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的,但袁世凯心里的焦虑却是日一日,而就在这时,弗南来电表示要来南京和袁世凯会琰,对袁世凯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书一样,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总算是落了地。
但袁世凯心里也明白,虽然说这次是自已占了上风,但从大局来看自己仍然是弱势的一方,毕竞自己想在南方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还是离不开各国的支持,因此自已也不能太得意忘形了,由其是在弗南面前,更是不能趾高气扬,一付胜利者的姿态,让弗南觉得难堪,而是要给弗南足够的礼遇,于是在弗南的轮船到达南京时,袁世凯亲自带领着南京的官员,到码头迎接弗南,而且还安排了军乐仪仗队欢迎。
果然,弗南下船之后,两人寒喧了两句,军乐仪仗队奏起了欢快的乐曲,袁世凯又请弗南检阅仪仗队,果然弗南脸上的表情也缓和多了,不在是一付明显的假笑样子。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
弗南在南京的前三天都是在游游乐乐、吃吃喝喝中度过的,虽然只有3天时间,不可能逛遍南京的名胜风景,也不可能偿完南京风味美食,但也足以让弗南大感不虚此行了。
虽然弗南己在汉口领事上坐了近三年的时间,但这时汉口还仅仅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镇,旧时空的大武汉市还分成汉口、汉阳、武昌三个独立的行政区,而且经济发展,开发力度、繁华程度也远不及曾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因此在游乐方面,汉口当然是比不上南京的。
不过能被派到中国来当驻外领事,弗南也不是不知轻重缓急的人,他之所以敢在南京开怀畅游,是因为在他到达南京的第一天,就将各国协商拟定好的条件文本交给了袁世凯。而袁世凯在看过之后,表示对各国提出的条件需要考虑几天,这也是合理的要求,弗南当然不可能拒绝,而正好借袁世凯考虑的时间,在南京游玩。
但到了第4天,弗南还是记着办正事,而且估计袁世凯也考虑得差不多了,因此向袁世凯提出了谈判的要求。而袁世凯也没有拒绝,于是两人就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府衙门开始谈判。
这次各国向袁世凯提出的条件共有4个大条款,每个大条款下面又分了若干小条款,共计有22条。而4个大条款的主要内容是:
一、由各国派遣人员管理袁世凯的财政、税收等事务;
二、由各国派遣军事人员,负责袁世凯的军队训练、指挥、制定作战计划等事务;
三、在南京划定区域,设定各国租界区,租界区的制度仿原上海、天津租界;
四、请袁世凯出面,希望华东**能够恢复航运分配协议;
这4个大条款是由各国公使协商之后确定下来的,前二条的目地是全面掌握袁世凯的军、财大权,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袁世凯,毕竟各国虽然决定资助袁世凯在南方成势,但也要不能不防着袁世凯一手,万一袁世凯的羽翼丰满,无需各国的资助后,怎么能确保袁世凯的行事还能符合各国的利益,就必须对袁世凯有足够的控制力。
而第3条的目地则是各国希望能够在中国再成立一个综合的租界区,因为天津、上海这两个租界被华东**收回之后,中国的主要租界区只剩下汉口、广州这两个,但汉口是法租界、广州是英租界,都不像天津、上海这两个租界区那样的各国集中的综合性租界区,因此各国也都比较迫切希望能在南京成立一个综合租界区,同时这也更方便各国对袁世凯的控制。
第4条则是代表了各国的一个希望。本来华东**在成立之初,和代表各国利益的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达成了长江航运的分配协议,但在远东战争期间,由于英国参战,华东**宣布此前达成的协议作废,独占了长江航道的航运业务,并对各国的商品征收高额航运税率,最高的税率达到了近100%,因为长江沿岸是各国商业利益较为集中的地区,结果导致各国商品、成本大幅增加,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华东**、以及部份民族资本则趁机抢去了不少市场份额,这也让各国商人叫苦不迭。
而在战争结束之后,各国商人几次向华东**提出,希望华东**能恢复航运分配协议,但都遭到了华东**的拒绝,同时也拒绝和太古、怡和两家洋行进行谈判。而这次各国商人见袁世凯和华东**的关系不错,希望由袁世凯出面,让华东**能够恢复航运分配协议。
老实说袁世凯刚看到这些要求时,是相当恼火的,对各国的好感之情也完全荡然无存,本来袁世凯还是有心里准备,知道各国不会容易的资助自己,更定会附加不少条件,但袁世凯却没有想到,各国提出的条件竟会这么过份,居然要接管自己的军队和财政大权,这是把自己当什么了,是汉献帝还是石敬塘;还想在南京设立租界,这简直就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原来华东**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并又收回了上海租界,己经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立、自强意识,袁世凯虽然不懂民族意识这个词,但也知道现在国人的心气都被华东**鼓舞起来,在这个时候,自己如果允许各国在南京建立租界,恐怕会被全国上下一致指为卖国贼。
而最后一条更是令袁世凯不爽,其实帮各国去向华东**提出这个条件,到也不是不行,毕竟也就是动动嘴的事,但问题是各国前面提出的条件分明是要架空袁世凯,而且还要搞得袁世凯身败名裂,居然还要自己帮他们做事,真不知是怎么想的。
当时袁世凯就想把这份文件撕了,把弗南赶走了事,干脆就去投降华东**,大不了不当官了,下辈子回家做个富家翁,也好过被各国这样当傀儡操作。
不过袁世凯终究还是沉得住气的人,也不甘心就这样退出,但自己要将局面维持下去,还离不开各国的支持,当然谈判谈判,自然是先要谈才能判,各国既然漫天要价,自已也可以就地还钱,反正这些条件是决不能答应的,大不了就一拍两散,自己没有各国的支持,至少还可以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混几年,而各国没有自已,恐怕日子也不好过,真要是彻底谈崩了,各国也未必就好过。
于是袁世凯和弗南开始谈判之后,袁世凯首先道:“领事先生,我认为第一条非常不妥啊!”
弗南不动声色,道:“总督阁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袁世凯笑道:“两江的钱数财务税赋各项,自有布政司、道台、按察使以各州府官员负责,此皆是由朝廷任命,我也不能做主啊,贵方的好意在下心领,但名不正则言不顺,实在是难以从命。”
弗南呵呵笑道:“总督阁下,用贵国的话说,我们还是‘打开窗户说亮话’吧,您这次南下,以及我们对您的资助是为了什么?我们都心知肚明,所以没有必要用这些虚言托词推托了。现在的两江地区,还不是由总督阁下说了算吗?朝廷已是鞭长莫及了,何况朝廷也就只有1、2年的时间,并且正忙着应对华东**的威胁,那里还有精力来管两江的事呢!”
袁世凯干笑了两声,道:“好吧,我也不说虚的,直接说吧,这一条请恕我绝不能从命,如果各国一定要坚持,那么就不用再谈下去了。”
对袁世凯的反应,弗南并没有意外的表现,而是继续道:“总督阁下,您似乎对我们提出这一条的动机有所误,我们绝没有侵犯总督阁下的权力,或者是架空总督阁下的意思,否则当初我们也不会选择支持总督阁下,这一点还请总督阁下不要误会。”
袁世凯“哼”了一声,道:“这么说来,各国还是一番好意了。”
弗南笑道:“当然是好意,坦白的说我们对于中国人的理财能力信心不足,在我们看来,清国朝廷的理财能力只能用‘悲具’来形容,清国朝廷的财政部门充满了低效、无能、混乱、腐败,而总督阁下要在南方建立基业,这样的理财能力是绝对不行的,而我们有优秀的理财能力和经验,这一点在清国过去的海关管理上己经得到充份的证明了,因此总督阁下的财政事务如果能由我们来管理,可以确保总督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最合适的地方,绝不会有一分的浪废和贪墨。”
虽然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想忽悠袁世凯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现在是谈判,袁世凯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弗南的这番道理,必须也说出一番大道理,才能反驳弗南,因此袁世凯略一思索,道:“领事先生,话可不能这么说,朝廷的财政确实有诸多弊病之处,但这并非我国之人不善理财,只是在朝廷中行事的制肘之处太多,如华东**的理财之能,我看也未必就输给各国吧,他们接管天津、上海海关之后,其管理之能,决不在由各国管理之下啊。”
弗南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起来,因为天津、上海海关是华东**从各国手上硬强过去的,袁世凯现在把华东**抬出去,显然是有讥讽各国,不过袁世凯说的也没有错,华东**的财政、税务管理能力确实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而且弗南也必须尊守谈判的规则,要讲道理,于是弗南想了一想,才道:“华东**的理财能力我们是认可的,但华东**的财政制度、理财方式和我们是一脉相承,也就是说华东**是使用我们的理财方式,这一定是清国朝廷不具备的能力,我想总督阁下的部下中,也没有精通我们的理财方式的人材吧。”
袁世凯呵呵笑道:“那就好办了,我可以请华东**派人来帮我理财嘛,并且叫我的部下向他们学习,我们都是中国人,有什么都好说。而且我和华东**还算有些交情,这点要求,我想他们还不至于驳我的面子,这样各国是不是就能放心了呢!”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四九章 上任(三)
弗南的眼睛顿时凝重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袁世凯并不是真的打算从华东**请人来帮自己理财,而是提醒各国,如果真的将袁世凯逼得急了,袁世凯可以选择和华东**合作,那么各国将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袁世凯完全倒向华东**,当然是不符合各国的利益,不过这也不等于各国就会被袁世凯的这个威胁拿住,毕竟一个完全不受控制的袁世凯,同样也不是各国需要的理想人选,而且各国绝不会将钱财、资源投给一个不受控制的人。于是弗南搓了搓手,道:“总督阁下对自己的财政管理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我们暂时可以对此持保留态度,不过这一次我们将支助总督阁下200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这些钱都是由我们各国的商人捐助,我们希望这一笔钱在总督阁下手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是白白的浪废或是私人占用,因此对于这笔钱的用途、去向有管理、监督、审查的要求,这一点并不过份吧。”
袁世凯点了点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老实说他也怕彻底谈崩了,而且弗南只提出各国支助袁世凯的资金,实际也就是退了一步,并不再坚持全面介入甚致是控制袁世凯的财务,这对袁世凯来说,当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于是道:“那是自然,各国支助给我的资金,当然有权监管和审查,这一点我没有异议,你们可以派人来监督,甚致是管理这笔资金的用途、审查都是可以的,但只能限于你们支助给我的资金,至于我的税收,其他资金的使用等等都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弗南道:“好,感谢总督阁下的理解,其实我们并无意干涉总督阁下的事务,只是我们付出了代价,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合理的权力,这应该是很合理的要求吧。”
袁世凯呵呵笑道:“这当然很合理,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你们既然出了力,当然有权要求得到回报。”
弗南道:“那么我们给总督阁下的支援并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援助,同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会给总督阁下提供支援,因此我以为我们要求获得相应的权力,是完全应该的,您认为呢?”
袁世凯心里冷笑,对方在这里给自己下了一个套,不过这几天他也是做了充份的准备工作,因此道:“这是自然,不过就目前而言,各国对我的支持主要还是在资金方面,其他方面暂时还没有,既使是有也并不多,这一点领事先生也不能否认吧。”
弗南呆了一呆,还是点了点头,因为现在清廷还没有灭亡,各国对袁世凯的支持只能在暗中进行,不能摆到明面上来,因此目前确实只能在资金方面对袁世凯有实际性的支持,而其他方暂时都还不具备可行性,在还不具备可行性的时候,就伸手向袁世凯要权,确实有些不大妥当。
这时袁世凯又道:“我看不如这样,由我以两江总督的名议,聘请外籍顾问,这样我对朝廷也好交待。由你们安排相应的人员,组成一个顾问团,然后以顾问团的名议,管理支助给我的资金,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再详细协商,另外第二条,在军队方面,我看也可以用顾问的名议参与,至于其他方面,等到可以实施的时候再说,不知领事先生以为如何呢?”
聘请外国人当顾问,在清廷己是很常有的事情,早先还仅限于经济方面,后来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时,将外国顾问扩大到了军事方面,而在庚子国变之后,清廷开始搞新政,终于也在政治领域也引入了外国顾问,现在外国顾问在清廷己呈全方位介入之势,有份量的大臣身边都会有几个外国顾问。袁世凯组建北洋新军时,也聘请了不少外国顾问。现在清廷对外国顾问的制度管理也形成了一套方法。
而现在还是袁世凯有求于各国,胜于各国有求于袁世凯,不让出一些权力给各国是不可能,因此袁世凯才想到成立顾问团的方式,以应对各国想要介入自己权力的要求。毕竟外国顾问的权力有大有小,也可收可放,这也是袁世凯能够接受的底线了。
弗南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好吧,总督阁下的建议,我会如实向公使们反应,看他们有什么意见,目前就讨论到这里。”
虽然弗南说还需要看北京的各国公使的态度,但以袁世凯的经验,自己的这个建议己有8成算是成了,因此也精神大振,道:“好,至于和华东**谈航运权的事情,我只能尽力而为,但可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成。”
弗南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总督阁下尽力就好,力争最好的结果。”其实这一条完全是太古、怡和两家洋行硬塞进来的,因为失去了长江的航运权,对这两家商行的影响最大,不仅仅只是少了航运的收入,同时还有这两家商行的影响范围,有了长江航运权,这两家商行就可以将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大到整个长江流域,尽管现在多了华东**的竞争,但毕竞长江流域的市场很大,华东**也不可能完全占领,太古、怡和两家洋行总会分到一些市场,而这次支助给袁世凯的资金中,太古、怡和两家洋行出得最多,各出了10万两白银,因此这两家洋行的意见当然不能忽视。
不过弗南也知道,这一条确实是不能强求的,能够列入到谈判的条件中就己经算对得起太古、怡和两家洋行了,至于袁世凯会花多少精力去去和华东**协商,华东**又会不会松口,那就只能看上帝的安排了。
弗南道:“那么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条了,我们希望在南京设立一个综合租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和总督阁下之间更好的合作,当然现在清国朝廷还在,总督阁下也不能自行决定,但可以先签定好协议,以成立商行的名议划定地区,并开始建筑、道路等设施的建设,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就可以宣布租界成立。”顿了一顿,道:“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由总督阁下申报清国朝廷,而在北京的各国公使再运作活动,让清国朝廷下旨,这样就可以立刻在南京成立租界了。”
袁世凯摇了摇头,断然道:“领事先生,在南京成立租界的事情,绝不可行。我绝不会签这样的协议,也不会向朝廷上奏,就算朝廷下旨在南京成立租界,我也会极力反对的。如果朝廷还要坚持己见,那么我就只能辞官不做,回归林下。”
弗南怔了一怔,看袁世凯的态度颇为坚决,到不像是装出来的,在谈判之前,他虽然也考虑到这一条的难度不小,但仍然觉得比前两条还是要低一些,却没有想到袁世凯的反应之激烈,比前两条似乎更甚一些,因此也迟疑了一下,才道:“总督阁下,我们希望在南京成立租界,是为了方便各国在南京设立领事馆,这样和总督阁下的联络、协商更为通畅,另外对总督阁下的支持也更为方便。”
袁世凯道:“领事先生,请恕我直言,如今中国百姓对租界己是深恶痛决,己经成立的租界也就算了,但如果在我的治区内成立新的租界区,绝对会犯众怒,千夫所指,恐怕在这个位置上也坐不稳,就算不是我上折请奏,而是朝廷下旨设立,我也只能辞官不做,以示态度。”
弗南听了,也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总督阁下的担心,是不是有些太夸大了,只是在南京成立一个租界区,还不至于如此吧。”
袁世凯苦笑了一声,道:“如果没有华东**,自然无甚大碍,但现在这世道己经变了,不是在庚子国变之前的时日丁,我到是觉得各国也应当与时具进,不能还用老思路行事,因此此事万不可再提,如果各国一定要坚持在南京设立租界,那么我和各国的合作也只能就此作罢,各国就请去找别人合作吧。”
弗南皱了皱眉,道:“总督阁下,如果是这样,我们今天的谈判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提出的条件没有一条得到满足啊。恐怕我也没有办法向各国公使交待啊!”
袁世凯把两手一摊,道:“那我也没有办法,恕我直言,如果我满足了你们提出的这些条件,恐怕是立刻就会被赶下去,我想这个结果各国也不希望看到吧。”
弗南又沉默了良久,才道:“好,我会将我们今天谈判的结果向各国公使汇报,看他们是什么意见,还请总督阁下等待几天。”
袁世凯点点头,道:“好,不知领事先生是就在南京等呢!还是先回汉口。”
弗南想了一想,道:“就在南京等吧。”
袁世凯呵呵笑道:“那好啊!南京还有好多地方领事先生还没有游览啊,难得来一次,我一定会为领事先生安排好的。”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
虽然袁世凯为弗南安排了详细的游览行程,但这一次弗南却是无心游玩,全都婉言谢绝,因为这次和弗南刚来南京时己大不相同了,弗南不仅要向北京的各国公使报告和袁世凯的谈判经过,还要回答各国公使们的各种咨询、问题,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各国的公使做出决策。
但无论是回答咨询,还是给出自己的建议都不是随便一说的,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柝,一方面这是各国公使做决策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弗南自己的工作业绩,如果自己提供的信息与事实不合,误导了公使们的决策,弗南的政治前途也就基本到了。因此在结束了与袁世凯谈判之后的几天里,弗南基本都在和北京收发电报中渡过,而各种内容的电报,也如雪片一般来往于北京、南京之间。
三天之后,弗南和北京的各国公使之间终于又拟定了一份新的协议,各国公使经过协商之后,同意了袁世凯的建议,不再要求控制袁世凯的财政和军队,而是成立顾问团,全权负责给袁世凯在各方面提供顾问,而各国支助给袁世凯的那笔白银,也由顾问团下设的财经组负责管理,和袁世凯协商这些白银的使用计划,然后拔调,并对计划进行全程监督、以及评估;而在其他如经济、军事、行政等方面,各国也都向袁世凯派遣顾问,协助袁世凯管理两江地区。
另外各国也同意收回在南京成立租界的要求,但希望在南京划定一块地区,成立一个经济专区,让各国商人建厂经营,不过经济专区的行政、管理、治安等权力依旧归两江总督府所有,当然为了保证各国厂房设施的安全,要求每国可以派30名士兵驻守。
原来按照弗南所说的袁世凯的态度,显然各国先前的要求是不可能达到的,如果真的一步不让,只能把袁世凯逼向华东**那边。而各国也不是不知变通,因此也降底了要求,以顾问团取代先前全面控制袁世凯的方案,虽然顾问团的权力完全由袁世凯决定,但这样一来可以全面介入袁世凯的各个层面,反到比先前只要求财政和军事要广泛得多。另外顾问团最终能获得多大的权力,虽然是由袁世凯决定,但在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各国和袁世凯之间的实力对比,以及未来的博奕,简单来说只要将来袁世凯有求于各国,那么各国就依旧大有机会介入到袁世凯的权力层中,也就没有必要现在彻底撕脸。
而租界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各国放弃了在南京成立租界区的打算,但却以成立经济专区的名议,先把地占了,并且让人先来,然后等待时机,再将经济专区变成租界区。另外,要求每个国家可以在经济专区内驻守30名士兵,这就有借口在经济专区内贮存武器弹药,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士兵以便衣的形式布置在租界区,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在租界拉起一支千人左右规模的军队来,有这样一支军队存在,是可以干很多事情的。
袁世凯当然也知道各国只是退了一步,但依旧是虎视眈眈,并没有完全放弃向自己夺权的打算,不过这次谈判能够谈到这一步,就己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毕竟想将各国的势力彻底屏闭于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外也不现实,除非是自己不需要各国的帮助,因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毕竟现在自己还需要各国的帮助,只能也让出一步。不过袁世凯也有自己的后手,那么现在这样的条件也是能够接受的。
协议的大原则就这样确定下来,剩下的当然是各项细节,不过这就不用袁世凯出面和弗南协商了,而是由袁世凯的幕僚负责与弗南进一步谈判协商,袁世凯只做把关、拍板定案即可,一来是以袁世凯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去管这些细小索碎的事务;二来是就是将来谈好了签定协议,也是由幕僚在这份协议上签名,而不是袁世凯签名,因为现在清廷还没有灭亡,如果袁世凯在这份协议上名,那就是授人以柄,就算袁世凯不会因此而被清廷罢官,但也是一大政治污点,以袁世凯的精明,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