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但袁世凯同样也不敢怠慢,因此早早就下马,步行过来和这位卢主任见礼。但见面之后,袁世凯也不由一怔,因为此人的衣作样式着实有些古怪,他的年龄在45岁左右,颔下留着一撮山羊胡子,虽然穿的是一身华东**那种中分扭扣,短襟窄袖,风格的衣服,本来华东**的人穿这一身衣服都会显得精神一些,但此人看起来却觉得十分别扭,由其是前额精光,后脑的头发垂到颈项位置,到是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袁世凯马上就明白过来,此人定是刚刚归降华东**的人,很有可能原来还是清廷的官员,归顺之后剪去了鞭子,换上了华东**的衣装,但举手抬足之间,却还是清廷官员的那些套路,因此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但袁世凯当然也不会说破,拱手道:“卢主任,袁某一行可要讨侥了。”
卢主任也还了一礼,道:“不敢,不敢,袁制台一路辛苦了。”
原来这卢主任就是原来的庐州知府卢成祥,在人民军进攻合肥时,他二话没说,就开城投降,由于他在合肥己任职三年多,对地方事务也都十分熟悉了,因此合肥市**机构成立之后,还是将他留下,并设立了合肥市管理委员会这样一个临时机构,任命卢成祥为主任,负责合肥市,也包括整个原庐州府地区的稳定,以及政权的交接过度,另外就是给合肥市**提供询顾问。
本来卢成祥就己对清廷彻底死心,不然也不会毫不抵抗就投降了,但卢成祥也不甘心自己的仕途就些到头了,毕竟他才40多岁,正是还大有可为的年龄,如果在清廷,这一任知府结束后,再转另一任,积累些政绩,再运动运动,不难再做一任道台或布政使,运气好一点说不定还能做一任巡抚,因此合肥市**对他留任,也是正中下,并欣然接受。
尽管合肥市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但毕竟是一个官职,而且投降之人能够有这样的待遇就不错了。何况华东**在合肥设立灾民安置营后,卢成祥对华东**的行事作风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华东**行事务实,并重视实干,因此只要自己现在好好表现,将来在华东**里也未必没有立足之地。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
袁世凯南下两江上任,向华东**借道而行,合肥是其中的一个关建点,袁世凯一行队伍在这里离岸登舟,从水道到达南京,而在袁世凯到达合肥时,合肥**派卢成祥负责接待袁世凯。
卢成祥心里也颇为激动,在清廷的时候,像他这样的官员能够见到袁世凯一面,不说是祖坟冒烟,也是极大的荣耀了,见到了更是要诚惶诚恐,而现在不仅能够见到袁世凯,而且还是平齐平坐,甚致袁世凯还要更为客气一些,也让卢成祥颇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当然他心里清楚,这不是袁世凯尊重自已,而是自己背后的华东**,让袁世凯尊重。
互相问候了一番,卢成祥道:“袁总督,你们军队驻扎的地方己经安排好了,不过船只还需要等3、4天的时间才能启航,因此还请你们在合肥停留几天,当然一应饮食均由我们供应,袁总督尽管可以放心。”
袁世凯笑道:“卢主任太客气了,我们一路走来,也正想找个地方休息几天呢,正好可以在合肥歇歇脚,而且我们随行还带了不少饮食之物,到也不用卢主任费心,等不够了,再麻烦卢主任也不迟啊。”
卢成祥呵呵笑道:“也好,在下先领袁总督去驻地吧。”
袁世凯拱了拱手,道:“有劳、有劳。”
合肥市**给袁世凯军队安排的驻扎地点就是原来安置灾民的营地,在最多的时候,这个安置营收容的灾民达16万余人,现在己有9万余人被安置回各自的乡村,或是就在附近的乡村定居,并进行重建工作。虽然现在空出的营地己拆除了大半,但还是留下一部份尚未拆完,容纳袁世凯这2、3000人自然是绰绰有命,只要6个营区就够了,用拒马一围,就成为一个独立的营地了。
卢成祥带着袁世凯一行来到营地之后,袁世凯也十分满意,因为这里有现成的营房、比效完善的生活设施,可以直接入住,省去不少麻烦。而且袁世凯的军队连续行军十几天,也确实十分疲惫,正好也可借这个机会,在合肥休息几天。
于是袁世凯立刻下令,叫王士珍、段祺瑞负责安置士兵,又叫自己的长子袁克定安排家人休息,自己则找了一间帐蓬,摆上桌椅,倒上茶水,请卢成祥落座谈话。
卢成祥到也没有客气,和袁世凯对面坐下,茶水敬上之后,卢成祥喝了一口,居然还是热水,看来袁世凯这一路上到也并不算辛苦。
袁世凯笑道:“行途之中,没有什么好茶,还请卢主任见谅。”
卢成祥呵呵笑道:“袁总督太客气了,到是袁总督从京师而来,一行数千里,实在辛苦啊!”
袁世凯道:“那里,那里,我这也是身不由己啊!如今朝中都不肯来南方,太后亲自点到袁某,这不想来也要来啊,好在是华东**通情达理,愿意给袁某借道让行,袁某自是感谢不尽。”
卢成祥笑道:“那是自然,我们华东**一行都是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袁总督这次去两次救灾,我们自然要全力配合,说袁总督和我们华东**也算是老交情了,就冲这交情的面子,也会让袁总督通行。”
袁世凯道:“说起来,我对华东**是相当敬佩的,这次救灾义举,更是令人佩服,袁某这次去两江上任救灾,还有多向华东**请教救灾之策,不知卢主任可否赐教一二呢!”
卢成祥摆了摆手,道:“惭愧,在下并不负责枚灾之事,只是管理合肥的地方事务,救灾事务另有专人负责,袁总督若想请教救灾之策,可要找别人。”
其实袁世凯并不是真的要向卢成祥请教救灾之策,只不过是想引话,他当然明白,救灾这样重大的事情,肯定是由元老负责,怎么可能交给一个降官,而华东**留用卢成祥,估计只是为了保持庐州地区的稳定而已,因此听卢成祥这一说,立刻道:“不知现在负责救灾事务的是何人?”
论斗心眼,卢成祥当然远不是袁世凯的对手,浑然不觉自己己经被袁世凯牵着鼻子走,因此居实回答道:“现在庐州的救灾事务是由谢市长亲自负责。”
袁世凯道:“不知谢市长怎么称呼。”
卢成祥道:“谢市长名叫谢涛,年龄虽然不大,但却是年轻有为,先前这座安置营就是由谢市长负责管理的,十数万人都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原来在攻占了安徽之后,华东**本着就近就熬原则,让各安置营的负责人担任安徽各地的行政长官,庐州安置营的负责人谢涛就出任合肥市长,而他的副手朱南圳则被任命为颖州市市长,一方面他们都在各地方干了几个月,对地方情况有一定的熟悉,而且管理安置营也是一次历练,为他们管理地方积累了经,另外这也算是对他们这几个月以来的辛苦工作的报酬,同时也充份体现华东**重视实干的原则。
袁世凯点了点头,他知道华东**的官员都普遍年轻,像袁世凯今年48岁,己是位极人臣,在清廷己算少壮了,而在华东**3、40岁就担当重任高位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年轻人担任合肥市长,到也并不稀罕。又道:“庐州虽是安徽首府,但安徽受灾也非庐州一地,不知华东**由何人出任安徽省长呢?”
卢成祥笑道:“现在安徽省还没有成立省**,而是实施军管,由罗将军全权负责,另外还有李经方议员担任他的助理顾问。”
虽然安徽各地的行政长官都由各安置营的负责人担任,但省长的位置则要重要得多,而且不是各安置营的负责人能够胜任的,但现在华东**能担任省长的人并不多,需要认真安排,而安徽刚刚占领,同时救灾还没有结束,因此华东**决定安徽省暂时实施军管,成立安徽省军事管理委员会,由罗岳出任负责人。
在李鸿章死前,曾在青岛、上海均有投资置产,股份主要由长子李经方,及张佩伦夫妇继承,其他子女也有少量股份,李鸿章的目地除了给子孙留下一笔资产外,还希望李经方、张佩伦夫妇都留在华东**,这样在清廷灭亡之后,李家的子孙有个照应。因此在李鸿章死后,李经方、张佩伦夫妇在上海定居,但也在青岛也购制了房产,每年都要去青岛几趟,照看产业。
而远东战争结束之后,华东**筹划成立咨议局,招集社会各阶层咨政议政,邀请李经方、张佩伦夫妇担任咨议员,这时谁都能够看得出,清廷大势己去,华东**开朝建国己是不可阻挡,因此李经方、张佩伦夫妇也都顺水推舟,接受了华东**的邀请。
华东**占领安徽省后,考虑到安徽是李鸿章的老家,当初李鸿章组建淮军,就是以安徽老乡为班底,李鸿章手下的大将如刘铭传、叶志超、丁汝昌等都是安徽人,现在李鸿章虽死,李经方、张佩伦夫妇算是归顺了华东**,但李鸿章还有不少孑女、亲族都留在安徽,在合肥还有李鸿章的老宅。
无论是李鸿章的子女还是亲族,在安徽都算是地方富绅,拥有大量的田产,而华东**占领安徽省后,肯定要实施土地改革,按照以往的经验,凡是实施土地改革的地方,都会宰几只鸡来吓猴,不过华东**还是念及李鸿章的香火情,能够不对李鸿章的亲族采取过激手段,还是不要,于是才决定让李经方到合肥,担任安徽省军事管理委员会的顾问,并兼任罗岳的首席助理,希望李经方能够劝说李鸿章的亲族,积极配合华东**的土地改革,千万别和华东**对着干。另外李经方的影响力虽远不及李鸿章,但毕竞是李鸿章的长子,在合肥,在安徽地区,还是有份量的人物,因此也可以帮助华东**,尽快的稳定安徽的局面。
李经方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华东**在安徽地区实施他们土地改革,李鸿章的亲族肯定是首当其冲,因此也没有犹豫,立刻乘船赶到合肥上任。而他一到合肥,首先招集李鸿章留在合肥的子女亲族,十分郑重要求他们全力配合华东**的土地改革,千万不要有任何的侥幸之心,更不能有任何反抗华东**的意图,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自己可是救不了他们。
李鸿章的子女亲族们总算也是知道这里面利害,更何况李经方又说得如此严重,那还敢心存侥幸,好在田产只是李鸿章留下遗产的一部份,另外还有巨额的白银、股票、债券和不动产,在李鸿章死后也都分给子女亲族,因此就算是没有了田产,也能保证富贵一生,何况现在李经方、张佩伦夫妇也算是混进了华东**的政坛,今后对众人多少也能有个照应,至少保全他们下半辈子平安无事是足可以的,于是也纷纷表示会全力配合华东**的土地改革,决不会有隐瞒。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三九章 合肥见闻(三)
罗岳在合肥,到并不让袁世凯意外,因为这次在安徽的军事指挥官就是罗岳,而让袁世凯意外的是,李经方居然也在合肥,这到是一个意外之喜啊。
袁世凯早年是投靠在李鸿章的门下,和李经方当然是相识的,不过两人并没有什么深交,毕竞当时的袁世凯还是个小人物,和李经方的身份差距还是很大,虽然袁世凯也极力巴结李经方,但李经方根本看不上袁世凯。而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失势,成为千失所指,而袁世凯则改投到荣禄的门下,也有意和李鸿章划清界线,自然和李经方不会再有来往。
那知在庚子国变后,李鸿章居然又重新得势,还进入军机处,成为名副其实的李中堂。袁世凯心里也后悔己知,原来以为李鸿章己经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想不到还真的能起死回生,虽然那时袁世凯己是飞黄腾达了,但和李鸿章相比,还是资历浅了些,因此袁世凯也赶忙修复和李鸿章的关系,一方面在李鸿章面前表现得十分恭敬;另一方面在北洋的事务上,也经常向李鸿章请教。
虽然当时李经方是真看不上袁世凯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势力态度,但李鸿章毕竟比李经方老道得多,这时的袁世凯己是朝廷的重臣,并且执掌军权,早己非是当初的吴下阿蒙,而自己虽然重新得势,但己是不复当年之盛况,旧部也大多雕零,说得不好听一点,仅仅只是担着个中堂的虚名,其实也就是一个空架子,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没有必要与袁世凯为敌,自然就更是不要和袁世凯把关系搞僵。而且袁世凯的示好,对李鸿章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证明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还在,同时也可以借助袁世凯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自已在朝中的影响,因此不仅不计前嫌,接受了袁世凯的示好,并且告诫李经方,对袁世凯的态度不能够意气用事。
李经方也是聪明人,听了李鸿章的解释之后,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态度,对袁世凯的示好,不仅有所回应,并有意和袁世凯亲近结好,由于这时两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袁世凯的官职虽远高于李经方,但李经方的背后有李鸿章,大体还是对等的,这样两人来往起来也方便得多,到李鸿章死时,李经方和袁世凯的关系要比以前近密了许多。当然在李经方心里,对袁世凯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而在李鸿章死后,李经方也彻底辞去了清廷的官职,转投到华东**,这次袁世凯这会可不敢怠慢了,虽然没有再和李经方见面了,但每逢年节,都会给李经方送上一份礼物,及一封问候信,以维持着和李经方的关系。因此得知李经方居然就在合肥,袁世凯也十分高兴,总算是有个熟人在这里,那就好办多了。
于是袁世凯道:“原来伯行兄也在这里,那可太好,袁某和伯行兄可是老交情了,不过己有好几年没有相见了,难得在这里碰到啊,自然是要见一见他。卢主任,劳你去向伯行兄问候一声,就说袁某对伯行兄十分想念,希望能和伯行兄见一面,只是伯行兄的公务多忙,不敢冒然打扰,请伯行兄安排时间。”
卢成祥听了,也有些犹豫起来,他的头脑虽不及袁世凯,但也不是笨人,知道这个信并不好传,因为李经方也可以算是清廷的降官,当然是主动归降的,从龙的时间也早,又有李鸿章之子这道光环,因此现在在华东**的地位要远高于卢成,但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这个身份都十分敏感,不管袁世凯和李经方的私交如何,两人要想见面,都决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何况袁世凯来到合肥,李经方肯定是知道的,但自己来迎接袁世凯时,李经方可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因此袁世凯自称和李经方是老交情,八成是假话,不过也不排除李经方另有安排,并不想让自己知道。但无论那一种,自己冒然替袁世凯传话,恐怕都不大妥当啊。
袁世凯是何等人,见卢成祥面现难色,立刻就知道他心有顾忌,不过这也早在袁世凯的意料之中,他也有所准备,手一伸,在桌子上放下两根金条,道:“卢主任,小小一点心意,不诚敬意,还请卢主任笑纳。”
卢成祥怔了一怔,立刻睁大了眼睛,他在合肥为官,虽然不算是贪赃枉法,但也决不是两袖清风,每年的三节一辰,冰火两敬都是却之不恭,平时有人求到他头上,只要不是太为难的事,也是有明标价的。一见这黄澄澄的金孑,那能不动心的。
虽然这两根金条不大,但以卢成祥的眼光可以看出,这是10两一根的金条,原来清廷的黄金和白银之间并没有固定汇率,在1:5-10之间浮动,但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和世界接轨,接受了现在世界通行的黄金价格,现在黄金的通行价格是1英镑等于7.32克黄金,而英镑与白银的比价是1比6.1两平库银,也就是1两平库银价值1.2克黄金。
而1两大约为42克,10两为420克,因此1根10两的金条折算成白银为350两,两根金条价盾值700两白银,而换算成华东**的银元,大约是1000银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卢成祥任庐州知府,一般一次也就收几十两白银,能收到100两白银就算是大笔,一年下来也就能收到6、700两,而袁世凯这一出手,差不多就是卢成祥一年收到的银子。
算起来安徽大水发生之后,自从华东**始救灾,卢成祥就没有收过外快了,而他虽然加入华东**,但也知道华东**的规据和清廷不同,虽然薪资比清廷多了,但外水却都是没有的,因此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于是卢成祥心里默默的权衡了一下,觉得帮袁世凯向李经方传个话,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至少绝对值这两根金条的。
于是卢成祥道:“在下替袁总督传个话,到是不难,但李大人有没有见袁总督,在下可就不敢保证啊。”
袁世凯呵呵笑道:“那是自然,卢主任只要将话传到就行,伯行兄如何安排时间,自然是和卢主任无关的。”
卢成祥点了点头,道:“即是如此,在下替袁总督传话便是,不过区区小事,不足挂齿,这金子还是请袁总督收回去吧。”说着伸手将金子轻轻向袁世凯面前推了半尺许。
袁世凯哈哈大笑,道:“袁某既然拿出来了,岂有再收回的道理,卢主任务必收下,不然那可就是不给袁某面子了。”说着,将金子径直推向卢成祥这边,一时用力大了一些,竟将这两根金条从桌边推下去。卢成祥赶忙伸手,接住了金条,袁世凯笑道:“这就是了吗!”
卢成祥拿着金条,神色也有些尴尬,不过还是将金条收下,然后向袁世凯告辞,离开了营地,回到合肥城里。稍是休息之后,卢成祥先向罗岳汇报了安排袁世凯的工作,然后又去找李经方,传述了袁世凯的问候和要求。
李经方听了之后,到也并不意外,这些年他每年都会收到几份袁世凯送来的礼物和问候信,知道袁世凯这是吸取了甲午战争之后和李鸿章做切割的教训,为自己留下余地,因此知道自己在合肥,袁世凯肯定是要来拜会的,何况现在自己是在华东**这边,为强势的一方,袁世凯更不可能忽视自己。
虽然李经方心里对袁世凯依旧有些耿耿于怀,不过现在他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且跟着李鸿章经历了大起大落,因此也看淡了许多,何况现在加入华东**,也算是腻臣,对袁世凯到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不满情绪,只是以平常心看待,在卢成祥去接待袁世凯前,李经方对袁世凯只字未提,就是看袁世凯会怎么做,如果袁世凯不理自己,那就当没有这回事了,如果袁世凯要和自己见面,那么见一面也无妨。
于是李经方先让卢成祥回去休息,然后去求见罗岳,向罗岳报告袁世凯要求见面的事,并且问罗岳自已能不能和袁世凯见面。虽然华东**同意给袁世凯借道通过,而且也想暂时和袁世凯保持比较良好的关系,但现在袁世凯和华东**毕竟还是敌对关系,而且李经方原来也是清廷的臣子,和袁世凯见面的事情还是十分敏感付,因此当然有必要先向罗岳报告一声,并得到罗岳的允许才行,虽然李经方估计,罗岳允许自己和袁世凯见面的机率是相当大的,但这个程序还是要走的。
果然,听完了李经方的报告之后,罗岳立刻就同意了李经方与袁世凯见面,丝毫也没有一点犹豫的。于是李经方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立刻写了一封筒信,派一个家人出城去送给袁世凯,信中约定明天派人来请袁世凯进合肥城,与自己见面。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四零章 合肥见闻(四)
收到了李经方的邀请,袁世凯也十分高兴,李经方愿意见自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因此袁世凯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第二天随同李经方派来相请的家人一起,进了合肥城,来到李经方的住所。
两人相见之后,互相客套了一番,然后分宾主落座,从人奉上茶来,袁世凯接过了茶碗,饮了一口,将茶杯放下,道:“伯行兄,算起来我们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给老中堂出殡的时候,有3年多没见了。”
李经方呵呵一笑,道:“慰亭,你记得到是清楚。这几年来,你逢年过节,都送来礼物问候,到是有心了。”
袁世凯忙道:“这是理所当然的,老中堂对世凯有知遇之恩,世凯永远铭诸肺腑,岂能相忘。只是公务繁忙,不能亲身拜访伯行兄,也不能在老中堂灵前上一柱香,只能遣人送去区区一点薄礼,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李经方摆了摆手,道:“慰亭也不必自责,只要心意到了也就够了,你的担子重,事情多,不必亲自前来了。”
袁世凯道:“这次我到两江上任,负责救灾事务,关系重大,现在南方的情况伯行兄也清楚,是困难重重,我也算是扶棺南下,不过能在合肥见伯行兄一面,也算是没有憾事了。”
李经方笑了笑,道:“慰亭也不必太过忧虑,我看慰亭这次南下,困难虽说是有些,但也没有慰亭说得这般严重吧,慰亭所担忧的,大概就是我们华东**,其实也不必担心,华东**并无意南方,这次占据安徽,实在是清朝做得太过份了,这次华东**借道慰亭通过,可见对慰亭尚有善意,只要慰亭不挑恤华东**,也就不会再有兵戎相见了。”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伯行兄所言,我也放心多了。不过伯行兄现在己经投靠了华东**,也算是前途光明啊!在这里说话,我也没有什么顾忌的,他日海外华人开朝立业,伯行兄可是从龙之功,开国功臣,封候拜将,指日可待,前途也未必在老中堂之下啊。”
李经方呵呵笑道:“慰亭,我都是知天命的年纪了,早己是没有争名夺利之心,也不想什么加官进爵,再说我是什么材智,岂敢再有奢望,只求下半生平安无事,孑孙皆安康乐业,也就足矣了。”
袁世凯陪笑道:“伯行兄已经看透了名利,实在是佩服啊。”
李经方道:“既然慰亭没有顾忌,我也就直言不讳。”
袁世凯忙道:“伯行兄,有话但说无访。”
李经方道:“清廷气数己尽,不可挽回,我华东**必将成大事,这话慰亭刚才也说过了,我看慰亭也要为自己打算,给自己寻找一条后路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