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接下来是双方的经贸来往、关税等事务,仗打完了,梁子虽然己经结下,但生意还是要做的,中国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市场,俄国要在战后恢复经济,和华东**发展经贸来往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华东**也一向重视发展经济,对外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这一点双方也没有什么异议。不过这次谈判的主要内容还是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经贸关系只是作为谈判内容的一个小部份,而且是原则性和框架性,具体的內容、细节,则是在谈判结束之后,派遣负责经济的官员,根据这次谈判达成的原则协议,再进行详细的协商。
而对俘虏的处理,双方按对等原则交换俘虏,而且华东**在登陆日本作战中,雇佣过一批俄国士兵组成雇佣军作战,这批士兵将无条件释放归国,另外俄国也会出钱赎回一部高级军官,而其余的俄军俘虏则由华东**进行审判,在服刑期满之后,根据士兵个人的自愿确实归属。
在远东战争中,俄国大约俘虏了2000左右的人民军士兵,而华东**俘虏的俄军官兵高达近40万,其中还有大量的将校级别的军官。而在华东**在登陆日本作战中,雇佣了大约3万多名俄国士兵及中下级军官参战。
华东**当然不愿放弃这批优秀的劳动力,而俄国也确实沒有经济能力将这么多俄国士兵都赎回,因此除了作为俘虏交换和参加过登陆日本作战的俄国士兵之外,其余的俄军官兵只能全部放弃,当然俄军官兵的家里如果愿意出钱赎人,还是可以的。不过这也只限于极少数人,主要是军官,因为俄军的军官主要来自贵族,家里多少有些资产,也出得起钱;而士兵则基本出身于平民或是破落的贵族,那有钱赎人呢?
这样一来华东**大约可以留下35万左右的俄军俘虏,这仍然是一股数量相当可观的劳动力。而俄国可以赎回贵族军官,对国内也有交待,至于说普通士兵,在俄国高层的眼里是属于灰色牲口,要多少有多少,管他们的死活干什么?
最后是华东**提出,要求俄国正式承认蒙古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并承诺不再支持蒙古的分裂势力。这里的中国,既不是特指清廷,也不是特指华东**,而是泛指一切统治中华大地的合法政权,也就是那个政权统治中华地区,都对蒙古有合法的管辖权。
这个要求显然有些出乎维特的意料之外,俄国一直都在向蒙古渗透、并鼓动****,这些维特都是知道,因为这是俄国对处的一惯手法,维特也参与过不少,但现在华东**处于强势的一方,这些事情当然都是不能承认的,而且俄国也不能强硬的拒绝,毕竟如果为了这么一点事情,导致谈判破裂,显然对俄国是得不偿失的。
于是维特也打起了太极拳,首先表示俄国从来就没有支持过蒙古的分裂势力,虽然在远东战争中,俄国使用了蒙古骑兵,但那是俄军中的雇佣军,这在欧洲是常有的事情,华东**也使用过俄国雇佣军作战,因此这并不能表示俄国介入了蒙古事务;而这次谈判是讨论华东**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与蒙古无关;现在蒙古还是隶属清廷,华东**对蒙古并没有主权,也就没有资格讨论蒙古的事情,同时维特还建议,如果华东**确实希望讨论蒙古的事情,可以在这次谈判结束之后,由俄国、清廷、华东**组成一个三方会谈,协商处理蒙古的事务。
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
听维特说完之后,秦铮没有立刻答复他,而是递给维特一份资料。维特接过来一看,也吓了一跳,原来这份资料全部是用俄文写成,上面记载了近50年以来,俄国对蒙古地区的渗透,以及扶植****势力,鼓动****等的详细事件。
虽然维特只是看了看目录,而并没有看详细的内容,但只看标题,就知道华东**对在50年以来,俄国在蒙古的活动是有相当详细、认真的调查,因为其中有两件事情就是维特策划的。这说明华东**将蒙古的事务列入这次谈判中,是有深谋远虑的考量,决不是临时起意。也表示华东**在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蒙古,而俄国和华东**在下一阶段的较力,恐怕就会是在蒙古地区了。
而俄国是否能在蒙古地区竞争得过华东**,老实说维特的心里也没有底,虽然说俄国在蒙古的布局早,现在也颇有成效,但华东**出现也就是6、7年的事情,而现在己经是一个强大可怕的对手了,因此谁还敢说有必胜的把握。何况国家之间的竞争,虽然比拼的综合国力,但军事实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节,说白了就是比谁的拳头硬,而在这次战争中,华东**所表现出的军事实力决不容小视。由其是现在俄国确实是元气大伤了,对蒙古分裂势力的支持也肯定会大不如从前。
不过现在并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而是怎样应对华东**的要求。尽管秦铮只出示了俄国扶植****势力的资料,但并未出示相应的证据,因为这些资料都是跟据旧时空的信息编制,华东**不可能拿得出什么政据束,但维特是聪明人,知道在这个时候,抵赖、狡辩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华东**己经是下定了决心要介入蒙古事务,再扯什么华东**对蒙古没有管辖权之类的事情,是不可能阻止华东**的行动。
维特和俄国**协商之后决定接受华东**的这个条件,毕竞现在对俄国来说,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都要靠边站,当然不为了这一条而导致这次谈判失败。再者说了,签定了这样的条约又能怎么样,俄国会老老实实的尊守条约吗?到时候只要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势力不就可以了吗?如果被华东**发现,大不过就是死不承认呗。
其实俄国的这一番考量,华东**早就预料到了,因为俄国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尊守契约精神的国家,但华东**仍然要求在这次谈判中提出这一条,并写入条约中,也是有自已的道理。虽然华东**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內,全面控制蒙古地区,毕竟蒙古地区实在太大,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里,而现在华东**不可能在蒙古投入过多的力量,但阻止俄国继续进行分裂蒙古的活动,并在蒙古地区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摄力,还是有必要,也符合目前华东**的能力。
首先是将俄国承认蒙古属于中国,不支持蒙古分裂势力写入条约中,以后在争夺蒙古的过程中,华东**将在法理上占据道义的至高点,这一点在这个时瓜其实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还是施行的丛林法则,但世界的**道德在整体上还是有一定进步的,尽管本质没变,但手法却还是变得温和了不少,不再是那么直接,简单的说就是吃像变得好看了,即使是一顿饕餮大餐,但也要讲究煎炒烹炸,细嚼慢咽,温文尔雅,甚致还来个音乐伴奏什么的,因此占据法理道德的优势,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蒙古分裂势力也是一个打击,尽管俄国仍然会在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势力,但毕竟是在条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蒙古属于中国,不支持蒙古分裂势力,行动多少还是会有一些收敛。而蒙古分裂势力在心理上多少也会有些芥蒂,对俄国的信心也会打些折扣,毕竟俄国签定了这样的条约,还会全力的支持****吗?这种裂纹一但产生,要想恢复就相当困难了,何况华东**还会不断的将这道裂纹扩大。
不管怎么说,双方终于达成了全部的协议,又对条约的细节、文字,遣词用句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还有条约的附件,先是赔款金额的附件,确定俄国支付赔款金额的时间为6个月,分三批支付,毕竞12亿卢布,而且还要折算成其他的货币支付,当然是需要时间,前两个月支付2亿金卢布,剩余的10亿卢布,将分两期支付完毕。如有超期,将按超期一天,多支付10万卢布计算,而等所有赔款金额全部支付清之后,华东**才将释放的俘虏移交给俄国。
对于疆土划分的附近,双方约定,在谈判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将联合组成一支勘察队,对划定的疆界进行一次全面勘测,并确定建立边境哨所的位置,派遣军队驻守以及边境巡逻规则等相关的后续手续工作。
其他的附件还有:建立外交关系,双方都同意,在谈判结束后的2个月内,各自在对方国家成立领事馆,正式确定外交关系;双方的经贸来往,双方约定,在谈判结束后的2个月内,各自组织一支经贸代表团,对双方的经贸通商细则进行协商,而协商的地点定在圣彼得堡,华东**的经贸代表团将和外交人员一起出发,在协商结束之后,确定是否需要再进行下一轮的协商,如果有,那么下一轮协商将在华东**的范围内举行。
最终签约成功时,是1907年4月8日,双方已经是谈了16天。终于签定了【中俄哈尔滨条约】,秦铮和维特分别代表华东**、俄国在条约上签字。
签完了条约之后,秦铮也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签约成功了,这场战争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中俄哈尔滨条约】的签定,也像征着远东战争的全部结束。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开始,到现在华东**和俄国签约成功,总计进行了3年2个月,卷入的国家有华东**、俄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6个,各国总计投入战争的兵力及后勤人员超过了300万,死亡军人平民总计100余万,无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
而华东**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不仅击败了全部的对手,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威信力,并且共计获得战争赔款大约3.1亿英镑,收回失地约75万平方公里,并开拓土地74万平方公里,加上东三省、山东、河南,以及部份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区,华东**现在控制的区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在世界范围来说,除了俄国、美国这两个国家之外,就算华东**的疆界最大,人口最多,而既使把殖民地算进去,也只是排在英法俄美之后,位列第五。即使是德国,加上海外殖民地,也只有约260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土为55万平方公里;大约7000多万人口,本土为5600万,因此无论从那方面来说,现在的华东**都可以算是一个大型国家了。
从战后的地缘环境看,在远东战争之前,在东北亚地区是俄国、日本、华东**三足鼎力,而且华东**还只能排在第三位,英法美等诸国则在二线,利用自己的代理人,维持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平衡;而在远东战争以后,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战略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俄国己经彻底丧失了所有在远东地区的港口和战略要地,因此基本也彻底丧失了在这一地区的发言权;而日本也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尽管还保住了朝鲜半岛、琉球、日本等殖民地区,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己经无法对华东**造成威胁,虽然英法美等国会大力的扶植日本,使日本尽快恢复了元气,但由于现在日本与华东**在体量上的差距,因此己经无法再对华东**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顶多只能给华东**制造一些麻烦而已。
而英法两国虽然也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但自身的实力到是未有大减,不过距离是英法两国最大的敌人,而且两国的重心毕竞还是在欧洲方向,在俄国己废、日本己残的情况下,两国在远东地区都找不到合适的代理人,因此也无法和华东**正面对抗。
在远东地区的另一个列强美国,这次并没有参战,而且自身国力雄厚,在后院方向又没有制肘,在亚洲也有立足点,不过现在美国正处于由大转强的过程中,对武力的使用十分谨慎,更多是倾向于用经济手段和扶植代理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且美国同样也面临着距离困境的问题,因此也可以预见,美国或许会加剧和华东**的竞争,但并不会对华东**的安全造成大的威胁。
这样一圈下来,整个远东地区,华东**其实己经是一枝独大,没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对手,因此华东**也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发展自身的工业与经济,并解决国内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 德国使团(一)
【中俄哈尔滨条约】的签定成功,也让华东**彻底安心。总体来说,绝大部份元老对【中俄哈尔滨条约】的内容是满意的,毕竞得到了12亿卢布的赔款,约合1.27万英镑,10.8亿银元,还收复了大约75万平方公里的失地,怎么样看都是一次重大的胜利。虽然仍有少数元老对条约不满,认为应将《中俄瑷珲条约》割让的60余万领土全部收回,但绝大部份元老还是理智的,知道这样的结果也差不多是华东**的极限了,实际上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对元老的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日常的生活用品己开始限量供应,因此尽早结束战争,也是大部份元老的共识。
而在行政院里,更是希望尽快结束战争,这样华东**才能将二五计划全面展开,并且集中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建立工业化的事务之中。
就在【中俄哈尔滨条约】签定的第二天,华东**就宣布停止物资管控和限制,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还预告,将会在3个月后,出版【远东战争记实】,全面的介绍这次远东战争的前后经过。
其实这个计划在台湾海峡海战之后,文教卫委提出的,因为那时华东**己经锁定了远东战争的胜局,而为了充份的利用这次战争给华东**带来的红利,并将这次战争的利益最大化,文教卫委建议可以着手编辑一本全面介绍远东战争的书,一方面满足社会各界人员希望全方位了解这场战争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借机宣传华东**,再次加强华东**才是中国的守护者这个地位,并且为华东**取清廷而代之,创造有利的舆论条件。
对这个提议,行政院当然是支持的,因为这场胜利本来就是华东**的最重大功绩,一次就击败了英法日俄四大列强,这样的战绩即使是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场奇迹般的胜利,更不要说是这个时代,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的中国,当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怎么样升华、怎么样拔高都不过份。
而且华东**己经决定在第二个五年周期内,推翻清廷,正式建国,从华东**的实力来说,击败清廷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关建是舆论导向,一方面清廷再腐朽无能,但毕竟是统治中国260余年的合法**,在这个还是皇权至上占主导的中国社会,华东**取代清廷的行为正当性,还是有很大的质疑性,而这一次远东战争的胜利,无疑是一次在中国社会中树立华东**取代清廷是天命所归的正当性,清廷气数己尽,合该当灭的结局,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华东**取代清廷的过程中,将中国社会的损失降到最低。
远东战争虽然全部结束,但秦铮还需要在东北再停留一段时间,将东北的局势稳定下来,因此暂时还不能回青岛来,而这时出访华东**的德国使团也即将到达上海。
一直留在青岛的海因里希亲王也离开青岛赶到上海,准备和德国使团汇合。一方面海因里希亲王才是使团的首席代表,当然不能在青岛等着使团来,而在上海与使团汇合,然后一起到达青岛,对华东**进行正式的国事访问;另一方面,海因里希亲王还需要在正式访问青岛之前,和使团进行沟通,了解这次访问青岛的任务,和需要达成的目标,虽然在和国内互通电报中,海因里希亲王对这次访问的目地也有所了解,但电报毕竟太简洁,不可能详说,和从国内赶来的官员沟通,详细了解情况,当然更好一些。而且使团是在2个多月以前从德国出发的,而在这段时间里,国际间又发生了一些事情,徳国有可能对这次访问的目标进行一些调整,另外亲王也有一些信息要向国内扳报告,因此还会和国內进行协商,只有将这些事情都确定好之后,才能展开对华东**的访问。
原来就在1个月前,英国和法国在英国伦敦正式签订友好协约,并调整了两国在非洲、亚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停止对抗,并称为挚诚协定。虽然在挚诚协定中,并没有军事义务,但消除了英法两国之间的各种摩擦,因而使两国可以进一步在其他事务上进行紧密的关系合作。尤其是经过摩洛哥危机中,英法两国实际己经完全站在同一立场上。
其实在远东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就己经在协商签订友好协约的事宜了,但由于组成远征军舰队赴远东参战,因此将签约的事情暂时推后。而远征军舰队虽然失利,但英法两国的友好协约却在稳步的推进,而且还因远征军舰队的失败,加速了两国停止对抗,并在对外关系上尽可能保持一致。因为现在对两国都造成威胁的,不仅仅是德国,华东**在远东的崛起,同样也威胁到两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现在英法两国急迫的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方的威胁。
英法两国正式走向和解并联手,也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毕竞这两个国家任何一个都不可小视,何况是联手,在此之前,两国虽然在逐步走近,但仍然还有不少矛盾,因此德国到还不急,但没想到两国为了应对共同的威胁,互相妥协,显示出英法两国的政治家们还是有相当大的格局。
这一来德国也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也迫切的需要找一个新的,有实力的同伴,来抵消英法联手的压力。华东**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原来这次访问,德国还只是打算向华东**提出结盟的意向,试探华东**的态度,就算华东**也有结盟的意向,但真正的结盟,以及结盟到什么程度,是否包括军事义务等具体,都需要慢慢再协商,毕竞结盟,由其是有军事义务的结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亡向,决不是一件容易决定事件,没有几年的时间,是谈不出什么结果来的。
但现在德国,由其是威廉二世有些迫不急待了,希望能够一次到位,在这次访问中,就搞定缔结军事同盟,或者是达成缔结军事同盟的意向。
而【中俄哈尔滨条约】的成功签定,也对国际局势造成重大影响,就在签约之后的第二天,英法两国都发表了对俄国结束战争的支持,并决定由两国的银行联合组成一个银团,对俄国进行贷款,支付给华东**的赔款,并帮助俄国恢复经济。同时英法两国也积极活动,打算把俄国也拉入到英法两国的友好协议中,形成对德国三角包围的三国协约,取得战略优势。
对英法两国的活动,德国自然也是洞若观火,看得一清二楚,尽管德国也在尽力周旋,破坏英法两国的活动,但德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也十分清楚,在争夺俄国的这场外交战斗中,德国的机会并不大。因为首先是俄国的债务,己经欠法国超过40亿卢布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国家之间也是一样,仅是这一点,俄国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和法国脱钩,其次是这次的赔款,还有战后的恢复,俄国还需要20亿卢布的贷款。
其实德国到也不是贷不起这笔钱,甚致就是再贷多一点,帮俄国将法国的借款都还完,也担付得起,毕竞现在德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第二经济国。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俄国必须退出“法俄同盟”,因为德国不可能给一个参与针对德国的敌对同盟的国家贷款,但如果俄国不能还清,或者还清大部份的借款,就不可能退出法俄同盟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饽论。因此德国也必须做好二手准备,即一但俄国加入英法的协约中,德国必须要有一支可靠的同盟力量牵制俄国,而华东**仍然是德国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威廉二世迫切需要和华东**缔结军事同盟,或者是达成缔结军事同盟意向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