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人民军的主攻方向南线,己经布置好了火炮阵地,集中了全部的800余门火炮,这时阵地上的火炮也都一起开火,向日军的防线展开了猛烈的炮击,而在海面上,战列舰分队、铁甲舰分队共计9艘军舰,也向岸上的日军阵地展开炮击,加强陆军的打击力度。
密集的火力几乎覆盖了日军的全部阵地,一时间炮声轰鸣,惊天动地。
炮击持序了约15分钟的时间,人民军己向日军的阵地倾泄了2万余发炮弹,而就在这时,在日军的防线中段位置约3000米的防线上,人民军的炮击似乎停止了。
虽然日军的阵地遭到了人民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但日军的防线并没有崩溃,而且损失也在日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原来日军己和人民军己交手了多次,对人民军这种集中火力打击的战术己有一定的了解,也想出了应对之策,虽然在短时间内,日军无法构筑坚固严密的防御工事,于是将防线分成两部份,在第一线只布置大约1/4的兵力驻守,而将3/4的兵力布置在约2千米后的第二线,这样就可以躲过人民军的炮火覆盖打击,而一但人民军停止炮击,发动进攻,那么第二线的军队就立刻填补到第一线,守卫阵地,抵御人民军的进攻。
于是人民军的炮击刚停,第二线的日军就立刻跑步前进,赶到第一线阵地来防守。2千米的距离以小跑前进犬约需要7、8分钟的时间,虽然第一线的阵地已被人民军的炮击炸得面目全非,简单构建的阵地基本都被摧毁,但日军的士兵还是迅速的找到掩体,准备战斗。而实在找不到掩体的,就趴在地上。总之日军十分迅速的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人民军进攻上来。
而就在这时,只听前方的黑夜中,响起了一阵日军的士兵从来没有听过的奇异声响,而且由远即近,越来越大,而时间不长,在黑暗中隐约出现数十个庞大的型影,正在向日军的阵地迫进过来。虽然今天的夜空十分晴朗,但目视距离只在200-
第四六二章 围歼日军(六)
当然,让大山岩感到震惊的,除了防线被人民军轻易突破之外,还有就是人民军不知用什么方法,一举击毁了鸭绿江上的5座桥梁,包括两座刚刚架设,远离鸭绿江入海口的浮桥,其中的诡异之状,确实令人匪夷所思。现在大山岩的心里也不仅暗暗后悔,早知人民军有这样的手段,就该把辎重全都放弃,让人员尽快过江。结果现在还有约16万军队,30万后勤人员留在鸭绿江西岸,只怕是凶多吉少了。毕竟装备什么的都是死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日军的大半兵力都还在鸭绿江西岸,如果被人民军全歼,虽然日军不算是全军覆没,但也是元气大伤了。
但现在后悔也晚了,先把眼前的困境应付过去,日军原本也没打算在这里长期驻守,因此在九连城周边并没有布置防线,好在是第1军只过江了一个师团,两个旅团,第2师连一个旅团都没过完,另外还有两个旅团驻守在北线,因此这时在九连城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旅团和大半个旅团,以及两个联队,大约有1.5万军队,于是大山岩也立刻下令,命第1军的剩余部队守卫九连城。
不过命令虽然下了,但大山岩自己的心星都没有底,毕竞人民军只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突破了日军的外围防线,现在只靠第1军的剩余军队临时布防,又能够挡得住人民军多长时间好在是现在人民军只是在南线突破,而北线还没有动静,因此大山岸又下令后勤人员先赶到窑沟去聚集,并且准备船只和绳索,在这里渡江,日军除了在鸭绿江上架设桥梁之外,也准备了少量的船只,以备不测之需,现在到是能够用得上。日军如果战斗失利,立刻向北撤退,在窑沟一带聚集,在这里设法过江。
这里原来是日军架设浮桥的江段,因为这一带的江心有一个冲积小岛,叫太阳岛,江道在这里分为两道流驶,每一道江面的宽度只有300多米,虽然水流较急,但在这里无论是乘船渡江,还是游水渡江都要便利一些。而且人民军炸毁了太阳岛到鸭绿江西岸的浮桥,并没有摧毁连通东岸的浮桥,因此只要是能够登上太阳岛,也就能到达鸭绿江东岸了。
当然,人民军既然能够摧毁西岸的浮桥,自然也能再摧毁东岸的浮桥,不过现在大山岩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能够送多少军队过江,就送多少。
大山岩的布置还没有完,人民军的海军陆战队就突击到九连城的周边地区,和日军展开了激战。
这时海军陆战队实际只有两个团,加上火力支援部队,总计兵力也只有8000多人,而日军的兵力有1.5万,即使去掉炮兵和辅助士兵,可用于直接作战的兵力也超过了万人,而且日军又是处于防守端,一般来说进攻的兵力要多于防守才行。但人民军的装甲部队再度发威,而且这一次不再是集团冲锋,分为两个小组为一队,分别突进。结果十分轻松的就将日军的防线撕得支离破碎,也再次证明,装甲代机械部队才是未来的战争之王。
而海军陆战队也紧跟着装甲战车,迅速的从装甲战车撕开的缺口中突进,杀得日军伤死无数,而日军见挡不住人民军的进攻,只得纷纷败退。只有小部份逃进九连城里,其余都绕过九连城,向窑沟方向逃去。
而这时海军陆战队也分成两部份,一部份在城外清扫日军的残余抵抗,另一部份则突进九连城里,直捣日军的司令部。
九连城并不是大城市,城市的长宽只有200多米,而且城内的守军只有大山岩军部的警卫部队,因此幕僚、参谋人员都劝大山岩,尽快离开九连城,再做打算。其实这时大山岩如果逃到鸭绿江边,找条船的话,还是有很大射机率渡过鸭绿江。
但大山岩却拒绝了幕僚和参谋的劝告,拒不离开九连城,只是命令幕僚、参谋们离开。原来这时大山岩心里己是万念具灰,只想留在九连城里殉城而死,根本就没有逃离的念头。因为这一战的结果己经注定了,日军肯定会遭到重大的失败,让日军平安撤到朝鲜半岛的目标也彻底不可能实现了,做内全军的主将,大山岩是责无傍贷的,由其是前两天的撤退空窗期,大山岩未能放弃物资,先让军队过江,成为大山岩最大的决策失误,因此就算是逃到朝鲜半
岛,今后日本国内追究责任,大山岩也是逃不掉的。到时很有可能被国内当作替罪羊,最终身败名裂。因此不和战死在九连城,这样好歹也算是为国捐躯,国内也不可能拿自己当替罪羊。
&nb
第四六三章 围歼日军(七)
原来大山岩最后下令,命日军在失败之后都到窑沟聚集,然后设法渡江,因此大部份日军在溃败之后,只要是还有组织的军队,都撤到窑沟汇合,于是这时在窑沟汇聚了10万人,包括第1军、第2军、第4军的残部,由于第1军的军部己经渡过了鸭绿江,而第4军的损失惨重,没剩多少人了,于是各路日军都一置推举第2军的司令官奥保巩大将负责总指挥。不过这时聚集在窑沟的日军实际只有3万余人,另有7、8万都是后勤人员。
日军除了在鸭绿江上的架设桥梁之外,还设立了4处渡口,每处渡口有2、3艘小汽轮和10余艘木船。不过窑沟没有渡口,而且汽轮的吃水较深,不能靠岸,因此只能用木船渡江,现在日军收集了10余艘木船,每艘船可以容纳30-100名士兵不等,奥保巩一面在窑沟周边布置守备的兵力;一面命人用船只渡江,将人送到太阳岛上,然后甴太阳岛的东侧走浮桥到鸭绿江东岸,并且随船携带了绳索在对岸的树上系好,让会水的人员士兵游泳过江。
日军和后勤人员中,会水的到也不少,300多米的距离也不算太远,而且现在是6月时节,江水也不凉,因此游泳过江也不是难事,但鸭绿江的水流颇急,而且日军中毕竟还是有大半不会水或略通水性,要游过鸭绿江相当困难,如果在两头绑好绳索,拉着绳索过江,就要容易多了。
时间不长,几艘木船己划到对岸,士兵将绳索缚在树上,于是在两岸间拉出了4、5道绳索,有些会水的士兵也都赶忙下水,拉着绳索过江。
但就在这时,人民军向窑沟发动了进攻。原来收到了第4军的通知之后,罗岳命第4军先向日军发动进攻,牵制日军,自己会立刻派军队赶来增援,于是第4军立刻向日军发动了进攻。
尽管日军在周边布置了守备的军队,但枪炮声大作,还是令岸边的日兵、后勤人员心神大乱,原本还有秩序渡江,也变得混乱起来,士兵们为了争夺船只,互不相让,甚至于大打出手,有的士兵甚致开枪射击,只为争取一线生机;有的木船超员装载,吃水极深,船舷几乎和水面持平,稍有浪来,江水即可涌进船舱里;有的木船驶离岸边之后,还有不少人扒在木船的船舷边上,弄木船摇晃不定,而且有两艘木船不知是超载还是被水中的人员扒舷摇晃,一艘进水沉没,一艘则翻了个底朝天。
而其他船上的人员见了,也都吓得魂飞魄散,有的船上推人下水,以减轻木船的载荷;有的船上人员用刺刀、用枪托猛砸扒在船舷边的手,还有人开枪射击,当然也有没有抢上船只的士兵气愤不过,在岸边举枪向船上射击;而船上也有人开枪还击,一时人声沸鼎,叫骂声、哭喊声、枪声、惊呼声响成了一片,整个场面极为混乱。
还有些会一点水的人员到是没有参加船只的争夺,而是选择拉着绳索游水过江,但由于人数太多,而江水颇急,有些人泳到江心时,抓不稳绳索,被江水冲走;还有的绳索上抓拉的人太多,吃不住劲而崩断,结果江里也满是奋力挣扎,拼命呼救的人。
奥保巩虽然被推为总指挥,但在这个时候也呼之不灵,控制不住局面了。因为除了身边的部份高级军官和近百余警卫士兵之外,根本就没有人听他的指挥,因此这时也只能站在一个高坡处,看着这混乱的场面苦笑不己。不过他们这一行人到没有参与抢船渡江,而且也并不显得着急。
原来奥保巩早就己经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在刚到达窑沟时,奥保巩就找了两条木船和一艘小汽轮,安排在上游10公里处隐藏,并派自己的心腹军官带人守卫,其实是随时都可以上船过江,只是奥保巩希望尽量多组织人员过江,为日军多保存一些有生力量,因此才一直没有离开。
但这时,枪声愈近,有一名卫兵回报,守卫外围的军队己被人民军击败,人民军马上就要杀到江边了。原来第4军确实是有些高估了日军的实力,其实窑沟聚集的人数虽多,但军队的数量实际还没有第4军多,而且日军的士气低落、斗志不高,虽然是处于防守一端,但也根本不是人民军的对手,很快就被人民军击败,于是第4军立刻向江边杀过来。
卫兵的报告还没有说完,只听“轰轰”两声,原来是两发炮弹落到岸边的人群中爆炸,而这时日军更是惊慌,有人甚至沿着江边逃跑。而且就在这时,只见从鸭绿江下流开过来一队小艇,向江中、江岸开火射击。
原来这队小艇正是华东政府打造的内河舰队,都是100多吨的小型军艇,艇首安装了一门75毫米炮,艇尾安装一门50毫米速射炮,左右舷各有两个机枪架位,火力相当强劲。收到第4军的报告,罗岳也吃不准在窑沟到底聚集了多少日军,而且现在战场呈碎片化状态
第四六四章 迎击俄军(一)
就在人民军和日军在鸭绿江边进行激战的时候,华东政府和俄国的关系也迅速的恶化起来。
在辽阳之战的时候,人民军就和俄军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当时是以俄军吃了一个小亏而结束,后来俄军也老实了许多,不敢再轻易的向人民军挑恤。
而就在辽阳战役结束以后,俄国驻青岛领事彼德洛夫来到外事部,向李三杰提出了抗议,指责人民军的行为破坏了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造成了俄军的人员伤亡,要求华东政府向俄国道歉,严惩肇事者,并赔偿俄国的损失,同时提出,以当时协议是说双方以十里河分界,因此俄军应占有十里河的一半,要求人民军撤出,将十里河的一半让给俄军驻守。
俄国提出的无理要求自然是遭到了华东政府的严辞拒绝。李三杰代表华东政府,严力的驳斥了俄国的抗议,指出双方的冲突是俄军首先挑恤造成,人民军是被迫反击,根本没有过错,并且警告俄国,最好约束一下军队,不要再出现挑恤行为,否则人民军将会毫不手软的予以反击。至于以十里河为界,自然是以先占为原则,根本不存在一方一半的事情,并建议俄方最好后撤10-15公里,以免双方的军队再发生冲突。
最后李三杰还向彼德洛夫提出,根据双方的协定,在击败日军之后,俄国将尊照《交割东三省条约》的规定,从东三省撤军,而现在是俄国考虑履行这个条约的时候了。
本来彼德洛夫是想趁着人民军与日军在鸭绿江边激战,无暇顾及俄国的时候,来向华东政府进行外交讹诈,估摸着这个时候华东政府是不想得罪俄国,因此会向俄国做出一些让步,那曾想到华东政府不仅一步也不让,反而要求俄国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
于是彼德洛夫坚持咬定这次的冲突是由人民军引起的,而且坚称如果华东政府不给俄国赔偿,俄国将拒绝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并且不能保证俄**队还会保持克制。这实际就是向华东政府发出了战争威胁。
不过出乎彼德洛夫意料的是,李三杰根本不受威胁,反到再次警告彼德洛夫,如果俄军不保持克制,人民军会教他们保持克制;如果俄国拒不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那么人民军会让俄国履行,而且所产生的一切后果,都将由俄国负责。
可以说李三杰的威胁比彼德洛夫更明白,更直白,而且还从来没有那个国家这样威胁俄国的,由其是现在人民军自顾尚且不暇的时候,居然还敢这样的大言不渐。因此彼德洛夫也十分恼怒,丢下一句“那就等着瞧吧”连招呼也不打,就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外事部。
回到领事馆后,彼德洛夫立刻给国内发电报,将自己和李三杰的交涉过程向国内进行汇报,并且建议国内,荐于华东政府的恶劣态度,应该给华东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才能迫使华东政府屈服,向俄国做出较大的让步。
圣彼得堡收到电报之后,立刻引得俄国满朝震怒,想不到华东政府竟然敢俄国发出理的威胁,这也太小看战斗民族,于是纷纷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华东政府宣战,以武力攻占辽阳,以至于整个辽东地区,实现俄国谋划己久的黄俄罗斯计划。
原来林涅维奇的报捷电报发回到圣彼得堡以后,也给俄国政府打了一针强心剂,因为视在俄国政府正是内忧外患,太需要一场胜利的刺激了,只有胜利才能提振人心士气,才能增加王室的威信,才能提高精英、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冲淡“流血的星期天”之后带来的紧张气氛。而收复沈阳,无论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政治宣传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
于是俄国国内的宣传机器大开,极力的吹捧这一场胜利,并且无限的拔高这场胜利的价值,将一场在战略意义上只能算是普通的战利吹成远东的莱比锡会战(导致拿破仑第一次下台的战争),称这一战将彻底扭转了远东的局势,而且俄军也恢复勇敢和斗志,最终取得胜利。并将俄军的指挥官林涅维奇也捧上了云端,称其为库图佐夫第二,天材将星等等。
结果在这样过份的夸大宣传下,虽然暂时让俄国的精英、民众忘记了先前的失败,缓和了俄国政府的政治危机,但也让俄国政府对战局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对俄军的实力得出了错误的评价,更是让尼克拉二世生出了不切实际的幻像,重新燃起了实现黄俄罗斯的美梦。而既然沙皇有这样的想法,身边的大臣们自然会投其所好,于是乎大臣们搜罗种种迹像,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皇帝陛下的英明决策,大力的赞成用武力教训海外华人,实现
第四六五章 迎击俄军(二)
这时守卫辽阳的人民军共计有6个师,4个团,3个直属炮兵团和一辆装甲列车,并以十里河为核心,组织了防线,在十里河布置了两个师;右翼阵地至小东山口为,布置1个师,2个团;左翼阵地至东羊角湾村,也是布置1个师,2个团,横向展开达15公里,并留下两个师为预备队,3个直属炮兵团由第2军指挥部直接指挥。!
另外人民军还在防线后5公里的位置,抢建了一条临时铁路,可以供装甲列车在防线后方来回行驶,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增援到任何一个防线的位置。
这时俄军在沈阳已经聚集了30万左右军队,总计兵力大约是人民军的三倍,而且根据俄军侦察兵的报告,人民军的防线十分简陋,基本就是以战壕为主,再就是堆成的堤坝型土坡,而没有修建任何堡垒,仅仅只是在战壕前150米的距离内,布置了一些铁丝网,及木质的矩马。
林涅维奇收到这个报告时还有些不信,虽然说给人民军的时间不长,但在关建位置修建几个堡垒还是够的,人民军怎么会连一个堡垒都不修呢,因此又亲自到战场去查看,结果证明侦察兵所言不假。而林涅维奇看完之后,心中大定,在他看来,这样的防御阵地应是不难攻破,而这一仗到是大有希望,如果日军再争一点气,把人民军多拖一点时间,说不定还真能把辽阳拿下来。
于是林涅维奇立刻安排部队,俄军的编制和日军不同,是按集团军-军-师、旅编制,在日俄战争之前,远东俄军的主力为第1、2、3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各辖4-5个军,总兵力约在10-12万之间,不过在战争中,集团军的编制经常被打乱,毕竟三个集团军的单位太少,调动起来太不方便;另外还有海岸防御部队,其中海岸防御部队中,又单设旅顺要塞部队,不过旅顺要塞部队己被日军全歼,而海岸防御部队的其他部队都驻守在海参崴一带地区。
不过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第1、2、3集团军均损失重大,尽管从国内补充了兵源,但现在还都没有满员,只有满编的8成左右,而从欧洲方向调来的军队,一小部份编入第1集团军,因为林涅维奇原来是第1集团军的司令,自然要照顾自己的部队,因此第1集团军到是满员,基本恢复了战斗力;而大部份编组成第4、5集团军,第4集团军总兵力13.5万人,司令是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萨姆索诺夫中将;第5集团军的总兵力12万人,司令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中将。
猜你喜欢