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而由幕僚代签,则是可进可退,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没事,袁世凯当然是照协议执行,甚致在局势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还可以不承这份协议,而一但事情暴露,由于是幕僚签的,袁世凯也大可以一推干净,不会惹火上身。当然各国公使,以及弗南也都懂得这一套,因此也就认可了由袁世凯的幕僚代签,毕竟维持协议的执行,靠的是协议双方的实力而不是什么所谓契约精神,这一点各国公使,以及弗南都是明白的。
于是弗南和袁世凯的幕僚又协商了五天,搞定了种种细节,终于最终确定了一份双方虽然都不是最满意,但却都能够接受的协议。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而签定了协议之后,弗南立刻向袁世凯告辞,返回汉口去组织顾问团,然后要再次返回南京,参与袁世凯的各项事务,由其是商谈各国支助袁世凯的白银如何分配使甩,因为袁世凯在等着这笔银子到帐,虽然现在袁世凯的手头还比较宽余,但大队人马都己经到达了南京,开支巨增,同时袁世凯还要再继续招兵,扩大军队,这些都是花钱的事情,银子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现在两江之地刚刚经历水灾,还有大量灾民需要安置,今年的税赋估计收不到多少,而南京的富户商人已被袁世凯逼捐过一次,再找他们要钱,恐怕也榨不多少来,因此目前最靠谱的收入还只有各国支助的这笔钱。尽管现在看来,这笔钱可不大好用,所受的限制太多,但有这笔钱总比没有要好。
不过弗南离开南京之后,袁世凯也没有闲着,而且立刻乘船,赶到上海,和华东**的上海市长李松晨协商今后自己和华东**的关系怎么处理,另外还有双方先前约定好的土地置换具体怎样实施。因为这些事务华东**己全权授于上海市**处理,因此协商的地点自然是上海,也让袁世凯可以少跑一些路。
本来袁世凯将南京的事务安置好之后,就应该立刻去上海与华东**协商相关的事务,但因为要和弗南谈判,因此拖了10余天的时间,好在是上海那边也没有催促,但袁世凯心里也清楚,自己要想在两江坐得稳,不处理好和华东**的关系是不行的,于是和弗南的谈判一结束,袁世凯就立刻赶到了上海。
李松晨是袁世凯在华东**最熟悉的人之一,甚致可以说是老朋友。原来李松晨任天津市长的时候,两人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公务交流会面,有时一个月要3、4回。后来两人的交流也不仅仅只限于公务,开始向私人关系上发展,因此一起喝茶、聊天、看戏、游玩等也时常都有。
虽然发展私人关系是由袁世凯主动推进的,因为尽管那个时候华东**的势头远远不如现在,但却呈现出一付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和清廷的死气沉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袁世凯的精明,也不难看华东**必成大事,尽管能成什么“大事”,在袁世凯心里还很模糊,甚致都不敢再细想下去,但为自已多留一条路,还是完全应该的。和华东**的官员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对袁世凯的示好,李松晨也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这当然也是华东**授意的,和部份清廷的官员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这对华东**也是有利的。而无论袁世凯在旧时空里,到底是一代枭雄,还是窍国大盗,但都是这个时代最主要,也是量要的人物之一,因此当然也有必要和他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一如华东**一直都和李鸿章的关系不错一样。
结果就是这一来二去,袁世凯和李松晨的私交也就这样逐渐建立起来,而且在交流之中,袁世凯发现李松晨虽然年轻,但十分精明能干,见识阅历也都不同于一般,将来在华东**里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因此更是有意交好李松晨。袁世凯交朋友一向出手大方,在清廷的官场无往而不胜,无论是宫里的李莲英,还是庆亲王,都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一样。
不过和华东**交流长了,袁世凯也知道这一套在华东**并不好使,因此送给李松晨的礼物也相应警慎,一般都是不在贵重,而是意思到了就行。唯一的一份重礼,是袁世凯送给李松晨两个侍女,都是15、6岁的黄花闺女,因为当时李松晨还年轻,又没有结婚,而这份礼李松晨到是没有拒绝,当场就笑纳了。
李松晨在天津大约任职了3年,在1905年时调任上海市长,但两人的关系却并没有断,每逢年节袁世凯都会写封问候信,送份礼物给李松晨,而李松晨也会回信回礼。这次两人在上海再度会面,袁世凯心里也颇有些得意,不枉当初为结交李松晨花费的心血。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
袁世凯到达上海之后,当天就得到了和李松晨会面的机会,而且并不是正式的会议室里,而在李松晨的个人会客厅里,袁世凯没有带下属,而李松晨的座位后面,只有一名年轻的女记录员,拿着纸笔,头低得很下,以至于袁世凯看不清她的面貌。实际算是一次两人私下的叙旧会面。袁世凯对李松晨这样的安排十分高兴,因为这表示李松晨还是念及两人的私情,这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在时隔两年多之后,袁世凯和李松晨再次会面,而在两人见面之后,袁世凯发现李松晨似乎变了许多。
在天津的时候,李松晨虽然显示出精明能干的特点,但毕竟还年轻,和袁世凯相比,在人情事故,社会练达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也时常会显露出年轻人不成熟的一面,而这次见面,袁世凯明显感觉到李松晨的精神气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先前年轻的稚基本己经完全消磨,取而待之的是行动举止的成熟自然,以及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背靠着华东**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的底气自信,而是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自信。
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松晨的磨砺时间己足够,由其是在上海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面临的局面要远比在天津时复杂,所受的历练自然更多,也更有效果,量的积累己足够到引发质变的程度了;另一方面也是少了这时李松晨的年龄己到了39岁,虽然做为政治工作者,这仍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年龄,但无论是在那个时代,这都是一个足已进入中年范围的年龄,因此心态也自然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松晨结婚了。就在两个月前,李松晨正式和高珺结婚,在元老当中,这属于晚婚的一类,但结婚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成熟,这无关年龄的大小。
当然袁世凯不会关心李松晨为什么变得成熟的原因,而是关注这次会面的交流内容,虽然这只是一次私下会面,但还可以谈很多正经事情,何况李松晨还安排了记录员,就说明这次会面尽管是非正式的,但谈的却是正式的事情。
两人客气一番,然后分宾主落座,这时一个穿着华东**标志性深灰蓝色衣装的年轻女人奉上茶来,道:“袁总督,请用茶。”
看着那年轻女人的面容之后,袁世凯也不由得一怔,道:“你是锦屏?”
李松晨笑道:“慰亭兄,你还记得她啊。”
那女子听了,也微一欠了欠身,道:“是,我就锦屏。”
袁世凯道:“那素纹呢?”
李松晨则过身去,指着身后准备记录的女子,笑道:“这就是啊!”
这时那做记录的女子才抬起头,站起身向袁世凯微微一躬身,道:“袁总督,您好。”
锦屏、素纹就是当初袁世凯送给李松晨的两个侍女,当时李松晨没有客气,马上就笑纳了,袁世凯还以为李松晨也好这一口,但交往多了袁世凯才发现原来李松晨并不是喜好女色的人,而锦屏、素纹也不知被弄到那里去了,并不在李松晨的身边,当然送出去的人就不归自己管了,袁世凯也不好多问,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
虽然过去5年多的时间,但当初这两个侍女可是袁世凯家中姿色数一数二的,而且为人也乖巧玲俐,如果不送出去,说不定再过1、2年就被袁世凯收房了,而送出去之后,袁世凯还念道了很长的时间,因此今天在李松晨见到,虽然二女均己成年,衣服发式都有极大的变化,但还是被袁世凯认了出来。
其实当初李松晨收下这两个侍女当然不是自己收用,而是因为那时华东**缺少人口,由其缺少年轻女子,因此才收下袁世凯的这番好意,而收下之后,李松晨就将两人送到青岛,参加学习。
锦屏、素纹虽然是侍女,但原本通晓些文墨,音率曲乐,再加上年龄并不大,属于比较容易被洗脑的,容貌也算出色的,于是很快就成为重点培养的对像,经过了3年的学习,两人均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到**部门工作,后来因上海需要人手,被分配到上海,现在都是上海市**的文秘人员,正好又在李松晨的手下工作。
看着两人现在的样子,袁世凯心里也颇为感命运无常,当初这两人在自己家里就是一般的侍女,最多就是容貌尚好,命运不是被自己收房,就是在长大之后配给家人,再不就是当成礼物送给别人,那知这一送到是转运了。袁世凯对华东**的制度非常清楚,虽然从现左两人干的事情来看,也是下人做的事,无非就是端茶送水,记事录言,可能还会帮李松晨清理办公室等,但身份可不是下人,用华东**的话说这是有正式编制的人,而在清廷大约相当于吏员,不仅每个月有固定的薪资可以养活自己,而且还是自由身,可以自主婚姻,这和以前在自己家里当侍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简单的打了招乎,锦屏退出了会客室,素纹又坐到李松晨的身后,准备记录,袁世凯也叹了一口气,道:“松晨老弟啊,这两年不见,你现在可是比在天津的时候风光多了啊。”
李松晨也呵呵笑道:“过奖、过奖,其实这些年慰亭兄也过得不错啊。”
袁世凯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那里,那里,和你老弟比起来可是差得远了,也就还算是混得过去吧,那有你现在的风光啊。”
李松晨笑道:“我现在最多也就是管辖上海一地而己,可慰亭兄现在是两江总督,管着江西、安徽、江苏三省,说起来上海原本都是慰亭兄的管辖区啊。”
袁世凯道:“老弟啊,你就别再损我了,我这两江的地盘,最多也就只剩一半了,而且这上海我现在还管得了吗?”
李松晨道:“只剩一半的地盘,也没什么不好的,起码远离了事非之地,不用给清廷当陪葬了,而且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谁也管不着,要干什么还不都是慰亭兄说了算。何况英法日俄等国不是也都全力支持慰亭兄了,正是慰亭兄大展拳脚的时候吗。”
袁世凯干笑了几声,道:“老弟,你们的消息到是灵通得很啊,我这不是也没办法了吗!一头是你们,一头是洋人,我被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那一边都得罪不起啊。不过我袁某人可不敢卖国啊!你们也应该知道我和洋人达成的协议,可没有卖国的条款啊!”
李松晨笑道:“那是当然,慰亭兄的为人,我们还是信得过的,既然慰亭兄和洋人己经谈好了,那么现在就该谈谈我们之间的事情了吧。”
袁世凯道:“当然,不然我来上海干什么?”顿了一顿,马上又道:“是了,看看老朋友,也是有的。”
李松晨道:“好了,谈正事吧,交换地区的事情,慰亭兄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又怎么安排呢?”
袁世凯忙道:“马上就可以开始,不过这安排可能还有一点小麻烦。恐怕江北之地,还需要你们出兵啊!”
李松晨皱了皱眉,道:“这可不是慰亭兄当初和我们协商好的结果啊!而且要我们出兵收取江北之地,那还算什么地区置换呢?要不我们出兵攻取江北之地,慰亭兄出兵收取江南之地!”
袁世凯赶忙连连摆手,道:“老弟,你可不要误会了,我可不是这个意思。你也是知道的,我虽是两江总督,但现在上面还有一个朝廷在,总也不能拿两江的土地作交易把,难到我能下命令扬州知府把扬州让给你们?就算我下了这个令,扬州知府也未必会依令行事啊!就算是依了令,只怕是立刻就有人在朝中弹亥我。”
李松晨也知道袁世凯说的都是实情,总督的权力是不小,但还没有大到可以随意拿自己辖区的土地作交易,尽管现在清廷实际无力管束南方,但如果袁世凯真的这么做了,清廷也只能将袁世凯撤职拿办,当然袁世凯可以不听清廷的撤令,但那就等于是公然的造反了。不过还是皱着眉,道:“既然是如此,那么慰亭兄当初为什么要和我们达成这样的约定呢?”
袁世凯道:“所以我才要请你们出兵啊,只要你们一出兵,我就有办法,可以下令各府州县城的官员弃城,你们大军压境,又有我下令弃城,我谅各府州县城的官员也不会死守不弃,你们不还是一样可以兵不血刃就占领江北各地吗?只不过派兵去走个过场。”
李松晨想了一想,袁世凯说的这也是个办法,又道:“但是这么一来,慰亭兄下令弃城,这罪名可也不小啊,如果你们的朝廷追究起来,慰亭兄又怎样向朝廷交待呢?”
袁世凯呵呵一笑,道:“我们这不是进行土地置换吗?我大可以上报朝廷,说是我要出兵收复江南之地,这才暂时放弃江北之地,而待日后必会夺回,而且我有收复江南之地的功劳,也样也就抵得过去了。朝廷也就不会将我如何了。”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
听完了袁世凯所说的应付清廷的办法之后,李松晨也不禁真有些佩服他了,这家伙不仅对清廷官场的各种规则己经完全摸透了,而且在该大胆冒险的时候绝不会退缩,在需要决定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来。因此在旧时空里,袁世凯能将清廷和革命者都玩得团团转,也不是没道理的。
穿越者们如果不是清楚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又有现代的武器、科学技术做保障,才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在同等的条件下,还真玩不过袁世凯。
于是李松晨道:“好吧,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再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当然,当然。”顿了一顿,又道:“老弟,我来的时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托我来向你们说个情,希望恢复他们长江航运,不知道你们这办方便不方便,如果方便的话,就卖我老哥一个面子,当然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如果不方便,就当我没提这件事,你看怎么样?”
李松晨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本来长江的航运权,我们是不会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参与的,全部由我们控制,可以坐地起价,那有多好,慰亭兄你说是不是?”
袁世凯连连点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李松晨又道:“不过即然是慰亭兄说情,我们也总要给慰亭兄一个面子,说起来慰亭兄也算是我们华东**的老朋友了。”
袁世凯到颇有些受宠若惊,道:“多谢,多谢,承蒙华东**的各位朋友看得起我老袁啊。”
李松晨道:“不过原来的航运协议己经做废了,肯定不可能恢复,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如果还想经营长江航运业务,我们可以和他们重新谈判,重新拟订一份新的航运协议。”
其实不用袁世凯提,华东**也有意向与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协商一份新的航运协议,因为随着华东**的经济发展,现在又基本获得了江北的全部地盘,对长江航运的需求必然会大幅提升,而以目前华东**的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对长江航运的需求,毕竟华东**发展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一点,因此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重新拉进长江航运业中来,利用这两家洋行的航运力,满足华东**对航运的需求,虽然会让出部份航运的利益,但却可以加快物资流通,促进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华东**并不打算向过去一样,将长江的航运权让给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而是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纳入到华东**的管理之下,即让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在华东**内注册成立航运公司,服从华东**的管理,尊守华东**制定的规则制度,向华东**纳税,并给华东**增加就业机会。这样才是将华东**的利益最大化。
袁世凯虽然善于玩弄权术,对清廷官场的规则,以及有效利用规则都玩得出神入化,但对于经济方面,却是所知不多,当然不知道在一个航运权上还有这么多套路,而且他也不想去了解,华东**能够卖给他这个人情,就己经是很给面子,至于最终华东**和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谈得怎么样,就不关袁世凯的事了。
接着李松晨又和袁世凯谈了其他许多事情,都是袁世凯和华东**如何相处,因为置换土地之后,双方基本是以长江为界,但也有少量陆地相连,由于安徽、江苏都是被长江一分为二,此前江北、江南的联系都十分紧密,现在却分属两地,各地之间的人员来往如何处理;同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也是十分紧密,互相之间的经济来往,关卡税收等,也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还有就是双方的军队驻守、治安管理等等。另外还有华东**在长江南岸设立的灾民安置营怎么处置等等。
虽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不想故意给对方找麻烦,但毕竞事情太多太锁碎,而且有些事情,如关卡税收,还涉及到了各自的利益,因此两人差不多协商了一上午,中饭也是就在李松晨的接待室里吃的,才大体协商出一个基本的概要。而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由双方的下属人员细谈。
午饭之后,李松晨立刻去找罗岳商议。这时,安徽的局势己经稳定下来,并移交给陆军驻守,也没有什么战事,因此罗岳也率领海军陆战队回到了上海驻守,毕竟上海也是海军陆战队的驻地之一。
李松晨将袁世凯的计划要求告诉罗岳,毕竞李松晨对军事并不精通,需要找专业人员咨询。而听了李松晨的话之后,罗岳也笑了,告诉李松晨这个要求是可以答应的,因为就算是正常的接收江北的地方,也是需要先派军队进驻,控制地方,然后再派行政管理人员入住,因此出兵总是需要的,无非就是多耗一点时间,等着清廷的地方官员弃城而逃,另外清廷的地方官员确实没有很强的抵抗意志,主要是由于在清廷失地是重罪,如果是袁世凯下令撤军,那么失地就不是地方官员的责任了,自然不会有地方官员会死命抵抗,当然就算是偶尔有个把头脑不清醒的地方官员誓死抵抗,但以人民军的攻坚能力,也可以轻易攻下来。
有了罗岳的保证,李松晨心里也有了底,于是就在第2天,李松晨和袁世凯命令各自的下属人员展开了正式的谈判。不过由于大的框架李松晨和袁世凯都己经确定下来,因此这次谈判还是进行得十分顺利,用了3天时间,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协议,当然袁世凯这边还是由幕僚代签。
签定好了协议之后,袁世凯便告别离开上海,返回南京。而罗岳则下令人民军,渡过长江,进军江苏省的江北之地。
果然,人民军出兵之后,江北之地的清廷地方官纷纷在第一时间向袁世凯告急求救,而袁世凯也按照既定的计划,回复各地求救的地方官员,表示长江分隔、救援不便,要求他们弃守城市,退到江南来,而所有后果都由自己承担。本来各地方官员就无意死守地方,只是迫于守土之责的压力,才不得不免强坚守,现在既然有袁世凯的命令,自然也就不用自己担责任,谁还愿死守州城,何况人民军的战力之强,己是众所周知的事,抵抗人民军完全就是自取灭亡。
于是江北的地方官员纷纷弃城而逃,撤到江南之地。不过这时有些头脑灵活的清廷官员却看出了几分门道,因为人民军虽然兵临城下,但却并没有立刻攻城,也没有包围城市的意思,反到是网开一面,而且在地方官员弃城而逃的时候,人民军也没有追击,似乎就是在等着地方官员们弃城一样,再联想到袁世凯和华东**的关系一向密切,这次南下到南京上任,就是顺利从华东**的领地内通过的,现在又下令各地方官员弃城而走,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交易,恐怕是谁都不信。有人甚致以为袁世凯这是打算要投靠华东**,拿两江之地做自己的晋见之礼。
有些官员自以为看透了其中的关节,干脆就向人民军投降算了,反正现在天下大势己定,华东**早晚都会入主京师,建基立业,改朝换代己是不可避免,还不如早日归顺华东**,顺应大势,将来说不定还能落个从龙有功,再捞个一官半职,就算当不了官,也可以求得下半世的平安生活。
结果还是有相当一部份地方官员向华东**投降,甚致有些官员己经弃城逃走,但走了几天之后明白过味来,又回过头来向人民军投降。
而在人民军进军江北的同时,也将安徽省的江南之地移交给袁世凯的军队驻守,好在是华东**还没有向这些地区派遣行政人员,还是由军队驻管,因此移交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而华东**在安徽省的江南地区并没有设灾民安置营,但在江苏省常州府设了一个,也按照双方的协议,取消了安置营,华东**仉人员全部撤出,将灾民交给袁世凯安置,而袁世凯则一次性补偿给华东**15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部份灾民愿意跟着华东**走,也都被华东**派船接到江北进行安置。
前前后后大约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完成了这次土地的交换,而袁世凯在接管了江南的土地之后,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安置灾民,抓紧灾后重建,因为袁世凯也明白人心归附的重要性,自己要在南方立足,并重新建立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收陇治下百姓的民心,而且这时各国给袁世凯提供的第一笔资金,80万两白银也己经到帐,虽然这笔钱在使用上还有诸多的限制,但仍然让袁世凯的财力大大充裕,因此也有足够的财力去救治灾民。而这一番操作下来,也确实为袁世凯赢得了不少赞美之辞。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
1...421422423424425...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