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现在华东政府、日本、俄国三方都进入了休整期,辽东战场的战争也暂时告一段落,而青岛的军事小组也展开了讨论,下一阶段的战争怎样进行。

    按照原来计划,人民军在击败日军之后,将在辽阳-沈阳一线和俄军对持,这时应该出动一支舰队,带海军陆战队北上,偷袭海参崴,以此来调动俄军撤军回援,然后趁虚攻取沈阳。并以此为基础,和俄国进行谈判,不仅要迫使俄军退以东三省,并且向俄国索要赔偿。

    不过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人民军和俄军在辽阳-沈阳一线基本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由于这个俄军己在远东地区集结了60万的兵力,尽管俄军的管理不善,组织混乱,但这样的兵力也不容小视,而且在此之前,人民军还要和日军交战,因此军事小组才认为在击败了日军之后,人民军和俄军将会处于一个平衡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抢攻沈阳必然会损失巨大,才要选择出奇制胜的战术。

    但谁都没有想到,人民军的战果会这么大,现在己经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导权,因此是否还有必要按原计划进行,相当需要再讨论,反正现在三方都在休整,也有足够的时间修正或改原来制定的作战计划。

    军委就认为应该对原来的作战计划进行调整,因为偷袭海参崴的目地是为了调动俄军,以便于攻取沈阳,但现在直接进攻沈阳的机会己经来临了。

    十里河一战,人民军共计歼灭俘虏13万余人,再加上俄军的受伤人员,因此俄军的战斗减员应在18-20万之间,而在十里河之战以前,俄军在沈阳集结的兵力大约在32-35万,因此现在沈阳的俄军应在12-17万之间,而且军队需要重新编制才能作战,但新编制的部队缺乏磨合,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而人民军现在应可以集结起约25万左右的兵力进攻沈阳,在兵力上己占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俄国现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充足,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兵增援,但这至少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人民军完全可以趁着俄军的援军还没有到,向沈阳发动进攻,一举攻下沈阳。

    虽然进攻方需要有比防守方更多的兵力,人民军的这一点兵力优势似乎并不够,但现在双方的心气不在一个层次上,俄军的战斗意志也远不如日军顽强,而且大约在3、4天以后,辽河上的铁路桥就可以完工通车,这样两辆装甲列车都可以参加进攻沈阳的战斗,再加上人民军还有4门自行火炮,18门牵引火炮,这些都是攻坚战的利器,实在不行还有装甲部队可以参战,因此军委认为强攻沈阳至少有7成以上的把握。军委计划人民军可以休整5-7天的时间,同时结集兵力,除现在十里河一线的2、3、4、5军之外,还可以考虑从第1军抽调2-3个师参战。

    不过军委也没有放弃偷袭海参崴的计划,而是在攻占沈阳之后进行




第四七一章 迎击俄军(八)
    收到了东北战区司令部的回复之后,青岛军事小组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也认为自己先前对局势的了解确实有些不足,只注意到了敌方的劣势,而没有将人民军遇到的困难考虑充分,这么看来只休整5-7天之后,发动对沈阳的进攻显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按照东北战区司令部所提出的休整15天的时间再发动对沈阳的进攻,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俄军肯定会向沈阳增加军队,尽管俄军的效率低下,但现在关糸到俄军的成败关建,又有15天时间,因此俄军也肯定会利用,并尽力的提高效率,毕竟从哈尔滨到沈阳有铁路连通,从理论上说,即使是从哈尔滨调兵到沈阳来,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而且俄军也一定会加紧修建沈阳的防御工事。那时再进攻沈阳,就将会和俄军的优势兵力以及坚固的阵地硬拼,虽然人民军拥有几大攻坚的利器,但就算能够攻下沈阳,也肯定会付出较大的伤亡代价,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于是军委又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作战计划,并在新计划中,偷袭海参崴的计划又再度被提到进攻沈阳之前,而且偷袭海参崴的战略目地也不再仅仅是调动俄军,配合对人民军对沈阳的进攻,同样也还有开避第2战场,形成对俄军的两路夹击的任务,最终实现在两支军队在哈尔滨会师,一举收复东北三省,以及海参崴、双城子、伯力等地区。然后再以这个结果为基础与俄国进行谈判。

    当然这样一来,在计划安排、兵力布置、物资调配等方面也都需要进行重新来安排了。

    首先是即然进攻沈阳的计划推迟了,而且在短时间内,俄军也没有能力向人民军发动进攻,另外偷袭海参崴的准备工作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完成的,因此也就不化急于马上开战,到是可以让部队多休整一段时间,好全面恢复战斗力。

    另外由于这时将会有一段较长的休战时间,因此可以对前一阶段在战斗中立功的人员进行嘉奖,如升职,加衔,授勋等等,一方面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人民军也有一部份中下级军官阵亡,需要有新的军宕补充上来,以确保人民军正常的编制,这也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方法之一,如果连基层军官的编制都不足,还怎么打仗呢

    另一方面则是借嘉奖的机会,对全军进行一次鼓舞动援。功赏过罚,是一支优秀军队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有功人员进行公开的嘉奖,不仅是保证军队的公平,并且可以激发其他军官的荣誉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更加努力作战,建立功勋。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一部份立功人员送到青岛,进行公开的表彰嘉奖,甚致接受新闻采访,或者青岛方面组织一个有各方人员参加的慰问团,并且由华东政府的高层人员亲自带队到前线去慰问军队、授勋、颁奖,这些都是鼓舞军心士气,并加强宣传华东政府战绩的方式。

    虽然决定将休整期延长,并且在袭取海参崴之前,人民军基本都不会主动向俄军发起进攻,但守备工作却不能放松的。现在人民军在辽东地区的防线有两条,一是在辽阳一线,前突到十里河一带,防备俄军;二是在鸭绿江一线,沿鸭绿江布置,防备日军。

    这两条防线的俱体军队分配安排是,留在辽阳一线驻守的部队仍然是第2、3、4三个军,并且将在青岛训练的12个后备团中,调8个团大约2万军队,用以补充这三个军的人员损失。

    毕竟现在还拥有庞大兵力的俄军仍然是人民军的首要大敌,而且一但袭取海参崴的计划成功,那么在辽东地区的新战争就从这里发起,因此必须在辽阳一线保持大量的兵力。另外就是趁着休整期,加强辽阳一线的防御,构筑好坚固而完善的防御工事,以防备俄军的进攻。

    而鸭绿江一线则交给第5军守卫,日军在鸭绿江边被人民军重创,余部被赶到朝鲜半岛上,但连同伤兵大约还有13、4万人,如果休整1、2个月,大部份伤兵都可以伤愈归队,至少凑出10万军队是没有困难的,而且随日军撤到朝鲜半岛的还有约20万左右的后勤人员,另外日军还可以从朝鲜人中征集军队,因此日军的新兵源还是有相当充足的保障。

    不过制约日军数

    量扩大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训练时间,二是武器弹药,由其是后者。虽然在撤退时,日军将大量军用物资都运到朝鲜半岛上,并且以前在朝鲜半岛也屯集了不少的物资,甚致大部份物资都可以在朝鲜半岛就地征集,但武器弹药却只能从日本本土运来。而在目前人民军掌握了制海



第四七二章 外交争斗(一)
    6月22日上午9点,一辆马车在华东政府外事委员会办公大楼的台阶前停下,英国驻青岛领事怀特斯科尔斯从马车上下来,在两名属从人员的陪同下,登上了台阶,来到大门前。

    一名属从人员向大楼的门卫出示了他们的预约证件,于是立刻有大楼的服务人员将他们一行领到大楼的二层,安排在一间会谈室的休息室里等候。

    现在华东政府的9个行政委员会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均是采用统一的建筑结构,分布在原来的综合行政大楼外围,而各委员会在行政大楼里只保留一套办公室,数名联络事务的工作人员,因此现在各委员会的办公条件、场所都要比以前宽逾得多了。

    怀特斯科尔斯是在1905年接任霍必澜,出任英国驻青岛领事。原随着华东政府的发展壮大,英国对华东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派驻青岛的外交人员自然也要甚重的选择。斯科尔斯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员,由其对亚洲的局势有相当的了解,他曾在英国驻日本大使馆工作了6年时间,其中有3年担任参赞,精通日语,在1904年被调往北京,在英国驻清国公使馆工作了一年,主要是熟悉了解中国的情况,由其是华东政府的情况,并且还学习了中文,然后才到青岛上任,也可见英国对这个位置的重视程度。

    虽然斯科尔斯上任才半年多,但来外事委员会办公楼己有多次,对这里面的流程,环境都十分熟悉,来到休息室以后,就在沙发上坐下,随手拿起报纸来看。

    时间不长,一个随从进来,道:“阁下,可以进去了。”只见通向会见室的大门打开,一名年轻的女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微微欠身。

    斯科尔斯这才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从门中走进去。只见李三杰正站在会见室的中间位置迎接他的到来。而斯科尔斯也不敢怠慢,快走了两步,来到李三杰面前,和李三杰握手,并互相问候了几句,然后才分宾主落座。

    李三杰首先道:“领事先生今天约见我,不知道是要和我协商什么事情”

    斯科尔斯道:“委员先生,我是代表英国政府,希望和贵政府协商解决在中国的辽东地区发生的战争!”

    李三杰呵呵笑道:“怎么英国政府又想要进行调停吗”在人民军刚参战之前,英法两国曾宣布过要调停战争,其实是想阻止华东政府参战,不过华东政府根本没有理睬,该打还是照打不误,而且随着人民军连战告捷,英法两国也就没有再提调停的事了。

    斯科尔斯当然听得出李三杰话中的讥讽之意,不过做为一个优秀的外交人员,自然是要宠辱不惊,道:“不,这次我国政府的意思不是调停,而是希望参战的各方立刻停止军事行动,并马上举行和平谈判来解决你们之间的争端。老实说这一场战争己经持续了1年半的时间,并且使远东地区的局势严重恶化,也使我国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是到了应该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了。不知道华东政府是什么态度。”

    李三杰道:“如果能够停战展开谈判,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众所周知我们华东政府其实是并不想参战的,完全是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而被迫参战的。”

    斯科尔斯笑道:“很好,看来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不过我想贵政府对于停战谈判肯定会有一些条件吧,不知是那些条件。”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们的条件其实很简单,第一必须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俄国必须履行《东三省交割条约》的内容,无条件退出中国的领土,日本也不得擅自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境内;第二日俄两国必须对这场战争付全责,并且赔偿与战争相关的损失。只要满是我们这两点要求,我们随时欢迎谈判。”

    斯科尔斯皱了皱眉,道:“对领土的要求,是贵政府的一贯主张,我们先估且不论,但关于赔偿的要求,贵政府以前好像是从未提到过啊。”

    李三杰点了点头,道:“不错,那是在我们没有参战的时候,现在我向的军队已经参战了,并且付出了重大的人员、物资损失,这些损失难道不应该得到应有的赔偿吗”

    斯科尔斯道:“但日俄两国同样也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啊。”

    李三杰道:“日俄两国怎么能和我们相比,我们是为了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而参战的,是自卫的战争,而日俄两国都是侵略者,我们的损失自然是由侵略者来赔偿,而侵略者的损失当然是



第四七三章 外交争斗(二)
    英国领事向华东政府发出了停战的要求,有一半的原因是日本外交运作的结果,而另一半则是由英国的利益所决定的。

    辽东战场的战争己告一段落,而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华东政府自然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俄军在十里河一战中虽然被重创,但毕竟收复了沈阳,也算是差强人意;只有日军成为最大的输家,不仅被彻底逐出了辽东地区,而且兵力人员损失惨重。虽然在鸭绿江之战结束以后,又陆陆续续有数千名士兵游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但总计军队的人数也不足15万,其中还有5万多伤兵;而逃过鸭绿江的后勤人员也只有20多万人,军队人员的总损失均达了60%左右。

    而消息传到日本国内之后,日本内阁上下都如丧考妣一般,因为谁都没有想到日军会败得这么愦,尽管第2军、第4军的高层指挥人员成功的渡过鸭绿江,逃到朝鲜半岛,算是保住了一部份高级指挥官,但这和损失相比,根本是不成比例的。

    当然悲痛之后,日本政府还是要想办法收拾残局,败得再惨也不能够这样烂摆下去。

    首先当然是封锁消息,决不能让这个消息在日本国内传出去。其实自从人民军参战以后,日本己经在国内连续封锁了数次前线的消息,本来日本国内就因为战争问题弄得物价飞涨,百业凋零,只不过此前一直有对俄作战胜利的消息刺激,国内才能免强维持下去,如果败战的消息在国内传开,必然会引发大动荡,只能先把消息封锁起来,等局势慢慢平静下来再逐步揭露。

    但人民军参战以后,日本的局势就每况愈下,一开始是联合舰队被灭,接着就是旅顺失守,然后是辽阳、沈阳失守,现在又是鸭绿江之败,被封锁的消息越来越多,还包括两位高级将领东乡平八郎和乃木希典阵亡的消息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布,因此这两人现在连葬礼都还没有举行,家人也被日本政府控制起来,现在又多了一个大山岩。好在是儿玉源太郎、黑木为桢、奥保筑、野津道贯等高级将领逃到了朝鲜半岛,否则光是控制安抚这些高级军官的家属就需要费很大的劲。

    其次是要立刻重新整顿逃到朝鲜半岛的军队。虽然人民军赢得了鸭绿之战的胜利之后,并没有趁胜向鸭绿江东岸进军,而是转回头去在十里河与俄军激战。这也让日本政府松了一口气。不过日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军不会进攻朝鲜上,因此必须加强朝鲜半岛的防御才行。

    但现在华东政府掌握着制海权,日本基本不可能向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派遣军队,因此只能在朝鲜半岛上想办法。好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电报线路还是通畅的,可以进行联络。

    日本陆军大本营协商之后,下令在朝鲜半岛成立朝鲜司令部,由儿玉源太郎任总司令,黑木为贞任参谋长,并仍然兼任第1军团司令官;除第1军团和鸭绿江军团的士兵外,其他逃到朝鲜半岛的士兵均进行重新编制,第2、4军团在朝鲜进行重建,每个军团暂时编制一个师、一个旅;鸭绿江军团改为第5军团,算是有了正式的编制。

    除原有士兵之外,从后勤人员中挑选一部份进行训练,力争在3个月后编成两个师,6个月后再编出两个师;并且成立朝鲜治安军,争取在半年时间内,编出6个师来。好果这些计划都完成,那么日军的兵力在半年之后,将重新恢复到30万以上,当然这只是数量上的恢复,在质量上还有极大的差异,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不错了。

    根据且本的估计,人民军和俄军的战斗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虽然人民军的胜算较大,但等到半年以后,人民军也会有较大的伤亡和消耗,那时日本还可以再从朝鲜半岛出击,或许还可以再搏一把。

    不过现在日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数量不足,现在日军大约有14万多,伤兵超过了5万。伤兵当然是不会带枪过鸭绿江,而其他8万多士兵当中,只有约7万人是在前期通过桥梁过江,武器弹自然是都带着,剩余的约1.5万人基本都是游过去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那还顾得上武器。虽然日军在朝鲜还储存了批武器弹药,但总计也不超过10万支枪,即使把原来朝鲜军队装备的老式步枪都算上,也不到15万支,缺口竟然超过一半以上。

    但这个问题陆军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只能救助于海军。尽管日本的海陆两军一向不和,但这个时候却颇有些同病相怜,而且海军的人也知道现在不是闹内哄的时候,毕竟日本一完,海陆军都要跟着陪葬,谁都跑不掉。因此也像海军承诺,会尽力想办法向朝鲜运送武器。

    虽然大本营还想着再搏一搏,但内阁十分清楚,这种机会是极为渺茫的,



第四七四章 外交争斗(三)
    ?

    虽然华东政府会因这场战争而坐大,但由于华东政府毕竞成立的时间不长,基础还很薄弱,领土、人口、资源都有限,因此对英国也不构成威胁,日本只要恢复5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在国力上超过华东政府。另外英国还有一个构想,干脆把日本也拉进来,组成一个英法俄日四国结成的大同盟,这样在欧洲方面有英法俄三国应对;亚洲方面有俄日坐镇,自然就不怕华东政府崛起了。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战争到此为止了,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如果战争继续下去,人民军确实很有可能彻底击败俄军,夺取中国东北三省的地方,那么华东政府的领土、人口、资源都会大幅暴涨,必然会成为远东地区的新兴势力,这决不是英国希望看到的结果,因此逼迫华东政府停战,并且尽力减少华东政府在这场战争中的获利,如获取大量的赔款和领土,也成为英国内阁、议会的共识。

    当然迫使华东政府停战,也不意味着英国就会允许俄国继续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因为英国也很清楚,必须要断绝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念头,才能将俄国的关注重新拉回到欧洲地区,激化德俄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实现英法俄三国结盟对抗德国的局面。
1...278279280281282...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