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欧阳隆兴道:“那么怎么个智取法呢?张团长有没有什么好想法呢?”
张作霖道:“好想法到是没有,不过我到是有个建议,或许可行。”
欧阳隆兴道:“什么建议,不妨说出来听听,大家可以一起想办法嘛。”
张作霖道:“不瞒各位说,我和这伙匪军的首领杜立三略有一些交情,愿意去向杜立三劝降招安,不过这是假的,也就是以招安为诱,只要杜立三信了,那么无论是来降也好,来谈判也好,只要是他落单了,或者是只带少数人来,我们就可以趁机下手,将杜立三杀死,只要杜立三一死,匪军无首自乱。当然,此事成与不成,我也不敢保证,不过只要两位愿意一试,我也当尽力去做成。”
欧阳隆兴和高瑾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一些啼笑皆非的感觉,他们在来锦州之前,是补过旧时空的历史,知道在旧时空里,张作霖接受了清廷的投安之后,就是用投安为诱,并且还搬请了杜立三的叔叔杜畔林为说客,结果诱捕东死了杜立三。想不到在这个时空里,居然又回到这条路上去了。
高瑾想了一想,道:“张团长,如果只是以这一次匪军袭击的事件,你的这个建议是很不错,我认为确实有很大的成功机率,但我不能用你的这个建议,因为我们华东**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信义为本,言出必行,许若必果,因此才能取信于民,那么我们说招安就是真招安,绝不能为了杀一个杜立三,而以招安为诱,有损**信用,这是绝不行的。”
张作霖心里颇为不悦,因为高瑾这番话,到像是说他使用诈计似的,但脸上并没有露出来,道:“是,是,高市长说得是。”
不过高瑾也是精明人,立刻看出了张作霖心里不悦,笑了一笑,道:“张团长,你不用多心,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很好,只是你的这个建议,只是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而我们在采纳时,则需要从全方位考虑,是政治决定军事,但不是军事决定政治。不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尽管可以大胆提出来,不必有什么顾忌。”
虽然投靠华东**己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张作霖也懂了不少新词,但高瑾的这一番话还是听得似懂非懂,不过也明白高瑾的意思是并没有责怪自己的这个建议,只是她不采纳,因此心里也稍微舒服了一点。
欧阳隆兴道:“其实现在张团长的部队,加上我们带来的这一个营的军队,要击败这支匪军,即使是把蒙古骑军算在里面,也是绰绰有余的,但这要引这支匪军主动出击,来和我们交战才行。”
黄伟道:“这也不容易啊,现在匪军退缩到埠新、广宁一线,这就明摆着就是不敢和我们的军队正面交战嘛,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他们引出来呢?”
张作霖也道:“杜立三生性狡猾,疑心极大,恐怕不会轻易率军出击的。”
高瑾道:“我到是有一个建议,未必可行,但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众人的目光顿时都集中到了高瑾身上,张作霖心里还在暗想,不知道这女人会有什么主意。
高瑾道:“我知道现在的风气普遍都是很轻视女人,因此如果杜立三知道锦州派来了一个女人当市长,他的心里会怎么想,我认为他一定会很轻视,很看不起我们的,因此我们从这方面想想办法,是不是可以把杜立三引出来?”
第三十三章 市长上任(五)
“啥?以信义为本?这娘们是不是犯傻了,信义顶个屁啊,把杜立三干掉才是正道理。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娘儿们就是干不成大事的”
“就是啊!就是要讲信用,那也分跟谁啊!跟杜立三讲个屁的信用!我就说了这娘们不行,真是啥都不懂了,这不是胡来吗,看来是让我说着了。老袁,看来这回你看走眼了。”
袁金凯捋着胡子,却面色如故,道:“雨亭,你以为呢?”
开完会回来,张作霖的弟兄们都没有睡,在等着他。而听张作霖说完了会议的经过内容之后,众人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众人对高瑾所说的华东**以诚信为本,取信于民,都相当不赞同,这些人大部份都是土匪出身,或是半官半匪,互相之间或许会讲义气,但谁都没有把讲诚信放在心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干这一行的,那有讲诚信的,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能把对方骗倒了,就算是本事。加上高瑾本来是个女人,众人对她都有些看不起,这下就更是轻视了。
张作霖道:“本来我也认为这个高市长是在犯傻,但听了她后面的那一番话,虽然不是很懂,却觉得又是有些道理,只是说不出在这番话里面到底有什么道理。”
孙烈臣也道:“对,我也有这样感觉,而且从高市长最后捉出的那个建议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恐怕是真像袁先生所说的,真不简单啊。”
汤玉麟眨了眨眼,道:“有啥道理,我咋就觉不出来呢!老袁,你觉出来了没有?”
袁金凯呵呵一笑,道:“雨亭,还有各位,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在我们投靠人民军之前,知道人民军曾以招安为名,诱杀了别的绺子的当家人,各位还会主动去投靠人民军吗?”
众人听了,先都一怔,然后细细想索袁金凯提出的这个问题,一时竞都没有言语。而袁金凯道:“要成大事,必须要目光远大,岂能只顾眼前的这一点绳头小利,海外华人可以剿灭杜立三,但绝不能用假招安的方式诱杀杜立三,若是他们真的这样做了,以后还有谁敢投奔海外华人呢?我让雨亭去提这个建议,就是要试试这海外华人到底,看他们是心向夺取天下,还是偏安于一隅,以后才好作不同应对。现在看来,海外华人果然是争夺天下的料子,所以我看我们以后且不可再有异心了,日后海外华人真的坐了龙庭,我们也自然都有一番富贵。”
张作霖虽然也认同袁金凯的判断,但心里却不大痛快,因为袁金凯让他向欧阳隆兴和高瑾建议以招安为名,诱杀杜立三的,尽管说是试探海外华人的底,但也是把自己给坑了,这不就在欧阳隆兴和高瑾面前留下了不好的印像,只是现在也不好说起,因此张作霖道:“袁先生,依你之见,高市长提出的,引杜立三来进攻的建议怎么样。”
其实袁金凯己看出来张作霖对自己不满,只是笑了一笑,道:“确实是一招妙手,杜立三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为人又骄横自傲,怎会把一个女人放在眼里,只要稍作逗引,杜立三必会率军前来,我看这次杜立三恐怕真要折在这个女人的手里了。” 顿了一顿,袁金凯又道:“虽然诱杀杜立三之计不成,雨亭也不必在意,我看海外华人并无责怪你之意,而且我们在引杜立三出击这一事上,仍然大可有所做为啊。雨亭,你明天可以去向总指挥和高市长进言,只须如此如此,他们必然会采纳。”
张作霖点了点头,明白袁金凯的用意,就是在引杜立三出击这方面,进行一个补救,不过如果袁金凯的这一计成功了,自巳也确实可以立下一件大功,因此也起身向袁金凯施了一礼,道:“多谢先生指点,作霖受教了。”
然后又对其他人道:“大家都早点睡吧,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团进行换装,6点就要起来,大家可别起晚了。”
第二天一早,高瑾在市**招集所有归化民干部和留任的清廷官员己及吏员,正式宣布上任,并任命同来的其他5名元老的职务,留任的3名归化民干部,方仲平被任命为市**办公室主任,田七河、刘同江为副主任,直接受高瑾的领导,负责市**的日常工作协调,其实是由于目前市政部门并不建全,虽然成立了5个主要部门,但还有大量的次要工作,有些工作由成立的5个主要部门兼任,有些则由**办公室暂时代理。其他锦州的归化民干部也都分派到各部门中,担任职务。
原来留任的清廷官员,通判陆伯桓分到**办公室;经历卢万匀分到财政局;知事谢东阳分到税务局;照磨孟祥庆分到民政局;司狱赵琨分到公安局,其余的吏员也都分配到各部门。当然,他们的具体工作安排,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来分派,高瑾并不作干涉。
其实在昨天,留任的清廷官员回去之后也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就是商量,还在不在锦州干下去,如果决定在锦州干下去,那么就是在一个女人的手下当差,颜面何在;但不在锦州干了,又能去那里?清廷那边是肯定回不去了,何况众人都在锦州熬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总算是熬到转正了,现在又不干了,任谁都会觉得可惜了,如果不在锦州干,那早就该走了,不仅可以得到一笔仪程,最少也是50两银子,而且还有可能回到清廷的官僚体系中,现在什么都晚了。因此最终众人协商的结果是先在锦州留任,观望一段时间在说,结果一个人都没走。
而这次高瑾带来的各县的官员,则暂时在锦州居住,高瑾心里有数,现在锦州只有重兵保护,当然可以确保绝对的安全,但各地方县却还不能保护安全,毕竟留守的军队太少,现在就派下去,太过危险,尽管这次高瑾是冒着风险到锦州上任,但其实是经过她认真的评估,在锦州上任的风险并不大,真正有风险的是锦州的各县,因此高瑾当然不能让这些县长去冒险。
各部门成立之后,也就立刻都展开各自的工作,高瑾并不干涉,何况她也有自己的事情。现在锦州最重的事情就是围剿匪军,尽管这是军队的事情,但高瑾也应尽一份义务。因此高瑾将陆伯桓找来,道:“老陆,听说你是举人出身?”
陆伯桓心里虽然觉有些别扭,但还是忙道:“是,下官是光绪24年中举的,至今巳有10年了。”
高瑾笑道:“能考中举人,不容易啊,这么说你的八股文章应该写的不错吧,帮我写一篇文章,但文理不用太深了,差不多有【三国】、【水浒】那种水平就够了,行不行。”
陆伯桓心里有些奇怪,因为他知道,华东**的公文遣词用句都是极为浅白,几乎就是大白话,而且还有不少新词,从来没有见他们用过八股文章,莫非这位女市长和其他的元老不同,写八股文对陆伯桓来说当然是举手之劳,因此不由精神一振,道:“不知市长要写什么文章。”
高瑾道:“我这次来锦州上任,首要的任务就是剿匪,不过我看现在锦州各地对这支匪军都害怕得很,你就这样写,这支匪军没什么可怕的,我虽然是个女人,但也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上任之后,一定会将他们剿灭,并且抓住他们的匪首杜立三,以证国法。嗯,叫他们,特别的匪首杜立三,洗净脖子,等着挨刀就是了。然后发到锦州的各地方去。不光是各县,还有各地方的大户豪门,总之越多越好。”
陆伯桓心里想着这女人好大的口气,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能耐了,当然这篇文章发到锦州各地,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于足点了点头,道:“原来市长是要写一篇檄文啊,请市长尽管放心,明天就能写好。”
高瑾道:“最后再加上一句,能生擒杜立三押到锦州来的人,赏30银元,肥猪一头;杀死杜立三的人,赏20银元,肥羊一只。”
陆伯桓怔了一怔,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道:“市长,这赏钱也未必太少了一点,重赏之下,方有勇夫,只赏30银元,实在是太少了,至少也应增加到300银元啊!何况我们锦州的府库之中,尚有些盈余,别说是300银元,3000银元也拿得出来啊!只要能生擒杜立三,市长也是大功一件,日后见了上司,也有交待,又何况计较这些许银钱,何况这赏猪、赏羊又是何故呢!”
高瑾笑了一笑,道:“不少了,不是我出不起这钱,3万银元我也拿得出来,还不用公家的,而杜立三在我眼里,和猪羊没什么区别,就只值这个价。就照这么写吧。”
陆伯桓听了,也知道高瑾的心意己定,而且她是自己的上司,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在心里还是诽议不已,女人当官果然是不靠谱,不过反正只是一篇文章,她说怎么写,自己怎么写就行了,且看她到底怎么生擒杜立三。
第三十四章 换装(上)
就在锦州市**正式成立的时候,张作霖的部队也在军营里集合,开始进行统一的换装,同时还有军委派驻到张作霖部队的政工干部,也是正式上任。
现在张作霖的部队尽管己升级为团编制,但从士兵到军官,都是张作霖一手招募、提拔的,人民军并没有干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支军队还是张作霖的私人军队。军委只是向张作霖的部队派遣了政工干部。对此,张作霖当然也不能拒绝,一来是人民军所有的部队都是这样,都有政工干部,并非是只针对张作霖的部队,自然也不能例外;二来毕竞是张作霖主动投靠人民军,自然要尊守人民军的规据来,何况张作霖现在也没有什么资本能够和人民军讨价还价。
虽然张作霖不懂什么叫政工干部,但有一点他明白,这些人实际就是人民军派到自己队伍是来的监军。张作霖到也能够理解,换了自己是人民军的掌权人,也会如此,只是这人数也太多了一点,自己现在不过区区一个团,还不到3000人,竞然派来了十几个人,而且还是从连一级就开始布置起,有必要这么多人吗?不过即然是人民军的规据,张作霖也不好说什么,另外他对自己的队伍还是很有一些信心的,毕竟这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队伍,几乎所有的各级军官不是张作霖的老弟兄,就是张作霖提拔起来,而士兵也大部份都是张作霖的同乡,因此张作霖对于这支军队的控制,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其实华东**和军委向张作霖的部队派遣政工干部,除了是人民军正常的编制和人员安排,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拿张作霖的部队作试验,看看军委花了6年多时间培养出来的政工干部到底有多强的能力。
张作霖是第一支以整支队伍向华东**投诚的,再此之前从未有过。华东**和军委都十分重视,因为在以后统一全国的战斗中,肯定还会有成建制的军队阵前起义,或是主动向华东**投诚,那么怎样处置这些军队,是人民军今后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这个时代的军队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共同点,就是长官对这支军队的影响力很大,甚致基本就是长官的私人军队, 如张作霖的这支军队基本如此,但华东**显然是不可能接受在人民军中存在着这种军队,所有的军队效忠的对像应该是国家或**,而不是个人,因此必须对这样的军队进行改造,张作霖的部队正好可以做为一个试验田,从中积累相应的经验。
但具体的改造方式,在军委里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有人建议将张作霖的部队拆分,然后分配到其他部队中;也有人认为应该向张作霖的部队掺砂子,逐步以人民军培养的士兵取代张作霖的部队中的士兵;还有人则主张,让政工干部去作工作。
最终军委决定,首先采用政工干部工作的方式,前个建议虽然更容易,但只适合在和平时期,现在却是在战争时期,这种做法会有损军队的战斗力,另外军委也想看看政工干部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人民军的元老是秉承着旧时空的传统,相当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并视为确保人民军的战斗力,对**的忠诚度、以及优秀作风的最有力保证。因此在人民军成军时起,就注重培养政工干部,并在华东**成立之后,就以支部建在连上的标准,在军队中设置政工干部,一边训练军队的战斗力;一边注重并发掘政工干部。
现在人民军己成军6年,也培养出一批政工干部,以及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在人民军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为此军委也是花废了相当大的力气,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要比培养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官还要困难,因为军事指挥官只需要具备相应的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就行了,而政工干部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不仅要能看能算,而且还要能写,否则是搞不好政治工作的,这一点就相当难,毕竞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并不高;其次是政工干部必须要对华东**的治国理念、人民军的建军理念都比较深刻的认知,要明白华东**打算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人民军是为而战,否则就不可能对士兵进行良好的政治教育;除此之外,政工干部还必需有一定的组织沟通能力,而且最好还要有一些文艺表演能力。
不过到目前止,人民军的政工干部主要都是面对招募的士兵,相对来说工作也好做一些,毕竞这些人是生活在华东**的统治范围内,也深刻体会到新旧两种社会环境的对比,对华东**有比较深的认同和感情,当然也更容易接受政工干部的教育。但在旧时空里,元老先辈们的政治工作有很大一部份是针对俘虏、投降、投诚、起义的敌军,而且成绩相当斐然。因此这次就拿张作霖的部队练手,试一下人民军培养的政工干部的成色到底如何。
这次张作霖部队的政委叫李鉴舟,是主要接受这个任务,因为在旧时空里,他很喜欢听单老先生的评书,将单老先生的代表作,以张作霖的生平经历改编的评书【乱世枭雄】反复听过十数遍,几乎自己都可以依样画葫芦说一遍了,因此对张作霖也颇感兴趣,于是在选拔张作霖部队的政委时,主动报名,担任了这个职务,并且信誓担担,一定要将张作霖改造成合格的革命战士。
当然,这是人民军的政工干部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战斗,因此必需要集中精兵强将,连营的政工干部都是从留守山东的人民军部队中抽调的优秀人员,并且还专程进行了一次为期5天的培训。
秦铮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根据自巳从事多年的军政工作经验,特意为他们制定了3条工作原则,第一条就是必须要深入基层,和普通士兵打成一片,同吃同住,不能因为对方的投诚部队就高高在上,拿自己当长官,更不能因为对方是土匪出身,就看不起他们,而是应把他们当自己人平等看待、交流。这是政工干部的工作基础,只有这样,政工干部才能够得到普通士兵的认同,普通士兵才能向他们趟开心菲,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便于政工干部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