稀烂的粥饭,却见儿媳肃立在旁,一付欲言又止的样子。
“什么事”邓得遇慢慢地咀嚼着粥饭,问道。
“请公公恕罪,妾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女子犹豫着开了口。
“直说无妨。”
邓得遇放下碗,停下了手里的筷子,看了她一眼。
“楼护使来过几回,言及州里征召女夫子,妾与大郎商议了几回,他只是不许,让妾在家侍奉公公,可妾细细思量,不过去学堂里教些孩童识字,花费不多,总归有些家用可拿,倒不如去试试,也好让他们能轻省些。”女子不敢看他的表情,声音也越来越低。
邓得遇的脸色慢慢地变了,原本家不丰,如今来到这琼州,屋子还是欠着官府的,家一共两个成年男子,因为自己的事,长子长孙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失言
回到家的马暨没有想到,前一刻自己还在采石场形同囚徒,下一刻变成了州最高军事长官。
“马都管,大营便交与你了,名册俱在军司马之手,一应军需要务,可以去寻州主官陈府君,或是胡通判。”
来人是抚帅的一名亲兵,他倒是认得,这一回送来的,是一整套书,还有印信,那颗雕着虎钮的铜块,他非常熟悉,是象征着路兵权的兵马司都总管大印,为了这个,他不惜与前任路臣撕破脸,结果呢,两人现在成了难兄难弟,那些恩恩怨怨,仿佛像一阵风,早已吹散。
“请问。”来人正待要走,被他叫住了:“营还有多少兵马”
“五万有余,大多是新兵,成军不足三月,抚帅希望你能将他们的操练抓起来,或许还有它用。”来人朝他一拱手,便转身离去。
马暨被这个数字惊得呆在了当场,连送一送这种事都给忘了,他本以为自己不过是个空头总管,或许有些老弱残兵充充数,没曾想,抚帅竟然将过半的兵马交给了他,连个监军都没有派。
难道不担心自己会有异心么
带着这份疑惑,他在家一天都没有呆够,带着行李去了琼山大营,说是行李其实是一床被子,驮在马背后,当然不会有什么亲兵跟着。
除了那次送黄万石医,还没有认真看过这座崭新的城市,借着这个机会,马暨驱马走在平整的公路,不紧不慢地跟在大队的人流间,从穿着看得出,路的行人全都是百姓,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担着扁担,有的拉着大车,也有空着手的,而无一例外的是。
每个人的脸都洋溢着笑容,像照在身的阳光,看着都暖洋洋,让他不由得暗自揣测,莫非是官府要派发什么救济
不能怪他这么想,连续多日的暴雨,到现在路还流着积水,许多百姓根本无处可去,只能在已经建成的那些楼宇找一个避雨的地方,这么躺下,他的家便是这么一处楼子,过道、楼梯间、甚至是顶棚,到处都挤满了逃难的百姓。
因为家狭小,没办法让人挤进来,他只能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如借出自家的炉子、煤火、粮食等等,这种事情算不得什么,几乎人人都会这么做,同身份地位无关,况且,以他的一身打扮,根本无人认得出,他是曾经权倾整个广西路的一府都管。
眼下同样如此,借着与人攀谈的机会,他才弄明白,这些百姓是去做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兴奋异常。
官府扩大了招工,同时加快了居民楼的建设,得到入住资格的百姓,在亲眼见识了那种楼房的坚固和舒适之后,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家而高兴呢有了工做,有了收入,有了收入才会有希望,这种希望,官府会尽全力为他们提供保护,如在遇到这种天灾的时候。
这是百姓们最渴望得到的,也是最微不足道的幸福。
沿途的所见所闻深深地感染了他,做为一个单纯的军人,他的脑一直只有效命朝廷,保卫国土之类的概念,而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因为朝廷给出的那点军饷,而是为了自已的亲人不受伤害,能有一个安稳的居所,眼下不是这样么
等到出了琼山县、澄迈县等热点建设区,路的人流渐渐变得稀少起来,他的速度也快了许多,只是在经过英烈祠的时候,驻足了片刻,高耸入云的牌楼,有如皇陵般庄严的墓区,再一次洗刷了他的认知,没想到,当初在横山寨的话,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一个低贱的军汉,也有刻石勒碑、被人祭奠的一刻!
“驾!”
马暨快马加鞭,用最快地速度疾驰而去,很快,绵延不绝的营寨出现在视野。
“吁!”
来到营门前,他翻身落马,将怀里的一封告身递给了守门的军士,当值的一个都头看了看面的签押,双手将它递还回去。
“属下等恭迎都管入营。”
“传令全军指挥使以将校,大帐点卯。”
走入大营的马暨,已经恢复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随着他的将令,整个大营一下子沸腾开去,隆隆的军鼓一阵接着一阵,宣告了营新帅的到来。
让马暨重新掌军,刘禹的确没有担心过,现在都在控制之,他相信以前者的心智,会知道该如何选择,毕竟朝廷的一纸诏书,已经将之前的一切都合法化,在大义这杆旗帜之下,除非马暨想去投元人,否则根本不会做他想,这当然是绝不可能的。
让合适的人呆在合适的位置,是一个合格的位者,所拥有的基本技能,他没有精力亲自去搞什么大学军训,制定好条例,吩咐下面的人去做,才是最有效率的手段。
况且,他自己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天色放晴之后,他连一个懒觉都没有补,便带着人来到了黎母水的游,沿着之前已经勘测好的地段,组织人手开始了施工前的准备,这件事没有办法委托给别人,因为一切都是现学现用,遇到困难还得去后世找专家请教,为此,大量的熟悉工匠被调了过来,更多的作工者正在募集,这是为什么马暨会在路看到那么多百姓的缘故。
“将2号图纸找出
第一百五十三章 打劫
大雨过去后,琼州各地掀起了建设**,位于临高县的市舶司也是一派热闹景象,原本暂住于此的百姓纷纷离去,等到黄镛从二层自己的居处起身,只看到了叶应有带着一群护兵和叶府仆役在打扫一层的大厅。
“义之,怎得如此之早”
听到他的招呼声,叶应有返身执手行了一礼:“同他们约好了,一俟天气晴朗,要把事情定下来,立下契约、分派人手、组织船队都需时间,大军出发已经数日,我等也不能甘于人后啊。”
是个干事的样子,黄镛在心里暗自称许了一声,倘是他的属下,还未必能得到这句考语,人家可是公府嫡子、本地主官的妻弟,一世富贵衣食无忧,能把事情做到前头,亲理这等琐事,足以自夸了。
“嗯。”不过面却没有显露出什么:“有什么需要本官出面的,直言无妨。”
同回一样,黄镛下来打个招呼,便自顾自地了楼,他是司主官,不需要顶在第一线,安坐幕后等到有了什么纠纷,再出面来调停,这才是他存在的最大意义。
当然,他并不认为,在叶应有的主持下,会有什么摆不平的事情,毕竟那些州大户,能屈尊前来,给的是叶府的面子,而不是他这个从三品侍郎。
在众人的合力下,那些被百姓落下的各色垃圾,很快被清理一空,这种麻烦是少不了的,异时空的这个年代,能谨守秩序,不将那些玻璃弄碎,已经堪称大宋好市民了。
叶应有卓立于重新变得整洁的大厅之,一脸的从容,不过内心还是有些焦急的,没想到这场暴雨会来得这么猛,持续时间又这么长,足足耽搁了六天之久,要知道大军已经出海半个月了,他们连个章程都没拿出来,万一断了粮,导致战事不顺,可不是小事了。
这是他在琼州独立掌管的第一件公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丢人事小,自己以后还如何成事难道真要在爹爹、长兄甚至是妹子的庇护下,做个无知的纨绔,混混噩噩地过一辈子对于心高气傲的他来说,那是死还要难受的结果。
在暗暗的打气当,他看到门口进来了一个身影,虽然有些诧异怎么会是这人,不过整个身体已经完成了转向,脚步不紧不慢地迎向对方,面更是浮现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谄媚,也不过于冷淡。
“阿里,你这个大鼻子,真是狗还灵啊。”
“叶郎君。”阿里.阿卜杜拉学着宋人的礼法,在两人离着半步左右的距离时,便停下了脚步,执手朝他一拱,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在我们的教义里,这是非常侮辱人的说法,不过我知道你是开玩笑,好吧,做生意得这样,要是狗还慢,如何赚得到钱”
“哈哈。”叶应有爽朗地一笑,侧身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得好,这叫作‘无利不起早’。”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阿里会意接了一句,却并没有走到他的前头去,而是很有眼色地同他并排而行,更是赢得了叶应有的好感。
两人不是第一次见面了,甚至连叶应有的蕃语都是此人教的,当然,他接近自己肯定怀着某种目地,叶应有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人家本来是商人,求的是利益,没有好处,谁会多看你一眼
“说吧,你这只鸟还早的家伙,又看什么虫子了”对于他们的行事习惯,叶应有也略知一二,知道不必太过客气,更不用掩掩藏藏,否则一天下来可能都说不到点子,他哪有这个时间去应付。
“我的郎君,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老实说,我们这一趟来,已经耽误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今年恐怕都很难回去,我的家人准会以为,他们的阿里在海遇到了不测,甚至可能已经在准备瓜分我的财产,还有那些可怜的妻子。”
叶应有心里暗暗纳罕,连苦情牌都打出来了,这老鼻子所谋肯定不小,不过面还是作出了一个沉痛的表情,安慰了他一句:“这可真是不幸的消息。”
“可不是,在琼州,我可能大多数都来得要早,亲眼看到了他的变化,相信我,没有人阿里更了解这里发生了什么,你们在创造一个迹,一个人类明史,从未有过的迹,无论是埃及法老的金字塔,还是巴伦的空花园,甚至是我们阿拉伯人的巴格达,都无法相提并论。”
任是阿里舌灿莲花,在叶应有听来,都是一脸的懵逼,因为那些景象他连听都没有听过,当阿里发现对方只是礼貌性地微笑之后,顿时明白了这一点,话风一转。
“我听说,你们正在惩罚可恶的三佛齐人,请相信,我们对于他们同样厌恶,那些毫无开化的土著,像是苍蝇一样贪得无厌,假如大宋掌握了那道海峡,最好能把市舶司开到那里去,这样,我们也能节省至少三成的海路,这是共同的利益,我的郎君。”
“所以呢”叶应有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我们希望能出一把力。”阿里把来意说出,然后目光紧紧地盯着对方,似乎想要捕捉表情的每个变化,从得出自己的判断。
可惜,叶应有一早猜到了他的来意,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敏感地捕捉了对方话语的关键之词,是这个“我们”,蕃人打算要插一脚,是看了什么这才是他最想知道的。
自从琼州开埠的消息落实之后,被扣留在各个港口的蕃船多达数百艘,最远是阿里这种来自于大食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几乎见证了琼州的一点一滴变化,差不多过了快一年的时间。
“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大军已经出发了,胜利的消息很快会传来,至于会不会设司于异地,不是我能做主的事,你可是找错了人,我的朋友。”
“叶郎君,据我所知,你们的事情并没有不许别人知道,何必要对老朋友加以提防呢”阿里毫不在乎他的推托之辞,如果事情好办,也不需要他一大早跑来了。
叶应有晒然一笑,这么说,他哪里不明白,这些蕃人倒底看了什么,按照之前的计划,需要那些大户为大军提供军粮供给,官府将为他们发放一定数量的配额,让他们得以购买府内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蕃人们肯定得到了消息,这才会推了此人前来打听虚实。
“实不相瞒,这次的计划,并不是市舶司所属,我们只是代为执行,而且,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你们是否负担得起,或许你要同你的朋友们商议一下,我也会去请示司,让他们决定。”
“是黄侍郎吗”阿里指着二
第一百五十四章 会战
“今日巳时初,由临高县市舶司港口出发的第一支补给船队,已经跨了去往南洋的海面,他们将分别前往安南、占城、真腊等友好邻邦,收购远征大军所需的粮草军需,据称,在这支为数多达七百艘的船队,来自于大食、注辇等异国的商船占了四成左右,由此可见,对于海外小国三佛齐所发动的惩戒战争,是一场得到广泛支持地正义之战,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