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原租界地区本来就是上海地区基础建设最好、最完善的地区,虽然道路的建设离华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是要走汽车还有所不足,但也免强可用。上海新区和原租界地区原本相接,华东**收回到租界之后,立刻就将界墙拆除,修通道路,使上海新区和原租界地区彻底连成了一片,畅通无阻。并对原租界地区的道路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汽车可以从上海新区直通到圣三一堂。

    而对于原来的上海老城区,也就是上海县城及周边地区,华东**采取的是维持现状的措施,并没有对上海老城区进行改造,因为老城区的房屋成旧,道路狭窄,房屋拥挤,人口众多,如果要现在改造,必然是要花费一番大功夫,远不如开避新地建设划算。等新开发地区建成之后,再逐步将老城区的人口逐步迁移出去,将老城区逐步的腾空,然后再对上海老城区进行改造。

    当然对上海老城区进行改造,李松晨也做出了初步的规化,并不打算将老城区全部推倒重来,而是尽可能的将老城区的这些老式建筑都保留下来,以后做为上海的人文景观。这一点元老们都是深有体会的,在穿越之前,如果那个城市还保留着一片完整的古建筑群,绝对是城市最出名的一张名片。虽然李松晨不可能在上海市长的位置上一直坐到这些老建筑发挥作用的时侯,但可以为后任留下一笔保贵的遗产。

    车队来到教堂门口时,圣三一堂的人员都早已经接到了通知,在神父的带领下,己在教堂门口迎接德国使团一行人的到来。等海因里希亲王和亲王夫人下车之后,立刻迎候上来,道:“欢迎亲王阁下,王妃夫人。”

    海因里希亲王看了看神父,见他40岁左右的年纪,虽然是一身教士的黑袍,但黑发黑眼,黄色皮肤,虽然说的是英语,但明显带有亚洲口声,显然是一个中国人。

    虽然海因里希亲王有些意外,尽管这时教会已经在中国立足,并且也吸引了一批虔诚的中国教徒,但教堂的主导者,基本都还是外国人,而由中国教徒担任教堂的神父,海因里希亲王也是第一次见到,当然海因里希亲王这一年多以来,基本都是在青岛活动,偶尔也去济南、登州转转,到上海来还是第一次,并不知道这里的规据。不过这是在华东**,而自己一行人来教堂是做礼拜的,也没有多说什么,客气了几句之后,带着众人一起进入教堂。

    不过这位中国神父的业务显然非常熟练,无论是语言还是手势、神态都非常到位,显然是久经练习的专业人士,不是临时拉来凑数的。因此德国人也就忘记了中国神父的种族,会身心的投入到礼拜中去。

    其实华东**在山东、天津等地区时,对欧洲教会还比较宽容,不仅允许教会在华东**中继续存在下去,依旧可传教,发展教徒,而且还有一部份元老经常往教堂跑,参加礼拜、弥撒等活动, 甚致接受洗礼,还有几名元老在教堂里举行了婚礼。

    当然华东**这样做,并不等于对教会放任不管,只是由于在这个时代,教会的问题非常复杂,绝不仅仅只是在宗教范围,而是牵扯到政治、社会等方面,而且欧洲教会现在己在中国发展了数百万教徒,包括一部份有社会身份、地位的中国人,并和各国的官员、商人有广泛的联系,稍有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的社会事件,庚孑国变就是由教会问题引起的,因此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取缔了事。

    华东**允许教会存在,并行事宗教活动的同时,对教会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教会,主要的管理思路就是将教会的活动限制在宗教的范围内,绝不允许教会涉及到政治活动,但凡发现有教会或教士从事政治活动,将会受到严惩,华东**是毫不留情的。不过受到惩处的是教士个人,而不会关闭教堂,即使是将一个教堂里全部教士都一锅端了,也会再换一批人来主持,礼拜、弥撒什么的活动都照常进行,这样其他教徒仍然可以在教堂里进行活动,对换不换人并不在意。

    其次就是取消了传教士、教徒的特权,由于教会是来自欧洲,因此在中国传教过程中,多少都会借用一些外国的力量,享有一定的特权,并对教徒也多有维护,其中有些性质恶劣的传教士甚致公然庇护作恶的教徒,而中国的教徒中有相当一部份也是冲着教会的这些特权入教,借教会的势力违非做歹。但在华东**的管辖范围内,教会、传教士、教徒都不会在有一点特权,和其他宗教完全一样,再想借教会的势力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

    华东**还有一招就是控制教会的财政大权。尽管教会是宗教机构,但也不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教堂需要打理、维修,教士们也要吃饭,还要定期举行礼拜、弥撒等活动,这些都是要钱的。而教会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信教者的捐赠,一是其他产业收入,如地产、田产,有的教会还兼办学校,收取学费,还有出售一些宗教物品等。

    但华东**将教会的其他收入全部禁止,除教堂之外,将其他的房产、地产之类全部没收,宗教机构要那么多产业做什么;而教士的生活费、教堂的日常维护费用都由**支付;并禁止教会兼办学校,传教士可以兼任老师,但必须是在专业的学校里去任教。

    而对教会的捐赠收入,华东**当然是无法禁止,但华东**要求教会将捐赠、开支全部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上报,同时教会组织活动也必须申报,这样了解、控制了教会 的财政大权和组织活动,也就可以将教会牢牢控制住了。

    最后一点是,华东**只承认现有的主持教堂的外国传教士,而对新来的主持者一概不认可,即使有上层教会的委任也没有用,因此一但现有的主持神父死亡、调任或是因犯罪被捕,华东**就会自行任命新的主持神父,当然都是中国的教徒。虽然中国教徒中也不乏有真正的虔诚信教者,但毕竞是中国人,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站在自己的祖国一方,何况现在是华东**当家,外国人在这里早己不能高人一等了,媚外者自然也失去了其生存的空间,新任的中国主持神父基本都能和华东**保持一致。

    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逐步用中国人来取代外国教士对教会的控制,让教会重新回归宗教层面上,而且还能使华东**治下的教会彻底摆脱外国教会的控制,最终是自成一系,并和华东**保持一教。虽然这样的教会得不到国外教会总部的承认,但一般的教徒并不会在意这些事情。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人对宗教也都相当的包容,甚致有很广泛的信仰多种宗教的基础,只要不受到外来势力的控制,就不会出什么大事。

    华东**收回上海租界之后,将这一套对教会的管理制度完全移植到上海。而且华东**收回上海租界时,正直与英法两国宣战,因此租界的英法两国人都被限制自由,包括全部英法籍的传教士,因此有相当一部教堂失去了主持者。而华东**有了在天津、青岛等地对教会的管理经验和基础,也培养了一批在政治上比较可靠的教徒,于是在华东**稳定了上海的局势之后,立刻从天津、抽调了一批教徒来上海,有的接管了教堂,有的则在其他教堂担主管财务的执事,而普通教众见教堂依旧开业,神父教士人员也都齐备,也就不在意主持换了人,当然在这其中也有少数人借机闹事,但华东**对这样的人绝不手软,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于是上海的教会也就很快稳定下来。

    圣三一堂原来的主持神父原来是英国人,在华东**收回上海租界时,他和其他英国人一样,被限制了自由,于是华东**指定一名来自天津的中国教士担任圣三一堂的主持神父。

    这位中国教士叫黄翰文,原来是教会收养的一名孤儿,已经入教20余年,不仅对教会的一应事务都十分精熟,而且还学会了不少现代知识,并精通英法两国的语言,不过此人虽然入教20余年,但由于他入教时已有16岁,并接受过一些传统的教育,因此在教会学习知识之余,还坚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思想中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且对华东**也十分支持,认为只有华东**才是中国的希望,当然也很受华东**的看重,于是这次也对他委重任。

    而在华东**和英国的谈判结束之后,原来主持圣三一堂英国神父恢复了自由,但主持位置却没有还给他,只能回圣三一堂当一名执事。当然不仅是他,其他的英法籍主持神父也都一样失去了主持教堂的位置。

    虽然有些传教士对此不满,但这时上海已是华东**说了算,当然没有地方去讲理,而在台湾海峡海战结束之后,远征军彻底失败,传教士们也彻底死了心,有一部份传教士只能屈从事实,安心的当一名执事;而有的却自觉无面,索性就放弃了教堂,转投到其他地方。

    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祝愿武汉人民早日战胜疾病!




第六十五章 德国使团(五)
    德国使团并不知道华东**对教会的处理情况,而只看到高大、华丽的教堂、齐备的宗教设施,专业的神父,能够在这样的教堂里进行上岸之后的第一次礼拜,都十分满意。

    而海因里希亲王虽然知道华东**对待教会的策略,但他十分明智的没有说破,毕竟这是华东**的内政,而且这里面又没有德国人的教堂。

    礼拜结束之后,一行人又乘车回到上海新区,参观在上海新区购物中心举行的服装展示秀。

    经过了4年多的运营和建设之后,上海新区购物中心己经成为整个上海地区的商业中心,集购物、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的人流量都可以超过10万,流水金额达30余万银元。而这一商业运营模式也让原来上海租界里的外国商人的极大兴趣,在认真考察了上海新区购物中心的运营模式之后,租界的外国商人也打算联合起来开办一个类似的商业购物机构,毕竞这样规模庞大的商业购物机构,不是单个商人能够承担的。不过就在这时,华东**收回了租界,因此这一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

    而服装展示秀也是上海新区购物中心的一个固定活动,由蒋怡、王驰、曾玲涵开办的伍人服装公司举办,每隔三个月举行一次,一方面是发布公司推出的新款服装,另一方面也会模仿旧时空的维秘秀,进行一些完全是表演性质的展出。

    伍人服装公司成立之后,就一直在不断的扩张,几乎每年都会将净利润后6-7成投入到扩大规中,同时华东**也给予了伍人服装公司极大的支持,大部份**部门的工作制服、学校的校服,甚致包括一部份军用服装都交给伍人服装公司制做,由其是在杨育新被免职以后,加入伍人服装公司的管理团队中,他本来就是一个颇有商业头脑的人,意识到当时将要远东战争是一个大好机会,因此不仅力主服装公司要扩大产业,同时还要向制衣业的上游进军,又办了纺纱厂和织布厂,这样形成了纺纱、织布、制衣的一条龙生产链。同时伍人服装公司也正式发展成为伍人集团。

    果然,远东战争开始之后,对布匹、服装的需求量大增,各个工厂的定单都排得满满当当,而杨育新一方继续扩大集团的规模,一方面又狠抓产品质量,因此伍人品牌的服装布料也广受华东**及军队的好评,而在1907年初,华东**出现财政紧张,对款项的支付开始出现拖欠情况。

    但杨育新毕竞是担任过**高官,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认为华东**实际己是胜利在即,现在的财政紧张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于是又全力的说服其他股东,在这个时候应该全力支持**,于是连续赊**大约300余万银元的产品,让集团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几名股东将自己的私人积蓄都拿出来,维持集团的运营。

    不过在台湾海峡之战后,情况也得到了大幅的改观,华东**收到了第一笔赔款之后,就首先将伍人集团的债务还清,并且又给了他们大量的服装、布匹订单,也使伍人集团的业务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现在伍人集团旗下包括服装公司、织布厂、纺纱厂,己拥有各种制衣机械设备2500余台,可年产各种服装300余万件;织布机1200余台,年织布量80余万匹;纱锭15000个,年纺纱量60余万包,员工己达8000余人,预计年营业额可达800-1000万银元,净利润可达200-250万银元。整个产量占到了华东**纺织业的一半左右,在元老开办的私营企业中,可以算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

    当然目前伍人集团的主打产品还是成品制衣,而生产的衣服主要分**定制的各种成品制服和日常服装二大类,

    还是伍人服装公司的时候,就在举行了以展示新服装的表演活动,后来随着服装公司的规模扩大,各种类型、款式的服装也增多,同时对表演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伍人服装公司几位股东可并不是表演的专业人员,简单的穿着衣服走几步,己经不能满足表演的需要了,需要由专业人员来负责。

    就在伍人服装公司的股东们也开始讨论是否成立一个专业的表演队伍,而又是杨育新建议,专业事交给专业人来做,不如将服装展示表演活动全部包给华东**的表演剧团来做,只用付给他们一笔演出费,甚致可以签定一个长期的演出合同。

    在元老中原本就有三支在客滚船上演出的表演队,另外还有一支专业的媒体小组,在华东**刚刚成立时,由这些人一起,拉起了一支合唱团,配合华东**与侵华八国在上海谈判期间,举行了一次以主旋率、正能量为主的音乐会,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陆续共计出演了100余场,广受上海各界的好评。

    不过那支合唱团是临时组建,其中还有不少是学生,因此在出演结束之后,也就解散了。但有一部份元老却认认应该将合唱团保留下来,或是组建一个新的表演剧团,培养专业演员,从事华东**的各种演出活动。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当时华东**领导层的同意,毕竟文化艺术是属于国家的软实力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国家力量,而且华东**本身也有大量的宣传活动,也需要这样一支专业的表演团队,何况养一个剧团也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要批一些旧空的器材,如声响、播放设备、专业灯俱等,不过这些东西留着实际也派不上多大用场,因此还不如批给表演队,让它们能发挥作用。当然剧团的专职成员必须是成年人,可以使用未成年人参演,但只能是业余兼职,并且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除特殊情况之外,演出请假一次最长不得超过1周,而一年累计请假不得超过30天。

    现在剧团**计有11名元老,并且己发展到同计有150余人,演员有100余人的规模,可以从事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

    杨育新在天津、上海任职的时候,和剧团有过合作,因此马上就想到了他们。双方基本是一拍即合,很快就签定了一个长达10年的表演合同。

    而专业人士接手之后,果然就是不一样, 经过剧团的研究之后,向伍人服装公司提供了一份计划书,首先确定每年按春夏秋冬四季,固定举行服装展示秀,当然可以和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另外有其他的庆典活动,再增加场次,另外在形式上分为两个部份,一是展示新款服装、二是纯表演性质,也就是模仿旧时空的维秘秀,并且最终的目标是将服装展示秀打造成上海地区,甚至是华东**的时尚名片,同时也是剧团的一个品牌。

    这个建议也了伍人服装公司的几位股东的支持,毕竟维秘秀的名头,元老们都是知道的,如果能够把这服装展示秀真办成本时空的维秘秀,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就这样,在1905年的年底开始,剧团在上海举办了3个季度的服装展示秀,由于形式、规据均发生了巨大后变化,内容也比以前丰富得多,因此更是受到的众多民众的欢迎。

    当然这两次服装展示秀也起了一些争议,主要是在后面的纯表演阶段,尽管和旧时空相比,表演的服装己经相当保守了,几乎是连胳膊大腿都不露,但大部份表演的服装还是以修身、紧身为主,但以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这尺度还是相当大,因此在第一次服装展示秀之后,就有不少人都指责这种服装展示秀是伤风败俗、道德沦丧,甚致有人上书上海新区**,要求取消服装展示秀。不过上海新区**当然不会管这些事情,何况在元老们看来,这己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了,说实话有些女元老的日常装衣尺度都比这大多了,如果连这种尺度都接受不了,那这日子还有个什么劲。

    上海新区**不管,服装展示秀当然可以继续举行下去,而民众们对这种形式的表演却十分喜欢,其实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太少,杀个人都可以引出一大群人围观,尽管在购物中心里,每天至少有5、6种不同形式的传统表演节目,但服装展示秀的形式新奇,视觉、听觉冲击力极强,又可以明目张胆的看美人,自然是吸引力十足。当然在华东**的地盘上,也没人敢在这里闹事。

    不过服装展示秀只举行了两个季度,就在剧团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就因为战事紧急而被叫停了。这一停差不多就是大半年的时间,一直到华东**和俄国签定了【哈尔滨条约】之后才恢复,因此这也是恢复服装展示秀之后,举行的第一次演出。

    而剧团、伍人集团还有新区购物中心三方都打算将这一次演出办得热闹一些,规模要更为盛大。剧团的三名负责人杨森、龚炆博、李维波都亲自上阵,在剧团里挑选精兵强将,提前1个月开始进行组织、排演、训练,而伍人集团也为这次表演赶制了大量的表演服装,新区购物中心甚致在每天夜里清场之后,还专门留人负责将表演的中庭向剧团开放,让他们进行节目彩排,并专门避出两间房来做更衣室,在演出前的一周将中庭封闭,让剧团搭建舞台、安装设备。同时新区购物中心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正好这时德国使团来达上海,因此李松晨和新区购物中心沟通之后,决定请德国使团的全体成员观看这场表演,向德国人展示华东**的文艺水平。

    今天开始,恢复更新!

    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

    祝愿武汉人民早日战胜疾病!




第六十六章 德国使团(六)
    收到这个邀请时,德国也有些意外,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表演秀,在旧时空里,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时装表演发生在1908年的美国费城,从而正式开始了这一表演类形。而在1914年,芝加哥服装业制造协会主办了一场由一百多名模特参加的服装表演,“t”型舞台也是在这次表演中首次运用,从而成为以后服装表演的专用舞台。
1...383384385386387...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