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铁良听了,也不禁心头大喜,赶忙拜倒在地,道:“多谢太后、皇上,奴材必当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
这时慈禧又道:“袁世凯,你可也不能闲着,虽然这次朝廷出兵去征剿海外华人的部众,但只因为海外华人做得太过份了,朝廷也不想和他们翻脸,不过在海外华人那边,也总要有个交待,你在海外华人那里说得上话,这事就由你去办,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天津。”
而袁世凯现在也是一口苦水,他在来北京之前,确实是和华东政府协商好了,由袁世凯领兵出战,华东政府会将攻占的地方都退让出来,只是要求袁世凯拖延一些时间,至少要把今年拖过去。这对袁世凯当然不是难事,而且可以立一份功劳,继续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只是袁世凯确实没有想到会有人横插一扛子进来。结果在铁良也请缨要领兵出战的时候,袁世凯就知道事情不妙,但这时袁世凯己收也收不回去了。
果然慈禧下旨让铁良出战,袁世凯心里连肠子都悔清了,而且慈禧还又下旨让袁世凯留在天津,名议上是和海外华人勾通,但实际是将袁世凯调离战场,让他不能干涉铁良用兵,但现在袁世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道:“臣尊旨。”而心里则叹息不己,看来自己和慈禧比起来,还是嫩了一点。
看着袁世凯虽然极力作出平常,但又掩饰不住失望的表情,慈禧心里也颇为畅快,在慈禧看来,袁世凯有能力,能干实事,确实是个不可多的人材,不过权力心重,又喜好权弄术,弄不好就是第二个甲午之前的李鸿章,因此有必要经常敲打敲打他,由其是自庚子国变之后,袁世凯就一路顺风高升,由山东巡抚直升到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也应该找个理由打压打压他,否则袁世凯还真的要目中无人了。这次平定了河北的民变之后,怎么样也要找个理由,撤了袁世凯几个职务,以后再补上,这样打一巴掌再给个枣吃,才是御下之道。
而想到这时,慈禧心里也暗暗叹了一口气,如果满人中能出几个像样的人材,自己也不用这么对袁世凯又拉又防的,铁良、良弼都算是还不错的,可惜都太年轻,还浮燥了一些,需要好好磨砺几年才能当大用,但愿这次能让这两个人成长一些,这样自己以后也能少操一些心。
想到这些,慈禧也有些意性澜珊,道:“那就这么着吧,你们向都跪安了吧。”
――――――――分割线―――――――――分割线――――――――
“什么,这次清廷没有老袁领兵。”
“嗯,派的是铁良和良弼两人领兵,估计老佛爷是觉得这一仗很好打,又怕老袁再立功了,不好嘉奖他,所以这次没派老袁。看来老袁这次是失算了。”
“是啊,所以现在老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回到天津就找张晖,现在只能靠我们了”
原来袁世凯带着肚子的奥恼离开北京,而在回程的路上,他已经想明白了,如果这么铁良、良弼真的平乱成功,那么自己辛辛苦苦练出来的新军肯定不会再由自己掌握,至少要失去一半,弄不好只会留一二个镇给自己。袁世凯当然是不甘心的,现在唯一的解局之法就在华东政府那里,只有华东政府击败铁良、良弼的军队,自己才能保住北洋新军的兵权,只是现在华东政府的重心在辽东战场,他们能击败铁良、良弼吗
于是袁世凯一回到天津就约见新上任的天津市长张晖,将北京的情况如果相告,并且再三请求华东政府,千万不能让铁良、良弼立这个功劳,一定要加强河湖根据地的兵力,击败铁良、良弼。而且表示自己也会尽全力配合华东政府,提供清军的情报。
收到了张晖的报告以后,华东
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海面上仍然是一片漆黑,但在东方海天相接的位置,已经淡淡地拖直了一条乳白色的狭带,接着一种酒醉了似的绯红渲晕着,残星也闭上疲倦欲睡的眼睛,终于退隐消失了。
“该死,这才5点不到,就天亮了,如果再晚一个小时,那怕是半个小时也好啊。”亚瑟号的船长麦克利尼看着舷窗外,侧后方的水天交界处,白昼正与逐渐苍白的黑夜争持,黑夜蜷缩着,而黎明的玫瑰色彩,正在逐渐的扩大着。
但麦克利尼船长这时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海上日出景像,因为现在亚瑟号离岸边还有约20海里左右的距离,麦克利尼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安全的距离,因此只好下令全速前进。
随着天色渐亮,亚瑟号逐渐加速到了自己的最高航速14节,而麦克利尼心里不断的像上帝祷告,希望保佑自己的平安。
但就在半个小时之后,瞭望台上的水手大声道:“船长,5点钟方向,发现船只。”
麦克利尼的心里一紧,赶忙拿起自己的单筒望远镜,向自己的侧后方看去,果然见半边橘黄色的天空背景中,确实出现了两艘轮船的侧影,初时还十分模糊,但渐渐的越来越清晰。而他身边的大副山姆己经发出一声惨叫:“上帝啊,那是两艘军舰。”
而且瞭望台上也将数据传来,两艘军舰距离亚瑟号约4500米,航速约20节左右,按这样的速度,大约在40分钟左右,就可以追上亚瑟号了。当然如果那艘军舰开炮,这个距离已经在射程之内了。
麦克利尼的脸色惨白,道:“把那三个日本人叫上来,让他们知道是什么情况。”顿了一顿,又道:“再叫几个水手上来,防备日本人拉我们同归于尽,这些黄皮猴子都是一根筋。”
这时瞭望员道:“船长,他们发来了旗语,要求我们减速停船,接受他们的检查。”
麦克利尼道:“回复他们,我们是英国籍货船,只服从英国的命令,不接受他们的检查。”
这时只听脚步声响,只见有三个身材矮小的日本人踏上了舰桥。其中一人道:“船长,发生了什么事情”
麦克利尼道:“三位先生,我们现在被一艘军舰盯上了,你们自己看吧。他们已经要求我们停船检查,我回复他们,我们是英国籍货船,只服从英国管辖,不接受他们的命令,只希望能够阻吓住他们。”
正在说话间,又有5名水手登上了舰桥,这时面积并不大的舰桥上,已经站了十几个人,显得有些拥挤。而瞭望台上再次传来了对方的旗语回复:“立刻停船,接受检查,否则将开炮射击。”
紧接着只听后方传来“轰”的一声,在亚瑟号左则约200米左右的位置,升起了一根数米高的水柱。随后对方又发来旗语,“第一次警告射击,立刻停船,接受检查。”
麦克利尼对三个日本人道:“先生们,根据我们的协议,遇到军舰拦截时,我们有权选择放弃抵抗,向军舰投降,就是现在这个时候了。”
一个日本人道:“不,船长先生,我们不……”
他的话还没说完,刚才上来的5个水手立刻就围陇了过来,而船长,大副、二副的手也都按在腰间的手枪上。三个日本人见了,也知道动武没有用,只好表示服从船长的命令。
亚瑟号是一艘排水量3600吨的海运货船,载重约1400吨,满载的最高航速为14节,共有船员32人,这次是受雇于日本政府,向朝鲜半岛运送物资,船上装载了步枪2万支,子弹150万发,火炮200门,炮弹3000发以及其他军械物品等。
日军退守朝鲜半岛之后,重新编整军队,恢复战斗力,而日本本土也想尽一切办法,向朝鲜半岛运送军用物资。尽管人民军控制了海权,但日本还是派出大量船只利用夜间偷渡对马海峡,向朝鲜半岛运送物资。
不过人民军对海路的封锁十分严密,而且至少有一艘现代军舰在对马海峡巡视,舰载对空对海扫描雷达的探测距离约为50公里左右,是这个时代肉眼观察的两倍以上,而舰载直升机的观测范围更是达到了200公里,白天晚上基本没什么区别,因此人民军的封锁效率相当高,大部份货船都被人民军拦截下来。而能够到过朝鲜半岛的货船,10艘里面最多只有1艘。
就这样经过了1个月左右的运输,日本总计损失了20余万吨的货船,损失的物资更是达数万吨之多,而成功到达朝鲜半岛的货船仅仅只有4艘,物资累计约6、7000吨。而在加上此前的损失,日本货船的总计损失近40万吨,占日本货船总吨位的4成左右。
这样大的消耗,日本也承受不起,由其是货船的损失,使日本的航运己大受影响,而且人民军在海上只拦截日本
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
“委员阁下,对于贵政府私自扣下我国籍货船,抓捕我国公民的行为,是对大英帝国主权与尊严的严重挑恤,并且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身权盃,也违被了英国政府一直畅导的航行自由权,对此我代表英国政府,向贵政府表示强烈抗议,要求贵政府立刻释放人员,归还扣压的货船,并给予必要的赔偿,否则英国政府将会釆取一切手段的报复行为。”
看着英国领事斯科尔斯一付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样子,李三杰到是不慌不忙,道:“领事先生,您是否知道,被我们扣压的英国货船上,运载的都是什么货物吗”
斯科尔斯道:“不管运载的是什么货物,它们都是英国籍的货船,只有英国才有权对它们进行管辖和处理,其他任何国家政府对英国籍货船的处罚,都是对英国主权的冒犯。”
李三杰呵呵笑道:“领事先生,您这样的态度对解决问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真正的情况您应该十分淸楚,贵国的货船帮助日本运送军事物资,作为交战方,我们其实是可以视其为敌方的船只,予以击沉,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只是将船只扣压,将船员抓捕。当然贵国的船员在这方面显得很有经验,面对我们的抓捕他们并没有反抗,这是很正确的做法,避免了无谓的牺牲,也给我们两个政府之间的协商留下了足够的余地,不过如果英国真的希望解决问题,希望拿出一个有诚意的态度来,而不是这种虚张生势的恐吓。”
对李三杰这样不软不硬的态度,斯科尔斯也有些尴尬。其实从决定允许航运公司为日本运送物资时,英国己经做好了华东政府抗议的准备,不过双方协商、处理都需要时间,到时候也己经给朝鲜半岛的日军送去了足够的武器弹药。那知华东政府根本就不打招呼,直接扣船抓人,现在己共计扣压了7艘英国货船,抓捕船员247人,没收物资近万余吨,太古公司被迫停止了所有日本的航运业务,并致电英国政府,要求英国政府立刻干涉。
英国政府也没想到华东政府连招呼都不打就扣船抓人,但现在人船都在华东政府手里,因此也立刻责令斯科尔斯去和华东政府进行交涉。而接到命令之后,斯科尔斯也是一肚子苦水,怎么这种替别人收拾乱摊子的事情都轮到自己头上来了,但又不能不办,于是只好约见李三杰。而两人一见面,斯科尔斯就摆出一付严厉的样子,企图先声夺人,先在气势上把李三杰压倒,不过李三杰心里有底,软中带硬、柔中有钢,十分轻易就将斯科尔斯虚张生势的外表打破。
斯科尔斯道:“委员先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贵政府必需立刻放人、放船。”
李三杰摇了摇头,道:“领事先生,想要我们放人,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他们帮助日本运送军事物资,这本身就是战争行为了,因此英国如果不拿出一些诚意来,我们是不可能放人的。”
斯科尔斯道:“你们需要什么诚意”
李三杰道:“首先英国政府必须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所有英国籍的船只都不得从事到朝鲜半岛的运输业务;其次被我们扣压的船只、货物予将以没收处罚;被我们抓捕的人员可以释放,但是等到战争结束以后。”
斯科尔斯想都没想,道:“不行,首先这是航运公司的商业行为,英国政府也不能干涉;其次货物你幻可以没收,但扣压的货船必须归还;而被你们抓捕的人员,必须立刻释放。”
李三杰道:“这样的条件我们不能接受,如果英国政府不干涉公司的商业行为,那么我们也不能保证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就算这一次事情解决了,还会有下一次。”
斯科尔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好吧,你们的态度,我会向我国政府汇报。”
就这样华东政府和英国进行了几轮协商之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英国政府将对亚洲的商人发出警告,不要介入远东的战争,被华东政府扣压的7艘货船所运载的货物没收,但船只和船员以华东政府雇佣的形式留在青岛,参加华东政府的运输船队,直到战争结束。
这个结果对双方来说都可以接受,名议上说华东政府是把人和船都放了,但以雇佃的形式仍然在华东政府的控制中,而且随着辽东战斗的进展,由其是袭击海参崴的战斗展开,华东政府对海运的需求量也
越来越大,因此这7艘英国货船都是用得上的。
虽然这一来太古航运公司也停止了帮助日本运需物资的业务,但由于在前期人民军放过了一些货般,因此共计有13艘货船到达朝鲜半岛,运送了约2万余吨的物资,到是足够让日军在朝鲜半岛重新编制出约20万的军队,以及打一仗所需的弹药。这也让日本国内稍稍松了一口气,不管
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
?
罗斯福道:“大使先生,请恕我直言,在目前的情况下,日本退守朝鲜半岛,面临的困境虽然看上去比俄国要小一些,但几乎己经没有取胜的机会了,因为日本是个岛国,立国的根本是海军,但日本的海军己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恢复的,这也就注定了日本己经失去了争取胜利的资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尽早和华东政府谈判,达成停战的协议,签定停战条约,是日本最明智的选择。”
金子坚太郎苦笑了一声,道:“我们当然是希望和华东政府签定停战条约,但华东政府的条件,总统先生是知道的,他们坚持要求日本赔款,这是日本决不能够接受的条件啊。”
罗斯福耸了耸肩,道:“我并不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条件,大使先生,我可以理解,接受赔款的条件将是十分艰难的决定,但作为政治家为了国家利益应该有担当的勇气。现在华东政府需要对付俄国,因此只要日本现在和华东政府谈判可以以一个较小的代价签定停战条约,日本还可以在短时间內恢复国力,如果等到华东政府击败俄国之后,日本再和华东政府谈判,恐怕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了。当然如果华东政府不能击败俄国,日本确实可以不用赔偿,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低,实在是不应该将希望放在这种近似于赌博的机会上。”
金子坚太郎道:“总统先生,日本也有日本的国情,在日本的文化中是十分都视投降,宁可战死,也决不对外屈服,因此要我们接受对华东政府赔偿的要求,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罗斯福道:“对于传统文化保持尊敬是应该的,但做为政治家首要是确保国家利益,指引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我无意评价日本文化的优劣,但当传统文化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政治家必须有勇气的去担当。”顿了一顿,道:“如果日本政府愿意接受赔款的条件,我到是可以从中周旋,并且确保日本的赔款数量控制在1亿日元以内。”
其实金子坚太郎十分清楚罗斯福说的话是正确的,现在日本确实应该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停战,如果只赔款1亿日元,对日本来说还是承受得起的,不过金子坚太郎更清楚日本国内是什么情况,如果说现在停战,还可以让国内免强接受的话,那么赔款就是决不可饶恕的,谁主导赔款的谈判,只怕是没等默迹干透,就会先遭到天诛。
金子坚太郎只能苦笑了一声,道:“总统先生能否给华东政府施加影响,让他们放弃赔偿的要求。”
罗斯福怔了一怔,摇了摇头,道:“对不起,大使先生,这一点我实在是爱莫能助,而且我不认为华东政府会受美国的影响而放弃赔偿的要求,毕竟他们为了这场战争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仅在德国、美国发行的债券就达到了6千万英镑,这些付出肯定是要用赔款来补偿的,而且他们现在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索取赔款也是国际惯例。”
金子坚太郎道:“好吧,总统先生,您的意见,我会像国内转达,我先告辞了,非常感谢您对日本的帮助。”
罗斯福也道:“好的,美国将永远是日本的朋友。”
金子坚太郎站起身,向罗斯福深深掬了一躬,这才转身离去。
而金子坚太郎离开以后,罗斯福还坐在椅子上沉思。
虽然在日俄战争中,美国是支持日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站在日本这一边,选择支持日本,完全是基于美国的利益考量。一方面是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希望自己的资本能够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但最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局面就是曰俄之战中双方两败俱伤,然后互相牵制,在远东地区没有一个超强的政府势力存在,这样才可以让美国从中分化拉陇,争取最大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