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当然现在的美国也没有看谁不顺眼就打谁的习惯,因此就直接排除了军事干涉或军事施压的选项。其实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的,但双方的关系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尽管现在华东政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德国,其次才是美国。但华东政府和德国的经济关系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政府主导,而纯商业性的贸易关糸,美国要远大于德国。不过在军事、政治上美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基本为零。

    但现在美国正处由大转强的阶段,尽管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仍然很大,但有远见的政治家则希望美国更多的参与国际政治,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东亚地区有美国重大的经济利益,虽然有诸多的势力交织,但欧洲诸国却鞭长莫及,因此也成为美国登上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支点。

    近10余年来,美国一直都在参与亚洲的事务,从1894年怂慂日本挑起甲午战争,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为亚洲的立足点,1900年加入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再到1904年全力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美国实际己一步一步加强了对东亚洲地区的干涉。

    而华东政府是东亚地区新崛起的一个政治势力,美国自然不满足只和华东政府保持经济关系,而希望能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也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因此美国对华东政府参战的态度十分微妙,并不像英法那样强烈反对,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有一定的支持,其实就是希望华东政府参战,把水搅得更浑,好趁机浑水摸鱼。在华东政府参战之前,美国允许华东政府在美国发行了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这既是支持华东政府参战,同时也为和华东政府发展军事、政治关系创造了条件。就凭这个关系,美国也有资格提出派遣军事观察团的要求。

    不过美国要求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地首先是试探华东政府的态度。如果华东政府签美国的要求,则表明华东政府也愿意和美国发展军事、政治关系,这样当然是正中了美国的下怀,让美国可以较深入的介入到辽东的战争中,并且在战争进行必要的阶段,美国可以凭借着和三方都有较好的关系而出面调停,促成三方进行和平谈判。这样不仅可以为美国争取利益,还能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美国也考虑到目前辽东的战局是以华东政府的优势最大,将来华东政府就算不能全占辽东,但也有一席之地,因此美国从现在开始,也有必要和华东政府建立较好的政治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干涉,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东亚的经济利益,毕竞美国是以商业立国的国家,一切政治行动归根到底是为美国能够获取更大更多的经济利益。

    原来美国一直都希望能在中国的辽东地区进行商业开发,因为辽东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巨大,只是俄国从1898年强租旅顺之后,就将辽东地区视为自己的禁脔,不允许他人染指。而华东政府的态度要比俄国开放得多,在山东就和美国有许多合作的项目,并且大力的邀请美国资本进入,虽然有较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也提供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现在所有强国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美国由于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压力小些,但也不能不早作准备,何况一块新市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可就要去占领了。

    现在华东政府击败俄国,无论是将来独占辽东,还是部份占据辽东,都能为美国资本进入辽东地区赢得了机会,如果美国能够在辽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开发,对美国消化产能,扩大经济都将会大有益处的。因此

    美国提出向华东政府派遣军事观察团,是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

    接到了德、美两国的申请后,华东政府的高层也觉得有些意外,徳国到也罢了,由其




第四七九章 统一商界(一)
    7月的上海娇阳似火,热浪袭人,由其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没事的人一般都不会出门,因此大街上少有行人车辆,而各家店铺里的生意也都冷清了不少。不过上海新区的申江饭店里这时却是热闹非凡,隔着巨大的玻离门窗,可以看到里面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笑语欢声,丝毫不受酷热的影响。

    赵維忠从打开的玻璃门走进申江饭店时,只觉一阵凉爽袭来,早有服务员递过来一条毛巾请他擦汗,以免受凉了。赵維忠当然不是第一次在盛夏来申江饭店了,不过这时心里仍然颇为感概,真不知道海外华人是怎么弄的,可以在盛夏里把这么大一间房屋里搞得凉爽如秋。

    其实在这个时代己经有了空调,不过制冷剂是地下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循环来制冷,这样的制冷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还会造成室内潮湿,而使用化学制冷剂还只存在于实验室当中。申江饭店却是使用的现代空调系统,无论是制冷还是通风,都要远远优于这个时代的空调,因此在这盛夏的季节,能在申江饭店里用餐,绝对是一种享受。

    不过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申江饭店里吃饭或者是请客的。因为申江饭店是在杨育新主政时期,由上海新区投资建设的一家餐饮住宿的饭店,但并不对外营业,而是专门只对内部服务,主要是接待上海新区的行政机构人员或举办外事活动,相当于是上海新区的国宾馆。不过穿越者是资格在申江饭店里用餐或请客,当然如果是请客,必须要提前预约,并领取入场券才行;而本土人只能凭上海新区曾送的入场券数量才能在申江饭店用餐或请客,当然也是要提前预约。

    申江饭店里有良好的服务和用餐环境,以及超前的娱乐设施,因此能在申江饭店里举办宴席或用餐,往往也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在上海的上流社会中,如果自己要去申江饭店吃饭,就会立刻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

    赵维忠是最早追随穿越者的本土商人,在华东政府尚未成立的时候,他就帮过穿越者不少忙,并且也是因此而起家,而这几年来在华东政府的有意扶植下,赵维忠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并向经营实业所方面发展,现在己独自开办了3个工厂,与他人合资经营的商铺、企业、工厂共有7家,总资产己达约150万银元,而且生产遍布山东,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在上海地区也挤身进入一流商人的行列。

    而且赵维忠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这一切都来自于华东政府的扶植,离开了华东政府,自己不说会被立刻打回原形,但也一定一落千丈,因此也死心塌地的跟着华东政府,他的女儿赵水兰现在天津的行政机构任职,养子赵平则是在人民军海军中服役,并在对马海战中立功受奖,再有一年半载时间,他就能出任小型军舰的舰长了。正是由于他和华东政府的近密关系,也一进步提升了赵维忠的在上海商界的地位,既使是巨富豪商,资产远胜过他,但也不敢轻视他。

    擦完汗之后,赵维忠立刻向门口的迎宾人员出示了自己的入场券。迎宾员立刻将赵维忠引到用餐大厅。

    这时在用餐大厅里已经来了不少人,有认识赵维忠的,也纷纷和他打招呼,而赵维忠边走边拱手,含笑回应。

    迎宾员一直将赵维忠领到最靠近舞台,中间位置,并指明了赵维忠的位置。这是一个10人位的圆桌,这时己坐了5、6个人,只见赵维忠对面一人转过头来,笑道:“是维忠来了。”

    赵维忠看时,原来是盛宣怀,赶忙躬身一揖,道:“见过盛大人。”

    盛宣怀摆了摆手,笑道:“什么大人不大人的,这里又不是在上海县城里,你也不是朝廷的官员,早该改了。”

    赵维忠也有些尴尬,他在李鸿章手下办事时,称呼盛宣怀“大人”已成了习惯,一时改不过口来。其中以前赵维忠也没见过盛宣怀几面,因为他是在天津办差,而盛宣怀主要是在上海活动,两人能相见的机会并不多,当然就算是见了面,两人也不可能有什么交流,赵维忠不过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个管事的干办,和盛宣怀的地位自然是有天地之别,能在盛宣怀面前说上一句话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像现在能和盛宣怀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餐,平等对话,在5、6年以前,赵维忠是想都不敢想。

    另一人也回过头来,呵呵笑道:“杏荪,你还是朝廷命官,他不叫你大人叫什么你若是学季直一样,干脆辞了官,一心做实业,维忠也不会这样称你了。”

    而另一边的人则笑道:“张老说笑了,我可不是当官的料啊,比不得盛老啊。维忠快坐吧,坐下来喝口茶,也好说话。”

    先说话的人是张振勋,而让赵维忠坐下的人则是张謇,其他还有叶贻诠



第四八零章 统一商界(二)
    张振勋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在华东政府出兵爪哇护侨之后,张振勋向华东政府支助200万两白银,补充军费开支,但被华东政府婉言谢绝,最终转化为在烟台投兴建港口,现在港口己经建成投入运营,收益颇丰,预计45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然后就进入盈利阶段,但华东政府确实是没有要张振勋的这200万两白银。

    而这件事情也让张振勋大受震动,如果换了清廷,这200万两白银恨不得还嫌少了,华东政府不仅不要,反而还让张振勋赚钱,这可是张振勋60多年生命从没见过的,而且按照华东政府的说法,这叫“双蠃”,华东政府利用这笔钱建成了港口,可以促进烟台的城市发展,而张振勋则通过一笔投资收益,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主张,也让张振勋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也就死心蹋地的追随华东政府,他毕竟是从南洋归国俪华侨,对清廷的忠诚度远比国内商人要低得多,而且归国10余年,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银子,但清廷也没有对他高看一眼,确实真还不如华东政府对他重视。

    这时听赵维忠说华东政府最是公证,也颇有些感概道:“是啊,海外华人行为诚信,做事公道,又极守规则,实在是难能可贵。”他看了盛宣怀一眼,又道:“到是要比朝廷强得多啊。”

    盛宣怀脸色平常,道:“士弼兄所言极是,中堂大人在世时就曾说过,朝廷若能做到海外华人的一半,那怕是只有三成,国势也不至于败坏到如此地步啊。”

    这时邻桌也有些人围陇过来,聚集了十几个人,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也引得众人频频点头,一片“是啊是啊”“正是如此”的应答。

    商人们是深知清朝之弊的,而上海的风气开化,商人们又都常和外国人接触,因此对皇权也不怎么畏惧,这里又是在上海新区里,说起话来也没有什么顾忌的。

    有一个商人道:“若是朝廷能让海外华人主政就好了,不禁中兴有望,而且也不怕再受洋人的气了。”

    郑观应冷笑了一声,道:“朝廷会能让海外华人主政休做梦了。我听北京的几个友人说了,现在朝中‘海外华人’仍是禁忌之词,谁敢提及,轻则丢官弃职,重则人头落地。朝廷对海外华人防得比洋人还紧。”

    赵维忠道:“提到朝廷,我从天津出发时,到是听说俄国公使己向总理府衙门下书,愿悥将辽东之地归还给朝廷,请朝廷派军队去接收。”

    张謇冷笑了一声,道:“这分明就是不安好心,早不还晚不还,偏要在这个时候还,明摆着是想挑拔朝廷和海外华人啊。”

    赵维忠道:“不过据说朝中己有人上折子,要求朝廷答应俄国的要求,马上出兵去接收辽东之地。还有好几个人要主要请缨,带兵入关呢。”

    盛宣怀也不禁道:“糊涂,糊涂之极,辽东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吗”

    张振勋道:“海外华人在辽东浴血奋战之时,未见朝廷有支言片语嘉奖,现在海外华人把日、俄军队打败了,朝廷到想捡现成的果子,岂不是令人心寒。”

    在场的商人那个不是精明人,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俄国的这个提议根本就是不安好心,希望挑动清廷和华东政府之间的争斗,如果清廷真的出兵辽东,华东政府决不会拱手将辽东之地相让,这样清廷就必然会和华东政府激化矛盾。

    尽管从法理上说,辽东确实是清廷的领土,但这时几乎所有人却是都是站在华东政府这边的,毕竟清朝的做为,确实太让人失望了。如果说在华东政府出兵之前,清朝只能保持中立,任由日成两国在辽东地区大打出手,还可以理解,毕竟日俄都是强国,清廷就算是想阻止也阻止不了,但在华东政府参战以后,并取得了辉煌胜果时,清廷还是不闻不问,仿佛事不关己一样,这就让人不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认同了穿越者,而现在清廷听信了俄国的唆使,要来争夺辽东,这些商人们的心里自然也都颇有些义愤不平。听了张振勋这么一说,也都纷纷附和,对华东政府也大为同情。

    赵维忠反到是笑道:“朝廷做令人心寒的事情,也不是一件两件了,到也不在多这一件,不过此事朝廷尚还未有定论,何况朝中也未必没有有见识的大巨,或许会力谏朝廷不行此事。”

    郑观应轻轻叹了一口气,道:“食肉者鄙,现在朝中官员尸位素餐者众,太后慈恩难测,纵然有一二清醒之辈,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盛公之言极是也,这趟子浑水,岂是朝廷能趟的若是朝廷安份些,还可多苟延残喘几年,太后或还可得一个善终,如果还不安份,定是要硬出头,只怕是好景不长了。”



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
    李松晨呵呵笑道:“那到不置于,不过现在我们是分散采购,不仅消耗时间,而且浪废也大,我们要全力应对战争,因此也耗不起,因此我们打算成立一个辽东军需供联合供应会,简称就叫军供联会,对我们需要的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统一定价,共同结算,而各位也根据自己能够供应的物资,各司其责,当然俱体的运营模式会有详细的安排,等一会我们会将印刷好的资料发给各位看,总之这样一来大家都可以省时省力,简化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等李松晨说完之后,餐厅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音,因为这个建议到是有些出人意料,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是战争时期,自然不能向以前那样分散采购,把所有给华东政府供应货物的商人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采购,这样效率确实是要高得多,而对商人来说,到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看不出对商人有什么不利瓜。

    张振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道:“我支持,只要是成立了这个 ‘军供联会’,我一定参加。”

    李松晨道:“勋老也不要急着表态,先听我说完。首先是否加入‘军供联会’全凭各位自愿,我们绝不强求,既使不加入‘军供联会’,也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物资,不过话要先说明白,我们的采炀肯定会优先考虑加入‘军供联会’的商家,然后才是非‘军供联会’商家。”

    张振勋笑道:“这个自然,否则上海新区也没有必要成立这个‘军供联会’了,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加入。”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我们成立这个‘军供联会’除了刚才我提到的那些好处之外,还有几点要求,一是要制定统一规则,凡事入会的成员,都必须尊守这些规则,这样可以避免各位之间互相恶意竞争,而一但入会成员之间出现商业上的争端,由‘军供联会’组织人员进仲裁,并依样制定的规则,裁定对错以及处罚。”顿了一顿,李松晨又道:“各位都是商人,商场如战场,因此难免会有竞争,但商场又不完全如战场一般可以无所不用其及,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则,难免会有恶意竟争,如互相压价,中伤抹黑对手,甚致借用帮会或官府势力来打压对手,这样的竞争虽然能够一时得呈,但终究是难以长久。当然这本来不关我们的事,只是现在前线的战事紧急,如果各位相争起来,恐怕会耽误我们的大事,大家都尊守一定的规则行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故此我们也是迫不得己,才有这样一条规定。”

    等李松晨说完之后,餐厅里先是沉默了一会儿,很快就响起了一片小声的议论声音,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对此十分担心。其实从绝大多数人心里来说,确实希望能够在一个统一、公平的规则之下经营,尽管在场的人都有广泛的人脉关系,但经营其间也难免遇到对方恶意向压价,或借助其他势力打压,而自己为了不失去生意经营,也不得不奉陪到底,对方压价,自己就压得更底;对方找青帮助阵,自己就找洪门帮忙;对方走巡抚的门道,自己就投到总督的名下,但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银子大把大把的花出去,最多尽管是把生意争下来了,也十有**是亏本经营,只能赔本赚吆喝。

    只是这近百年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众人也都习以为常了,现在华东政府要出面制定一套规则,却有不少人犹豫起来,制定的规则是否公平仲裁又是公平,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没有底。而支持的人都是和华东政府有较紧密生意来往的人,并己在山东开厂设铺,他们是偿到了在公平规则下经商的甜头,当然希望将这套规则也扩大到上海地区来,他们也对穿越者的执行能力有充份的信心。

    这时郑应观道:“敢问李区长,这些规则如何制定。”

    李松晨道:“自然是由各位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原则是‘公平公正’,不仅照顾大商人的利益,也要照顾到小商人的利益。”

    张謇道:“李区长,入会的商家要尊守规则,那么未入会的商家却无需尊守,这样竞争起来,岂不是对入会的商家不利吗”

    李松晨也点了点头,道:“謇老问得很好,虽然现在规则的细则还没有出来,但这些规则只适用于入会商家之间的竞争,有未入会的商家,大家仍可用其他手段应对;另外凡入会商家,对外时应保持一致,同进同退。”

    “轰!”的一声,餐厅里再次热闹了起来,商人们都明白李松晨的意思,就是集全会的




第四八二章 统一商界(四)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从绝大多数的商人心里,其实都是希望有这样一个组织,这样对内有公平的经商行为准则,大家公平竞争,在商言商少了许多麻烦;而对外则团结一致,打压外部势力和恶意竞拿,这样以后经商也会轻松得多了。而且华东政府这几年也积累出了足够的名望,行事公正,言出必行,清政廉洁,效率卓著,因此甴他们来主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商人们到也能够服气。而且上海新区成立以来,和外商也发生过几次小型的商业冲突,最终都以双各退了一步而告终,也让商人们看到,洋人确实是不敢去惹海外华人。
1...280281282283284...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