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得到了秦铮的同意之后,高瑾立刻通知其他元老以及地当然其中也有些人不愿在这个时候去锦州上任,认为现在锦州还是太危险了,但高瑾坚持要随军队一起去锦州上任,当然也不强求其他人随自己同行,可以留在沈阳听候通知。

    但谁都知道,如果高瑾上任去了,自己还留在沈阳,哪也就不用再去锦州了,何况众人对人民军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因此最终还是都决定随高瑾一起去上任,至于县一级的归化民官员,则直接听命令就行了,高瑾没有兴趣听他们的意见。

    其实高瑾也不是不知道现在去锦州上任,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高瑾在山东地方工作时,也经历过剿匪战争,有这方面的经验,知道有人民军的保护,其实风险并不大,基本不会遇到被土匪围攻这样的事情。另外高瑾是坚信,精英在任何时代都是精英,而**丝在什么时候都只能是**丝,既使是穿越了,**丝也不可能变成高富帅,当然高瑾是把自己归为精英的一类。高瑾也懂得,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现在去锦州上任,虽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收益却更为巨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去锦州上任,并稳定了锦州的局势,这样的资历才是最有价值的。

    就这样高瑾等人去锦州上任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这时参谋部那边也确定这次去锦州的指挥官,叫欧阳隆兴,军衔是上校,现在是战区参谋部的一名作战计划参谋。而原来欧阳隆兴是两栖坦克连的连长。

    现在人民军陆军中,就属原来的两栖装甲部队的位置最尴尬,虽然两栖装甲部队是人民军的一张王牌,而且也在关建时刻出战立功,但总体来说出战的次数非常有限,毕竞现在的人民军真正能需要用到装甲部队的时候并不多,还不如猛士车参战的机会多,但作为人民军的一张王牌,装甲部队又不能解散,必须要时时待命,万一要用呢?

    而这就造成了装甲部队的官兵只能长时间的脱离战场,看着陆军、甚致是猛士车部队不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陆军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装甲部队的官兵长期脱离战场当然是不行的,一方面华东**己经开始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那么离组建自己的装甲军种也不会差得远了,毕竟在旧时空里,坦克的出现也就是10年的事,而华东**的装甲军种,也肯定会比这个时间更早一些,而一但装甲部队成立,还需要这些穿越的装甲兵来指挥,如果长时间的脱离战争,会让他们对战场的敏感性、反应、决断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长期脱离战场,也会让装甲部队的官兵失去立功晋升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士气。

    陆军部讨论之后,决定在不需要装甲部队出战的时候,让装甲部队的官兵以参谋的身份轮流到各军的参谋部去任职,一来可以直观的接触战争,毕竟参谋部是制定战术计划,关注战事进程,指挥作战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了解战争的进程,积累战争经验;二来也可以在各军的参谋部里刷经验晋升,不置于被陆军甩得太远。而一但需要出动装甲部队作战,至少也有一半的部队可用。

    欧阳隆兴己经两次到其他军的参谋部去任过职,被轮换回战区司令部之后,又在战区参谋部里挂个参谋的职位,但欧阳隆兴心里并不满足,他更希望自己能够亲自指挥或参与指挥一次战斗,虽然说在其他军的参谋部期间确实经历了几次战争,也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但俗话说“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何况他只是去只是挂个职,并不是真的去当参谋,那既不是他的部队,和其他人的关系也不熟,而且挂职的时间也不长,因此能做的事情有限,更多是去看去听,反到是有些像是去学习一样,更不要说是参与指挥战斗。

    这次得知战区司令部想从参谋部里派人去锦州指挥军事,欧阳隆兴立刻主动请缨,要求去锦州,毕竟这样独当一面的机会可并不多。而参谋部讨论之后也认派欧阳隆兴去锦州比较合适,因为他多少也有一些实战经历,而且这次去锦州的敌人是土匪,尽管这支土匪的装备精良,但土匪毕竞是土匪,装备再精良,也在战术、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是无法和正规的军队相比,何况在锦州还有张作霖部,这支军队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张作霖又熟悉土匪的作战风格,因此只要是欧阳隆兴中规中据,不要轻急冒,就不会出什么事。

    于是在三天之后,战区司令部正式任命欧阳隆兴为锦州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又任命杨洵为副总指挥、张轶为参谋长,组成了锦州军事指挥部的班底。

    而这次给指挥部配备的军队是一个步兵营,除了营属的60迫击炮连和机枪连之外,还增派了一个80迫击炮连,配有9门80迫击炮,和一个重机枪连,配有6挺马克沁机枪;以及一个75毫米野战炮连,配有6门75毫米野战炮,以加强人民军的火力。这样合算起来,战斗连只有3个,而火力支援加强连竟达到了5个,以一个营来说火力之强,却实是令人发指。除此之外,为了应对蒙古骑兵,司令部又他们增配了两个骑兵连,和两辆猛士车。使总计兵力达到1300佘人。

    另外司令部又从战区的警卫营抽出了一个连,专门保护到锦州上任的官员,确切的说就是保护在锦州任职的6名元老,而且这个警卫连是直接听命于高瑾,并不属于指挥部指挥,这时防止军队被战争牵制,而疏忽了对元老的保卫工作。同时司令部还专门拔出了一辆依维科中巴车,作为6名元老上任的代步工具。一但在局势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由两辆猛士车保护中巴车,也足够将这6名元老安全护送突出重围。因此这次司令部的考虑也算是面面俱到。




第二十九章 市长上任(一)
    沈阳距离锦州大约有180公里,而且这次去锦州,还有给张作霖的部队更换装备的任务,因此本身要携带的物资相当多,但人民军这一行只用了3天时间就赶到了锦州,比张作霖部的速度还要提前了一天。原因就在于这支队伍中有大量的马车。

    在前面的战争中,人民军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和车辆,现在的运输力是相当的充足,而且从沈阳到锦州之间又有新修的道路可通,行走车辆十分方便,因此这次一共动用了100余辆各种车辆。而且在给张作霖的部队更换装备中,包括有200多匹战马,正好用来拉车,一举两得。

    有到锦州上任的元老有汽车代步自不必说,而且归化民官员、干部、工作人员等也都可以坐马车行进,这样也避免拖累了部队行进的速度,毕竟普通人的体力和士兵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就连士兵除了步枪、刺刀、基本弹药之外,其他的装备,如背包、铺盖、工人铲,甚致包括重机枪、迫击炮等武器也都可以放在马车上。如此轻装筒行,行军的速度自然也可以大幅提升。

    另外车辆多了,在夜间宿营休息也要方便得多,只用将车辆连起来,围成一个正方形,全部人员都可以在这个方形内扎营休息,也无需布置什么矩马、鹿柴一类的防护设施,这样又减了宿营的工作量,让士兵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恢复体力。结果就在第一天里,队伍就走出了70多公里的距离,而在第二天,也走完了60多公里,到第三天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队伍就到了锦州城外。

    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欧阳隆兴就派一队骑兵先行赶到锦州去报信,因此驻守锦州的军队、归化民干部、留用的原清廷官员等人都出锦州城迎接新任的锦州市市长与军事总指挥的到来。

    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也为这次原本是正常的上任多了几分特殊的含义,在场毎个人的心里都在暗自猜测,新来的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好相处,会有那些命令主张等等,不足一论。当然迎接的人也很明显分成三个团体,最突出的是驻守锦州的归化民干部和守备部队,他们都是华东**的老人,由其是归化民干部,都是从山东、天津派过来的,资格最老,自然是迎接的领头者。

    而留用的原清廷官员虽然比张作霖加入华东**的时间长,但他们现在还属于留用察看的阶段,还不算华东**的正式职员,这时自然也是最靠后的,而心里最忐忑不安的也是他们。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看得出来,清廷的大势己去,华东**成就大业也己是大势所趋,虽然有一部份官员较有风骨,不愿事奉两朝,而且华东**的施政方式也和清朝完全不同,准确的说是和历代的王朝传统都不同,一方面是不设官吏之分,而是实行官吏一体;另一方面则是极力的打压豪强地主,却真的施大恩与平民百姓,虽说历代的王朝都宣称自己是以民为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当然在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也打压过部份豪强地主,但那只是为了排除异己或立威,最终还是要和豪强地主合作的。但华东**却是真的将豪强地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压,而确实将平民百姓泥腿子抬举起来,这也让一部份官员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在人民军占领锦州低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做无谓的抵抗,开城投降,但等人民军全面掌控了锦州之后,却又都告辞离开。

    当然华东**也并不为难这些告辞的官员们,每个人还送了一笔不菲的仪程,但也有相当一部份官员选择留下来,投靠华东**,主要是一些中下级的官员,如通判、经历、知事、照磨、司狱等,他们的官职不高,平时也没多少油水,顶多是知府吃肉,跟着喝点汤,民忿不大,对清廷也没有多少忠诚,而且眼看着清廷己经没有多少日子了,因此打算跟着华东**立个从龙之功,将来说不定还有飞黄腾达的时候。

    另外这些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这群人的官虽不大,但管的都是要务,一个知府衙门里要是没有这些人,只靠知府一个人还真玩不转,何况自已这些人都在锦州任职多年,熟悉地方事务,有道是用熟不用生,因此就是海外华人来管事,也是要用到自巳这些人的。

    但在这1年多的时间里,这些留用的原清廷官员都能够体会得到,华东**虽然任用了他们,但对他们并不信任,防范很深,而且华东**的施政方式与清廷大相径亭,他们原来在清廷官场上历练出来的那一套还真没有多少用处,唯一用的上的地方还就是熟悉锦州的环境,但这一点在起初还有些用处,但一年多以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现在华东**终于派来了正式的官员,这些人心里自然是惴惴不安,不知这即将新上任的知府大人,最重要的是会怎样处置自己这一批人呢!

    张作霖则是介于这两种心态之间,虽然他加入人民军的时间不长,论资历比不过这两批人,但现在他的部队却是有番号的正规人民军,这一点甚致比守备军更强,而且这大半年来,他也确实为华东**立下了一些功劳,但张作霖心里也同样有些不大痛快。

    原来张作霖奉命来增援锦州,尽管队伍还没有换装,但心里却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战区司令部能在这个紧要关头调自己的部队来增援锦州,这是看得超自己啊,而且这也是张作霖投靠人民军之后,第一次独当一面,因此张作霖也有心在锦州打几个漂亮仗,最好是把杜立三给灭了,立个大功,让司令部看看自己的能力。

    那知自己才来到锦州没几天,战区司令部居然又派来一个总指挥,这样一来自己就变成了下属,将来就算是自己立了功,也只是作为部将的身份,真正的首功是落到总指挥官的头上。司令部到底是仍不放心自己,还是怕自己立下大功之后晋位太快,不听调遣,有意要打压自己呢?

    在张作霖的队伍里,己经有不少怨言出来,由其是汤玉麟、张四飞,两人本是绿林出身,一向自在惯了,和张作霖又是老交情,因此张作霖干保险队的时候,虽然治军较严,但对这两人还是网开一面,只要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张作霖也基太不会怎么管他们。

    但张作霖投靠人民军之后,一切就都要按人民军的纪律来,而张作霖也不敢再放纵汤玉麟、张四飞,亲自对两人严加教管,让两人只觉得处处别扭,干啥都犯错误,因此两人甚致想打退堂鼓不干,拉着队伍重新回去干保险队。

    不过孙烈臣、张作相、张景惠、吴俊生等人却是支持张作霖的,由其是孙烈臣,态度由为坚决。在张作霖的这些老弟兄中,孙烈臣是最有见识的一个,因此也最受张作霖的器重,张作霖决定投靠人民军,是得到了孙烈臣的全力支持。而张作霖不好直说汤玉麟、张四飞,往往都是由孙烈臣出来当黑脸,但孙烈臣也不是一味的压制两人,而是耐心的对两人讲道理,一则是华东**必成大业,这时跟着华东**干,将来都是开国功勋,封官加爵,封妻荫,光宗耀祖;二则是离开了人民军,还真玩不开,因为人民军是不会允许在东北地区再出现保险队的,因此现在只能按照人民军的规据来,打退堂鼓不干,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一番话也让汤玉麟、张四飞两人无言以对,只能不再言语。而孙烈臣所说的这一番道理也深得张作霖的心意,而且这大半年以来,张作霖对人民军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老实说在投靠人民军之前,张作霖确实还有几分三心二意的想法,打算利用人民军,充分发展自己的势力,一但自己的翅膀硬了,或是在人民军里过得并不如意,到不妨脱离人民军,另立山头。

    但现在张作霖也清楚,自己当初的想确实太幼稚了,人民军的强大,远远超出了自己当初的想像,现在自己的实力和投靠人民军之前相比,确实有飞跃的提高,但想另立山头,只怕是分分钟就被人民军给灭了。另外人民军的规据确实很多,但好处也不少,张作霖也是当过兵的人,深知清军中的弊端,而在人民军里,这些弊端基本都不存在,士兵的军饷从不拖欠,每个月全额照发;士兵的伙食也极好,都比得上地主之家;长官也不会随意打骂责罚士兵;最关建的是功赏过罚,一点都不含糊。

    张作霖虽然读书不多,但生平喜欢听书看戏,按说书戏文中说,岳家军、戚家军就是这样军纪严明的百胜之师。因此现在张作霖也基本放弃了另立山头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的想在人民军里建功立业。在接到增援锦州的命令时,张作霖才攒足了劲,想好好干一场。而这时张作霖尽管对战区司令部派来指挥官有些不满,但也绝没有脱离人民军的想法。



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
    就在众人胡思乱想之间,只见一列车队,从大道的尽头出现,并逐渐由远而近,只见前面是两辆猛士装甲车开道,后面跟着一辆大依維可,然后是马车、骑兵等。人群中也纷纷叫嚷道:“来了、来了。”

    时间不长,车队就在欢迎的人群前停住,前面三辆车的车门差不多同时打开,分别出来人,不过前两辆猛士装甲车下来的都是身穿迷彩服的军人,只有从依維可上下来的,才不是穿军装的人。而后面的马车上也立刻下来数十人,向依维可车围扰过来。

    锦州的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仲平是归化民干部,比较有眼色,知道新任的市长不可能是军人,而且从依维可上下来的五、六个人,有男有女,但服饰各异,精神气质与归化民干部大不相同,显然都是元老,因此首先来到依维可近前,道:“我是锦州管理办公室主任方仲平,请问那一位首长是新到任的高市长?”

    高瑾上前一步,道:“我就是高瑾,是青岛行政院和东北管理委员会任命的锦州市市长。”说着伸出手来,和方仲平握了握手,又微微一侧头,只见她的归化民助理耿金燕已经站在自己的身边,并将一个文件夹递了过来,道:“首长,您的委任书和证件都在这里。”

    高瑾接过了文件夹,递给方仲平,也十分满意助理的表现。耿金燕也是老资格的归化民,原来是天津的难民,被人民军解救,然后就一直跟人民军,后来又在华东**工作。虽然耿金燕没读过书,但头脑灵活、反应机敏、手脚勤快,并且在夜大学习,考取了一个二等文凭证书,高瑾挑人的时候,见她的灵活机灵,而且又极能见色行事,于是将她要到自己手下干活,不过半年时间就成为高瑾的个人助理。

    方仲平赶忙接过文件夹看了委任书和高瑾的证件,确认无误,立刻合上文件夹,道:“高市长,欢迎您到来。”

    他们的对话并没有刻意的压低声音,其他人也都得不远,因些也都听得比较清楚,但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己经事先收到电报,知道新市长叫高瑾,电报中未提及高瑾的性别,而且这个名字也比较中性化,也看不出性别来,但谁都沒有想到,这个新到任的锦州市长竞然会是一个女人。

    方仲平因为在山东的时间比较长,见惯了女人做官,而且在元老中就有不少女人可以做主管事,因此见到高瑾之后,也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但其他人就不同,无论是锦州的守备军、张作霖、还是留用的原清廷官员,都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毕竞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一个极度男尊女卑的社会,尽管有个别突显的女人,但始终都是依附于男性存在的。

    而其中又是以留用的原清廷官员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他们都是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女人当中也许有才气过人的,也许有善于理家经营的;甚致有侠官匪贼,但在官场上,是绝对没有女人的立足之地,尽管谁都知道,现在清廷的当家人是慈禧太后,但这只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后宫干政,而不是第二个武则天。数十年前太平天国时,也设有女官,但那也只不过是个形式,在太平天国里掌权的,始终还是男人。

    其实在锦州设立后勤总部的时候,也有不少女归化民在后勤总部里办事,还有几名军队的女元老主事,主要是从事物资的管理、调配、帐目等一类的工作,但在这些留用的原清廷官员眼里,干的都是一些杂事,说白了就是干的仆从的活,虽然有碍风化,到也无伤大雅。但现在这个女人是到锦州来当市长的,在淸廷这可是堂堂知府、四品大员,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穷毕生之力,即使是在科举中金榜提名,也不知道花多少心血才能熬到这个位置,还大有一辈子也到不了这一步的人,而华东**居然就这么打发一个女人来任职,因此几个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而头脑里想到都是“牝鸡司晨、红颜祸水”之类的词语。有人甚致还想到,莫非这个女人是那位华东**首脑的内宠,故此才得委以重任的,但若是内宠,自然应是私藏在深宅豪门之内才对,那有让其出来这般抛头露面的,却不知这是什么道理。

    高瑾当然不知道这些留用的原清廷官员正在胡思乱想,她和方仲平确认了身份之后,又叫来欧阳隆兴,向方仲平做了介绍。

    方仲平听了,先和欧阳隆兴见礼,然后又回头招来张作霖和两位地方守备团的团长黄伟、陈庆安过来,和欧阳隆兴以及高瑾相见。

    张作霖再刚得知高瑾是锦州市长时,也十分惊讶,不过他并是读书人,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的礼教观念,而且在听书看戏中,张作霖也看了不少女子当官的戏,如【杨门女将】、【花木兰】、【女驸马】之类,因此也女人当官到也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反正他是军人,和行政这一块的关系不大,华东**要派女人来当市长,就当呗。而另两名军官就便没有异议了,他们和方仲平一样,都是从山东来的,早就习惯了。于是先向欧阳隆兴敬礼,又向高瑾敬礼。而欧阳隆兴也说了几句鼓励他们的话。
1...366367368369370...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